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文言文《名二子說》優秀說課稿

文言文《名二子說》優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各位領導、老師好!

文言文《名二子說》優秀說課稿

我是通榆二中的孫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名二子說》,我說課的內容爲: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法、說教學過程設計五個部分。

  一、說教材

1、本文是長春版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名二子說》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而託物引喻是本文的主要手法。通篇以車設喻,既貼切又形象。上段尾“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既是對兒子諄諄告誡,也是對兒子的性格充滿憂慮!而下段尾“轍乎,吾知免矣!”則流露幾分讚許,鼓勵!寫出了文學家蘇洵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和期盼。本文文筆簡練,質樸,全文只短短八十四字,言詞懇切,意蘊深長,雖是舐犢之情,感人至深,所以教學中還是要讓學生反覆朗讀,培養語感。讓同學們走進古人的世界裏,感受他們的胸懷,也啓示着我們的人生。

  二、說學情

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初步具備自主閱讀課外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但是分析還不夠到位。所以既要有學生自主探究的是一方面。又有教師指導一面。

  三、教學目標

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最好工具,學習文言文必須從文字入手,品味語言開始。理解文言詞語,瞭解寫作背景後,在品讀中再次感悟文章的深意。

知識目標:瞭解作者,理解識記重點文言詞句,熟練誦讀通譯全篇古文。

能力目標:學會閱讀賞析,結合文章背景理解文學大家蘇洵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情感目標:瞭解和學習我國古代姓名文化的相關知識和內涵。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主題深意,準確熟練熟讀譯文。

教學難點:理解蘇洵給兒子命名的深意,啓示人生。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 古詩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訓練。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自由讀、齊讀和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代表進行朗讀競賽,和老師進行PK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誦讀水平。

點撥法 對於文言文學生自主學習是一方面,但在內容理解上還是有困難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點撥,通過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拓展延伸法 瞭解名字的文化知識,並聯系自己的名字談談,提高發散思維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幅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你知道這一門三父子指的是誰嗎?(教師設疑,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蘇洵、蘇軾、蘇轍。他們的父親蘇洵在當年給兒子起名時深有講究,你想知道原因爲何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洵的《名二子說》(板書)

2、首先讓我們走進這蘇門三父子

蘇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年輕時應試不舉,仁宗嘉祐初年攜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歐陽修稱賞。長於散文,尤擅政論,名作《六國論》。蘇洵子女六人,長子和三個女兒均早逝,只剩蘇軾蘇轍兩個兒子。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詩詞賦文書畫各有千秋,是北宋少有的奇才。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多次遭貶謫,爲人耿直,鋒芒畢露。

蘇轍:字子由,號穎濱遺老,著有《欒城集》。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也被貶官。但是爲人淡泊,深沉。

3、文學常識:瞭解說(生答)

說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都是爲了闡明一個道理。

4、讀課文

初讀 範讀 自由讀 提問讀 齊讀

5、翻譯課文 釋疑文言詞語 翻譯

6、賞析課文:

(1)教師解析寫作背景:慶曆六年,蘇洵赴京趕考,儘管才學可以“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於是,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蘇洵決心不“使之復爲湮淪棄置之人。”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對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學習本文我們就要體會一下這位父親對兒子的一片良苦用心。

(2)理解題目:論說二子取名軾和轍的緣由。

(3)蘇軾、蘇轍兩個人的名字有什麼共同特點?

都帶車子旁,和車有關。

(4)蘇洵寓子“軾”名的深意爲何?

蘇軾起名原因:而蘇軾從小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蘇洵希望蘇軾要像車軾那樣處於要位,放低身段,甘爲人扶,勸誡他多加外飾以免遭禍。

因爲蘇軾從小生性曠達,蘇洵希望他在軾的位置上瞻前顧後,所以又給蘇軾起了個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板書:軾:鋒芒畢露擔憂)

(5)蘇洵寓子名“轍”的深意爲何?

強調轍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功勞、不擔責任)

對蘇轍的.勉勵。隨和淡泊(板書:隨和淡泊 關愛)

蘇轍起名原因: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左右逢源,盡力王事。蘇洵希望他像車轍一樣甘居人後,仿效依循,深沉持重。

對於蘇轍,蘇洵相對比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讓他跟着別人走,仿效依循,謹慎持重。

這種寫作方法是 託物引喻

5、拓展:名字知識

名字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人因爲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古時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夏商代兩代人的名如夏桀商湯;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魏晉南北朝人自命清高,注重玄學,講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王獻之。

古人都因名取字,兩者相聯,通稱名字,清朝王應奎做了最權威的闡釋:名用來區分彼此,字則表示德行。古人小時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階段性的稱呼,等有了字,名就應該避諱。而字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爲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6、拓展《洗兒詩》:

蘇軾在後來反思自己的一生寫了一首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同學們能想到他把一生的經驗教訓結集成知,給自己的兒子起了什麼名字嗎?

7、解析自己名字

8、結課:學以至此掩卷沉思,作爲晚輩,作爲子女,我們一定不要辜負尊長、父母給予你這名字的深意!

9、作業:

(1)背誦

(2)寫一篇不少於500字文章,詮釋一下你名字的深意。

10、板書設計: 名二子說

蘇洵

軾-------鋒芒畢露 (擔憂)

轍-------隨和淡泊 (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