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南史 > 《南史》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南史》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陸澄陸慧曉陸杲

《南史》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澄少好學,博覽無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釋卷。宋泰始初,爲尚書殿中郎,議皇后諱班下應依舊稱姓。左丞徐爰案司馬孚議皇后不稱姓,春秋逆王后於齊,並不言姓。澄以意立議,坐免官,白衣領職。

郎官舊坐杖,有名無實,澄在官積前後罰凡至千數。後兼左丞。

泰始六年,詔皇太子朝服袞冕九章,澄與儀曹郎丘仲起議:「服冕以朝,實着經文,秦除六冕,漢明還備。魏、晉以來,不欲令臣下服袞冕,故位公者加侍官。今皇太子禮絕羣后,宜遵聖王盛典,革近代之制。」累遷御史中丞。

齊建元元年,驃騎諮議沈憲等家奴客爲劫,子弟被劾,憲等晏然。左丞任遐奏澄不糾,請免澄官。上表自理,言舊例無左丞糾中丞之義。詔外詳議。尚書令褚彥回檢宋以來左丞糾正而中丞不糾免官者甚衆,奏澄「謏聞膚見,貽撓後昆,上掩皇明,下籠朝議。請以見事免澄所居官」。詔澄以白衣領職。

永明元年,累遷度支尚書,尋領國子博士。尚書令王儉謂之曰:「昔曹志、繆悅爲此官,以君系之,始無慚德。」儉嘗問澄曰:「崇禮門有鼓而未嘗鳴,其義安在?」答曰:「江左草創,崇禮闥皆是茅茨,故設鼓,有火則扣以集衆,相傳至今。」又與儉書陳:「王弼注易,玄學之所宗。今若弘儒,鄭注不可廢。並言左氏杜學之長。穀梁舊有麋信,近益以範寧,不足兩立。世有一孝經,題爲鄭玄注,觀其用辭,不與注書相類。案玄自序所注衆書,亦無孝經。且爲小學之類,不宜列在帝典。」

儉答曰:「易體微遠,實貫羣籍,豈可專據小王便爲該備,依舊存鄭,高同來說。元凱注傳,超邁前儒,穀梁小書,無俟兩注。存麋略範,率由舊式。凡此諸議,並同雅論。疑孝經非鄭所注,僕以此書明百行之首,實人倫所先,七略、藝文並陳之六藝,不與蒼頡、凡將之流也。鄭注虛實,前代不嫌,意謂可安,仍舊立置。」

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澄。澄謂曰:「僕少來無事,唯以讀書爲業;且年位已高。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復一覽便諳,然見卷軸未必多僕。」儉集學士何憲等盛自商略,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十條,皆儉所未睹。儉乃歎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雜服飾,令學士隸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物。澄後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並舊物奪將去。

轉散騎常侍,祕書監,吳郡中正,光祿大夫,加給事中,尋領國子祭酒。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問澄。澄曰:「此名服匿,單于以與蘇武。」子良詳視器底有字,彷佛可識,如澄所言。

隆昌元年,以老疾,轉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未拜,卒,諡靜子。

澄當世稱爲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家多墳籍,人所罕見,撰地理書及雜傳,死後乃出。

澄弟鮮,得罪宋世,當死。澄於路見舍人王道隆叩頭流血,以此見原。揚州主簿顧測以兩奴就鮮質錢,鮮死,子暉誣爲買券。澄爲中丞,測遂爲澄所抑,世以此少之。

陸慧曉字叔明,吳郡吳人,晉太尉玩之玄孫也。自玩至慧曉祖萬載,世爲侍中,皆有名行。慧曉伯父仲元,又爲侍中,時人方之金、張二族。

父子真,仕宋爲海陵太守。時中書舍人秋當見幸,家在海陵,假還葬父,子真不與相聞。當請發人修橋,又以妨農不許。彭城王義康聞而賞之。王僧達貴公子孫,以才傲物,爲吳郡太守,入昌門曰:「彼有人焉。顧琛一公兩掾,英英門戶;陸子真五世內侍,我之流亞。」子真自臨海太守眼疾歸,爲中散大夫,卒。

慧曉清介正立,不雜交遊,同郡張緒稱之曰:「江東裴、樂也。」初應州郡闢,舉秀才,歷諸府行參軍,以母老還家侍養,十餘年不仕。

齊高帝輔政,除爲尚書殿中郎。鄰族來相賀,慧曉舉酒曰:「陸慧曉年踰三十,婦父領選,始作尚書郎,卿輩乃復以爲慶邪?」

高帝表禁奢侈,慧曉撰答詔草,爲帝所賞,引爲太傅東合祭酒。齊建元初,遷太子洗馬。廬江何點常稱「慧曉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王思遠恆如懷冰,暑月亦有霜氣」。當時以爲實錄。

慧曉與張融並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株楊柳。點嘆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讓。」及武陵王曄守會稽,上爲精選僚吏,以慧曉爲徵虜功曹,與府參軍沛國劉璡同從述職。璡清介士也,行至吳,謂人曰:「吾聞張融與慧曉並宅,其間有水,此必有異味。」故命駕往酌而飲之。曰:「飲此水,則鄙吝之萌盡矣。」

何點薦慧曉於豫章王嶷,補司空掾,加以恩禮。累遷安西諮議、領冠軍錄事參軍。

武帝第三子廬陵王子卿爲南豫州刺史,帝稱其小名謂司徒竟陵王子良曰:「烏熊癡如熊,不得天下第一人爲行事,無以壓一州。」既而曰:「吾思得人矣。」乃使慧曉爲長史、行事。別帝,問曰:「卿何以輔持廬陵?」答曰:「靜以修身,儉以養性。靜則人不擾,儉則人不煩。」上大悅。

後爲司徒右長史。時陳郡謝朏爲左長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謂王融曰:「我府前世誰比?」融曰:「明公二上佐,天下英奇,古來少見其比。」子良西邸抄書,令慧曉參知其事。

尋遷西陽王徵虜、巴陵王后軍、臨汝公輔國三府長史,行府州事。復爲西陽王左軍長史,領會稽郡丞,行郡事。隆昌元年,徙爲晉熙王冠軍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慧曉歷輔五政,立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未嘗卿士大夫,或問其故,慧曉曰:「貴人不可卿,而賤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輕重於懷抱。」終身常呼人位。

建武初,除西中郎長史,行事、內史如故。俄徵黃門郎,未拜,遷吏部郎。尚書令王晏選門生補內外要局,慧曉爲用數人而止。晏恨之。送女妓一人,欲與申好,慧曉不納。吏曹都令史歷政來諮執選事,慧曉任己獨行,未嘗與語。帝遣主書單景雋謂曰:「都令史諳悉舊貫,可共參懷。」慧曉謂景雋曰:「六十之年,不復能諮都令史爲吏部郎也。上若謂身不堪,便當拂衣而退。」帝甚憚之。後欲用爲侍中,以形短小乃止。出爲晉安王鎮北司馬、徵北長史、東海太守,行府州事。入爲五兵尚書,行揚州事。崔慧景事平,領右軍將軍。出監南徐州。朝議又欲以爲侍中,王亮曰:「濟、河須人,今且就朝廷借之,以鎮南兗州。」王瑩、王志皆曰:「侍中彌須英華,方鎮猶應有選者。」亮曰:「角其二者,則貂璫緩,拒寇切。當今朝廷甚弱,宜從切者。」乃以爲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加督。至鎮,俄爾以疾歸。卒,贈太常。

三子:僚、任、倕並有美名,時人謂之三陸。初授慧曉兗州,三子依次第各作一讓表,辭並雅麗,時人嘆伏。僚學涉子史,長於微言。美姿容,鬚眉如畫。位西昌侯長史、蜀郡太守。倕字佐公,少勤學,善屬文。於宅內起兩茅屋,杜絕往來,晝夜讀書,如此者數歲。所讀一遍,必誦於口。嘗借人漢書,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寫還之,略無遺脫。幼爲外祖張岱所異。岱嘗謂諸子曰:「此兒,汝家陽元也。」十七,舉本州秀才。刺史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英俊,倕預焉。

樑天監初,爲右軍安成王主簿,與樂安任昉友,爲感知己賦以贈昉,昉因此名以報之。及昉爲中丞,簪裾輻湊,預其燕者,殷芸、到溉、劉苞、劉孺、劉顯、劉孝綽及倕而已,號曰「龍門之遊。」雖貴公子孫不得預也。遷臨川王東曹掾。

梁武帝雅愛倕才,乃敕撰新漏刻銘,其文甚美。遷太子中舍人,又詔爲石闕銘,敕褒美之,賜絹三十匹。累遷太常卿,卒。子纘早慧,七歲通經,爲童子郎,卒。次緬,有似於倕,一看殆不能別。

繕字士繻,倕兄子也。父任,御史中丞。繕幼有志尚,以雅正知名。樑承聖中,爲中書侍郎,掌東宮管記。魏平江陵,繕微服遁還建鄴。

紹泰元年,除司徒右長史、御史中丞,以父任所終,固辭。陳武帝作輔,爲司徒司馬。及受命,位侍中。出爲新安太守。文帝嗣位,徵爲中庶子,領步兵校尉,掌東宮管記。繕儀表端麗,進退閒雅,趨步躡履,文帝使太子諸王鹹取則焉。

後復拜御史中丞,猶以父所終,固辭,不許,乃權換廨宇,徙以居之。太建中,歷度支尚書,侍中,太子詹事,尚書右僕射。尋遷左僕射,參掌選事。別敕與徐陵等七人蔘議政事。卒,贈特進,諡曰安子。以繕東宮舊臣,特賜祖奠。

繕子辯慧,年數歲,詔引入殿內,進止有父風,宣帝因賜名辯慧字敬仁。繕兄子見賢亦方雅,位少府卿,卒。閒字遐業,慧曉兄子也。有風概,與人交不苟合,少爲同郡張緒所知。仕至揚州別駕。齊明帝崩,閒謂所親人曰:「宮車晏駕,百司將聽冢宰。主王地重才弱,必不能振,難將至矣。」乃感心疾,不復預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