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初一上冊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教學目標

初一上冊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藉助於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4.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培養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3.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法:

本文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作者從童年的一次“脫險”經歷,感悟到戰勝艱難險阻的人生哲理。通過朗讀感知文意,朗讀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複述故事情節,體味記敘的周密。

設疑研討法:

通過有創意的設疑,引導學生多角度閱讀、研討,拓展思維空間,提高朗讀質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2’)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佈滿了艱難險阻。其實,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處處都會有坎坷。那麼,面對困難,我們該怎麼辦?是放棄,還是迎上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難的,並希望同學們在學完這篇文章後,能夠從中受到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啓迪。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10’)

要求:看清讀準、邊讀邊思、圈點勾畫、記住內容。

PPT展示:

根據拼音寫出詞語並解釋:(請個別同學上黑板上寫,其餘同學在自己草稿本上寫,並請同學站起來解釋詞義。)  ① línxún(  )________________  ② chuò qì(  )________________  ③ nàhàn(  )________________  ④ sǒng lì(  )________________  ⑤ níngshì(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嶙峋 形容人瘦削

②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③ 納罕 驚奇,詫異

④ 聳立 高起,直立

⑤ 凝視 聚精會神地看

(學生齊讀生詞)

就故事情節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2’)

⑴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提示:費城。   ⑵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提示: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   ⑶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提示: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內德、傑利。   ⑷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提示:約20米高;約7米。

課文“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故事情節分作“冒險”和“脫險”兩部分,指名學生分別敘述兩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評議複述中的得失。根據評議,改進自己的默讀習慣,積累經驗。(3’)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4’)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教師範讀課文其中一個片斷。

  研讀文本

1.開頭爲什麼突出天氣“悶熱”?(1’) 明確:爲下文孩子們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作鋪墊。

2.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時的語句和“我”走第一步時的動詞,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什麼心理?(2’)

明確:課文主要寫“我”跟小夥伴們爬懸崖的過程,寫我爬下懸崖走第一步時的動詞是“伸、探、踩”,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父親指點“我”爬下懸崖時,“我”的心理有什麼變化?(3’)(同桌之間討論回答)

明確:在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細地寫出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繼而是萌發信心,隨後是信心大增,最後是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追問:這種巨大的成就感是指什麼?)

“啜泣”是什麼意思?課文中幾次寫到“啜泣”?含義有什麼不同?(2')

明確:啜泣就是抽抽搭搭地哭,文中兩次寫到“啜泣”,含義不同。第一次是因爲恐懼、傷心,第二次是出於驚喜、委屈、感動、餘悸和成就感。

“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指的是什麼?(2')

明確:“永遠忘不了的經歷”有兩層意思:①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懼害怕,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由易人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

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1') 明確:因爲想着距離,就會被困難所嚇倒,就沒有戰勝它的信心了。

文題“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樣認識這一標題的含義?(1’)明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的困難,一個一個的認真解決,終會取得成功。

當堂背誦最後一段(6')

(有時間的話抽一兩個同學起來嘗試背誦)

  課堂總結(1')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啓示,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也可由同學們自己來總結這堂課所學的內容)

 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

2.完成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

  本課目標

多角度閱讀,探究文章給我們的多方面的啓迪。

 複習導入(5’)

用一兩句話複述課文內容

檢查背誦情況,抽個別同學背誦最後一段。

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多角度閱讀

1.方法指導(3’)

同學們,蘇軾的《題西林壁》是這樣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移動視線從不同角度觀察山姿,那麼進入視野中的廬山形象也就有了差異。同樣,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文章,也就會有不同的感覺和發現,西方評論人說“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思維空間的拓展,閱讀質量也就隨之提升了。

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着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文中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文中很多。你們想想看,這篇文章,我們還可以從哪幾個角度去思考,從而提出不同的疑問?

(學生思考討論,確定角度,提出疑問)

2.小組合作研討,多角度探究文意(20’)

互動1:父親是怎樣救孩子下來的? 參考:鼓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 互動2:父親爲什麼不直接抱他下來?你同意父親的做法嗎?爲什麼?參考: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

(學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關鍵在於言之有理,一般傾向於同意父親的做法。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來,陷入絕望、恐懼,父親並沒有用梯子上去救護,而是鼓勵、指導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獲取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互動3:父親不來,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將怎麼辦? (儘量從不同側面肯定學生的答案,引導他們朝着機智、勇敢的方向努力)互動4:你如何評價“我”的好朋友傑利?參考:他慫恿“我”爬崖,纔有了後來的遇險;在“我”驚恐萬分不敢下崖時,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嘲笑我,“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追問:既然傑利是我的好朋友,那爲什麼留下我離開了呢?大家能不能從文章中找找傑利離開的理由呢?

(答案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 互動5:如果你是傑利會怎麼做? 能想出法子幫助“我”的答案都給予表揚,抓住時機培養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

互動6:你如何評價其他四個孩子? 參考:還不懂事,能同玩樂,卻不能共患難。

總結本文的寫作方法(學生討論)(6’) (1)敘事技巧嫺熟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後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後照應。文中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有匠心,傑利叫我“別做膽小鬼”、傑利的不放心都爲後文埋下了伏筆。本文采用倒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乾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準確恰當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準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緻,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範。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昇華得益於“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衝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於作者對人們常規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於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於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麼事纔是有意義的“事”呢?

 寫一寫

童年的一次經歷給了作者如此大的啓發,影響了他的一輩子。其實生活處處有哲理,在於你是否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顆善於感動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你積累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你的生活有沒有給與你財富呢?請將你的一次生活感悟寫下來,字數不限,但要有真情實感。300字左右。

  課堂總結

“我”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由此可知,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精神也就越來越充盈。做人也好,做學問也罷,如果像本文作者那樣,不斷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將會閃現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堂上沒有完成的小作文。

2.完成相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