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知識目標

1、解並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教育目標

瞭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重點難點

瞭解並且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雲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羣衆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瞭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並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於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迴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 豫(湖南) 綏靖 阻遏

銳不可當 氣勢磅礴 迴腸蕩氣 聿

闈鄉

三、知識介紹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速讀全文,理清新聞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東至江陰一千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爲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經過與結果: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聞的結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2、速讀全文,劃分新聞內容要素:

時間 兵力 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至蕪湖

20日夜~22日夜 30萬 30萬

西路軍

九江至安慶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2/3

東路軍

南京至江陰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大部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新聞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提升對社會的觀察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瞭解採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3、進行採訪實踐。

二、重難點(課時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採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教學難點:進行採訪實踐。

三、教學過程

(資料鏈接)(平板推送課前預習)

1、新聞採訪基本概念把握:

新聞採訪記者

2、普利策獎(PulitzerPrize)

(課堂合作學習)

主問題一:怎樣選擇新聞?

1、選擇新聞的標準是怎樣?

選擇新聞的標準就是新聞價值。必須是新發生的事實或新發現的事實:這個事實必須帶有新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能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

2、如何進行新聞採訪寫作?

(1)熟悉實際情況:新聞是新近發生的重要事實的報道。但是,尋找新聞卻不能一開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實上,而必須首先熟悉舊的事實,熟悉了實際情況,就等於在腦子裏畫出了一條清晰的'地平線。

(2)要時刻處於採訪狀態。

(3)要求記者具有新聞敏感。

主問題二:如何獲得採訪線索?

新聞線索是新聞事實的苗頭或信號。有了新聞線索,有編輯部獲得,然後指定記者去採訪。但大多數新聞線索卻要靠記者去撲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

3、切身體驗或身邊消息傳聞等。

主問題三:採訪前的準備工作。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採訪的理解,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展示,各組相互補充。)

參考:

1、對採訪的題目的基本情況要了解。

2、相關的資料準備:資料準備的內容非常廣闊,不僅要有科技知識,還有各行各業的知識以及複雜的社會生活意識。

3、研究採訪對象:

採訪對象有兩類,一類是隻能作爲提供他人或事實材料的消息來源,另一類本身就是報道對象,即新聞人物。

4、問題準備:記者提出的問題,最好在採訪準備好時就設計好,特別是初當記者的,應在本子上記上幾個、十幾個最重要的問題,做到心中有底。

5、物質準備:照片,相關數據等資料。

6、發稿準備。

(課堂活動)

1、小記者分組模擬採訪

教師提出參考主題(例如採訪最近考試成績優異的同學,採訪食堂或小賣部工作人員,採訪班上參加體訓的同學等),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採訪。

2、自我總結模擬採訪。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相關知識,瞭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難點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教學準備報紙教學方法講讀法教學程序教學補充第一課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講解關於新聞的一般知識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爲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有的背景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5)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學習閱讀消息

1介紹背景1949年,淮海遼瀋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分析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的時間地點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本文可分兩部分:

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3-17)具體細緻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根據中西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並填表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時間地點兵力渡過兵力討論下列問題:

(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並說說其作用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讚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爲什麼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爲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後寫。

(3)分析詳略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爲什麼反而寫的更簡略呢?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於中路軍的介紹爲什麼詳寫東路軍東路軍戰鬥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築的最鞏固,只有把着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課堂總結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讚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4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儲備點:

⑴ 掌握新聞常識。

⑵ 瞭解解放戰爭概況。

2、能力培養點:

⑴ 能寫作簡單的新聞。

⑵ 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3、情感體驗點: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

【教學設想】

1、重點:掌握新聞知識。

2、難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3、教學思路:既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又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投影儀、DVD 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本課目標

1、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2、掌握新聞常識,感受解放戰爭中我軍的英勇氣勢,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介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的背境導入。

二、課前熱身

1、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潰退( ) 要塞( ) 阻遏( ) 銳不可當( )

2、解釋下列詞語:

業已 銳不可當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介紹本課內容梗概。

2、四邊互動:

互動1:閱讀新聞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確閱讀新聞要的“三五六”(即三個特點,結構的五個部分,記敘的六個要素)。

互動2:朗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動3:再讀課文,劃分結構層次並概括主要內容。

互動4:導語前面的電頭起什麼作用?

互動5: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

互動6:主體部分是按什麼順序來安排材料的?爲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來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進攻作戰的,爲什麼先說東路軍,再說路軍?

互動7:文中寫西路軍所遇到的敵情時說“和中所遇敵情一樣”,請你用課文中的話說說中路軍所遇的敵情。

互動8:作者對西路軍的渡江情況作了哪兩面方面的評論?詳略是如何安排的,兩方面的順序能否顛倒?爲什麼?

互動9: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請找出文中的詞加以說明。

四、達標反饋

討論課後練習三。

五、學習小結

內容總結;方法歸納。

六、延伸拓展

到圖書館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閱當年報道解放戰爭的新聞史料,摘錄其中的導語部分,並註明出處。

第二課時

本課目標

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教學過程

一、新聞複習,激趣引讀

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製作、豐富的內容吸引着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節目中的重頭戲,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新聞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則新聞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二、朗讀積累,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內容。

三、比較閱讀,理解提升

1、找“同”:

文體相同:都屬於新聞(藉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於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

2、找“不同”: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瀋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聞朗讀,語言品味

1、新聞朗讀(看誰讀得好):

活動過程:主持人一名,評委3~5名,(其它同學可模擬電臺播音員,按新聞播音的要求,開展朗讀比賽。)既很激動又很莊重地來朗讀全文。

2、語言品味:

學生進一步品讀課文,體會新聞的'語言特點,提高閱讀能力。

⑴ 語言的準確、概括。(所謂準確,就是要準確反映事實。)

⑵ 語言鮮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閱讀這則新聞後,你以爲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討論後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互動釋疑: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六、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瞭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2、課外延伸:

⑴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新聞,請聯繫本課的學習談談你對新聞的認識。(200字左右)

⑵ 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並整理在練習本上。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的三要素 中路軍:紛紛潰退 毫無鬥志

新聞的三個特點 西路軍:與中路軍一樣

記敘的六要素 東路軍:較爲頑強 但一舉擊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 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 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教學後記】

學生讀書開不了腔,須加強指導;學生對戰爭的殘酷性認識不足。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5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

瞭解新聞的記敘要素、結構和特點。

2、過程和方法:

以這則新聞爲例,學習新聞的記敘要素、結構和特點;在閱讀中,學會運用假設比較的方法品味新聞語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自己對新聞的認識出發,嘗試着評價新聞。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說說你對新聞的印象

最近國內外有哪些重大新聞?從哪裏可以得知新聞?我最喜歡的新聞類節目是什麼?

二、鋪墊:有關的新聞知識

1、學生齊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介紹什麼是新聞的六要素(結合課後練習一),然後請學生就《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進行分析:

明確: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分中、西、東三路軍

時間:22日22時

地點:九江到江陰

事情起因:渡江作戰

事情經過結果:中路軍突破安慶渡至繁昌已渡過三十萬人;西路軍渡過三分之二佔領貴池等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大部渡過南岸,遇敵抵抗較頑強,最後殲敵控制江陰封鎖長江。切斷無錫段鐵路。

3、穿插:爲什麼不按東西中的順序來介紹?

明確:按時間中路軍最早發動進攻,西路軍和中路軍的戰況相似較易,按難度東路軍的情況最複雜所以這樣安排。(新聞的真實性)

三、深入:瞭解新聞的結構

1、利用課後的練習二,掌握新聞的結構。

2、背景:你知道這則新聞的背景是什麼嗎?(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完成)

3、標題、導語和主體的掌握分別:

問題設計:你能試着用一句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你能試着用幾句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你能試着用一段話介紹這則新聞的內容嗎?

四、聯繫:關於新聞的特點

1、引用報紙上的明星的假新聞、過時的`舊新聞來問學生,你喜歡嗎?爲什麼

2、明確:新聞的特點是內容真實(新聞的靈魂核心),及時(新聞不是舊聞)。

課後實踐:去報紙上找你喜歡的新聞,根據我們學到的關於新聞的相關知識,選取一個或幾個角度對你讀的新聞進行點評。

五、模擬“普利策”

關於普利策獎:普利策獎由美國著名記者約瑟夫·普利策創立,主要分爲新聞獎和文化藝術獎。普利策生前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獎勵新聞界、文學界、音樂界的卓越人士,該獎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

1、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找到的新聞投影給大家,可以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點評。

2、組織同學互相評價,模擬普利策新聞獎給今天展示的新聞頒獎:

具體獎項可以設:

最吸引眼球獎(標題出衆)、最優美文字獎(文字準確)、最及時獎(作用及時)等等。

六、新聞就在你的身邊

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要求學生自己動手來寫一則身邊的新聞,報道開學至今學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項活動。

【相關鏈接】

1、建議用動畫演示解放戰爭的形式。

2、報紙假消息:比如說“羅家英暴死”“劉亦菲變性”等等。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6

精彩開篇詞

進入信息社會,新聞與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新聞的海洋中,新聞不僅是我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反映情況、提出建議、享受社會主義民主權利、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動我們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不僅要讀新聞,而且還要認識新聞,培養新聞意識,學會新聞寫作,這對於我們將來的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學習目標

1、學習採訪新聞的方法技巧。

2、瞭解新聞的構成要素及特點。

3、瞭解新聞的種類,選擇合適的新聞載體。

教學過程

一、文題展示

根據自己的採訪情況和蒐集到的新聞素材,寫一則新聞。

二、寫作導航

同學們,在剛剛學習的第一單元的幾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的新聞是哪一篇?對如何寫新聞,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技巧嗎?

要想寫好新聞,首先要熟悉新聞的種類。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其次要知道新聞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一般而言,一篇新聞可以分成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結尾、背景。

(一)設置醒目的標題

消息的標題是全文的眼睛,要求準確、凝練、新穎、醒目。它主要有四種形式:

1.主題式。如:

(1)勝利截流腰斬“黃龍”

(2)國民遇難海里掙扎首相揮汗球場盡興

主題式標題直接揭示文章的核心。

2.主題加引題式。如:

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引題)西藏打擊亂捕濫獵不法分子的活動(主題)

肩題也稱引題、眉題,在主題的上面,從一個側面對主題作引導、說明。

3.主題加副題式。如:

一道公文揹着39顆印章旅行(主題)

希望有關部門舍繁就簡,多辦實事,加快住宅建設步伐(副題)

副題也稱子題、輔題,在主題下邊,對主題其補充、註釋的作用。

4.完全式(主題加引題、副題)。

如:屢遭打擊流浪異地而不改其志(肩題)

勇哉,科技鐵漢劉忠篤!(主題)

如:二十年獲三十多項創造性研究成果,七項受到獎勵(副題)

(二)提煉精彩的導語

導語是消息寫作的重心,是消息的頭一句或第一段話,用來吸引讀者閱讀下文。導語有以下四種形式:

1.敘述式:是用摘要或綜合的方法,對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作扼要的敘述。

2.描寫式:是對消息中的`主要事實或某一個有意義的側面,作間接的描寫。

3.評論式:是對所報道的事實,作簡潔、精闢的評論,以揭示事物的性質。

4.提問式:是把主要事實用提問的方式寫出來,使報道的問題更爲尖銳,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三)展開豐實的主體

主體是消息的軀幹,是對導語內容的展開和補充。其結構形式有兩種:

1.先後順序。即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

2.邏輯順序。即按事情的邏輯關係(如因果、並列、主次、點面等關係)安排層次。

(四)介紹背景和結語

消息的背景和結語是一篇消息中可有可無的內容。

1.背景是指消息所報道事實的歷史情況和環境條件。消息使用的背景材料一般有三類:(1)對比性的;(2)說明性的;(3)註釋性的。

2.結語。結語是消息的最後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有的消息已經把事實說清楚了,就不需要結語了。常見的結語有下面三種方式:概括小節式;預測趨勢式;提出問題式。

三、例文引路

新學期、新氣象、新面貌

一個漫長的寒假已過去,迎來的又是一個美好的春天。在這萬物復甦的時刻,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重新回到美麗的校園,開始了新一學期的征途。

在過去的征程中,曾擁有過歡笑,擁有過陽光,這都已成爲永遠的記憶,現在加上一把鎖將它封鎖起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學期正在向我們招手,拿上我們的武器,整裝待發,向新學期的目標邁進!

今天的校園、辦公室、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老師、同學們也都穿着嶄新的衣服,他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校園裏到處洋溢着生機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氣象。

新學期,“新”希望,每個同學都給自己定了新的學習計劃:早上讀英語、背單詞、公式以及課文;中午回家先複習所學過的知識,再小憩一會兒;晚上按時完成各科作業;每週堅持寫週記,記下學習的點點滴滴作爲成長永恆的回憶……

付出一份努力纔會換取一份收穫。學習並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責任,是我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沒有苦的、累的過程,就不會有進步和提升。我們要把自己的喜悅、悲傷都化作前進的助力和動力,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沒有辛勤的汗水,沒有踏實的耕耘,就不會有收穫。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向着自己的目標,奮力前進吧!絢麗多彩的初中生活正等待我們去探索。也許路上我們會遇到荊棘、坎坷、艱險,但我們一定會戰勝一切困難,避過所有的淺灘,到達成功的彼岸!

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穫。新學期,新起點,新面貌,讓我們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再一次踏上征途!同樣的腳步在催促,同樣的聲音在召喚。是小草,就要染綠天涯;是水滴,就要匯入浩瀚的大海;是螢火,就要燃成熊熊烈焰。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放飛理想的翅膀吧!

【名師點評】本文是一篇記敘新學期、新氣象的通訊,小作者從校園環境的變化、老師、同學們的衣着打扮寫起,寫出了新學期同學們的精神狀態、心理變化、奮鬥目標,給人一種勃勃向上的力量。

四、板書設計

(一)設置醒目的標題

(二)提煉精彩的導語

(三)展開豐實的主體

(四)介紹背景和結語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新聞準確、簡潔的語言。

3、認識中國革命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教學重點】

把握新聞的特點,抓住戰爭的主題,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以模仿電臺主持的'形式,帶出對自我的介紹,同時用新聞的形式也是對後面的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學期 、新教改、 新創舉

東絳、蠡園兩所中學互派教師換崗。

一座溝通兩校之間教學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建成。

爲了促進東絳、蠡園這兩所濱湖區各具教學特色的中學之間的教學交流,東絳、蠡園兩所中學的校長在暑期合作商談,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圍中提出了“互派教師換崗”的新型教學交流形式。

據悉,開學前幾天,東絳、蠡園兩所中學分別從教語文、物理的兩名青年教師便均已到對方學校報到。今天9月1日,這四名青年教師在交換的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開始教育教學工作。

據兩校校方稱,此次“互派教師換崗”的交流形式將進行兩個月,這一“實驗”若獲得成功、效果明顯,將在今後大範圍、長時間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們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進溝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於東絳、蠡園兩校間悄然建成。

二、新授

1、由示例,引出學生對新聞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新聞的結構、六要素。

2、由“新聞作爲記敘文的一種,既有記敘文的一般特點,又有其自身的特點。那麼與一般的記敘文比較,你覺得新聞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討論,憑感覺和經驗談。

3、學生認識的模糊性,引出對今天新聞文體的零距離接觸,在學習中掌握新聞的特點。

4、自由朗讀課文。

5、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調的基礎上,齊讀課文。

6、採取四人小組競賽的形式,找出新聞的各個結構部分、六要素,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三、作業

我來當一回報社編輯

以課堂上學到的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新聞體裁的相關知識,瞭解新聞體裁的特點。

2、體會文中語言的準確精練、鏗鏘有力,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積累生難字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收集相關資料瞭解新聞背景,掌握兩則新聞的寫作意義。

2、通過比較瞭解新聞的不同特點。

3、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價值觀

增進學生對新中國創建歷史的瞭解,引導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學習革命前輩英勇奮鬥的精神,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並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教學重點:

1、瞭解新聞的特點

2、抓住戰爭的主題

教學難點:

品味精練準確的語言。

課前準備:佈置預習,熟悉課文內容,收集有關背景資料,繪製渡江示意圖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要點: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介紹新聞背景,感知新聞內容,抓住新聞要素,理清新聞結構,分析新聞特點。

一、課文導入

(有感情地朗誦毛澤東詩《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首詩是爲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而作,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毛澤東爲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親自撰寫的一篇新聞,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宏大的戰爭場面,感受這場偉大的正義的戰爭。

二、檢查預習

1、請同學們將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渡江戰役的資料在課堂上展示、交流。教師補充,明確渡江戰役背景。

2、字詞學習

荻港潰退殲滅銳不可當

三、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新聞要素

1、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麼內容。

2、在文中的示意圖上畫出三路大軍的渡江區域,並分別標明渡江時間、人數、地點。

3、複習記敘的六要素,並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教師明確:記敘的六要素也就是新聞的六要素。)

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

經過: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渡江。

結果:百萬大軍勝利渡江。

四、理清新聞結構

1、快速默讀課後練習一,回答問題:新聞的結構可以有幾個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同座互問互答)

2、如果說閱讀新聞有三種方法:瀏覽、略讀、精讀,請完成下面連線題,並說說理由:

瀏覽主體

精讀標題

略讀導語

3、快速默讀課文。

(1)指出本文的標題、導語、主體、背景。

(2)說說導語部分從幾個方面對新聞的內容作了概括。

(3)主體部分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報道三路大軍的?爲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

4、教師朗讀一則短小新聞,請學生指出其標題、導語、主體三部分。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渡江戰役的基本情況,瞭解了新聞的要素和新聞的結構,對今後學習新聞文體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六、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一則新聞,指出其六要素。

2、在報紙上找一則新聞,準備下節課在課堂內交流。

3、課外收集有關解放戰爭的資料。

4、完成同步作業相關內容。

第二課時

要點:繼續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分析新聞特點。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明確戰爭主題。

一、檢查複習:請同學將課前準備的一則新聞在班內朗讀,其他同學分別指出新聞的要素和標題、導語、主體部分。

二、默讀課文,分析新聞特點

1、新聞的作用是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因此“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本文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新聞的真實性?

(人數、時間準確,敘事客觀真實)

2、劃出本文的電頭部分及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從中可以看出的新聞的什麼特點?

3、說說本文主要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爲什麼?除此之外,本文還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並說說其在文中的作用。(本文議論了敵人毫無鬥志的原因,同時也指明瞭渡江戰役的背景。)

4、結合本則新聞的學習,請談談你對新聞的特點有哪些認識。

三、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我人民解放軍經歷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進攻三個階段,進行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役,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毛澤東的另一則報道解放戰爭的新聞《中原我軍佔領南陽》。

四、學生展示資料,瞭解戰爭背景。

五、字詞學習

鄂豫阻遏綏靖閿

六、分析討論:

1、理清新聞的六要素,整體把握文章;找出消息結構的五部分,劃分層次,理清思路。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歸納:

消息的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人物:中原我人民解放軍。

地點:南陽。

消息的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瞭解新聞消息的特點,掌握其六要素和結構的五部分。

能力目標:根據新聞的特徵理清文本的內容和結構,品味、學習語言的真實準確。

過程與方法:教師誘導,學生自主、合作、積極探究。

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中國解放軍的英勇無敵,明白勝利來之不易,學會珍愛幸福。

教材解讀:

文本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並且由毛澤東同志親自撰寫。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是學生中學時期實效接觸的新聞體裁。它既要求學生掌握新聞的基本知識,還要求學生感受新聞體裁語言的真實與準確。

學情分析: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新聞聯的基本特點和結構。這了便於學生儘快地掌握新聞的特點,在教學上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從對課文內容的複述和概括入手。同時本文的語言簡明、準確是學習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在朗讀和比較中把握文本的語言特色。

重難點剖析:

重點:新聞的一般特點、文本的語言風格。

難點:革命的傳統教育、分析語言的準確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條理。

教學基本思路:

1、教師課前明確新聞的常識,收集文本新聞的背景資料。

2、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基本瞭解文本的內容、完成字詞的積累工作。

3、兩則新聞分三課時完成,重點教學第一則,第二則重在自主探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本課堂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則新聞。

2、重點教學新聞的六要素和結構的五部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情景設置:古往今來戰爭知多少……(由戰爭話題導毛澤東的《人》,進而轉到作者這一話題)

二、衆說紛紜話作者(不求學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點,而後教師明確作者常識,具體內容略)

三、一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1、自主誦讀,圈點勾劃要點、疑點及精典語句。

2、合作完成字詞積累,由學生提問學生解,教師適當歸納。

3、複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起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爲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戰領廣大南岸廣大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四、二讀課文,探究新聞結構的五部分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大江

導語:(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實。

主體:(3—末句):具體敘述了渡江戰鬥的狀況。分中、西、東路軍三部分述寫。

背景:(8、9句):內容略。

五、三讀課文,自我反思新聞的六要素與結構的五部分。

六、能力遷移訓練,聽讀新聞一則,一邊記錄其六要素與結構的五部分。

七、作業設計:課外閱讀新聞,理清內容,找出六要素及結構五部分,下節課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書設計:

新聞的六要素:結構的五部分:

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主體——背景——結語

第二課時

本課堂目標:

1、課本第一則新聞語言的賞析

2、課文行文的條理明析

3、毛澤東及人民解放軍形象探討

教學流程:

一、新聞交流平臺

二、再讀課文,精典語句欣賞

1、根據一讀課文時的.勾劃美語,說說個人的理解

2、結合文本第三題,完成練習。

三、探究文本主體的順序:

問:文本主體是按什麼順序敘述,作者爲何要這樣安排?

明確:提示學生不同角度考慮,結論不一定那麼完整,但要求有理有據。

四、個性閱讀:閱讀文本,說說你心中的毛澤東及人民解放軍——

五、自由誦讀課文,提出疑問,互動解決,小結第一則新聞的學習目標達成。

六、作業設計

1、反覆誦讀文本,領悟新聞的特徵。

2、準備第二則新聞的學習。

七、板書設計

總述:分述:

人民解放軍一層:中路軍——突破渡過35萬人(略)

百萬大軍千二層:西路軍——佔領35萬人渡過三分之二(詳)

餘華里衝破三層:東路軍——激戰35萬大軍大部分渡過(重點)

敵陣橫渡長江。

第三課時

本課堂目標:

1、教學第二則新聞

2、完成一則新聞寫作

教學流程:

一、自由閱讀,自主,互助完成字詞積累

二、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此則新聞的內容: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了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說明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進而鼓舞瞭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3、互動探討新聞的六要素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情的起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整個南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爲中心和以漢中爲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配合打擊下,困守南陽的蔣熾不得不被迫棄城逃走。

經過和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逃走,我軍當即佔領南陽肉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敵方據點外,全部爲我解放。

4、互動探討新聞的結構五部分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1句)概述我軍解放南陽

背景:(2-7句)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並加顧過去一年多來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原因。

主體:(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加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可分爲四層。(具體分層略,可參見《教參》)

5、個性閱讀,品味此則新聞的精妙之處,張揚個性感悟。

三、寫作訓練

1、聽讀報刊新聞兩則,再次感知新聞的特點。

2、聽讀教師新聞一則,感知如何寫作身邊新聞。

3、口頭作文,入格訓練。

4、寫作:要求,根據自已所瞭解的最新事件寫一則簡明的新聞,要注意六要素的完整,結構五部分的合理運用。

四、板書設計

寫作: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事件的背景,結語

其他:語言運用要規範,力求個性化

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教學設計 10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錄音新聞,學生對此比較陌生。因爲錄音新聞既不同於一般廣播稿,又不同於學生常見的電視新聞。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把握錄音新聞的特點,可採用聽錄音新聞或模擬播音的方法。

2、本文報道的是重大歷史事件——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瞭解這一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團結協助、爲國作貢獻的精神。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特制定如下內容:

學習目標

1、瞭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的情況,學習參試人員團結協助、爲國作貢獻的精神。2、瞭解錄音新聞的特點,模擬播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口語和書面語自然結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本文。學習時間:

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隨着科技的發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火箭發射成功的盛況,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火箭發射還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的盛況嗎?今天我們藉助“錄音新聞”來回味一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吧。

二、展示目標

三、展示預習

1、同學交流積累的詞語。

2、學生自學效果交流(出示投影)。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它們從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點下錨停泊。

(2)活像一朵碩大的蓮花,怒放在蔚藍色的海面上。

(3)並且把測得的軌道數據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中心計算機。

(4)參試人員一齊擁向甲板,歡呼雀躍。

四、朗讀課文

1、教師點撥:本文很明顯有兩種文字,一是黑體字,另一種是括號內的字,你能說出這兩種文字的不同作用嗎?黑體字報道的是事件,括號內的字是現場錄音,是對錄音內容的說明。文字報道和現場錄音結合運用,更真實、全面地報道了事件,這是錄音新聞的主要特點。

2、分角色朗讀(模擬播音)組織方法:一學生讀黑體字,一學生讀劉長樂,一學生讀麻振,一學生讀王惠愨。其他同學表演括號內的內容。要求:要注意語速、語調,把握感情。

3、學生評析。

五、探究練習(投影)結合課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內容,體會下列句子在播音時所應有的感情、語速、語調。

1、這裏藍天碧海,風平浪靜,陽光燦爛,運載火箭的水下發射試驗就要在這裏進行。

2、頃刻間,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來越長,如同一條出水巨龍,扶搖直上,騰空而去。

3、各位聽衆,你們好,現在向你們報道我國由潛艇水下發射的運載火箭落水的實況。

4、各位聽衆,這時候我們看到直升機已經飛抵落點上方,對火箭落水瞬間施放的`熒光染色劑進行精度照相測量。

5、指戰員們拉響了汽笛,擴大器中奏起了國歌,參試人員一齊擁向甲板,歡呼雀躍。處理方法:

1、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朗讀句子,注意語速、語調,讀出感情。

六、理清思路,把握內容合作討論解決下列問題(投影)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

2、本文寫了哪幾方面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組織的,說說這樣組織材料的好處。

3、在火箭發射成功後,記者採訪了發射海區指揮所負責人,聽了他的話,你有什麼啓發。

4、如果你在發射現場,發射成功後,你的心情這樣?你能用具體而生動的語言描述嗎?

七、體會本文語言的特色

1、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作賞析。例:它(潛艇)象一條大鯨魚從水面行駛到海區以後,慢慢潛入水下。賞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潛艇下沉的動作寫得十分具體、十分準確、十分形象。

2.語和書面語言的自然結合是本文的語言特色,你能從文中找出例子來說明嗎?想一想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八、課堂總結學生談學習體會,以“我學了這篇課文,瞭解了……”的形式,進行說話練習。

九、佈置作業

從最近的報紙上找一則新聞,進行模擬播音,再回家播給家長聽,請家長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