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素芭》第二課時教案大綱

九年級語文《素芭》第二課時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素芭》第二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九年級語文《素芭》第二課時教案

 一、導入

通過前兩章的賞析,我們發現素芭雖然不會說話,但她卻是一個美麗、聰穎、敏感、孤獨的女孩。那麼,這麼一個讀來令人同情不已的女孩,她的命運如何呢?我們先回過頭來看看素芭生活的環境。

  二、分析素芭的生活環境

上節課我們賞析了小說的第二章,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遠離塵囂的小村莊、小溪、小鳥、樹葉、蟋蟀,彷彿是世外桃源。

看起來這個地方似乎是一個和諧社會,下面我們再走進這個小小的社會仔細觀察,看看它是否真的那麼純淨美好。

看看這個村裏的人們是怎樣對待可憐的啞女素芭吧。

(1)父母

“小女兒素芭猶如一塊碩大的無言石頭,重重壓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親把她視爲自身的一個殘疾”“把她視爲自己胚胎的污點,因而她始終沮喪不堪”。把這個殘疾的女兒看作自己的負擔。

“把自己的啞女託付給人之後,父母踏上了回村的歸途,他們躊躇滿志,因爲他們終於保住了他們的種姓和美好的來世。”終於可以扔下這個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對素芭是多麼的冷漠,對女兒的內心對女兒今後的生活根本沒有絲毫的擔心。在這裏,我們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親情的可貴,只有欺騙和交易,僅僅因爲素芭是個啞女!

(2)村民

“人們在素芭面前,毫無顧忌地對素芭的前途,發表了各色各樣令人擔憂的議論”,對於這麼一個可憐的孩子人們沒有過多的同情,根本沒有考慮她的感受,只是把她當作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

“現在,父母爲操辦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處譴責他們,甚至要把他們逐出種姓的流言飛語,到處擴散着。”“把自己的啞女託付給人之後,父母踏上了回村的歸途,他們躊躇滿志,因爲他們終於保住了他們的種姓和美好的來世。”人們似乎也把這個啞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個恥辱,是一個不祥之物。

(3)朋友:帕勒達帕

“在高等動物裏,素芭還有一個同伴,但人們很難描述素芭與他關係的深淺程度,因爲他會說話,而素芭是位啞女,他們的話語不會毫無差別。”這句話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運,她的唯一的朋友並不真正理解她。

“其實,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卻沒有誕生在設有臣民的水晶宮的王朝裏,而降生在巴尼康託一位庶民家裏,所以她今朝無法施展魔術,讓古賽家的孩子帕勒達帕感到驚奇。”素芭千方百計想獲取朋友的關注卻不能。

“這期間,一天下午時分,在河岸邊, 帕勒達帕一邊專心致志地釣魚,一邊面帶笑容問素芭:‘喂,素,我聽說,你有了未婚夫,你準備赴加爾各答結婚?可別把我們忘得一乾二淨!’”朋友的話顯得漫不經心,沒有絲毫的分別的惆悵,只是輕描淡寫,並帶有一種調侃的味道。

素芭沒能從她的鄉親,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裏得到理解和關愛。素芭生活的這個地方的確是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同時那也是一個人情冷漠的地方。

沒法從那些會說話的人那裏得到理解和關愛,素芭只能到哪裏去尋求安慰?

(1) 動物

素芭有幾個知心朋友,它們是兩頭牛、一頭山羊和一隻小貓。

齊讀小說第三章,感受素芭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感情。

在這裏作者爲我們描繪的`這幅畫面,讓人感覺十分溫馨;素芭與這些動物朋友彼此依戀、彼此關懷、彼此理解。這一切讓我們暫時忘卻了素芭的不幸。

那麼,作者爲什麼要將素芭與動物之間的友誼描寫地如此細緻、這麼溫馨呢?

正是因爲素芭無法從人類那裏得到關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從那些動物那裏尋找安慰。這個溫馨的畫面從側面寫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獨。

不會說話的素芭卻從動物們那裏得到溫暖,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從動物朋友那裏得到些許的安慰之外,素芭傾訴的對象還有誰?

(2) 大自然

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傾訴。

朗讀第58頁“那天又是月圓之夜……別趕走我!”

素芭的那個會說話的母親無法理解女兒心中的無奈與無助,可憐的素芭只好撲倒在人類的無言的大地母親的懷裏哭訴。

 三、合作探討小說的結尾

1、小說的結尾素芭被逼遠嫁他鄉,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素芭反而順利地通過了“考官們”的檢驗。但是沒過多久,婆家就發現她是個啞巴。此後,素芭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呢?你是怎樣理解小說的結尾的?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代表發言。

教師引導:

對小說結尾的理解存在兩種觀點,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納,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團圓的結局;二是寫她的丈夫拋棄了她,另娶新娘,輕鬆的筆調背後是深深的悲劇意味。

到底哪種理解更準確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問問泰戈爾,他的創作意圖是什麼?

2、時代背景介紹: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與回教,而這兩種宗教都歧視女性。根據印度教的教義,一個人死前必需由兒子施以臨終儀式,靈魂才能得救,而且兒子繼承家產,有扶養父母的義務,於是父母千方百計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視。不僅如此,大約西元前750年寫成的印度教經典中規定,女子在世間唯一的神就是她們的丈夫,她們唯一的工作就是順服丈夫,討丈夫歡心,不論他有任何缺陷。這種思想,深入民間,女性從小就被灌輸將來做個賢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許多女子的隱痛,因爲印度盛行嫁妝,女子出嫁,如果沒有體面的妝奩,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妝不是結婚時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後多年還會不斷需索,腳踏車,機車,電視或者洗衣機,妻子因爲父母無力負擔,而被夫家澆上汽油活活燒死的新聞,屢見不鮮。父母爲了女兒的幸福,不得不勉力營治,女兒於是成爲家庭的包袱。 事實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親是女性一生之中極爲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長應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裝以待,用豐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長免不了要誇耀女兒的手藝,例如強調菜餚都是女兒親手做的,然後才把女兒帶出來讓對方打量。 倘若對方滿意,雙方的父母就開始討論嫁妝。如果男方的條件好,比方是公務員,嫁妝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條件好,譬如受過高中教育,嫁妝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談不攏,整個相親的過程就得重來一次。對女子而言,不論因爲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親籌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資而遭到拒絕,都是極大的創痛。

泰戈爾在他的短篇小說中一直關注女性的悲劇命運。

仔細研究這篇小說我們可以發現泰戈爾用大量筆墨細膩描寫素芭極爲深刻、極爲美好、極爲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這樣一個女孩卻沒有得到她應有的關愛,而且小說的第六章也清楚地告訴我們:“把自己的啞女託付給人之後,父母踏上回村的歸途,他們躊躇滿志,因爲他們終於保住了他們的種姓和美好的來世。”在這裏,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親情的可貴,這裏只有欺騙和交易。女兒因爲殘疾而變成了親人的負擔,而不是得到親人更多的愛護。“現在,在這位姑娘永恆沉默的心靈裏,響起一種無限的無法言說的哭泣聲,除了心靈探索者,誰也不會去傾聽那種無聲的哭泣。”這不僅是素芭無法言說的悲哀,也是泰戈爾對人們這種漠視的態度感到悲哀,因而使悲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冰心在翻譯《素芭》的結尾時是這樣翻譯的:“她的主人耳目並用,又做了一次仔細的考察。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用耳朵來仔細地考察,他又娶了一個會說話的妻子。”泰戈爾研究專家董友忱翻譯的《泰戈爾短篇小說選》中《素芭》的結尾是這樣翻譯的:“這一次,她丈夫眼耳並用又相了親,娶來了一個會說話的姑娘。”

通過不同譯作的比較閱讀、分析,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素芭的丈夫是另娶了一個會說話的姑娘,而不是把素芭當成是會說話的姑娘。

四、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

讀到這裏,我相信素芭這個人物形象在我們的心裏有很清晰了,下面就請你給下面這個句子填上一個詞語,並從文本中找出理由: 素芭是一個_____的姑娘。

舉例:

素芭是一個美麗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寫。

素芭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姑娘:心理描寫

素芭是一個善良的姑娘:與動物、與自然

素芭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姑娘:是親人的負擔、讓朋友冷漠、被丈夫拋棄

 五、想象練習

那麼,對這麼一個美麗善良卻命運悲慘的姑娘你想對她說些什麼呢?

請以“素芭,我想告訴你”開頭,和素芭說一句話。

 六、領會小說的主旨

通過塑造這麼一個美麗善良卻命運悲慘的啞女素芭的形象,要表達怎樣的主題呢?

主題歸納:

素芭是一個美麗聰慧、心地善良的啞女,他“有一雙長長睫毛掩藏這的大黑眼睛”,有着純真清澈的心靈,但由於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見,卻只能獨享孤獨和寂寞,最後被父母騙嫁到遠方,最終被拋棄。作者通過對素芭遭遇和命運的敘寫,表達了對素芭不幸命運的同情和對世俗的不滿情緒。

 七、總結:人物描寫手法分析

“要講述一些想象出來的事,印度人是舉世無雙的。”----古希臘旅行家

那麼,泰戈爾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塑造素芭這個人物形象的?

手法分析:正面描寫(眼睛)

側面描寫(生活環境)

反面襯托(父母、帕勒達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