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課文《10.木蘭詩》

七年級下冊課文《10.木蘭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10.木蘭詩

七年級下冊課文《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爲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知識,初步瞭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 背誦全詩。

(二)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複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感受花木蘭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二)難點:瞭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四、教學方法

(二)學法:本節課主要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教法:本節課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採用誦讀法、複述法、鑑賞法、討論探究法、競賽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教師給學生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二環節:作品及背景介紹

將課前準備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蒐集來的材料,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播放課文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

然後,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

接着,讓學生自己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首先,讓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工具書,試譯全詩。

然後,把全班分爲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果有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再將全班分爲A、B兩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爲A組必答題,雙號爲B組必答題。底分爲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別納入小組計分,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第五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首先,選幾位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畫出思路圖。

然後,依據思路圖,背誦思路強化背誦。

接着,再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指導背誦。(如:教師背上半句,學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

最後,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讓學生課後蒐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將《木蘭詩》改寫成劇本。目的是讓學生強化背誦,通過自編自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迎接校園文化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