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篇1

一、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文寫作突出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後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瞭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二、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圍繞“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爲尊重呢?”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置身於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經歷思考、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感受到晏子機智巧妙的應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討、點撥式教學

八、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自編課本劇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爲“晏子”。(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你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嗎?

3.“使”是什麼意思?課題又是什麼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 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2)請同學讀讀難讀的段落,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初步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麼楚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關注的。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把文章速讀一遍,用“-----”劃出晏子出使結果的那句話。

2.交流,引導:

(1)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齊讀“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書: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脈絡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像這句也一樣,你讀了以後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在這之前是怎樣的?在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後板書: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學分讀這兩句話,“學貴有疑”讀了以後,我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爲何變侮辱爲尊重?誰能簡單來說一說:

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1.在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後來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說——指名說

師過渡:同學們可真認真,把長長的一篇課文就讀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今天,咱們就抓住“侮辱”一詞展開研究,去看看,在這之前,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用“——”劃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並講講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三、學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邊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裏鑽進去。

這句話有點複雜,再讀一遍,相信第二遍會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話講得更簡單一點嗎?

(楚王要晏子鑽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板書:鑽狗洞——

2.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指導朗讀這句話,特別指出:瞅、冷笑

讀重音,真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跟着他的樣子,一齊讀這句話,這句話楚王是輕視晏子沒才幹,想以此侮辱齊國沒人才的目的。

板書:沒人才——

第三次機會讓給平時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學來說。

3.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楚王藉此譏笑齊國人沒出息,齊國社會風氣不好。

板書:沒出息——

是啊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同學們積累的詞彙還真多!

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板書:反擊

四、學習晏子反擊

1.咱們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擊楚王的語句,(學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覺讀得太平淡了,誰能體會晏子當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詞語,來讀一讀。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說:“這是個狗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心平氣和 怒氣衝衝)

好的,同學們都答得很出色,反覆地讀了以後,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後完成練習: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狗洞,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是狗國

2.晏子給予有力的回擊以後,結果如何?讀,板書: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3.楚王這城門打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認國家是狗國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纔我們通過反覆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後頭。我們將繼續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後二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法,四人爲一組,讀二、三次反擊的話,討論以下習題;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等人訪問下等國。

2.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質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會風氣不同,因爲生活環境不同,導致本質的改變,所以楚國就是強盜國,齊人在楚國纔會變強盜。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給他開了個慶功宴,你也去參加這個會,你講一講晏子爲什麼能取得勝利?(先說後寫)

1.晏子才智過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目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3.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他纔會理直氣壯。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同學們,只有今天學好知識,才能像晏子一樣,不辱使命,維護尊嚴。

板書設計: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齊王想仗勢欺人顯威風

楚王——晏子(機智勇敢 能言善辯 熱愛祖國)

(侮辱)————(反擊)————結果

經 過 鑽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賠不是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陪着看

結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由於本篇課文故事性強,讀來使人很受感染,而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說,儘管學校一再強調說普通話,但對於準確朗讀很難把握,單調的唱讀現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說有感情地朗讀了。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爲了使本節課發揮最大效益,課前我鼓勵學生練習排課本劇,把枯燥的說教與乏味的朗讀轉化爲生活場景,這樣我想更易於被學生所理解、所接納。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選取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當時我真感覺自己是課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時我又有一個念頭從腦海中閃過:課本劇成爲了語文教學的延伸。

同時,課本劇的展示,會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接受課文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從而達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者,這對於表演的學生來說,既是對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過程,又是他們思維發展、交際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他們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而對於觀看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不敢直接參與表演,但在觀看時他們肯定也會受到感染,產生一些新的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我來演,我會……”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一個讓文本意蘊躍進的過程。以上這些,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一起成長,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導學生讀書不夠,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第二,在同學們表演課本劇的過程當中,我對學生的點評不夠,學生的點評也有點粗糙。第二,在教學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閱讀,讀中深刻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進而更深入地瞭解不同人物是內心世界,學習作者對人物個性化的描寫。

第三,由於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如果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一下,再評選出優秀向全班展示彙報,這樣會更體現出教學中的民主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第四,由於課堂時控觀念不強(這是自己以往教學中的“老病”),因而對於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如首尾呼應,晏子語言的嚴密推理等;寫作順序,如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指導不夠,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總之,反思這節課,今後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

2.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

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並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晏子使楚》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七組課文“尊嚴”中的第二篇。文章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在出使楚國,憑藉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2、抓住文中的“春秋末期”“大國”“敝國”等詞語激發學生課

外閱讀的興趣。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朗讀有機結合。

3、初步瞭解楚王的三次侮辱和晏子的三次反擊。

教學過程:

一、析題,問題導入

1、析題從這個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如若知,就順勢鼓勵孩子會讀書,並啓發你還想知道什麼?如若不知,就順勢鼓勵孩子看到題目提問。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副板書位置。

2、學生帶着問題初讀課文兩遍(勾畫生字詞、讀通、讀順)

3、讀完課文後回顧黑板上的問題。(不一定要求回答,但是老師通過學生舉手的方式瞭解掌握學生初步學習的情況)

二、通讀課文,瞭解大意

1、抽生讀文,老師進行適時糾正,有難度的地方全班齊讀。

2、全班齊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抽生說主要內容,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文章的框架:楚王、晏子、結果;鑽狗洞、是狗國、開城門、沒人才、下等國、陪着笑、盜賊多、盜賊國、賠不是。(在這個環節中強調“大國”爲後面的學文做鋪墊)

4、師:楚王與晏子的幾次交鋒分別在哪些自然段中表現出來?順勢教學生寫作文要注意劃分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體會晏子的辯才,在維護國家尊嚴和自己尊嚴時所做的努力

1、用不同的記號找出楚王做法的語句和晏子反駁的語句,和同桌一起讀一讀。

2、逐一分析楚王對晏子的做法和晏子的一次次反擊。

3、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楚王的不尊重人最後自取其辱,晏子不卑不亢的態度爲自己和自己的國家贏得尊嚴。

4、重點抓以下問題:

1、楚王攻擊別人身體的缺陷。

2、晏子的面對“鑽狗洞”時“把問題拋給楚王”。

5、在和這個環節中分角色朗讀是重點。

1、楚王“冷笑”“打發”。

2、晏子的形容人多時的三個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接踵”。

3、通過“敝國”說到自謙,說到中國文化的.深邃,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對共讀的《上下五千年》的興趣。

4、“故意笑了笑”、“只好陪着笑”。

6、楚王的“笑嘻嘻”,大臣的“得意洋洋”,晏子的“面不改色”。晏子的話與課後的古文對比起來讀。

7、楚王“賠不是”。一個國家的君王在大庭廣衆之下給晏子賠不是,從中你感受到什麼?(不尊重別人的人最終也沒有爲自己贏得尊嚴)

8、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能言善辯、從容鎮定、機智、熱愛祖國、有禮有節、不卑不亢。)

四、總結課文:尊重與被尊重

1、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總結:在自己的尊嚴受到侮辱的時候,要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維護別人的尊嚴,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反思:

先說說整體感受吧!這堂課儘管上了50分鐘,但是還是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把兩課時的內容在一課時中容納進去,呈現一篇課文的整個教學過程。這體現我在教學設計的預想上眼高手低,不尊重客觀實際。所以課上完以後有些不倫不類,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之間模糊不清。當感覺到時間不夠的情況下,也沒有勇敢地終止自己的教學過程,所以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第一課時內容多了一點,第二課時內容又不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尤其上公開課的時候,我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加強對教學環節的把控能力,在設計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後來與汪玉梅老師的短暫交流中我也有很大的收穫,她認爲我應該把預習的過程放心地交給學生,汪老師跟我一個年級,她的做法我也嘗試着去做過,但是由於本班的生源差異,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沒有堅持下去,今天汪老師又給我說“開始時要給學生時間去預習,然後他就會自己找時間去預習”。汪老師的話讓我茅塞頓開。

在這堂課中,我根據教學教學大綱並結合我們學校開展的“課內朗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教研活動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並有針對性地在教學環節中去達成目標。第一個目標是瞭解文章內容,明白文章大意。我通過放手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在這堂課中大約有95%的孩子能完成,跟平時上課的效果相差不大,少數的幾個

孩子是在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在養成動腦筋的習慣方面還差了一些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在輔導差生方面多下工夫。第二個目標是利用文本中的“春秋末期”、“齊國楚國”、“敝國”等詞語來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興趣。但是由於課時安排的漏洞,在“敝國”這個話題上的挖掘沒有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對其他的幾個詞語的挖掘還算達到目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以及晏子對楚王的反擊。在這個環節中有些畫蛇添足,導致我的課堂拖堂,假如我在把楚王的三次侮辱找完,並讓學生入情朗讀後就讓本堂課結束就不會拖堂,而到了這個時候我有點剎不住車的感覺,由此感覺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還要努力提高。總之,上完一堂公開課,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它讓我的課堂暴露在同行面前,以便得到大家的幫助,促使自己認真反思,努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