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上古詩《示兒》教學設計和反思

六上古詩《示兒》教學設計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一、教材分析:

六上古詩《示兒》教學設計和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同意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反覆吟誦、觀察課文插圖和了解創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示兒》的意境,隨文練筆。

4.感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兩首詩用不同形式表達愛國情懷。迴環單元愛國主題。

 三、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感悟古詩的意境,隨文練筆。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四、教學準備:

瞭解示兒創作背景,詩人陸游的基本資料。初步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走近作者。

1.這是一個除夕夜,病牀上是一位頭圍白巾、兩鬢斑白、滿臉皺紋、奄奄一息的,85歲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陸游)

(1)誰瞭解他。指名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作者生平資料。有什麼感受?

2.是的,陸游的一生,都在不屈不撓爲祖國的統一而抗爭,但他追求國家統一的志願,在臨死前都沒有實現。

3.出示文圖。於是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下了遺書。齊讀。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意。

1.配樂範讀,聽準字音,感受老師的朗讀停頓。

2.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停頓。

3.小組合作學習:

(1)先由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詞意思,並且在板子上圈寫。

(2)接着說說詩句的意思,相互補充。

(3)然後由組長組織彙報交流。

4.教師詢問:怎麼知道的?(1)查工具書。(2)問家長的。(3)聯繫生活經驗。

5. 再次嘗試同桌互說詩意。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無所牽掛,我唯獨因爲看不到全國統一而感到傷悲。我大宋軍隊收復失地,平定中原的時候,你們祭祀祖宗時千萬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喜訊告訴你們的父親啊!

6. 質疑: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後萬事空,爲什麼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呢?

 三、抓住詩眼,感悟詩情。

1.能夠用一個字概括陸游臨終寫遺囑時候的心情?(悲)板書:悲

2.這首詩只有悲嗎?

3.其實古詩中包含着國破的無限悲憤和必將統一的堅定信念。板書:渴望、堅信

 四、想象意境,隨文練筆。

1.陸游的心思透過詩句我們完全理解,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他臨終的情景我彷彿這是一個除夕之夜,在一間茅屋裏,燈光灰暗,燭火搖曳,頭圍白巾(引說)出示語言訓練。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在一間低矮的茅屋裏,燭光閃爍,忽明忽暗。

2.教師深情描述對話提示語,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對話。

(1)師生採訪一:滿臉皺紋、奄奄一息的陸游,斷斷續續地說:“ 。”

(我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一,兒子啊!你要關心國家大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陸游的兒子立在父親的牀邊,滿臉淚水,哽咽的說“ 。”

(父親我記下了!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您一定沒事情的,一定能看到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

(2)師生採訪二:陸游頭圍白巾,兩鬢斑白的陸游躺在牀上,邊呻吟邊囑咐兒子:“ 。”

(兒子啊,你千萬記住了,當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那一天,你一定要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告訴你的父親,好讓我在九泉之下安心。)

(3)師生採訪三:心勞力瘁、年邁體弱的陸游,正用顫抖的雙手,捧着自己的詩作,老淚縱橫,口中唸叨着“死去元知萬事空……”

3.學生根據口頭指導,隨文練筆。要求:關注陸游和文字對話時的神態、動作、語言。

4.展示交流學生的練筆。

5.同學們,從這首陸游寫給兒子的絕筆詩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心中唸的不是家事,而是國事。在他心中家爲輕,國爲重。對死亡沒有恐懼,只有遺憾,濃濃的愛國情懷。陸游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6.陸游的愛國情懷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板書。至死不渝 碧血丹心 憂國憂民 死而後已 赤膽忠心 精忠報國 以身許國

  五、辨析兩詩,拓展延伸。

1.學完示兒,我們再來看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他們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讀一下。

2.拓展學習陸游的另一首愛國詩。

詩意(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沒有爲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着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着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六、迴環單元,深化主題。

1.我們學完這兩首詩,都是讚美愛國情懷的.,再來看看整個第一單元,大家發現了什麼?(都是講愛國的)聯繫課文具體說說。(鄭和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來自於強大的愛國情懷;肖邦不分晝夜,將愛國熱血譜寫成催人奮進的旋律,致死都要講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還有鄭成功一課中學到的抗擊倭寇的戚繼光、精忠報國抗擊金兵的岳飛、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2. 師:古今中外涌現了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他們將愛國的情懷一代代傳承!他們心繫國家民族。他們有着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他們引領一代代的中國人,奮發、開拓,成爲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願同學們將愛國心繼續傳承,讓祖國更強大!

 板書設計:

示兒

悲 -- 渴望、堅信

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憂國憂民

死而後已

赤膽忠心

精忠報國

以身許國

碧血丹心

  教學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本課的教學,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研讀教材,深入挖掘,

要想理解這首詩需要知道詩歌創作的背景,這首詩是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兒子的臨終囑咐,這樣的遺囑,一般情況下,常常是對子女交代最重要的事情,最牽掛的事情。陸游臨死之前牽掛的事情是國家沒有得到統一,在他心中家爲輕,國爲重。他的愛國情懷至死不渝。

陸游當時生活的時代政治動盪,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軟弱無能,一味地向侵略者屈膝投降,從而導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引起陸游的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之時,但“北定中原”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朝廷的軍隊能早日收復失地,破碎的山河早日能得到統一,對光復中原,一洗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只有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才能走近作者,體會他的憂國憂民,赤膽忠心。

瞭解時代背景,爲理解詩意,隨文練筆,走進作者內心,做好鋪墊。

二、隨文練筆,走進人物

通過淒涼的音樂,語言的渲染,讓學生走進陸游臨別前的那個夜晚。爲全文定下基調,爲學生更好理解古詩內容,進行隨文練筆做好鋪墊。

課上爲了降低隨文練筆的難度,我採用現場採訪的形式,先進行口頭語言的表達。

師生採訪一:滿臉皺紋、奄奄一息的陸游,斷斷續續地說:“我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一,兒子啊!你要關心國家大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陸游的兒子立在父親的牀邊,滿臉淚水,哽咽的說:“父親我記下了!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您一定沒事情的,一定能看到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

師生採訪二:陸游頭圍白巾,兩鬢斑白的陸游躺在牀上,邊呻吟邊囑咐兒子:

“兒子啊,你千萬記住了,當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那一天,你一定要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告訴你的父親,好讓我在九泉之下安心。”

師生採訪三:心勞力瘁、年邁體弱的陸游,正用顫抖的雙手,捧着自己的詩作,老淚縱橫,口中唸叨着“死去元知萬事空……”

在在此之後,提供句式,讓學生,再進行筆頭語言表達訓練。學生不但能夠關注到陸游和她孩子對話的內容,而且細緻描寫到了,他們的動作、神態、心理。甚至有學生將課上拓展的詩句也遷移到寫作中。可見他們但理解的內容,而且走進詩人內心。

三、迴環單元,深化主題

我們的學習應該是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勾連舊知。在學完這兩首詩,發現都是讚美愛國情懷的,再來看看整個第一單元,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都是講愛國的,請學生聯繫課文具體說說,複習舊知。鄭和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來自於強大的愛國情懷;肖邦不分晝夜,將愛國熱血譜寫成催人奮進的旋律,致死都要講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還有鄭成功一課中學到的抗擊倭寇的戚繼光、精忠報國抗擊金兵的岳飛、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可見古今中外涌現了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他們將愛國的情懷一代代傳承!他們心繫國家民族。他們有着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他們引領一代代的中國人,奮發、開拓,成爲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

當然,整個課堂的教學朗讀和背誦的時間少了一些。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機會還可以更多一些。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