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初三課文《周莊水韻》教案

初三課文《周莊水韻》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教學目標

初三課文《周莊水韻》教案

1、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愛我中華,愛我世界。

2、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3、瞭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於景的寫景方法。

4、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5、學生學會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味欣賞散文清新優美、抒情性強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

2、瞭解課文隨“時(令)”換景、景色各異、多角度寫景,融情於景的寫景方法。

3、背誦精彩語段,增強語言的感悟及運用能力。

4、學會貼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方法:

本課以合作、探究爲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周莊爲重點。

 教學課件:

運用了Authorware技術,並將在網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周莊的資料應用於課件中,顯出真效。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注音及解釋

1、生字注音

木櫓(lǔ) 攪動(jiǎo) 斑斕(bān)(lán) 漾動(yàng)

綵綢(chóu) 連綴(zhuì) 仲春(zhòng) 屋脊(jǐ)

覆蓋(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滲出來(shèn)

諦聽(dì) 參差(cēn)(cī) 嫺熟(xián) 軌跡(guǐ)

剔透(tī) 絲絃(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繽紛(bīn) 隱匿(nì) 璀璨(cuǐ)(càn) 搖曳(yè)

2、詞語積累

迷離:指難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別清楚。

閃爍:光亮的樣子。

朦朧:不清楚,模糊。

連綴: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類推。

絲竹:代指絃樂器。

清澈剔透:形容水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

張燈結綵: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勾勒:畫出形象的輪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樣子。

隱匿:藏起來,不顯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濃。

蔓延:不停地生長。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播放周莊簡介課件。

三、探究學習

1、作者簡介

趙麗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業後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遞員、教師、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並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後當過《萌芽》雜誌編輯,後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爲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一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2、結構探究

全文共6段,可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走進周莊,包括小河泛舟與古鎮風貌。

首段安排很巧妙,開門見山,先來一段描寫,就像一個特寫鏡頭,讓人隨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攪動的木櫓,彎曲的,頗有點小鎮古樸之風。接下來你的視線延伸到了周圍的地方:石橋、樓屋、樹影、雲彩和飛鳥,這些景物可以被你隨意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畫,而且很美,你看:它們“都被這不慌不忙的木櫓攪碎,碎成斑斕的光點,迷離閃爍,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絲綢,沒有人能描繪它朦朧的花紋……”如此美景,多麼讓人流連忘返,讓人隨着作者的思路繼續下行,探個究竟。

一句“什麼比在周莊的小河裏泛舟更富有詩意呢?”承上啓下,自然過渡到對周莊的實物描寫,而且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顯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周莊的橋多,有特色,因此作者把第二段用於對橋的描述,視角是從河面看橋,“在窄窄的河道中緩緩滑行,拱形的橋孔一個接一個從頭頂掠過。”當然,由於筆墨有限,不能一一概述,只能統而言之,“古老的石橋,一座有一座的形狀,一座有一座的風格,過一座橋,便換一道風景。”“站在橋上的行人低頭看河裏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擡頭看橋上的人”則化用於一首現代詩,詩的原句是這樣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意境是一樣的。“相看兩不厭”則源自於李白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雖然表面上語言很平常,但細細琢磨,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

水和橋都看完了,該說說古鎮了。作者僅用丁一個“井”字,就讓我們對古鎮的概貌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就是語言的精闢之處。這是一個古鎮,它永遠都不可能與往事割裂,因此作者筆調一轉,想起了當年的古鎮,“當年的大戶人家,能將船划進家門,大宅後院還有泊船的池塘。這樣的景象,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以前是這樣,我們不難想像現在的周莊也差不到哪裏去,這不,作者又正正經經提到了現在的水:“一個外鄉人,來到周莊,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這裏的水,以及一切和水連在一起的事物。”這句話承上啓下,後一部分就是自己作爲一個外鄉人來看周莊的水了。

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莊的所見所感。

先交待一句,“我曾經三次到周莊,每一次都乘船遊鎮,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樣。”那麼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不禁很好奇,這也是課文設下的玄機。接下來,作者開始介紹第一次到周莊的時間——仲春、天氣——“天下着小雨”,那麼在這樣一個下着小雨的仲春時節,作者看到了什麼呢?“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着,石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在這樣的時刻,作者“打着傘坐船遊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這句比喻手法的運用將雨中山河寫得生動了。

緊接着作者寫第二次到周莊,仍然是先交待時間——冬天、天氣——剛剛下過一夜小雪,不同的是,作者這次可比第一次看得仔細了,他不僅看到“陽光穿破石層撫摸大地”,看到路邊、屋脊、樹梢、河邊石階的積雪,還看到了小鎮四處滴水、淌水的情景。這段景物描寫作者寫得非常細心,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啓動各種感官,將雪後小鎮寫得嫵媚動人,“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不禁讓人十分嚮往。

作者的重點不是前兩次周莊之行,而是第三次,所以他在安排文章結構時將前兩次放在一個自然段,而第三次則單獨一段,費墨頗多。第三次去周莊“是在一個溫暖的春夜”,正是那裏的旅遊節,“古鎮把這天當成一盛大的節日”,既然是個節日,肯定很熱鬧,於是描繪當時的盛況,“古老的樓房和曲折的小街綴滿了閃爍的彩燈,燈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變成一條多姿多彩的光帶。”作者開始坐船夜遊,接下來的景物描寫就是以船行駛時的所見爲順序的。先寫船孃,“輕鬆”一詞將她嫺熟的動作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接着寫船行後留下的軌跡和櫓的劃痕,再寫船經過一座拱橋時傳來的音樂及當時的水面,再寫划過來的花船,最後寫泛舟結束後的小河,“小河也恢復了它本來的面目,平靜的水面上閃爍着點點星光。”星光出來了,大家不免往天上看,“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點從黑黝黝的屋脊上飛起來,像一羣沖天而起的螢火蟲,在黑暗中劃出一道道暗紅的光線。”“隨着一聲聲清脆的爆炸聲,小小的光點變成滿天盛開的繽紛禮花,天空和大地都被這滿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在這焰火的烘托下節日的氛圍突然變得這麼濃,它給夜晚的古鎮增添了一份新的光彩。“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萬變,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羣山,凝重的墨線變成了活潑流動的彩光。”最後,作者的思想又回到了水中,他把由“天上的輝煌和璀璨”映照的“平靜幽深的河水”比喻成“一條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綵帶”,而倒映在水裏的河畔樓屋則“像從河底泛起的一張張仰望天空的臉”,他甚至賦予它們生命,“當新的一輪焰火在空中盛開時,他們又從遙遠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換了另一種表情。”如此良辰美景,雖然泛舟結束,但驚喜仍在蔓延,這是人們陶醉於大自然中的快樂,作者很好地渲染了周莊水鄉節日歡樂的氣氛,巧妙地將古鎮水鄉悠久的歷史和歡樂、五彩繽紛的現實有機地聯繫了起來。

第六段是這部分的最後一段,也是課文的結束。作者回憶起這個奇妙的夜晚,他的言詞之中還是充滿了喜愛和嚮往:“周莊在寧靜的夜色中變得像神奇的童話,古鎮悠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實,都盪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四、課堂練習

課件展示《基礎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遊記線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遊周莊爲線索,雖然記敘的對象都相同,但隨着時間轉換,景色各異,三次遊周莊時的所見及感受,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莊隨着時間悄無聲息的變化,體現了周莊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二、主旨探究

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莊的所見所感,表現了古鎮水鄉的勃勃生機及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

 三、寫作探究

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

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着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裏還有這麼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雲、鳥,還有那美麗的似綵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翩,無限嚮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於是牽引着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

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美,抒情性強。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也像周莊水鄉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着小雨,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着,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着傘坐船遊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小雨中,“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則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彷彿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彷彿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麼喜愛,因爲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於言表。

3、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使所狀之物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處很多,“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綵綢”、“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像一羣沖天而起的螢火蟲”等,都用了生動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將我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裏,彷彿親眼目睹瞭如此這般的一番景物,這是比喻的妙處,也可見作者的功底。

 四、課堂訓練

課件展示《閱讀拓展》

 附板書設計:

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

“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印象圖

三次遊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

第一次——煙雨迷濛的周莊水墨畫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莊動感版畫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的版畫

“水”之“聲”——如訴如泣神祕悠遠的江南絲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

周莊節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帶 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綵帶

節日夜晚的周莊——似夢境,像神奇的童話

 教學反思:

《周莊水韻》講過之後,我腦中的記憶好像也沒有多少,回過頭來再讀這篇散文,覺得這麼優美的文章,還應該讓學生學習其好的寫作方法,應該讓學生在朗讀中閉眼體會優美而又有詩情畫意得特寫鏡頭——文章的開頭。

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

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着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裏還有這麼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雲、鳥,還有那美麗的似綵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翩,無限嚮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於是牽引着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

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美,抒情性強。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也像周莊水鄉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着小雨,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着,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着傘坐船遊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小雨中,“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則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彷彿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彷彿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麼喜愛,因爲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