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最大的“書”》教案大綱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最大的“書”》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最大的“書”》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課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進行交流,瞭解到了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於課文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着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文中有10個會認字,12個會寫字,以及一些比較陌生的詞語,筆者就本課的詞語以及會認字的教學有一點偶得,與大家交流: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最大的“書”》教案

 一、“以詞解詞”內部鏈接

一提到“以詞解詞”,大家一定會持反對意見,這不是我們一直所摒棄的嗎?但是,依據課文的特點,對於《最大的'“書”》一課卻是實用而且巧妙的。課文《最大的“書”》中有一個詞語肯定是孩子們所陌生的,那就是——地質勘探隊員。學生對這一職業是幹什麼的?一定會有疑惑。那麼在教學中,我們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如果生硬地將詞典裏的解釋告訴學生,對學生更是晦澀難懂。(地質是地殼的成分和結構,勘探是對已發現的礦牀進行勘察探測,以查明礦藏。)這樣對學生而言,不啻是“霧裏看花”。

經過細讀,我發現在課文中有些詞語可以爲孩子理解地質勘探奠基。如“煤炭 岩石 礦物 寶藏”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文中的原汁原味的語境進行教學。於是,可以這樣設計:

●先認讀詞語:地質勘探隊員

●再認讀詞語:岩石 煤炭 礦物 寶藏

●教師講解:地質勘探隊員就是通過對地質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裏有煤炭,哪裏有寶藏,哪些是有價值的礦物……他們能讀懂不會說話的關於地質這本大書。科學家可以推測地球發展的年代,地殼的運動情況,各種生物的變化情況。

●讀句子:它能告訴我們,哪裏埋着煤炭,哪裏藏着鐵礦……把這本“書”讀懂,就能爲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

細細地琢磨這個環節,不難發現教者遵循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同時更巧妙的是——以詞解詞。將課文中的詞語組塊進行教學,這樣最大限度的發揮了詞語教學的價值。因爲用課文中的詞語營造了一個思維的訓練場。學生可以將這幾個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詞語,通過“地質勘探隊員”這一個詞,串聯了起來。在這樣原汁原味的語境中既反覆地認讀了生詞,又有利於孩子在課文內部找到聯繫,滲透一種思維——聯繫着理解,聯繫着思考,這種思維對學習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學習的好方法。經常這樣的訓練,這樣的滲透會爲今後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思維基礎。

 二、“刨根問底”顯見過程

在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語——刨根問底,怎樣引領孩子理解這個詞語呢?我們不妨讓孩子畫一畫川川問了叔叔幾個問題?這樣就一目瞭然了,教師可以引導:像川川這樣一個接一個地提問,想要把問題都弄懂,有點“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感覺,用書中的一個詞就叫“刨根問底”。你看,“刨”字是“立刀旁”,真有一種一問到底的決心啊!

這樣教學,讓孩子在劃一劃,想一想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聯前想後的能力,讓這一個小小的詞語更加有張力!

 三、“說文解字”彰顯文化

除了這幾個詞語中的生字之外,課文中還有要求會認的字,“一冊、腳印、雨痕、厚厚的書”。其中“冊”、“印”的造字很有意思,如果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漢字的字理,在近似“說文解字”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地對漢字有感性的認知,從而對漢字文化的歷久彌香產生興趣甚至熱愛,長此以往,會爲孩子的人生啓蒙打下精神的底色。

“冊”字,我們可以邊畫字邊介紹:在古代,還沒有發明紙,所以古人就把字寫在了一條一條的竹簡上,然後用線穿起來,你看,“冊”這個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會說,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呢!

“印”字就更形象了:你看,“印”字的左邊就像手印,右邊像腳印,手和腳留下的痕跡合起來表示“印”。我們可以組詞:手印、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