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1、把握文章大的結構

2、把握作者的設計理念

3、依託文字去發揮想像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關於作者:

俞孔堅: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 ,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設計師。

[作者的話 ]

在我看來,無所謂建築風格,只要你能適應這塊土地,能親近這塊土地,就是好的建築,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堅

一片林蔭,一條河流,一塊綠地,無不潛藏着無窮的詩意,保住這份詩意,它一定會讓人獲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堅

  二、解 題:

足下文化,就是關注平常人的事,關注他們的感情、他們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腳下的自然,鄉土的自然 。

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就是要實踐新的社會和土地的倫理,這種新倫理體現在尊重平常與平民,回到人性與公民性,回到土地與地方性,重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

誠如俞孔堅先生所說:“一個成熟的民族,懂得審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鄉土物種,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真實內涵。做到了這一點,離和諧社會要求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也就不遠了。”

※歧江公園是廣東中山市的一座公園,與其他城市公園的不同之處是,它是由一座破舊的造船廠改造而成的。景觀設計師俞孔堅作爲這座公園的主要設計者,有着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

歧江公園就是現代景觀設計的一次大膽嘗試,並且取得了成功,獲得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獎。

  三、關於課文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富有個性的公園景觀設計,表現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爲平常而將逝去的文化的設計理念,表達了設計師追求時間的美、工業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設計形式與中國傳統園林或西方古典景觀設計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現代西方景觀設計,特別是城市更新和生態恢復的手法,獲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四、解讀課文: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對整個設計過程的說明,全文分爲五個部分:

理解場地 理解文化與傳統 理解自然 理解設計 幾點遺憾

◎ 第一部分: 理解場地。

這是設計前對自然條件的考察,粵中造船廠作爲是一個已經廢棄的工廠有許多可以利用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別以“挑戰”和“解決之道”爲題,講解了在設計時一些考慮。

(投影有關圖片,幫助理解課文)

◎ 第二部分: 理解文化與傳統。

在這個部分作者要強調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問題,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歷史,而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邊,注意自己腳下的文化。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作者從設計思路的三大誘惑中擺脫出來,既對傳統的設計予以借鑑,同時又展示了歧江公園這個富有個性的景觀設計。

◎ 第三部分: 理解自然。

與第二部分說明設計的文化內涵不同,這一部分說明的是設計中對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現。

(投影有關圖片,幫助理解課文)

◎ 第四部分: 理解設計。

如果說前面三個部分是設計之前的考察和構想,那麼這一部分就是具體方案的實施,這裏講述了設計的三條途徑,對重點設計的部分還作了較爲明晰的說明。

(投影有關圖片,幫助理解課文)

※※ 新型的景觀設計遐想:

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將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相融合,將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讓景觀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讓其消融,進入千家萬戶,它要讓自然參與設計,讓自然過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優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 第五部分: 幾點遺憾。

這是設計完成之後的重新審視,有些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覺察到了,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改變現有設計,表現了設計師的嚴謹的態度。

  五、總結課文:

◎◎◎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作爲說明文的學習要點:

1.新穎獨到的設計理念和超越傳統的設計行爲。

2.層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結構。

3.自然流暢的語言表達和嚴謹準確的科學闡述。

4.豐富的人文、藝術內涵以及生動的文化氣息。

※※※ 本文的副標題是“一個景觀設計師的手記”,它表明這是一個設計者對自己的作品的回顧和闡釋,這裏面有對設計的前後思路的清理,也有對具體景觀設計的考慮,結構層次清晰,主次分明。前四個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詞,表現了設計師超前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態度。五個部分之間互相照應,互爲補充,在層層闡發中清晰地表達出超越傳統的思想和行動。本文語言表達自然流暢,集科學性、人文性、藝術性於一體,嚴謹簡明、形象生動而又富有文化氣息。

  六、課堂鞏固:

1.《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按什麼樣的步驟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 ?

答: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按設計師對幾個問題的思考來介紹歧江公園的設計的,這個問題分別是如何理解“場地”、“文化與傳統”、“自然”、“設計”。文章的結構也是按照這個順序來安排的。

2.文中“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答:“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釋就是:“本設計所要體現的是腳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爲生活和作爲城市記憶,哪怕是昨天的記憶的歷史文化;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園使我們看到了那些被熟視無睹的人們,推開了被時光默默湮沒了的‘單位’之門,迎面吹來清新怡和的風,聽到勞動的人們在歌唱。……

“野草之美”就是:“本設計所要表現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爲它和莊稼或鮮花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新的環境倫理則在更理性的層面上告訴人們,鄉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愛惜的,它們之於人類和非人類的價值絕不亞於紅皮書上的一類或二類保護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類日益遠離自然、日益園藝化的今天,鄉土物種的意義甚至比來之於異域或園藝場的奇花異木重要得多。”

3.讀了《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你最欣賞設計師對公園哪一部分的設計?說說你的理由。

答:歧江公園體現了設計師富於個性與創新的設計理念,在當代中國景觀設計中影響很大,設計師注意保留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所以,他沒有把原先造船廠完全推倒,而是通過設計對它進行藝術性的保留,使之成爲人們文化記憶的座標,在公園植被綠化上,設計師注意使用當地的鄉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這些都使歧江公園具有個性化的美。

  七、佈置作業:

1.積累字詞。2.完成《學習評價手冊》相關訓練題。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學案例

  文本介紹

人類瞭解、學習、掌握科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征服自然,滿足自身的慾望,而是在於倡導文明、進步的科學觀和價值觀,保證人類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科學之光”專題第三板塊專門針對人類本身對科學對自然的認識、理解與改造,側重科學的實踐性。景觀設計是藝術的,也是科學的,是科學與美的結合。《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是由一位設計師說明自己的設計理念,包含了許多思想信息,文化的、科學的、審美的,對學生開闊眼界,理解、改造身邊的景觀及公共設施很有幫助,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考設計動手能力很有利。

  教學理念

適應時代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造就多方面人才是當前語文教學的要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重視應用教學,把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綜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潛能,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養成嚴謹的、求實的又具有個性的學風。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2,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問題,能對科學的事物與道理進行解釋。

3,鼓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就身邊的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教學方式

文本研習和活動體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俞孔堅的情況

2,閱讀文本,瞭解俞孔堅在設計岐江公園的時候,考慮到了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他又是如何作出取捨的?

3,運用文本知識,針對我校的前山、荷花塘或者污水溝,嘗試設計出一套景觀設計方案或綜合治理方案。(有條件的可到六合區規劃局查閱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俞孔堅,學生介紹查閱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生1:俞孔堅,浙江金華人,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199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創辦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和北京人文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並任院長、首席設計師。

師:俞孔堅於1963年出生,倡導“天地一人一神”和諧的設計理念,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餘篇,影響很大。

“在我看來,無所謂建築風格,只要你能適應這塊土地,能親近這塊土地,就是好的建築,好的人居模式。”“一片林陰,一條河流,一塊綠地,無不潛藏着無窮的詩意,保住這份詩意,它一定會讓人獲得身心再生之感。”這兩句話很能反映他的設計理念。

  二、解題。

師:文題中“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是什麼意思?結合文章的內容來認識。

生2:“足下的文化”,就是關注平常人的事,關注他們的感情、他們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腳下的自然、鄉土的自然。“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就是要實踐新的社會和土地的倫理,這種新倫理體現在尊重平常與平民,回到人性與公民性,回到土地與地方性,重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

生3:“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爲生活和作爲城市記憶,哪怕是昨天的記憶的歷史文化;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園使我們看到了那些被熟視無睹的人們,推開了被時光默默湮沒了的“單位”之門,迎面吹來清新怡和的風,聽到勞動的人們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遺忘、被鄙視、被踐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爲它和莊稼或鮮花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三、文本研習。

1,師:作者在提倡景觀設計要體現“日常文化”和“自然之美”時,有沒有完全否定“文化與傳統”?

生4:沒有。設計師把眼光投向久遠歷史―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無可厚非。作者說,在設計歧江公園景觀時,設計師選擇嶺南園林或西方几何式園林或西方生態環境主義的思路都是正常的。

2,師:歧江公園是廣東中山市的一座公園,與其他城市公園的不同之處是,它是由一座破舊的造船廠改造而成的。景觀設計師俞孔堅作爲這座公園的主要設計者,有着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歧江公園就是現代景觀設計的一次大膽嘗試,並且取得了成功,獲得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獎。請問岐江公園的景觀設計的獨特性體現在哪?(生分4人小組討論,推舉回答,能講出一點就行)

生5:是沒有設計師的設計。保留了半個世紀前舊船廠的自然元索和人文元素,再現了當時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生6:畢竟是藝術設計,應高於生活本身,是更藝術性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設計師對原來的'元素進行了藝術地改造和修飾。如船塢、琥珀水塔、鐵軌和煙囪與龍門吊。

師:正確。(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給學生一個直觀感覺)還有嗎?

生7:還有創新設計。設計創造了新的元素,有骨骼水塔,直線路網,綠房子,特別是搞了一個紅色裝置。每一個穿過它的人都能從內心深處喚醒那份紅色記憶,在內心深處唱起英雄主義的讚歌。還有大量使用野草,營造歷史和生態的氛圍。

師:(展示圖片)很好。設計者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岐江公園的原址是粵中造船廠,從1953年到1999年,不僅是城市記憶的―個重要部分,也折射了整個中國半個世紀的悲壯經歷,所以要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更直觀地看到歷史,切實感受到歷史的震撼。

師:作者最後又說了“幾點遺憾”,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生8:這是設計完成之後的重新審視,有些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已經覺察到了,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改變現有設計,表現了設計師的嚴謹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師:《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全文分爲五個部分:理解場地、理解文化與傳統、理解自然、理解設計、幾點遺憾。

新型的設計理念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富有個性的公園景觀設計,表現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爲平常而將逝去的文化的設計理念,表達了設計師追求時間之美、工業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設計形式與中國傳統園林或西方古典景觀設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現代西方景觀設計,特別是城市更新和生態恢復的手法,獲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正如他說的“一個成熟的民族,懂得審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鄉土物種,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的真實內涵。做到了這一點,離和諧社會要求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也就不遠了”。本文雖是一篇說明文,注意到了層次、主次、結構和嚴謹準確的科學闡述,但新穎獨到的設計理念和超越傳統的設計行爲和豐富的人文、藝術內涵以及生動的文化氣息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師問:讀了本文,你最欣賞設計師的什麼?

生9:設計師富於個性與創新的設計理念,注意保留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與自然的親近和諧;他沒有把原先造船廠完全推倒,而是通過設計

對它進行藝術性地保留,使之成爲人們文化記憶的座標;注意使用當地的鄉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這些都使歧江公園具有個性化的美。

  四、活動體驗,拓展延伸。

師:課前,要求大家自學本文,模仿本文的設計思路,對本校的前山、荷花塘或污水溝設計一套景觀設計方案或改造治理方案。現在分4人小組內部篩選,各推薦一套方案。

生:小組篩選,共推薦上14套方案。

師:我們用實物投影儀展示14套方案,由全體學生評議,再評出優秀方案4個,列出它們的優點。

生:我們共評出圖文兼有的4個優秀方案,它們是:許繼全的《前山改造方案》,柯廣雲的《關於學校小山的規劃方案》,餘婷婷的《前山和荷花塘綜合治理方案》和胡晨燕的《改造荷花塘的水質》。

師:大家的方案有圖形設計,有文字說明,請摘錄幾句向大家交流。

餘婷婷:建一個露天花棚展示現有的山上花棚裏的四季花卉,供師生觀賞、研究,陶冶性情,培養審美情趣;從荷花塘人工引水到山上花棚,再流下山注入荷花塘。

許繼全:現在山上的小屋破漏,涼亭損壞嚴重,再加上山上雜草叢生,使得小山失去了應有的魅力。按我的設計,美麗的小山和荷花塘的綠水相映成趣,何等美麗。

柯廣雲:前山改造時要注意一切在儘量不破壞原有的結構下進行;在重建屋舍、路段時,確保不傷害周圍的植物;不可草草了事,要重視文化氛圍的營造。

胡晨燕:荷花塘最大的問題在於水質,因爲是死水,所以要想辦法讓水活起來。我的方案是搞一套經濟可行的活水裝置:在山下建一個蓄水池,蓄積雨水;然後用水泵壓上小山,澆灌花卉;山上的積水自然排入荷花塘,這樣,形成一個簡單有效的水循環系統。

師:他們方案的優點在哪?大家隨便說說。

(生七嘴八舌)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有特色的說明文,見識了一個很有個性的景觀設計方案,瞭解到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更大的收穫是我們自己動手對身邊的自然與人文元素加以規劃、設計、改造,從課本到動手動腦,從文本到實踐,這是一次嘗試,一個突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堅持實踐,多關注身邊的自然與人文現象,多動腦,勤動手,將來一定能從我們中間走出俞孔堅那樣的富有創新精神與品質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