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白《丁都護歌》優質教案+反思

李白《丁都護歌》優質教案+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李白《丁都護歌》優質教案+反思

李白《丁都護歌》優質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丁都護歌》是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選修一《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第2課《李白詩四首》中的第二首。這首詩作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李白遊丹陽橫山時,正值酷暑,詩人見民夫爲統治者長途運送巨石不勝辛勞悲苦,深表同情之餘,遂命筆爲之一呼。本詩描繪了縴夫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詩言近旨遠,意蘊深厚。通過對本詩的教學,使學生從中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愛民惜民的啓發和教育,熟悉並運用本詩的白描、用典手法,提高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瞭解李白的生平簡介及其思想意識。

 技能目標:

1、理解本詩是怎樣體現縴夫之苦的。

2、學習本詩的白描、用典手法。

3、學會鑑賞詩歌。

  情感目標:

感受詩人對下層勞動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的高尚情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本詩是怎樣體現縴夫之苦的,學習白描、用典手法。

  教學思路、方法

以朗讀貫穿課堂,鑑賞時以“苦”架構課堂進行細析並學習本詩的白描手法,以學生討論、回答爲主,老師適時點撥,師生共同歸納要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蒐集李白的相關資料,初讀詩歌,結合課文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說起李白的詩歌,大家都會很自然地吟起他那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千古名句,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李白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作雖然不是很多,但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丁都護歌》卻是很突出的篇章,是李白現實主義詩篇中的一首傑作。這節課請大家一起來聆聽李白的《丁都護歌》。

  二、學生介紹作者李白,老師引導學生側重從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及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介紹。

  三、欣賞圖片。

俄國畫家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觀看中國縴夫的生活寫真照,創設氛圍、意境。

  四、學生介紹寫作背景。

老師補充介紹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石(江蘇的太湖石和昆石,安徽的靈璧石,廣東英德的英石),並展示江蘇的太湖石圖片。

  五、請一生朗讀全詩,師生正音,後學生齊讀。

饒(ráo)賈(gǔ)濁(zhuó)鑿(záo )磐(pán )滸(hǔ)碭(dàng)

 六、賞析詩歌。

(一)看詩題找信息。

1、介紹“丁都護歌”的來源。

宋書·樂志》記載說,彭城內使徐逵之被魯軌殺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劉裕)派府內直督護丁旿去處理後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長女,她叫丁旿到她的府閣下,親自詢問殯殮之事,每問一句,都嘆息“丁督護!”語聲很哀切。後人根據她的悲嘆聲進一步推衍成這支歌曲。郭茂倩《樂府詩集》中所保存的《丁督護歌》都是詠歎軍旅生活的艱苦和思婦的哀怨的。

2、詩人運用樂府舊題,另創新意,寫縴夫的悲苦,並寄予深切的同情。在標題上就已創設了悽切悲苦的氛圍,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二)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

1、找“詩眼”。(苦)

2、詩中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縴夫的“苦”?

學生討論分析後明確:從五方面來體現縴夫的“苦”。一是酷暑之苦,二是“上徵”之苦,三是“水濁”之苦,四是“心摧”之苦,五是“無由達”之苦。

(三)精讀詩歌,找“境”思“意”:

1、在詩中找出描寫“縴夫”勞苦的句子。

明確並齊讀: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1)“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試分析句中用典的表達效果。

討論後明確:李白借用吳牛喘月的典故,構建畫面,巧妙點出炎夏酷暑的時令特徵,使縴夫逆水拖舟的形象躍然紙上——烈日之下,挽着纖繩,喘着粗氣,衣衫襤褸,彎腰曲背,一步一顛,掙扎行進在江邊……用典效果是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2)“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試分析句中“水”這一意象。

提示:詩人抓住“水”這一典型意象,突出地表現了拖船縴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不可飲”的言下之意是縴夫不可飲而飲之,控訴的力量尤爲含蓄。不僅如此,水濁如泥漿,足見天熱水淺,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要原因。

(3)“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場面?請描述一下。這二句又和詩中的哪句是照應的呢?

請一生描述,後明確:由眼前的拖船運石宕開一筆寫到萬人鑿石,從更廣的範圍來揭示封建統治者的罪惡和人民羣衆的苦役重負。“萬人”,“無由達”而竟須達之,更把縴夫之苦推向了極端,突出表現了詩人極大的義憤。照應句子:拖船一何苦!

2、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縴夫”們的心情?並對它進行賞析

明確: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學生齊讀)。一聲歌,一行淚,悽切哀怨,令人不忍聽聞:在繁重勞動下苟延殘喘的縴夫們悲苦的內心世界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照應了題面。

3、在描寫縴夫的苦的詩句中蘊含着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題之筆?採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

明確: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學生齊讀)!結尾兩句直抒胸臆,詩人的悲苦之情奔涌而出,達到高潮。這又大又多的磐石,採之不盡,輸之不竭,而縴夫之苦足於感傷千古,哪有盡頭啊!

4、“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這兩句交代拖船的地點、環境,看似無關題意,但卻別有深意,試從表現手法角度分析之。

明確:商業網點的稠密、商賈市肆的豪華與下文縴夫拖船的勞苦形成鮮明的對照,更突出了拖船勞役的繁重艱辛,渲染了環境氣氛。

(四)問題探究:全詩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效果怎樣?你能再舉出其他的文學作品嗎?

學生自由發言、回答,後明確:全詩採用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樸素最簡煉的筆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與景物的情態面面貌,不求細緻,只求傳神。如“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的直白描繪,震撼人心。

舉例:1)詩歌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白居易的《賣炭翁》等。

2)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多用白描手法。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維妙維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3)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徵顯露,盡傳神態。

(五)小結本詩的主題思想。

這首詩詩人運用樂府舊題,另創新意,用白描手法描繪了縴夫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全詩“落筆沉痛,含意深遠,此李詩之近杜者”。(《唐宋詩醇》卷三)。

(六)學生齊讀詩歌。

 七、擴展閱讀鑑賞。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注:①“雕胡”,就是“菰”,俗稱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結實,叫菰米,可以做飯,古人當做美餐。②“漂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的典故:韓信年輕時很窮困,在淮陰城下釣魚,一個正在漂洗絲絮的老媽媽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後來韓信被封爲楚王,送給“一飯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謝。

請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兩方面來賞析本詩。

  八、課後作業:用白描手法寫一段話,介紹同桌的你。

 教學反思:

讓學生蒐集李白的相關資料並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欣賞外國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和中國縴夫的生活寫真照創設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很快融入課堂氛圍;介紹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石並展示太湖石的圖片,拓展了學生視野;對“丁都護歌”來源的介紹,豐富了學生知識;以朗讀貫穿課堂,有助於學生理解詩意,且學生在課堂上基本就把詩背出來了;鑑賞時以“苦”架構課堂進行細析,既提綱挈領,又條分縷析,課堂完整而有序;學習本詩的白描手法時,補充介紹白描的概念並拓展事例、佈置課外作業,使學生對白描手法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深刻並加以運用;教學時以學生討論、回答爲主,老師點撥爲輔,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擴展閱讀鑑賞《宿五松山下荀媼家》,當堂學當堂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