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大綱

高一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引導語:《蜀道難》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歡迎參考閱讀!

高一語文《蜀道難》教案設計

  一、 導入新課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最高峯,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爲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爲“初唐四傑”,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爲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爲傳誦。

晚唐時被稱爲“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二、簡介作者

李白與杜甫一向被視爲唐詩世界中兩座並峙的高峯,同時,他們也構成了唐詩的分野,李白於太平盛世唱響了富於浪漫色彩的詩歌情調,形成了豪放飄逸的風格;杜甫則於亂世中傾注了更多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將自己的詩歌風格定義爲“沉鬱頓挫”。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偉大詩人。少年時就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才。“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從二十五歲起就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有體驗。其間曾因吳鈞等推薦,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排擠,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他對當時政治,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着平亂的志願,曾爲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李白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他糞土王侯,傲視權貴,同情人民,關心政局。有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情緒。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風雄奇、飄逸、直率、自然,對當時和後代都有巨大的影響。有《李太白全集》。

  三.寫作背景:(見創新)P30

  四.整體感知

《蜀道難》樂府古題,這首詩描寫蜀道的雄奇險峻,含有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詩中想象奇特、豐富,氣魄的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這首詩,要仔細品味詩人奔放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新奇大膽的誇張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用心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五、朗讀課文、正音。

1、 聽錄音 2、請學生注音

3、學生齊讀《蜀道難》

六.分析欣賞詩歌的內容。

1、提問:讀過這首詩後,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複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提問:這句話在文章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複?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

3.賞析第一自然段:這一段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寫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寫蜀道的高峻。

第一層: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這幾句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四萬八千歲”爲誇張寫法; “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兩句敘述蜀道來由。引用了五丁開山的典故。

問: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表現人和自然間的.鬥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讚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點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讀者。

第二層: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衝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曲折盤旋,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

4、學習第二段: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爲兩層:

第一層: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悽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遊者攀援於“連峯”“絕壁”之上,置身於震耳欲聾的“飛湍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後用“其險也如此”勸阻人們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5、學習第三段: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爲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6、小結: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複,那麼連續出現三次,用意不一樣:

奠定了全詩的詠歎基調。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

7.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創新P29)(表現手法)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小結: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作者表面寫蜀道之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遭挫折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6.藝術特色:

(1)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說融爲一體,豪放飄逸。

(2)發展了樂府古題,字數參差錯落,句子長短不一。

(3)反覆詠歎,一唱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