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我們知道》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我們知道》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我們知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我們知道》教學設計

(1)以“風”爲交流話題,擴展信息量,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綜合識字5個。

(3)背誦課文,續編小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體悟風的特點,續編詩歌。

  【學情分析】

學生對自然界的“風”並不陌生,對風過之時給世界萬物帶來的變化有生活經歷,只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如何把對自然的觀察通過合適的語句進行表達是學生面臨的學習困難。

  【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發展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感興趣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實現語言的發展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關注。語文教學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千方百計地調動生成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因爲經驗是想象之源,情感是創造的翅膀。發展語言就是要爲經驗的改組加工、情感的抒發表達積累儘可能多的語言圖示。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憶風頌風,調動經驗,積累語言。

1、謎語喚醒:課件出示謎語——

(1)一隻蝴蝶輕飄飄,搖搖擺擺上九霄。一心只想雲外去,可惜繩子攔住腰。

(2)花兒見它點頭,樹兒見它擺手,水兒見它皺眉,雲兒見它逃走。”

2、成語喚醒:播放風聲音像文件:風兒吹來了串串成語,咱們來個風的成語對對碰怎麼樣?

師: 仔細聽啊,我說——讓人舒服的風,你對什麼?

師:我說——厲害的'風。(教師運用肢體語言,提醒學生思考方向。)

3、詩詞喚醒:聽你們說了那麼多成語呀,我還想起了一句詩,“天蒼蒼——

生:(齊接)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師:像這樣的詩,你能說兩句嗎?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們無論是謎語、成語,還是古詩,都積累了很多,這些都是我們祖國語言寶庫中的精品,對這些精品語言,我們多讀、多背、多記誦,絕對賽過腦白金。

4、師:聽了、讀了這麼多好詩,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們也嘗試着當一回小詩人,怎麼樣?同意的同學舉手。(找一個不同意的,問:你沒有舉手,能告訴我爲什麼嗎?要相信自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用你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其實,這位同學的擔心不是多餘的。要想當回小詩人,首先要過讀詩這一關。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首小詩,一首是《我們知道》,另一首是《風在哪兒》。(板書:《我們知道》、《風在哪兒》)

[板塊設計意圖:大量語言材料的積累是獲得語感能力的前提。在猜謎語、說成語、頌古詩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整體性的語言材料,還洞悉了語言材料中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第二板塊:讀風悟風,再造想象,感受語言。

1、出示閱讀材料:《我們知道》《風在哪兒》(板書課題)

師:《我們知道》這首詩在我們教材中。老師還爲大家準備了一首寫風的小詩,它的名字叫《風在哪兒》。你們想不想細細品品兩首詩的味道呀?

2、重點指導生字: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葉老的這首小詩——《我們知道》,不知你們剛纔讀詩的時候是否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1)紋

師:除了波紋,你還知道什麼紋?

要求:擴詞訓練,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2)顫

師:它是什麼部首?你知道“頁”部和什麼有關係嗎?

師:下面一組字,如果你認識就把它讀出來。還可以用手指一指是你身體上的哪一個部位。

小結:小朋友們,剛纔我們學習了一個“顫”字,進而會了一類字。像這樣去學習的話,你會越來越聰明的。

3、朗讀詩歌《我們知道》:

(1)學生自讀兩首詩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祕密,詩是有味道的。我先請小朋友們自己來讀這兩首小詩,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照着書讀、看着大屏幕讀、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請同學和你配合着讀,都行。總而言之,要想辦法讀出詩裏面的味道。要多長時間?5分鐘,開始吧。(學生自由讀)

(2)師生同讀《我們知道》

A、自主選擇讀:

師:在葉聖陶爺爺的詩裏,你們找到風了嗎?(學生讀三個自然段,教師以學定教:第一節,學生讀後現場採訪,你是第一個在樹葉上找到風的,能說說你的心情嗎?第三節,你找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風?(調皮、淘氣、貪玩、)

(補充閱讀:《冬天的風》)

B、學生競賽讀:

師:剛纔同學們都能把詩讀正確、讀流利了。誰敢說自己是書讀得最有味道的。我選幾個人代表你們的小組到前面賽一賽。對話:你想代表小組參賽?你用什麼方式來表示讀出的味道?(每生一個自然段,自選讀的方式。)

4、指導背誦:

師: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黑板有提示,一會兒你可以看着提示背,也可以看着畫面背,讓我們把這首情味很濃的小詩,印在我們的腦海裏,現在邊看提示邊在心裏想一想。(黑板上出示背誦提綱)

師:這首小詩,小朋友們在課堂上會讀、會背了;那麼《風在哪兒》請大家課下練習背誦。

[板塊設計意圖:感悟,強調的主要是學生主體的閱讀與思考,是在和語言材料的親密接觸中對語言材料的品味和體驗。在大面積、多層次的誦讀、參悟中,學生獲得的是對語言材料的整體感知和個性化讀解。]

第三板塊:找風寫風,提升體驗,運用語言。

1、課前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項作業,到生活中去找一找風。你們找到了嗎?(學生自由說,師生對話,教師引導學生用各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發現。)

2、一個同學在一首小詩中找到了風。就是我課前發給你們的《風在哪兒》,生讀,齊頌。

3、給你們佈置的作業,我也做了。我製作的是一個課件,允許交流嗎?

4、作業自選超市:

續寫《我們知道》

把李喬的《風》改寫成《風在哪兒》的語言格式

自由創作一首有關風的小詩

[板塊設計意圖:運用,一方面是指通過感悟形成的語感去閱讀新材料,另一方面指運用已經形成的認識能力去創造。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在分層作業中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附:板書設計

我們知道

樹葉顫動 風在這兒

林木點頭 風正走過

泛起波紋 風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