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上冊《捕蛇者說》教案設計

九年級上冊《捕蛇者說》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教學目標

九年級上冊《捕蛇者說》教案設計

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理解對比的寫法。

三、瞭解封建社會繁重的賦稅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從而增強對新社會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對比的寫法。唐代中期的賦稅之毒。作者所處的政治環境。

教學難點:瞭解封建社會繁重的賦稅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從而增強對新社會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以情致導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冬,孔子因魯國內亂,北行入齊。途中經過泰山之麓時,只見一個婦人伏於墳頭上痛哭不止。孔子便命子路前去,詢問她何以這般悲傷。婦人含淚答道:“先前,我公公被猛虎所食;後來,我的丈夫又被猛虎所食;現在,我的兒子又被猛虎吞食了。”孔子問:“那你爲何不遠遠離開這裏呢?”婦人道:“因爲這裏沒有暴政啊!”孔子聽罷,長嘆一聲,對身邊的學生言道:“你們須記住,暴政遠比猛虎還要兇殘啊!”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柳宗元因主張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爲永州司馬,在這個荒僻落後的地區生活了近10年,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感到有責任用自己的筆來反映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希望最高統治者能借此體察民情,推行善政。

唐朝中後期,戰爭頻繁,先後發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戰爭等。全國戶口銳減,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沒有限制,使人民負擔日益加重。儘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頒佈了兩稅法(分夏、秋兩次繳稅,即課文中說的“歲賦其二”),但各類苛捐雜稅並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多。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已重者愈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非死則徙爾”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

1、充分利用書上的注意和工具書,讀準字音,掃除閱讀障礙。

2、自己邊讀課文邊看書下注釋,試着理解文章的意思。

3、同座互相口譯課文,找出書中有疑難的詞句,以待交流。

四、朗讀課文,討論交流

1、學生朗讀(注意從詞意上更正學生的讀音錯誤。)

2、學生討論文章的句讀,每組派代表示讀,教師指正。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做到發音準確,節奏鮮明。不多讀一字,也不少讀一字,更不錯字一字

4、全班齊讀。

5、學生質疑,教師組織討論,並作好點評講解。

6、教師針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補充點撥。

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文中的特殊語法現象、詞類活用、虛詞用法及詞的古今異義變化。

 五、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指名學生談談讀了課文後的感觸。

2、找出文章的抒情句和中心句。

課文在最後一段中議論抒情說:“嗚咽!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見,作者認爲賦斂之毒比蛇毒更厲害,下面我們來看看蛇怎麼毒,賦斂又怎麼毒?

學生討論後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1)在第一段中畫出表現蛇毒的語句。

分析: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覺一下黑色地底紋上佈滿了白色的花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如果我們碰到這種蛇會怎麼辦?永州的人又是怎麼做的?爲什麼?“爭”字說明了什麼?

(2)有多少人能得到這個差使呢?

(3)蔣氏三代“專其利”,按理來說,應該感到很高興纔對,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這又說明了什麼?

注意引導學生從蔣氏的神態變化(“貌若甚戚者”“蔣氏大戚”)和矛盾心理(捕蛇雖不幸卻又比繳賦稅幸運的種種生活狀況的對比)來感悟文章的主旨。

(4)文章結尾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是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試想:如果察民情的人得到了它,會不會採取措施減輕農民的負擔,讓人民過上比較安定的生活?(柳宗元作爲一名封建社會的官吏,能夠同情下層勞動人民遭受的苦難,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但是,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他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觀人風者”身手。我認爲,柳宗元的願望不可能實現。就當時社會現實來說,政治極端腐敗,戰亂頻繁,統治者爲了維護政權,千方百計加重賦稅,巧取豪奪,根本不顧人民的死活。大多數官吏關心的是如何攫取更大的權力和聚斂更多的財富,哪裏有什麼善心來減輕人民的負擔。

(5)討論文中“嗚咽!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一句應該怎麼讀。

4、學生試讀,教師範讀,學生悟讀。

5、學生悟讀。

6、指句示讀,要求:節奏鮮明、語調適當、語速適中。

7、全班齊讀。

  課後習題

1、《捕蛇者說》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學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記述蔣氏祖孫三代的遭遇,發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文中寫蔣氏的自述,始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以他“捕蛇獨存”和鄉鄰“___________”相對比;以他“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雞狗不得寧”相對比;以他的“一歲之犯死者二”和鄉鄰“____________ ”相對比;以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鄉鄰的“先死”說明捕蛇的不幸。

4、文中提到的“永之人爭奔走焉”的原因是什麼?(用文段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樣理解文段中蔣氏“專其利”中的“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補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 )以齧人,( )無御之者。

  【參考答案】

1、唐,柳宗元,子厚,《柳河東集》

2、苛政猛於虎也

3、之生日蹙,熙熙而樂,旦旦有是哉,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4、當其租入

5、所謂的“利”是用蔣氏祖父和父親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換來的,其實是更大的不幸,進一步說明了當時封建統治的殘暴。

6、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 )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異蛇)以齧人,(人)無御之者。

1.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秋水》精品教案

2.九年級上冊《捕蛇者說》教案設計

3.初中語文《遊岳陽樓記》教案設計

4.九年級上冊《一雙手》優質教案

5.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孤獨之旅》公開課教案

6.九年級上冊《扁鵲見蔡桓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