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第一本書》有感

讀《我的第一本書》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帶着春節餘留的喜悅,我們展開了新的學習之旅。學習了著名詩人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材)一文,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我不僅對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而嘆惜,也再一次深刻體會“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

讀《我的第一本書》有感

該文作者懷着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起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因同窗喬元貞家貧,買不起書,他“把課本裁成一人一半”,後“父親”把兩本課本都修補完整。但喬元貞隨即退學了,成爲默默無名的小販。而那本課本成爲喬元貞唯一的一本書。後來,“我”轉到更好的學校繼續學習,最後成爲詩人。

我早已忘記自己第一本書何去何從了。因爲它太普通,實在不容我用華麗的文字去裝點,也沒有在腦海留下絲毫的蹤跡。而牛漢的第一本書卻摻雜着人間最真摯的情感。他的第一本書給予我震撼,感動,溫暖,啓示……

作者與同伴的“童年沒有幽默”,他們把與狗兒作伴當成唯一的樂趣,那感覺是辛酸的。也許這就是時代的悲哀。而我們的童年是在愛的包圍中度過的。我們像皇帝和公主般使喚長輩當作樂趣。我們這代人實在太幸福了。在溺愛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竟然鬧出過許多荒唐的笑話。清華學子不能自理,遇到小挫折就想跳樓。多少稚氣未脫的小小少年不務正業,流連網吧,甚至做着喪盡天良的壞事。當年的孩子七八歲就當家,今天的孩子十七八歲還不能獨立。也許這都是幸福的如童話的童年的後遺症吧。苦難的童年與幸福的童年,到底誰對誰錯?一個是貧苦中輟學,一個是優越中放棄。也許,這同樣是時代的悲哀。

小學同窗,截然不同的人生。牛漢因得到了更好的教育成爲了詩人,而喬元貞則因沒有文化知識而且碌碌無爲。這也再一次印證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吧。其實每一個坐在高樓大廈內穿着制服忙碌的身影,每一位令人羨慕的在莊嚴的國徽下工作的公務員,他們都是這個真理最好的註腳。華麗光鮮的背後,無不曾在炎炎夏日裏埋頭苦學,在寒風呼嘯中挑燈夜讀。請我們記住哈佛大學圖書館的館訓——學習的痛苦是短暫的,未學的痛苦是終生的。因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短短的幾百字不足以表達我此時的感情,那就讓我從現在起,珍惜美好的時光,發奮讀書,汲取的知識,抒寫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