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走進紐約》教案

八年級語文《走進紐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走進紐約》教案

1.學習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及多種修辭手法。

2.瞭解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體感地描寫方法。

3.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物質文明的挑戰下如何固守傳統的問題。

學生分析

當代中學生生活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對發達的時代,對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社會競爭與生存壓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紐約無疑集中了當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的顯著特點,是一座散發着無窮魅力的城市,異國的風情與文化對中學生有着足夠的吸引力。但面對物質文明的挑戰如何固守傳統又要調整腳步是現階段的中學生應該思考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本文內容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建議教師在注意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在語言的賞析上。

教學理念

1. 注意把整體感知與精讀品析結合起來。

2. 注意把誦讀與品味語言結合起來。

3. 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物質文明兩面性的認識等作適當引導,不作爲討論的重點。

教學思路與輔助手段

通過整體感知了解其描寫角度,體會動靜結合的特點。通過精讀品析語言,體會疊詞、疊句、排比、比喻、誇張等手法的作用。

準備反映紐約豐富的物質文明和高節奏生活的幻燈。或讓學生欣賞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片段。

教學實施

導入建議

1. 方法一:由欣賞紐約城市照片,觀看影像資料導入。

2. 方法二:由對紐約的介紹導入。

3. 方法三:由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紐約建築、人物導入。

互動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對紐約的瞭解、認識有多少呢?

生: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

生:紐約是世界著名金融、貿易中心,有着舉世矚目的華爾街,帝國大廈肯尼迪機場等知名建築。

師:不錯。那麼,一個生於黃土高坡,聆聽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縱橫交錯的溝溝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於地球另一邊,置身於美國的第一大城市——紐約的摩天大樓之中,看着這座商業帝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景象會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帶着這種好奇,讓我們“走進紐約”,走進劉成章感受到的紐約。

二.整體感知

1. 檢查課前預習,指導學生掌握並積累下列字詞

烙印 偉岸 喧囂 倏地 超塵脫凡 柳暗花明 橫空出世

浸淫 砭骨 分道揚鑣

2. 初讀並感知

1)自由交流自讀感受

師:現在文字障礙已經掃除,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完後,小組自由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我覺得紐約是一座充滿勃勃生機的現代化城市。

生:我體會到了紐約快節奏的生活,似乎還感受到了生活與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壓力。

生:文章語言很有特色,比如大量排比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極富表現力。

生:我從字裏行間還感受到了作者對故土家園的眷戀與熱愛。

2)分析作者觀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

師:同學們通過初讀從內容、語言、情感上等各個方面整體感知了課文。接下來讓我們再次快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觀察紐約的,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生:“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是從下往上觀看,用的是仰視。

生:“俯首望去……”——是從高往低觀看,所以是俯視。

生:“環顧四周……”——是平行觀察,是平視。

師:作者分別從仰視、俯視、平視三個角度對景物進行了描寫,這樣安排有何作用呢?

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這座現代化的城市。

師:這樣能夠全方位、立體化地反映描寫對象。除了多角度觀察描寫外,對景物還可以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還可以用動靜結合的方法。課文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生: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師:不錯,課文嫺熟地使用了靜態描寫以及動態描寫的方法,描繪了紐約的都市風光,讀來使人目不暇接。課文中哪些段落用了靜態描寫,哪些地方用了動態描寫?試把相關的語句勾畫出來,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生:比如第一段描寫高樓大廈的句子,“人走在陰森森的峽谷之中……也映照出朵朵白雲”就是靜態的描寫。第二段寫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上,“俯首望去……”的一段以及課文最後一段寫紐約的夜景,“不知什麼時候,暮色已從紐約的每個牆角每棵樹後鑽出,蒼茫迷濛,並逐漸濃重起來。”都是靜態描寫。

生:靜態描寫,似乎是用在用畫筆爲讀者描摩事物的外形,讓我們看到客觀事物真實的樣子。

師:就像這位同學所講的,用靜態描寫不僅能勾勒出景物的輪廓,這樣寫還能夠讓讀者比較清晰完整地瞭解客觀景物的實況。我們再來找找動態描寫的語句。

生:第二段“萬里長風如透明的長天巨龍,正以七八十里的時速掠過,龍爪和龍鱗碰着、撕扯着每個人的衣裳和頭髮,使每個人艘狼狽得如同龍的掌中玩物,無法站穩。”

生:第四段“乘電梯耳膜受着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儘可以坐在街心島上享受免費按摩。”

師:請同學們反覆朗讀這兩個例句,閉上眼睛想象,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生:讀到“長風萬里……”的時候,我聯想到了蘇軾的“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段話化靜爲動,寫出了風大樓高的特點。

師:這位同學的聯想的確非常豐富。將登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寒氣砭骨的感受與古人“高處不勝寒”的感受聯繫起來,體會非常深刻而獨到。

生:讀到“乘電梯耳膜受到強壓……”一段,我彷彿此時正置身於繁忙的紐約街頭,感受着這座現代化都市緊張的生活節奏。

師:動態的描寫,不但將事物寫活,也充分地反映出紐約充滿活力與快速的生活節奏。

(第2課時)

導入: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課文的內容,瞭解了多角度描寫以及靜態和動態描寫作用。這節課我們將通過重點文段和文句的閱讀進一步學習本文語言。

三.深入研討

1.短句及其作用

師:範讀課文第四段,讓學生聽讀時標出語言節奏急促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生:“顧客的嘈雜。黑人的鼓聲。警車和救護車的尖叫……”表現出紐約喧囂嘈雜。

生:“路。直線。交叉線。弧線。拱起的線。隱沒的線。圓圈。有重疊的線,甚至,纏在一起的線。……” 表現出紐約的道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發達。

師明確:這些語句幾字一頓,語言簡潔,鏗鏘有力,氣勢激越、昂奮。

2.疊詞、疊句以及排比的運用

師:這篇課文在語言上還有哪些特點?請同學們通讀課文,揣摩品味。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後再小組交流合作,共同探討。

生:“好象全球五大洲將近二百個國家的一切山、一切嶽、一切嶺、一切峯巒,都一齊匯攏到這兒來了!”採用了排比句式,充滿了氣勢和力量,表現了紐約高樓林立的樣子。

生:“山一繁,溝壑也便隨之增多了,左看是溝壑,右看是溝壑,目光前移後移,仍然是溝壑,溝壑,溝壑。”“溝壑”一詞反覆強調,不斷重疊,不但加強了語氣,而且使人感覺急迫,羣樓聳立的情景不禁讓人眼花繚亂。

師:疊詞、疊句和排比的運用加強了氣勢和力量。這樣的語氣,汪洋恣肆,充分表現出紐約的高樓大廈聳立如羣的雄偉場面。氣勢迫促,令讀者有透不過氣來之感。

3. 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使用

師:說到排比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還有哪些修辭手法?

生:“但與橫空出世的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兩座並肩大廈相比……而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是三隻啃食月中桂葉的長頸鹿。”通過對比、比喻,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的高峻。

生:“登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無法站穩。” 這些帶着誇張的比喻句,極力表現了紐約高處風速之快,風力之大。

生:“於是只要辦完事情就旋風一樣鑽進汽車如鑽進甲蟲的肚子……以汽油爲液體面包爲牛奶爲可口可樂。”比喻紐約四通八達的交通狀況和人們生活的快節奏。

師:生動的比喻也得益於作者豐富奇崛的想象,逼真地刻畫了紐約的城市形象,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請同學們就剛纔交流的語句、語段自由朗讀,認真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4. 體會文中所蘊蓄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結合課後練習第三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我知道我不屬於紐約。我的家鄉在地球的那一邊。我出生在北中國的一個飄蕩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钁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身在異邦,雖然處在繁華的大都市,但依然時時心向祖國,心繫落後、封閉的家鄉,希望她能早日繁榮富強的強烈情感。

生:“啊,紐約,這就是紐約!面對它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我必須調整我的鄉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腳步。”作者看到紐約的“奇崛、偉岸和生命力勃發的現代文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學習其先進之處,力爭趕上。

師:讓我們有感情地將這部分齊讀一次,進一步體會作者雖人在旅途卻心繫祖國赤子之心。

四.拓展延伸

1.師:人類社會進步了,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經濟發展了,人們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裏,人們更加忙碌了,壓 力也更大了,壓抑、恐慌、煩躁時常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同學們,或許你們的爸爸媽媽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和你們一起去公園或郊外放鬆一下了,或許你們當中的有些同學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和父母共進晚餐了,這是爲什麼呢?請大家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學生導向以下主題,即“現代物質文明有利也有弊,熱愛生活,關注身心健康”(由於學生處在初中水平,所以討論點到爲止,不宜深入,否則學生會陷入茫然。)

課堂小結:

作爲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紐約充滿勃勃生機。同時文中也反映了紐約的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文中寫只有小松鼠“沒有追求,沒有壓力”,反襯出生活在紐約這樣環境的人們,“遠不象小松鼠那麼自在”,褒中有貶。

五.教學小結

1.文章寫景的順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反映描寫對象;

2.修辭方法的運用——以比喻爲代表的多種修辭手法;

3.節奏急促的語言和句式變換的作用;

4.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參考

走 ↙ 觀察角度:街道仰視→大廈俯視→-街道平視 ↘ 繁

進 所觀事物:高樓大廈→整個紐約→車、路、橋、燈 榮

紐 事物特點:重巒疊嶂→紙上地球→蟲、線、琴、花 喧

約 ↖ 表現手法:比喻-比喻-比喻 ↗ 囂

《周莊水韻》和《走進紐約》反思

《周莊水韻》和《走進紐約》都是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中的兩篇遊記,我都各花了兩課時講完。但從自己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思路、手法、方法、知識的滲透,訓練項目的設計等,以及學生學後反饋的信息:包括課堂發問、答問、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作業的質量和考試的成績來看,明顯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前者我的教學思路滯塞,手段傳統,方法單一,不能發散思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後感到迷惑,知識是一知半解,作業質量差,考試中收效甚微。而後者,在教學中我感到得心應手,思路拓寬,方法形式多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帶動和引導下得到激發,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後有一種獲得的滿足感,作業質量佳。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反思之後,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周莊是一座千年古鎮,她的古樸、雅緻、清幽、如夢幻的神韻,離我們現代生活相去較遠,不去實地看看,不去細細品味,要一下子讀懂、領悟其奧妙,體會其神韻,當然難。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膚淺。紐約,具有現代高度文明的大都市,其建築風格,環境景觀,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貼近學生生活,較之周莊容易理解。

另一個原因,我認爲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研讀與處理,教法的探究與選擇,訓練項目的設計與安排,教學參考資料的參考與利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