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23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23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23
M
26 小石潭記
教學目標
1.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地觀察、細緻描摹的能力。
2.整體感知並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的心境。
3.通過對精彩語段的品讀,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對美的鑑賞能力。
4.培養學生網上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1.藉助工具書、書下注釋,讀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句。
3.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4.收集有關作者及與《小石潭記》相關的資料。
5.在閱讀和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預習筆記上。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展示學生課下蒐集、查找的有關作者及與作品相關的資料。
2.大屏幕展示風景圖片;優美的音樂伴着清脆的鳥鳴、和着潺潺流水營造出一種優美、恬靜的氣氛;音樂聲中教師緩緩導入(充滿人文關懷):
同學們,請暫時忘掉周圍的一切,閉上你的眼睛,展開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間,清亮透明的泉水歡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聽,還有各種鳥兒鳴叫的聲音,陽光透過樹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麗的大自然是改變我們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們感覺有些疲倦,如果我們感覺心情有些煩悶,我們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兒曾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去過的地方。被貶後的詩人爲擺脫抑鬱悲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間,有一天他來到了小石潭……
疏通文意,整體把握作者的情感
1.教師伴音樂吟誦全文。
2.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
“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理清作者的情感脈絡: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後被貶職,他心中抑鬱、憤懣,試圖藉助山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鬱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幽深冷寂的環境又使他陷入憂傷、悲涼之中。
3.學生誦讀全文。(教師做誦讀指導)
4.學生自主歸納一詞多義現象
爲 “全石以爲底”(動詞,作爲)
爲 “爲坻,爲嶼,爲山甚,爲巖”(動詞,成爲)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可 “不可知其源”(助詞,能夠)
差 “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一)
差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投影顯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的重難點
1.理清遊覽順序。
2.學習作者對小石潭的入微觀察,細緻描摹。
3.賞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段,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4.誦讀。
理清遊覽順序。
a.讀課文,分小組討論。
b.每組派一名同學到黑板前寫出遊覽順序。
c.教師整理板書: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賞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段,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a.教師板書:水清、石美、樹茂,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句。
b.明確: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
石美──“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山甚,爲巖”
樹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c.學生反覆誦讀第二段,感受作者對小石潭入微的觀察和細緻的描摹。
品味“皆若空遊無所依”的清,“怡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的動與靜。
大屏幕重放自然風景圖片,指導學生入微觀察,仔細描摹
佈置作業:寫作片段練習。可以找一幅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貼在習作旁邊
課後記
學生的作業又一次讓我感覺到驚喜,看似頑皮、不甚懂事的孩子,情感世界也有如此豐富、細緻的一面。記得在他們剛上七年級的時候,我還感嘆“精神底色過於蒼白”。不知不覺中,他們發生了變化:“夢幻九寨溝”“泛舟湖上”“遊蓮花山”“九月九龍潭記”,圖文並茂,看學生的作業真是一種精神享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