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通用10篇)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魯迅《祝福》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通用10篇)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識記

A.關於《彷徨》

B.“煙靄”等詞語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說創作的社會背景

B.根據人物描寫和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及對主題的作用

D.倒敘手法(複習)

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餘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於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爲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繫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三課時

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

1.查找相關資料,瞭解1924年前後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於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後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運動 1919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採用什麼記敘順序

3.以什麼爲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明確:

1.祥林嫂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 衛家山 賀家墺

濃縮在舊曆的年底的魯鎮 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5.見板書

三、通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通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麼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麼性格特點,請找出並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徵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着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着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麼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採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爲?從其態度和行爲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徵。

四、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五、佈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於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情節 內容 順序

序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敘

開端 初到魯鎮

發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討論上節課的課後練習一

參考角度:A、沒有名字 B、小十歲的丈夫 C、工錢

旨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視的信息

二、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撥:

1)關於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關於環境描寫的類型及要求

1.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

A舊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麼?大罵新黨,S在書房裏表現什麼,爲什麼不是留在書房裏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麼,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麼特徵,層如其人,表現了什麼?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儘管封建制度已S終正Q)

3.保守虛僞反動

三、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爲什麼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四.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係

點撥

A、在結構上

B、對於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五、總結性討論

1.小說爲什麼題 爲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於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爲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 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六

2.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七、作業反聵及校正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2.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瞭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勞動婦女低下社會地位和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教學難點

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教師形成一定的魯迅小說的講課方法思路模式,儘量在對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顯自己的教學個性,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小說教學。甚至發展會寫小說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出示封例圖片)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本文寫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

二、學生速讀,並思考: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有關祥林嫂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板書:情節、人物、環境。

2.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根據文本逐段落實內容)

明確:序幕(1—2)魯鎮的年底。

結局(3---33)祥林嫂帶着“疑惑”死去。

開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

發展(54—65)祥林嫂被搶被賣(改嫁)。

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魯鎮。

尾聲(112)魯鎮祝福景象和我無奈的感受。

3.我們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細節等。

當然從描寫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從描寫的詳略分,有白描和細描。所謂“白描”,主要指的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於點化,顯得樸實而自然。

4.要求學生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1)明確三處肖像描寫。

第一次:初到魯鎮。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輕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着眼。”

“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次: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地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明確:

作者通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溫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限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了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臉色青黃——生活艱辛,紅潤——青春的活力,順着眼——善良、安分、溫順。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以看到在她身上還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頰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沒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於表達。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三次描寫完全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着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上帶些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的一聲斷喝,第二天“眼睛凹陷下去”,到臨死前地“瞪”着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我怎樣做起小說來的》)

5.祥林嫂到魯鎮的兩次肖像描寫中,都對“白頭繩”有細微而具體的描寫,請分析其深層含義。

明確:祥林嫂在魯鎮一露面:“頭上扎着白頭繩”,第二次:“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藉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婦身份,表明她是死去的祥林的妻子,這一定位十分重要。頭上的白頭繩,把她的悲劇命運揭示出來了,註定了祥林嫂一生將在這個名分下生活,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錯,可她卻要紮上白頭繩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個災星,被人認爲不吉祥。她本來是遵照封建禮教的規矩“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個婆婆不讓她守節,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視她,說她“不乾不淨”。她苦苦蓄錢捐了門檻,可仍然消除不了白頭繩帶給她的災難,帶給她心靈的創傷,這樣一位婦女,活着毫無自主權,死了還要受人唾棄,生得痛苦,死得恐怖——這是一種多麼悲慘的命運啊!這一細節是對封

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有力控訴。

6.文本中有哪幾處環境描寫?請找出來自由讀一讀。

明確:開頭和結尾的祝福場景。(書上畫出)

祥林嫂死後當晚“冬季日短——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一節。

祝福前夕柳媽尋祥林嫂開心時,“微雪點點的下來了”。

7.品讀環境描寫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試着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明確:(1)第一次(1——2):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綠的氣氛。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都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

(2)第二次是對祥林嫂死後魯鎮舊曆的年底雪天的描寫。(32段)魯鎮舊曆年底的雪天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祥林嫂死後的淒涼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間議論是反語,表現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舒暢”是激憤之語。這裏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3)第三次(最後一段)景物描寫是由回憶到現實的。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是故意虛寫,那些“醉熏熏”蹣跚着的:天地聖衆“哪裏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使得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8.還有那些環境被我們忽視了?

明確:魯鎮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以及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環境。即社會環境。這種環境同樣也顯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這些人是怎樣把祥林嫂往絕路上逼的呢?

(1)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兩次對僱用祥林嫂的態度是“皺眉“,討厭她是寡婦。祥林嫂被搶走時,他用兩次“可惡”和“然而”來概括。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第一次“然而”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當然。第二次“可惡”是針對衛老婆子,先薦祥林嫂後又合夥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第二個“然而”

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從中可以看出他自私僞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的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他通過“祝福”阻斷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強迫祥林嫂改嫁,說明舊社會勞動婦女沒有人生自由,丈夫死了還得受制於婆婆。繩子一捆,塞在花轎裏,以八十千的價格“賣了”。這實際上是封建思想在支持她的婆婆,祥林嫂的反抗是不應該的,然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的罪名。可見在這個巨大的矛盾中,我們根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應該的,原因很簡單,祥林嫂沒有兒子,也就壓根兒不是賀家的人,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們: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這個矛盾中,我們也看不見祥林嫂的生存空間。

(3)柳媽。

柳媽也是一個有着同祥林嫂一樣的舊社會受害者地形象,這從她的外貌中可見一斑。然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禮教的毒害至深,相信地獄和報應之類的迷信思想同時秉承“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的禮教思想,她主管願望也是出於愚昧,她認爲讓祥林嫂捐門檻是救祥林嫂於苦海,爲她贖罪獻策。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之後,四嬸在祭祀時的一句話還是使得祥林嫂陷入了困境,祥林嫂的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但眼睛凹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最終,祥林嫂竟被魯四老爺一腳踢開。柳媽也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淵,更顯示出悲劇之悲了。

(4)魯鎮上的人們。

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沒有任何同情,他們一開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劇來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等到厭倦了,便對之嘲笑唾棄,表現出一種冷漠厭煩的態度,他們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禮教毒害的人,正是這種思想統治了他們的靈魂,所以他們鄙視祥林嫂,他們的態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們和魯四老爺一起把祥林嫂逼上死路。

四、問題探究

(一)小說標題命名爲“祝福”的含義。

明確:1.封建勢力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祝福是封建迷信祭祀活動,但尊卑最爲強烈),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形成強烈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以此爲題可突出主題。

2.“祝福”與人物性格和命運息息相關,是人物命運轉變的契機和背景。小說起於祝福,

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

3.所謂“祝福”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其實像祥林嫂這樣的處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壓迫下的勞動人民哪有福可祝!又豈能祝得來福,以“祝福”爲題,有反諷之意。

(二)“我”在小說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對小說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我”在小說中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具有對弱者同情,對封建勢力憎恨,但又無能爲力的人。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起着小說線索的.作用,同時我又是祥林嫂死的見證人。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把握人物形象,瞭解其典型性。

2.理解小說所揭示的深刻主題。

教學重難點

準確把握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學習的重點。

正確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方法

小說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打動人,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的理解。但切忌過早地對人物形象加以定論,以免束縛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揮。

教學思路說明

一、提前兩週佈置學習任務: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祝福》。教師可提示學生用順敘的方法編排三幕劇:第一幕:初到魯鎮;第二幕:再到魯鎮;第三幕:悲慘結局。中間部分的銜接可用解說詞來處理。

(說明:學生有極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會對此有極濃厚的興趣,教師宜引導學生自讀、自學、自研課文。)

二、部分學生表演自編的課本劇,全體學生對課本劇情進行評價。但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表演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上。教師要對學生把握不準、理解不透之處加以分析。學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可強求統一。

(說明: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做到暢所欲言,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比較容易,學生應該能夠掌握。)

三、集中討論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根源。

(說明:現在的中學生由於其特定的成長的歷程,對舊中國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理解是膚淺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曾遇到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於祥林嫂的命運,並稱之爲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在中學生中有較大的代表性。因爲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位年輕婦女悲劇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爲此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祥林嫂如果沒有失去第一個丈夫,結局會怎樣?

2.如果她逃到很遠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會如何?

3.如果沒有一個嚴厲的婆婆,祥林嫂是否會避免悲慘的命運?

4.如果第二個丈夫沒有死在傷寒上,兒子也沒有被狼吃掉,祥林嫂是否就一定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5.假如那個吃素,不殺生的善女人柳媽不給她講大道理,她是否就會避免被餓死、窮死、凍死的命運?四、佈置作業。

課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談談自己對祥林嫂這一形象的認識。

(說明:這樣,可以讓學生把學習的心得、模糊的認識和零碎的看法加以整理、歸納,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4

一、三維教育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

2、瞭解小說中任務描寫的幾種方式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啓發學生大膽想象、創新思維。

(二)、過程與方法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2、着重體會魯迅小說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3、進一步鍛鍊學生讀說寫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要注意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二、重、難點分析

着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繫

1、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靈魂”的無,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能。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2、小說《祝福》通過對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她每況愈下的悲慘遭。這種成功的肖像描寫,起到了刻畫人物、突出主題的作用,是對封建禮教和建迷信摧殘無辜百姓的有力鞭撻和控訴。

3、小說《祝福》的環境描寫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的典範。作者多處運用精細的筆法描寫,其中包括陳腐、壓抑的年節氣氛的描寫,包括封建勢力代表人物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特別是對於祭祀習俗和祥林嫂周圍的世態人情的描寫,這些描寫揭示了社會環境與人物命運的關係,透露出主人公性格發展和悲劇命運的社會原因。第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

直接探討祥林嫂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非常枯燥,也難以操作。我通過反覆研究課文發現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大都發生在“春天”,所以就以“春天”爲突破口,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爲話題設計了教學思路:春天是什麼爲什麼說祥林嫂沒有“春天”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

祥林嫂在新社會獲得了“春天”,集聽說讀寫與思想教育爲一體,物象、意象相統一。

爲什麼說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提示: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發生在什麼時間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

暮春之日,痛失愛子迎春之日,一命歸天。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讓學生理清小說結構,畫出集中描寫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覆誦讀,體味這些看似冷峻的描寫中所蘊涵的深情。

2、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結合環境描寫,分析任務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回憶魯迅先生的作品:關於《吶喊》和《彷徨》

正音,明確學習目標

(二)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1)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2)倒敘的作用

(三)

1、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並深入挖掘其社會根源。

初到魯鎮,情形如何?再到魯鎮,情況怎樣?臨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2、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魯迅

找眼睛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安分

再到魯鎮——

講阿毛故事——

捐門檻——

不讓祝福——

行乞——

問有無靈魂——

3、請學生依據以上分析討論,概述“祥林嫂”這個人物形象的深刻含義。

善良能幹——包辦婚姻——被賣——再嫁——社會的根源

歸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四)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地裏趕,是一樣使她增加痛苦。———丁玲

1、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舊、反動,爲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2、柳媽:和祥林嫂一樣是舊社會中受壓迫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雖然同情祥林嫂,但由於受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終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劇。

3、“我”是全文的線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同情勞動人民,不滿黑暗現實,但也有軟弱和無能的一面。

(五)環境描寫

小說描寫了幾次“祝福”?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本文的環境描寫有什麼特點?

1、環境描寫——祝福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祝福2: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2、以“祝福”爲題:

起於祝福,終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密切相關;

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是在祝福的歡樂氣氛中展開的,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六、作業佈置

試比較祥林嫂和秀禾(電視劇《橘子紅了》)的性格和命運。(練筆)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4、品味文章細節。

【學習重點】

1、理解小說以“祝福”爲題的深刻含義。

2、學習目標3。

【學習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說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學法指導】

1、學生通過複述課文培養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2、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言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知識鏈接】

創新設計P14自主學習篇

背景資料(見創新設計P16右中)

封建思想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講“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不能破壞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在魯四老爺這樣的理學擁護者看來,像康有爲那樣的改良,都是洪水猛獸,更不要說是變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壞了封建夫權秩序,魯四老爺自然是無比仇恨,斥爲“謬種”。

(2)婦女的“三從”

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爲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違背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爲“罪人”。

【學習過程】

第一、二課時(預習)

一、描繪導入

大雪漫天,狂風怒吼,爆竹聲聲。在現代文學人物畫廊裏,艱難地走出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髮蓬鬆、目光呆滯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長的左手提着一個裝着只破碗的竹籃,乾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開裂的長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魯迅著名小說《祝福》中的主人公,一個慘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悽楚的傾訴吧!

二、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點撥:(1)封建禮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魯四老爺、祥林嫂婆婆

(2)害死祥林嫂的幫兇:四嬸、柳媽、魯鎮其他冷漠麻木的民衆

(3)敏感、有良知,但軟弱,退縮,圓滑世故的知識分子:“我”

(4)封建禮教的受害者:祥林嫂

2、小說採用什麼記敘方式?

點撥:倒敘

3、小說中哪一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顯示由倒敘轉爲順敘的?

點撥:“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蹟的片斷,至此也聯成一片了。”

4、作者在結構上採取倒敘的手法有什麼作用?

點撥:造成懸念;形成對比,突出主題。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劇一生爲主線安排的,課文排版時已將情節自然分明,請列出小說情節結構,並標示在課文中相應位置。

情節內容記敘順序

序幕:魯鎮祝福的氣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敘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6、本文什麼地方給你感受最深?說一點理由。

點撥:開放話題暢所欲言

二、文本解讀,合作探究

1、有人說祥林嫂“沒有春天”,你認爲呢?試以課文爲依據簡要說明之。

點撥: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

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做工。

B、(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

C、(春天)(過年時)阿毛被吃。

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祥林嫂也有過“短暫的春天”。

2、哪些人應對祥林嫂的死負責?誰是“元兇”?據此體會許壽裳先生的名言:“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點撥:魯四老爺有三次“皺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魯鎮時,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魯四老爺在猜測祥林嫂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皺了第二次眉,他對一個在自己家無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婦女,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厭,說明他恪守禮教之頑固。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生在祥林嫂二進魯鎮時,這次,他暗暗告誡四嬸,不可讓“敗壞風俗”的祥林嫂參與祭祀,這又恰恰成爲日後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再如魯鎮的衆人,竟一致把祥林嫂因抗拒被賣而撞傷的額頭視爲“恥辱的記號”,把她的悲哀“咀嚼賞鑑”成渣滓後,再行“唾棄”,他們所取的立場,仍是禮教的立場。

祥林嫂周圍的人對她表現出令人顫慄的涼薄與冷漠。如柳媽便是無聊冷漠人中的一員。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爲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爲然,認爲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他人談笑。這種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魯鎮女人們“鄙薄”“煩厭”的神情中、在四嬸“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拿”慌忙的語調中、在短工“簡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祥林嫂是一個“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無路的絕境中苦苦地掙扎到最後一息的。她並非死於自殺,對自己的死不承擔任何責任。再者,許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過失的人物:魯四老爺、四嬸、婆婆、柳媽等也沒有一個可以承擔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實際上他們也是封建思想的犧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個大錯——寡婦改嫁。她觸犯了“好女不更二夫”,從一而終的“滅人慾”的理學科律。最終被封建道德薰染的魯鎮人合謀殺害了。可見,封建禮教和迷信纔是殘殺祥林嫂的“元兇”。

3、面對不幸的命運,祥林嫂抗爭過嗎?如有,請用文中四個最精練的動詞概括並簡要說明。

明確:反抗過。對於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和摧殘,範伯羣先生說:“大致是由逃、撞、捐、問這四個層次構成的。”祥林嫂從山裏逃出來,到魯鎮做工,她是在上有嚴厲的婆婆,外有封建孝道和封建婦道的環境下逃出來的,她的行爲無疑是一種維護人的尊嚴的抗爭;改嫁時“出格”的吵鬧——“一頭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罵”,是她對婆家爲她安排的命運的反抗;她傾其所有到土地廟捐門檻,洗刷污穢,讓自己享有人的權利;臨死前對鬼神的懷疑,問“我”靈魂的有無,則更體現了她對天經地義的神權的一種叛逆。這一切都表明祥林嫂曾抗爭過。

4、學生思考:祥林嫂的反抗與封建禮教吃人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即如何辯證地看待她的反抗)?

甲:祥林嫂的逃、撞、捐、問,反映了她命運發展的基本歷程。這一切,都表明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對封建禮教也曾進行過堅韌的反抗。這反抗閃爍着反封建禮教、反封建迷信的亮色。

乙:小說確實刻畫了祥林嫂的反抗性格,但這種反抗並不是爲了擺脫她靈魂上的迷信的枷鎖,也不能說明閃着反封建的亮色,而是封建禮教“規範”下的產物。祥林嫂的出逃是爲了躲避被賣的厄運,抗婚是不願做“回頭人”。其實質都表明她的行爲在遵循舊禮教“從一而終”的道德規範。捐門檻是祥林嫂不甘心向命運低頭的表現,但實質上不僅使她深陷封建禮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終又成了靈魂再一次被愚弄摧殘的證明。至於臨死前祥林嫂在“照例相信鬼”的魯鎮,大膽地發出對靈魂有無的疑惑,我們同樣不能認爲這是她對封建迷信的徹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應。因此說,祥林嫂的抗爭是自發的,還缺乏明確的認識,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覺地針對封建社會制度及其意識形態。抗爭的結果,也不是跳出了“苦海”進了“狼窩”,就是懷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淵。這種命運的結局正是那個社會給她安排的。

5、小說爲什麼以祝福爲題,而不以祥林嫂爲題?

點撥: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開篇就首先爲魯鎮籠罩了一片喜慶的祝福氣氛:“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直到文末,仍然讓人們沉浸在祝福的歡樂中:“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三、探討小說藝術特色

1.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1)讀下面三段選文: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着眼……

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三個語段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哪個時期的外貌?她的外貌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明確:分別描寫了祥林嫂初到魯鎮,再到魯鎮,臨死之前三個時期的外貌。初到魯鎮是“順着眼”“臉色青黃”“兩頰還是紅的”。除表現她的忠厚老實之外,還說明她備受婆婆虐待,但畢竟年輕。再到魯鎮,仍“順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還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精神。這是她被賣改嫁,喪夫失子,精神備受刺激,內心極度悲傷而訴說不出的表現。最後,“我”在河邊遇到她時,她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悲哀的神氣彷彿木刻似的;眼珠間或一輪,還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從臉色的變化到眼珠的呆滯無光,是歲月滄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難的印記,說明祥林嫂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成了垂死的人。小說的外貌描寫不僅表現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於表現了人物命運的變化。

(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幾次寫到祥林嫂的眼睛,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小說中曾經九次寫到祥林嫂的眼睛。如初來時順着的眼;到再來時沒有原來精神,且帶些淚痕;捐門檻後“分外有神”;四嬸一聲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乞討時“間或一輪”;問“我”時“瞪着眼”等。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最能傳神,通過眼睛可以窺視心靈的祕密。大師通過對祥林嫂幾次眼神的描寫,十分傳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2、欣賞語言特色,品讀相關文段。分角色朗讀。(參閱創新設計P16左上)

沉鬱的語言特色

個性化人物語言

雅俗共賞的白話文學語言

【歸納小結】

請大家概括小說的主題。

確規明確:《祝福》通過對祥林嫂悲慘人生的敘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劇一生的社會環境的勾勒,揭示了舊中國農民尤其是廣大婦女悲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質。同時還有促人警醒,呼喚勞苦羣衆的自我意識之意。

【當堂檢測】

1、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通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爲200左右。

2、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就是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辛酸生活的縮影,請速讀課文,從課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蹟,爲祥林嫂寫篇小傳。

祥林嫂小傳

祥林嫂(生卒年不詳),衛家山人,一生艱辛坎坷。早年嫁給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有婆婆和一個小叔子,家中以打柴爲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來到魯鎮,後在魯四老爺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雖然是一個寡婦,但她模樣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常常順着眼,是一個安分耐勞的人。試工期內她幹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爲了魯四老爺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卻絲毫沒有懈怠,到年底,籌備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然而好景不長。新年剛過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來到了魯鎮,強行帶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爲了給小叔子籌辦結婚的彩禮,竟然將祥林嫂強行嫁到了裏山。在衆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給了第二個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兒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靜了一段時間。時隔不久,厄運又一次降臨,先是丈夫死於風寒,接着兒子又慘死狼口,生活的重創徹底擊垮了祥林嫂。爲維持生計,祥林嫂又一次來到了魯鎮給魯四老爺家做工。但是這一次,祥林嫂不但沒有先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許多,臉上死屍似的沒有一絲笑容。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漸漸的被鄉里人所厭惡。魯四老爺以爲祥林嫂的作風敗壞了風俗,於是從此祭祀時便不再讓她插手。這對祥林嫂來說猶如一記重錘,精神越發的不濟了。後來,祥林嫂聽信了旁人迷信的說道,去廟裏捐了門檻,試圖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況愈下,終於被逐出了魯家,直至後來淪落到街頭,成了乞丐。三四年後,臘月二十四日夜裏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準備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

終年四十年左右。

第三、四課時(展示)

各班根據具體情況分組對以上問題進行交流展示

【學習反思】

你這節課心情怎樣?

你有哪些收穫?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2.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從而認清舊社會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和壓迫;

二、教學重點: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和無法擺脫的禮教枷鎖。

三、教學難點:封建禮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殘祥林嫂的肉體和心靈的。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開篇所說的話。

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師:還有嗎?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體現在哪些地方?

? 喪夫——被認爲不祥之兆

? 改嫁——被人看不起 喪子——失去親情的依靠

? 被逐出魯家,淪爲乞丐,除夕夜死祝福裏。

? 沒有人關心她??

3. 祥林嫂對命運的抗爭與結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來分析) 抗爭表現  結局

(1)第一次喪夫來魯鎮:勤勞  工資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強迫改嫁,

(2)第二次喪夫:勤勞 養育兒子 兒子死了,被趕出屋

(3)失獨後來魯鎮:捐門檻,精神救贖 被視爲不潔,不準祭祀,被趕出魯家,淪爲乞丐

(4)面對別人的嘲笑,她無言抗議 更加孤獨 4.造成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

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禮教與政權、神權、夫權、族權相結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環境——中國農村;、

祥林嫂身邊的人——魯四老爺、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媽、衛婆子

(1) 封建禮教:失節者大、從一而終思想,使其處處受到鄙視;

(2) 封建迷信:摧殘她的精神(死後被鋸開來);

(3) 封建家長制:婆婆領走工錢並被抓回去;孩子大伯來收房,沒有了去處;

(4) 封建地主階級:經濟上盤剝、精神上毒害。

明確:封建禮教、神權迷信使得祥林嫂尊嚴被踐踏、被愚弄 最終摧毀她的精神和肉體。

5.總結: 祥林嫂是一個不幸的人,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壓榨迫害的人,又是一個一直努力抗爭命運的人,她善良、樸實、淳厚,想用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作爲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證。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沒有反抗封建禮教呢?

明確:祥林嫂的反抗,並沒有涉及到封建禮教本身。她受盡封建禮教與迷信的迫害,卻又自覺不自覺地去維護封建禮教與迷信;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這更能揭露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僞、極極端殘酷的本質。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教學難點:

祥林嫂悲劇的根源。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瞭解倒敘的作用。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二、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瞭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瞭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情節內容起訖段落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 2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 33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34―― 35

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54―― 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66―― 110

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1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採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採取倒敘手法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後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三、佈置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重點分析祥林嫂形象。

具體步驟

一、回顧小說的三要素

故事情節、人物、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說的主題是靠人物形象來體現的。這一課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們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運,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題。而作爲人物形象又是通過故事情節──人和人之間的聯繫或衝突表現出來的。那麼,祥林嫂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由此來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領會《祝福》的主題。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要到魯家做工?

小說的一開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因爲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慘的命運之中。按理說,"年紀大約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在農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裏還有嚴厲的婆婆",於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魯四老爺家裏。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過祥林嫂在魯家生活的情況,寫出了她的爭扎與反抗。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爲什麼說她"反滿足"?

她希望憑藉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這就鮮明地揭示出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爭扎。

然而,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想通過加倍的勞動來擺脫悲慘的命運的願望,很快破滅了。

她在魯家做工只三個半月,由於魯四老爺的支持("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說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樣,"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搶了回去,封建的族權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發展部分: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節的發展。在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對祥林嫂的迫害而顯示出了這種迫害是很殘酷的呢?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於死地而後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爲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

祥林嫂以後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麼,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爲,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喪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隱藏在偶然性背後的,是那起決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於舊社會中蔓延着的傳染病"傷寒",阿毛死於祥林嫂的貧困、勞碌。(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養蠶",能讓年僅兩三歲的孩子去剝豆嗎?)因此,實質上,是罪惡的政權奪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兒子的生命,使她陷於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

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後,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魯四老爺站在頑固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場上,從精神上殘酷地虐殺她。他暗暗地告誡四嬸的那段話,就是置祥林嫂於死地而又不露一絲血痕的軟刀子。(通過四嬸先後喊出三句"你放着罷",殺人不見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們的態度:

人們叫她的"聲調和先前很不同"。

魯迅用他那犀利的筆鋒,從廣闊的領域裏揭示了封建社會 黑暗的程度。

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卻慘遭蹂躪。而柳媽的說鬼又給祥林嫂新的打擊。

C.柳媽說鬼

④祥林嫂是如何對待這如此沉重的打擊的?其結果如何?爲了爭得做人的權利,爲了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她在竭盡全力地反抗着:

她揹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勞碌着,以便積夠十二元鷹洋,用"捐門檻"的方法去擺脫人們在陽世、陰世間給她設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齧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無邊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幹了一年,這是何等堅韌的反抗精神啊!而反抗的結果,出乎柳媽、祥林嫂的預想,這血淋淋的事實深刻地說明了:祥林嫂是無法"贖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4.結局部分

當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喪失了當牛做馬的條件後,魯四老爺就一腳把她踢出

門外,使她終於成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的殭屍。即使這樣,

她在臨死前,還向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A."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B."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C."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這是對魂靈的有無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三、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總之,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反思:

高中語文新教材幾經變動,文本有刪有增,而《祝福》卻始終是保留篇目之一,自然有它獨到的魅力,那麼,如何讓“老”教材煥發新意,也就成爲我着力思考的問題。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說的情節、明確小說的倒敘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本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着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爲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

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地起來開門,拎着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爲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敘述都成爲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爲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題。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其性格的複雜多樣性。

【教學重點】

小說的主題。

(包括小說標題的含義、小說的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繫等。)

【教學難點】

1、小說主要人物性格。

2、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劇的原因。

【參考資料】

《教參》、《中國現代文學史 》、《魯迅作品研究》等。

【授課步驟】

一、課前預習

1、應注意的正確讀音:

祝福 暫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膽怯 即刻 謬種 負疚 形骸 兩頰 窺探

荸薺 訕訕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監生 蹙縮 剝豆 炮烙

陳摶老祖 間或一輪 捺上花冠 不更事

2、應掌握的詞語:

書上的:

朱拓 形骸 訕訕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間或一輪 沸反盈天

補充的:

暫寓:暫時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禮

3、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喧) 煙靄(藹) 走投(頭)無路 形骸(駭、劾)

惴惴(揣 湍)

4、要知道的常識

康有爲 四書 送竈 祝福 國子監 監生

5、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

投機:

⑴ 見解相同。例:談話總是不投機。

⑵ 利用時機謀取私利。例:他是一個投機取巧的人。

躊躇:

⑴ 猶豫。例:我在極短的躊躇中,想……

⑵ 猶豫的事。例:什麼躊躇,什麼計劃,都擋不住三句問。

⑶ 得意的樣子。例:看他躊躇滿志的樣子。

儼然:

⑴ 形容莊重、嚴肅。例:四叔儼然的陪着。

⑵ 整齊的樣子。例:村莊裏屋舍儼然。

⑶ 好像。例:這孩子說起話來,儼然是個大人。

但是:

⑴ 只是。例:她但是嗚咽,說不出話來。

⑵ 錶轉折的連詞。例:本來他說要來的,但是沒來。

二、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

1、導入新課:

⑴ 回憶魯迅及其作品。

⑵ 關於《吶喊》和《彷徨》。(這兩部小說集的大概內容及作者的思想。)

2、交代時代背景:

把握要點:適應新文化運動的需要,抨擊、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進

民主新文化的進程。

三、小說情節概括

1、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四、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劇人生

開端──丈夫死後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魯鎮四老爺家做傭工。

發展──被婆家抓回買給山裏的賀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魯鎮四老爺家做傭工。

結局──淪爲乞丐,在魯鎮人們祝福時寂然死去。

五、人物形象分析

1、小說三次寫到“祝福”,在魯鎮人們祝福時,祥林嫂都在做什麼?

(此問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際遇的悲慘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徹夜幹活 “一人擔當”能幹,受稱讚。

第二次“祝福:只能燒火“不得沾手”。

三次“祝福:滿懷恐懼,寂然死去。

分析要點:生活悲慘,命運不公。

2、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麼變化?

(此問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變化,挖掘其社會根源。)

初到魯鎮時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輕,精神還好。)

再到魯鎮時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濟。)

臨死前的外貌變化:(被趕出門,成爲乞丐,精神已徹底麻木。)

分析要點:精神打擊一次比一次大,每況愈下。

3、討論:

(這些討論意在引導學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樣性,從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主題的關係上加深對封建禮、教封建思想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該小說的主題。)

⑴ 林嫂是否有過幸福和滿足?

⑵ 祥林嫂是否有過反抗和抗爭?

⑶ 婆家憑什麼將她抓回?

⑷ 爲什麼要捐門檻?

⑸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⑹ 爲什麼要捐門檻?

⑺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⑻ 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柳媽等是幫兇,你怎樣看?

⑼ 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什麼?

分析要點:封建思想毒害當時社會的人們,封建禮教害人、吃人。

4、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勤勞、善良、能幹的勞動婦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摧殘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捍衛者。

“我 ”:思想進步、有同情心,但軟弱的小知識分子。

五、分析小說的環境

1、對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圍的人持什麼態度?

2、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明確要點:封建統治造成國民愚昧和冷漠,這正是祥林嫂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

封建思想、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劊子手。

六、主題探討

1、《祝福》的主題是什麼?

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2、作者以“祝福》爲標題的含義?

第一,在情節結構上起線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內容上諷刺揭露現實、表現小說主題的作用。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敘式的結構方式及運用語言、肖像描繪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複述小說情節的能力。

2.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其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培養學生概括主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體味魯迅先生冷峻敘述中深沉的悲憤之情。

2.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小說以“祝福”爲題的深刻含義。

2.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

3.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關注她的命運,思考其悲劇的根源,領悟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

1.祥林嫂有沒有反抗性格,該如何評價。

2.學習小說傳神含蓄、雋永洗練的語言,領悟其深層含義和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學生複述課文,教師指導他們概括小說的情節。

2.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我”的角色意義等。

3.朗讀精彩語段,體悟語盲的深層含義及情感。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

2、指定學生分別從“我”和“祥林嫂”兩個角度複述課文,深刻把握小說內容。

3、討淪幾次“祝福”景象描寫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魯迅先生在《墳·燈下漫筆》中把中國封建歷史分爲“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對於“快樂着我們的快樂,幸福着我們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紀的你們來說,真可謂“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實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讓我們讀讀先生的《祝福》聽聽主人公“祥林嫂”哀怨悽楚的傾訴吧!

二、解題

1.背景介紹

《祝福》發表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農民問題是魯迅這一時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而辛亥革命後,舊中國農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趕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壓迫下,封建的思想觀念和禮教仍然頑固地束縛着廣大農民,尤其是婦女,她們更是受盡了剝削和壓迫,承受着難以想象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重壓。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了。在小說中,魯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餘毒。

2.關於“祝福”

“祝福”是舊時浙江紹興一帶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迷信習俗。每當舊曆年底,地主和有錢人家舉行年終大典,殺雞、宰鵝、買豬肉,並將三牲煮熟作爲“福禮”,恭請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謝他們保佑當年“平安”,並祈求來年“幸福”。

三、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快速瀏覽課文。

2.四人一小組以“我”爲角度敘述小說的故事情節,然後指定一男生講述。同時,教師出示要求:①敘述要客觀、條理,必要時也可作適度發揮。②儘可能體現出“我”對“樣林嫂”的同情心。③語言流暢,吐字清晰。

3.四人一小組研究併爲“祥林嫂”編寫“年譜”,然後選一代表陳述。

祥林嫂年(年齡)譜

二十六七歲以前 與樣林結婚。

二十六七歲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做工。

二十七八歲 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歲。

二十八、九歲 阿毛兩歲。丈夫患傷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歲 阿毛三歲。

三十或三十一—歲 四歲的阿毛春上被狼銜去。秋天經衛老婆子介紹,回到魯鎮做工。祭祀時很閒,只燒火。年底柳媽建議她去土地廟捐門檻。

三十—二歲 近秋到土地廟捐門檻。冬季祭祖時節,仍不讓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歲 頭髮花白,記憶尤其壞。

三十三四歲 可能被趕出魯四老爺家。

三十四五歲

三十五六歲 淪落爲乞丐。

三十六七歲

三十七八歲 臘月二十四夜裏或二十五凌晨離開人世。

4.結合“祥林嫂年譜”,指定一名複述能力較強的女生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學生講述結束後,教師出示如下投影,供學生參考。

祥林嫂。衛家山人,可能姓衛,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歲,以打柴爲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便逃離了家中,經做中人的衛老婆子介紹,冬初進了魯鎮魯四老爺家中做幫工。每月工錢500文。活計雖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滿足。

三個半月後,即開春前夕,她的婆婆帶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錢一千七百五十文全被婆婆拿去了。

在這之前,她那嚴厲的婆婆爲了小兒子要花一筆錢做聘禮娶老婆就把她許給了賀家澳的賀老六了。因此不幾天,祥林嫂就被裝到花轎裏送到賀家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個孩子,小名叫阿毛。母親孩子養得都胖,又沒婆婆,男人有力氣,又會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過得蠻好。

但天有不測風雲,年紀輕輕的男人得傷寒死了。沒多久,四歲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銜去了。這樣,家中就剩下她一個人了。到了秋天,大伯來收屋。她走投無路,只好由衛老婆予領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腳已沒先前靈活了,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整日沒個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滿。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飯菜碗盤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務僅是竈下燒火。這對她打擊很大。

之後。她開口總是講阿毛被狼銜去的故事。開始倒還有人聽,後來人們聽膩了,便不僅不表示同情,還取笑她。從這以後,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魯四老爺家有個幫傭,大家稱她柳媽。柳媽談起她作爲回頭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時留下的傷疤。這話傳揚出去,人們又拿起運傷疤取笑她。柳媽還建議她到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否則到了陰司,那兩個短命的死鬼男人還要爭,閻王老爺只好把她鋸開來。

她很苦悶,以後花了近一年的工錢捐了門檻。捐了門檻之後,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來。

冬至祭祖時節,主人仍不讓她沾碰杯筷。這次她受到了徹底的打擊,簡直成了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髮變白,記憶更壞。

主人家愈加不滿。不久,終於把她打發走了。或者是離開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後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後,臘月二十四日夜裏或二十五日凌晨人們準備祝福的當兒。祥林嫂在魯鎮離開了人世。

終年四十歲左右。

5.讓學生速讀全文,完成下列投影表格。

四、課堂討論

1.討論小說的線索。

分四人一小組討論後,學生可能有如下看法:

學生甲:以“‘我’的見聞”爲線索。

學生乙:以“祝福”爲線索。

學生丙;以“樣林嫂的悲慘遭遇”爲線索。

2.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結構方式,這樣安排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本文的結構方式採用了倒敘式。小說先寫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劇結局,然後由回憶把其不幸的一生寫出來。先寫出結果,有利於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對讀者的心靈造成強大的震撼,促使讀者去思考,便於作者與讀者的心理溝通,便於取得讀者的認同。後對祥林嫂身世的敘述,可以幫助讀者根據情節去認識封建禮教是如何摧殘迫害祥林嫂的,並從多個方面去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害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加深對作品思想性的理解,更好地認識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小說的環境描寫及人物的對話描寫的文段。

2、以“我家的保姆”爲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分析樣林嫂所處的典型環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及小說主題。

2.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層把握“祝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關係中的個人,而不是思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文學反映人的生活整體,也只有通過“生活本身形式”(車爾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滿的表現。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關鍵在於個別的環境”(馬克思)。那麼,在《祝福》中,圍繞和促成人物行動的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研讀小說的環境描寫

1.提問: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劇置於“魯鎮”這個“舞臺”上來演繹,“魯鎮”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那裏表現出怎樣的世態風情?

(1)學生集體朗讀小說的第1~2段。

(2)學生勾畫關鍵句子進行體會,然後前後桌進行交流。

(3)學生自由發言後,明確:

①魯鎮是一個封閉式的社會。許多傳統習俗、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關係在魯鎮的人與人之間被異常嚴格地遵守着。如,當“我”離開五年之後重回魯鎮時,最強烈的感覺是一切“都沒有什麼大改變”;準備“福禮”的是女人,而“拜的卻只限於男人”。

②魯鎮瀰漫着濃厚的迷信氣氛。“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人們的美好願望寄託在對神的祈求上。

2.學生思考:魯四老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1)學生默讀課文,摘錄有關語句。

(2)思考後明確: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他向“我”大罵康有爲,康有爲主張變法,但是他因循守舊。他“案頭”堆放的是“理學”著作,牆上掛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佈於周身血脈,封建倫理浸透了通體細胞。孔孟理學、封建倫常正是他處世立身、待物行事的準則。可見,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

3.學生思考:祥林嫂周圍的其他人對其態度如何?

明確:祥林嫂周圍的人對她表現出令人顫慄的涼薄與冷漠。如柳媽便是無聊冷漠人中的一員。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爲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像對待其他生命那樣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爲然,認爲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他人談笑。這種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魯鎮女人們“鄙薄…‘煩厭”的神情中、在四嬸“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拿”慌忙的語調中、在短工“簡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4.教師小結:魯鎮是一個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封閉落後的社會,是舊中國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保守、自私,亳無溫情可言。可見,祥林嫂生活在一個冰封無化的世界裏。

三、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課題一:關於祥林嫂的死因

1.提問:原文中說:“怎麼死的?—一還不是窮死的?”你認爲祥林嫂的死因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後自由發言。

學生看法(略)

2.教師問:許壽裳先生說:“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了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1) 學生自由交流。

(2)引導學生再度審視魯四爺等活動於祥林嫂周圍的人的行爲。

3. 學生思考並討論:誰應對祥林嫂的死負責?誰是最主要的“元兇”?

四、課堂小結:

揭示了舊中國農民尤其是廣大婦女悲苦生活的社會根源,從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質。同時還有促人警醒,呼喚勞苦羣衆的自我意識之意。

2提問:作者以“祝福”爲題,有何深刻含義?

學生思考後明確:

①體現了小說以事件命名的特點。

②祥林嫂這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是由“祝福”這個典型事件牽動出來的。只有將其不幸置於“祝福”的環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承出舊中國社會,尤其是神權在其悲劇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生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③把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放在“祝福”的環境中,才能增強祥林嫂的命運的悲劇性,從而深化主題,把批判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題進一步強化,即把“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者的呼號”展示給讀者。

五、佈置作業

1.有人說樣林嫂“沒有春天”,試以課文爲依據簡要說明之。

2.有的學生把生活中一位因車禍失去兒子的年輕婦女的遭遇等同於祥林嫂的命運,並稱之爲?新時代的祥林嫂”。這種看法是否合適?

3.學生課外思考: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這個情節增添得是否妥當?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分析祥林嫂的悲劇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題,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主問題,圍繞主問題,思考討論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根源,進而挖掘主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希望能提高學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爲本的現代化精神素養。

教學重點

認識祥林嫂的悲劇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題。

文本比較長,給學生閱讀分析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過程

導入語:現代作家丁玲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裏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那麼,祥林嫂爲什麼非死不可呢?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呢?這節課,我們來深入探討祥林嫂的悲劇根源和本文的主題。

1.(出示主問題)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是什麼?換句話說,是誰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淵?

2.圍繞主問題,設計幾個小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1)從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環境入手,分析悲劇的外因。思考她身邊有哪些人?把他們分類,他們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命運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2)從祥林嫂的內心環境入手,分析悲劇的內因。閱讀“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鬧得“真出格”,說明了什麼?她的追求是什麼?她爲什麼追求那樣的生活?她有着怎樣的道德觀?她的內心世界與她的遭遇之間的矛盾,給她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3.學生思考,討論。

4.學生髮表討論的結果,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師中肯評價,引導發言。

外因:

魯四老爺 四嬸 剝削者 政權 剝削、鄙視祥林嫂

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 族權 賣出祥林嫂,逼迫她趕走她,直接改變了祥林嫂的命運

魯鎮人 魯四老爺家短工等普通羣衆 夫權 鄙視、奚落、嘲笑祥林嫂

柳媽 神權 給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負擔

內因:祥林嫂

1)祥林嫂鬧得越出格,說明封建思想對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貞節的好女人形象;

但封建制度卻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維護好女人形象;

這對矛盾,使她產生強烈的負罪感,給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使她欲生不能。

2)死後被分屍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產生強烈的恐懼感,使她欲死不敢。

這是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內因。

結論:祥林嫂是被封建禮教迫害致死的!

(給學生時間,概括本文主題,交流,演板)

主題:小說通過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批判封建禮教對婦女的壓迫,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引起人們對中國封建社會中下層勞動人民的生存權利和生存狀態的思考。

這一主題與魯迅作品一貫的反封建主題是一致的。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人物形象,探究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根源,分析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讓我們對婦女解放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凝重審視,牽起我們對漫長久遠的女性生存狀態和生存權利的遙遠回想。請思考:(出示課後思考題)

課後思考:

1.祥林嫂式悲劇的解救辦法

2.現代社會中,還有祥林嫂式生存狀態的女性嗎?如果有,說明了什麼問題?怎樣改變這樣的社會環境?你能爲此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