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我的第一本書》研討與練習說明

《我的第一本書》研討與練習說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一、給同學複述這“第一本書”的故事,探討下面的問題。

《我的第一本書》研討與練習說明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2、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着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着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複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爲那本書裏深藏着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着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二、聯繫全文內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的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繫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裏指什麼?)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這也許是他們覺得上學有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麼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裏“枉”字可以理解爲: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裏鑲嵌着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麼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爲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中國,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後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裏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曆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

三、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任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資料的基礎上,發揮想像,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並通過寫作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