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9W 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沈從文先生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筆下汩汩流淌而出,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雲南民歌演唱會。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學習本文,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感悟平民生活中人性的光輝。

  [學情分析]

初中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散文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文本再現作者描繪的歌會場面應該是可以達成的。通過合作探究把握三個場合的不同內容和寫作手法,也不是太困難,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點撥,學生完全可以感知的到。難點是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真正有所感悟。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賞析品味——拓展延伸四步教學,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爲主要方式,組織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雲南的歌會寫了哪幾個場合的歌唱情景,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雲南歌會的什麼特點。還要把握不同場合的歌唱又怎樣的特色。在寫作方法上,不同的內容是怎樣表現的。畫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通過反覆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課外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在拓展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學習運用“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等成語

2、瞭解沈從文及其創作概況。

3、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情民風。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3、延伸拓展,橫向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室走向社會,增加知識儲備。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揣摩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

2、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朗讀法。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教師宜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用心品味,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與作者直接交流。

3、討論點撥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聽民歌《蝴蝶泉邊》後,老師導入:同學們,這是一首雲南民歌,雲南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祝福。雲南的歌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今天,讓我們走進《雲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詩詞應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樸(chún):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xìnɡ):開頭先詠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悠遊自在:悠閒自在。

龍吟鳳噦(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

2、作者寫了雲南歌會的三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話給三種形式的歌會擬一個小標題。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3、以“我最喜歡      場面,這裏           ”的對話方式,把握三個歌會場景,進行語言品味。這部分着重體驗作者描寫的側重點。

  三、合作探究

1、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這三種場合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完成下面表格。

場 面 內 容 寫 法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點寫唱歌人

工筆刻畫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重點寫唱歌的環境

以景襯人

山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雲南民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重點寫唱歌的場面

點面結合

2、提問: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特色?想一想,作者爲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明確: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融自然、人生、社會於一體,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泥土的芬芳,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那裏的靈山秀水賦予他們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寫雲南歌會,傳達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而出。

3、第四段用很多筆墨寫進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鳥的歌唱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呢,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什麼意圖?

明確:這一段是“山路漫歌”,寫“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這些寫景文字爲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爲“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相輝映,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四、賞析品味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讀後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爲什麼?

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句段,教師擇其精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

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反覆品味其精妙。

2、提問: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寫上有什麼特點?請閱讀沈從文《邊城》中描寫翠翠的有關片斷,試着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爲什麼?

(多媒體顯示)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學生細品兩段文字,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第一段重寫實,以工筆描繪爲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牙齒、衣飾,細緻生動,如在目前。

第二段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顯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兩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物寫法。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明淨、瀟灑、隨意的文字爲我們勾勒了雲南特有的風景、風物、民情、民風,這些文字展示了雲南特有的淳樸自然的風俗人情,以一種抒情詩所特有的含蓄與優美的筆調熱情吟唱,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都源於沈從文先生對生活、人生的摯愛。讓我們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鄉的山歌吧。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我們身邊也有着美麗濃郁的風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寫方法說給大家聽嗎?

2、課外收集民歌民謠在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

  附錄:

 教學流程

過程: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賞析品味——拓展延伸

方法: 聽一聽 —— 讀一讀 —— 想一想 —— 品一品 —— 講一講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 外貌 神態 人物美 ↘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山路漫歌: 花 鳥 人 環境美 →讚賞,歌頌了生活的美好、人生

村寨傳歌:場面 特點 目的 風俗美 ↗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