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

《賣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爲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採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饋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3、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展開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最後三個自然段中兩句含義深刻的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關於填寫擦燃火柴的表格(15份)、多媒體課件、彩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質疑課題。

(一)、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小女孩?對,這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主人公----?(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賣火柴的小女孩》並出示一組賣火柴小女孩的畫面)

(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三)、齊讀課題,質疑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爺爺寫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齊讀課題,讀了這篇童話的題目,就題目來提問,你會有哪些疑問呢?(學生討論)

概括起來可以歸類爲:小女孩是否把火柴賣出了?她爲何要賣火柴?後來怎樣了?……你們就帶着自己的疑問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 設計意圖 ]

用美妙動聽的歌曲、逼真的畫面引入課文,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奠定了本課以突出情感爲主的教學基調;而且從質疑題目切入課文,既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又最快地觸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提出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二)弄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小組交流後全班交流。(學生大約有如下的回答)

1、大年夜,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

2、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

3、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 設計意圖 ]

初次讀課文要求通讀全文,掃清字詞障礙,這是一個不應被老師輕視的環節,這樣的設計,以期讓每個學生紮實有效地讀書、積累好詞並抓住文章的整體脈絡。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再讀課文,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部分(第5?10自然段)

1、你們最想了解課文中哪一部分的內容呢?(估計學生會選擇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部分)

2、默讀第5?10自然段,瞭解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並在課文中劃出來。

3、小組討論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看到了什麼?

4、完成表格的填寫:(四人小組每組一份)

第幾次擦然火柴

看到的幻象

現實生活

渴望

(二)、品味語言,感受幸福的渴望

1、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凍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從這兩句話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可以看出小女孩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理解從第一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從第二句的“終於”這個詞可以看出,小女孩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實在凍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來擦的。)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第一根火柴滅了,她爲什麼緊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爲擦燃第一根火柴時,小女孩看到了火爐,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小女孩緊接着又擦了一根,是爲了留住那個火爐。擦燃第二根火柴時,小女孩看到一隻烤鵝在向她走來,火柴滅了,烤鵝不見了,她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爲了得到那隻烤鵝。擦燃第三根火柴時,小女孩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火柴滅了,聖誕樹又不見了,小女孩爲了留住美麗的聖誕樹,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3、在完成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描寫後,作者不直接進行第四次的描寫而插入文章中第八自然段呢?(這預示着小女孩將會凍死街頭,還爲下文看見奶奶埋下了伏筆)

4、小女孩爲什麼“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爲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時候,見到了疼愛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滅,奶奶就會不見的,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她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同學們,想一想,她怎麼會看到這些東西的?(因爲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也沒有人疼愛,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點東西,想要和別的孩子那樣得到歡樂,有人疼愛,所以就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和奶奶。)

小女孩渴望得到這些東西,這是個原因。但是,我們如果想要一樣東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裏,能不能看到這樣東西?(不能看到)

小女孩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看見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還有什麼原因?(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種幻覺。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幻覺。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凍捱餓,這時候已經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發出的亮光裏看到了許多平時渴望得到的東西)

6、“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麼意思?

小女孩是在產生幻覺的絕境中死的,彷彿是奶奶摟着她一起飛走的。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擺脫這一切。可見小女孩十分可憐和悲慘,可見當時社會十分黑暗和不公。

(三)、小結:是啊,通過上面的幻象,我們就更覺得這個小女孩太可憐了,我們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讓我們帶着這種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圖,有感情地朗讀第5---10自然段。

[ 設計意圖 ]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表格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小組間的合作體現了“以讀爲本”“自主合作”的理念,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爲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上面提到的重點詞句及對詞句的理解,都是老師預設的。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感悟,層層深入,讓學生對小女孩對幸福的渴望有深切的體會,也爲下一環節體會小女孩的不幸和可憐作了鋪墊。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上節課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幻象中才尋找到幸福的小女孩,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可憐、悲慘……)你們想知道她爲什麼要擦燃火柴呢?

  二、再讀課文,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學習第1?4自然段,理解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

(一)瞭解小女孩的可憐。(這個小女孩太可憐了,所以纔會擦燃那些對她來說非常貴重的火柴,你還能在課文的其他地方找到嗎?)

(二)自由朗讀第1?4自然段,一邊讀一邊劃出表示小女孩可憐的句子。

(三)、學生交流。

(四)品讀句子,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1、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寒冷……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得?)

2、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着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從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得?)

3、她不敢回家,因爲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裏跟街上一樣冷。(這時的小女孩會有怎樣的心情?她會感受到什麼?----身心具冷)

4、用心讀讀這些句子,讀出你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她的可憐來。

5、小女孩是如此的可憐,後來她會有怎樣的命運呢?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畫筆畫畫小女孩最後的怎樣了?

[ 設計意圖 ]

文本的情感力透紙背,學生在理解真切的人物時,靠的就是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通過動手畫畫,把全身心都浸潤在文本中,對文本的解讀更深透,也下文的展開作了伏筆。

  三、細讀課文,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一)、展示學生的畫。

(二)、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是如此可憐,她後來有沒有找到幸福的生活呢?請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三)出示重點句,理解其含義。

1、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小女孩凍死了,爲什麼描寫她“兩腮通紅”、“帶着微笑”?還突出是“大年夜”?

幻象與現實,死亡與微笑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發人們對她的同情。“大年夜”本應是歡樂和幸福的時刻,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這特殊的時刻凍死了,這樣更增強了對比的效果,啓發人們的深思。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句話中第一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臨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了。這裏的“幸福”實際是反語,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3、從文章的結尾中,你能體會出作者飽含着什麼樣的情感?

4、指導朗讀:小女孩死了,我們也對她寄寓了無限的同情。請同學們用同情憐惜的感情來朗讀這一段。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

[ 設計意圖 ]

引領孩子品讀重點詞句,反覆朗讀,反覆品味,從字裏行間去感受小女孩的不幸和悲慘的命運,在配樂中朗讀更能把自己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差異社會的憎恨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四、拓展延伸,激發寫作慾望。

(一)師激發:對比小女孩,這不禁使我想到了你們,你們生活在祖國的懷抱,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播放同學們過春節的情景)

(二)引導:是啊,也許這一切對於你們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甚至認爲是一件極平常的事,可賣火柴的小女孩連這極平常的生活都享受不了。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能來到現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獨,因爲有一大羣愛她的小夥伴。這裏有一個劉倩倩小朋友,她用詩歌告訴我們小女孩來到她身邊的故事,就是《你別問這是爲什麼》。同學們配樂朗誦《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1、我們也來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現在來到我們身邊,你會怎麼幫助她呢?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對她說什麼?

2、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

3、請大家自己動筆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 設計意圖 ]

利用閱讀鏈接來拓展延伸,使學生不但超越了文本,更重要的是學生由讀作者轉到了自己,只有自己的體驗纔是最深刻的。“想象小女孩現在來到我們身邊”,這樣的練筆對培養學生的讀書和寫作大有益處,既可以深化文本,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佈置作業。

1、繼續編寫小故事。

2、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渴望      現實

(幸福)   (不幸)

火爐      (溫暖)    寒冷

烤鵝      (食物)     飢餓

聖誕樹     (歡樂)     痛苦

奶奶      (幸福)     孤苦

[ 設計意圖 ]

好的板書是一篇課文的濃縮,更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本課的板書緊緊抓住課文內容,突出課文重點,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