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後反思彙編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後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後反思一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講述了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後反思彙編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的充分表現。這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教學時 我抓住了這條情感主線,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力爭做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情感陶冶相結合。首先是以讀爲手段,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醞釀情感,以此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當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對肖邦的愛國情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補充文中的空白處,從而讓學生深刻體驗肖邦以及他的老師、同學們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如讀到“他們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爲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埃斯內爾,你會通過歌聲對肖邦說什麼?小組練寫歌詞;讀到“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讓學生說說:這是肖邦會對老師、同學說些什麼?孩子們在語言訓練中,走進人物的世界、走進人物的內心,去充分體驗他們的內心感受,再把這種感受送到文中,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有了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纔會醞釀出豐富的情感,纔會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

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首先引導學生弄清“彌留之際”是什麼意思,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住姐姐路德維卡的手”這兩個問題。再讓學生反覆朗讀肖邦的話,體會他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後反思二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送別場景情真意濃,感人肺腑。字裏行間都流露出濃濃的師生情,深深的愛國意。“愛國情懷”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情感主線,無論是師友送行時贈送泥土的“特殊禮物”,還是身處異鄉時肖邦忘我的音樂創作,以及彌留時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長眠祖國的地下,都突出了這條情感主線——熾熱執着的愛國情!給人以深沉而強烈的藝術感染。

在精讀訓練時,我就牢牢地抓住了“愛國主義”這條情感線索展開教學。首先,我讓學生通讀全文,感受一下文章主要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爲學生學習課文牽出了一條主線。然後讓學生根據這條主線去學習課文,找出能夠體現肖邦愛國主義情感的行動和畫面,學生有了這根導線學起來就有了方向,對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是比較好的。很多細節都是注意到了。比如說:“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應該說這個細節本不在我的預設之內,但是有一個學生就說:“肖邦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心裏在說:‘我最親愛的祖國,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我一定會回來的。’所以說,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不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感悟文字,只要老師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學有方向,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要上好這堂課,必須設法撥動學生內心情感的弦。我在教學時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使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1、讀中悟情:教師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進入課文意境。2、音畫激情:播放送別的音樂,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肖邦和和老師、同學當時的感情。3、表演抒情:“送別”的一段中,教師的“叮囑、贈禮”部分感人至深,師生情濃,愛國情深。我讓學生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感情。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演體現出來,交流各自的感受。課堂上,學生被濃濃的情感所打動,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