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頗藺相如列傳大綱

高二語文教案:頗藺相如列傳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教學目的】

高二語文教案:頗藺相如列傳

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2.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佈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

3.認識廉頗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養學生先國後私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嚴於律己,有錯就改。

【教學重難點】

1.歸納文中重點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學習辨析詞義,判斷文言特殊語法現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賞文中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歸納法。

3.對比閱讀法。

4.“引導—探究”學習法。

媒體設計

1.課文錄音。

2.投影:用於展示課文結構、詞義辨析、語法現象歸納等。

rpoint:用於本文和《荊軻刺秦王》的對比閱讀。

4.影片:用於播放根據課文改編的故事片。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方案一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他是一位史學鉅子,又是一位文學奇才。只因仗義直言,卻身受酷刑。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巨創之下,他發憤著書,寫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絕唱——他就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他嘔心瀝血的創作結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上一節課學習了他頗具文采的書信《報任安書》之後,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更能體現他史家風範的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解說:從介紹司馬遷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學生對這一重要文學常識的印象。)

二、解題

1.文體簡介:傳記,是記錄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史記》中的12本紀、30世家、70列傳都屬於傳記文。

2.時代背景:廉頗、藺相如生活在戰國後期的趙國,在當時“七雄”並峙的形勢下,各諸侯國都想以武力統一中國。因此,各國之間經常發生軍事鬥爭和外交鬥爭。趙惠文王時代,秦強而趙弱,兩國時戰時和,本文就反映了這個時期秦趙爭鬥的一個側面。

(解說:瞭解文體,便於掌握文體特點;瞭解時代背景,有助於加深對廉頗、藺相如性格品質的認識。)

三、熟悉課文,歸納知識點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找出生字難字和難斷之句,並自己動手解決。

(2)播放錄音,正音正字。

(3)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並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

(解說:此步驟反覆誦讀,旨在讓學生自己發現難點、找出問題,爲自主性學習打下基礎。)

2.查閱討論,歸納重難點。

(1)學生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並互相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2)教師出示投影,歸納重難點。

A.通假字

①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②臣願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託。

③拜送書於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⑤設九賓禮於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⑦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⑧請奉盆缶。“奉”通“捧”,託、舉。

B.一詞多義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藉)

②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揹着)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裏引申爲調轉)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爲勞(只,只不過)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倖)

②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憑)

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爲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因爲)

C.古今異義(在此只列出古義)

①拜爲上卿(授予官職)

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③請以咸陽爲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近親及姻親)

⑤請指示王(指給……看)

⑥於是相如前進缶(上前進獻)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穿)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爲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以……爲先;以……爲後)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E.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爲趙將

b.被動句:

①而君幸於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後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後置:拜送書於廷

(解說: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糾正錯誤,強調重點,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些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