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精選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精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精選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 篇1

教學要點:

學習表現孔子生存智慧的選文,討論並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有關語言知識,除第6、10、11、12則選文以外,其它選文都應精講。

2、難點:結合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有關情境,努力使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一些內涵豐富、膾炙人口的成語,比如“欲速則不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不忍則亂大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道不同,不相爲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這些成語,其實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幾則表現孔子人生智慧的語錄。

二、疏通12則語錄

(1)指明學生集體朗讀12則語錄,糾正讀音錯誤。

(2)探討重點字詞。學生提出問題,互動解決,教師加以點撥。

知:通智 末:無 食:通蝕 文:掩飾(文過飾非)

弘:擴大、發揚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長官 無:通毋,不要

而:連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表示“如果”或“卻”,這裏可以理解爲“卻”

兵:武器 歲:時令 舍:停止

(3)翻譯12則語錄。學生翻譯,互動解決,教師點撥。

1、【原文】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2、【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譯文】 孔子說:“遇事不想着‘怎麼辦,怎麼辦’的人,我不知道對他怎麼辦。”

3、【原文】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 孔子說:“有錯不改,這纔是真錯。”

4、【原文】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缺點,象日蝕月蝕。一有缺點,人人都能看見;一旦改正,人人都會敬仰。”

5、【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 子夏說:“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

6、【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譯文】孔子說:“人能弘揚道義,不是道義能壯大人的門面。”

7、【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 子夏爲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長,問政。孔子說:“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就象大車沒有車軸,小車沒有車軸,怎麼能啓動? ”

10、【原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 子貢問政。孔子說:“確保豐衣足食、軍事強大、人民信任。”子貢說:“如果不能同時做到,以上三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軍事。“如果還不行,剩下二項中哪項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國家就要滅亡。”

11、【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 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

12、【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文】 孔子在河邊說:“時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討12則語錄的思想內容

學生分組討論12則語錄的閱讀體會,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發言,組內其它同學可以給予補充。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加以總結、深化,要點如下:

1、結合文章的內容,回答我們應該如何來對等自己的“無知”呢?

一個人的聰明不在於他比別人知道得多,而在於他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無知。面對於“無知”的問題,我們要經常唸叨着“怎麼辦”,並且力圖去解決它。

第一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裝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這句話對我們有以下啓示。

一是不要強不知以爲知,人生有涯而知識無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卻要裝知道就可能鬧笑話;二是裝知道就會關上學習求知的大門,老老實實承認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動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與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過分重複學習,不知道的纔是學習研究的重點。

第二則:這幾句對我們有以下啓示。

一是要正視問題,遇到不會解決的問題就要想辦法,不能應付搪塞,只有正視問題的人,纔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別人對他才能提供具體的幫助,如果遇到問題搪塞應付,誰也幫不了他,誰也拿他沒有辦法;二是在學習求知的過程中,只有自己不斷動腦子,老師對他纔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問題,不思考問題,老師對他來說,其作用就不大。

2、根據文章的內容,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來看等自己的過錯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錯誤是難免的。有過錯卻不改正纔是真正的過錯。要想改正錯誤,首先就要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要試圖去掩飾自己的過錯。

第三則:一是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錯誤,畏懼犯錯誤的人不可能取得進步;二是犯了錯誤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在同一個地方兩次跌倒。

第四則:一是有過錯,別人都能看見,不要以爲別人不知道,對領導者、公衆人物而言尤其是這樣;二是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反而會贏的人們的尊重。

第五則:一是掩飾錯誤是人格卑下的表現,會鬧笑話,會讓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錯誤暴露出來的勇氣,因爲只有暴露出來,才能得到糾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不在於犯不犯錯誤,而在於能不能改正錯誤。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這兒提倡的“道”是指什麼呢?

從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來回答。

第六則:人能把道擴大,不是道能擴大人。道在這裏既是指孔子的主張、思想,人自覺修身,可以擴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擴大人。境界是自己修煉來的,而不是別人賜予的。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孔子在這一句話中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啓發?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別人對自己不好,要改善與他人的關係,關鍵在於改變自己:多責求自己,少苛求別人。

第七則:一是一個人要善於自省,善於從自身找原因,要少責怪別人,而不要老是責怪別人會推託客觀原因,這樣纔有利於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每個人都善於從自身找原因,善於自我批評,就會減少社會內耗,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從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減少怨恨的重要途徑。

5、同學們在讀了“無慾速,無則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之後,聯繫自己的實際,能夠得到哪些啓示呢?

第八則:一是做事不能急於求成,急於求成會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甚至使人學會作假,而這些都會影響人達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個人太在乎小利益,就會忘記大根本,而區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關重要的。

6、 孔子是如何強調誠信的?

孔子善於從平常的事物和現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認爲人沒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靠什麼行走呢?誠信對於個人來說,是處世之本。沒有誠信的人可以在暫時取得成功,卻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對社會來說,誠信是政府有效運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穩固。誠信是社會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根本。

第九則: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沒有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二是強調信用不僅指對人要守信,還要注意對自己負責,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標,不能迷失自己。

第十則:對一個政府來說,守信對人民的承諾是他站得住腳的根本。

第十一則:一個人的品質高下,只有在矛盾衝突的時候才能表現出來。

第十二則:一是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的流逝,從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時間流走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三是珍惜時間,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2)討論課後第二題。先指導學生理解材料,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孔子對“信”的辯證分析。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談一談松柏有什麼樣的品質,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篇小短文。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 篇2

重點、難點

1、主要是講授第1則、第2則、第3則、第4則、第5則、第7則、第8則、第9則選文。

2、引導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自主學習:

自讀自譯全文,並背誦。教師作輔導。

合作探究:

思考:

1、不知爲不知,爲什麼也是“知”呢?

2、人爲什麼“過而不改”呢?

3、你怎麼理解“欲速則不達”的?聯繫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是說做事情貪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這句話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做事不能貪圖快。就如俗話所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第二個要點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顧到百年大計。“焚林而田,竭澤而漁”,都是隻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強調“信”……試結合以下兩則材料談談他所說的“信”的原則。

提示:孔子說人必須講誠信,這是就一般的原則而言的,不是無條件地推崇“信”。孔子講誠信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不違背道義。因此,我們不能把孔子張揚的“信”理解爲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會“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就是說,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爲一定要堅決,這是不問是非黑白、只知道貫徹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則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公叔氏據蒲地反叛衛國,按照孔子的觀念是無道的表現,所以儘管他爲了脫身而答應蒲人不去衛國,結果還是到了衛國,並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問孔子說:蒲這個地方可以討伐嗎?孔子回答說:可以。靈公說:我的大夫認爲不可以討伐,因爲現在的蒲是防禦晉、楚的屏障,用我們衛國的軍隊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說: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衛國的決心,婦女有守衛西河這塊地方的願望。我所說要討伐的只是四五個領頭叛亂的人而已。

5、你對““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子在川上曰”有什麼體會?

參考:

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一語:

意在言外,無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後彫”,文字直恁斟酌。(《四書評》)

評“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於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髮之間斷也。程子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爲體,運乎晝夜,未嘗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終,皆勉人進學不已之辭。宋·朱熹《論語集註》)

或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曰:“古說是見川流,因嘆。大抵過去底物不息,猶天運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學者要當如此不息。蓋聖人之心‘純亦不已’,所以能見之。”(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卷三十六)

《論語》形容道體之文,只是指點詠歎,不多著言語。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只就川上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時不然者自見矣。如“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指點,而道之活潑潑地無物不有者自見矣。“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時上指點詠歎,而道之充滿流行、無往而非是者自見矣。真善形容道體者也。後儒著力在精微處說,反覺費語言。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文中關於學習、從政和爲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結合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有關情境,努力使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重點:理解、運用文中關於學習、從政和爲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難點:結合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有關情境,努力使學生領會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學方法:

1、吟詠法,反覆誦讀

2、啓發探究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誦讀

1、正音

2、解詞

3、學生誦讀

4、教師訂正

5、齊聲吟誦

三、探究:

1、學生讀譯,找出最喜歡的一則,談談理由。

2、學生髮言,師生共評。

四、小結。

五、拓展:“半部《論語》治天下”,書中珍珠滿地,俯拾皆是,請同學們說一說,與大家共享。

六、作業:以本文中12則語錄中的1至2則爲材料,自定立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板書設計 :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錯就改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孔子的生存智慧 欲速則不達,要有長遠打算

人要講信用

人需要磨礪

懂得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