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1

爲什麼要保存火種?一位人類學家說因爲可以取暖禦寒,另一位則說,因爲可以燒出鮮美的肉食潑母卻說因爲夜幕來臨之際,我光燦爛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是啊,事物存在的理由,怎麼會止於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呢?即使遠古的人們條件缺乏,依然需要燦爛的火光獲得精神享受,這便是生活中不只有水和麪包,還要有適合遠方,我們要在物質追求的同時,還要注重精神享受,在世俗中活出自己的浪漫。

一輛油車可以承載着什麼,有人說是信件,有人說是金錢,而有更多的人卻說是思念中國,歷史以來就有寫信的傳統,以寫信來表達自己的相思,杜甫曾經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戰爭時期尚且如此,何況和平年代,至今日人們的交流方式日漸多樣,但對於閉塞的雪域高原來說,信件依舊是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爲高原上的人們帶去遠方的思念,這是最美麗的信仰,也是他獨特的浪漫,當一封信跨越千山萬水遞到等待的人們手裏,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又欣慰的笑容,對於其美麗的來襲是最美最美的。

爲什麼要開藥店?有人說爲了啊,謀生意,有人說因爲能有個好名聲。但有一家藥堂,卻達到,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要申辦好一個,但願世間無人病啊,頗有杜甫何時眼前突兀現此無無獨獨破受,凍死一族的曠達豪邁,與俗世生活中這是怎樣的精神擔當和浪漫情懷,在這個追逐名利的時代,人人都在爲自己的夢想拼命爲物質,追求物質財富爲衣食住行,追求,但這些都不覺得人生便是愜意,完美的一生卻忘了我們的生活遠不止這些外在的物質,還有更深層的精神享受,正如大家要談的精靈理念,對於經營者來說世間的人健康長壽是最美好的。

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追求精神享受,這是非常美麗的廟堂經營者能夠做到,甚至遠古的人們也能夠做到,而有些人卻無法做到,他們甘於成爲物質精神財富的富優,沒有自己的精神享受,這樣的生活終會是無聊缺乏的,最終也只是碌碌一生無所作爲。

物質追求與精神享受,這兩者是並行缺一不可的,在現代生活中只有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擁有自己的精神享受才能想受到自己一生完美的思想。在物質生活充裕的時代,也就是我們這一代,物質生活已經滿足了我們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是精神需求的追求。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2

世俗是指因完全認同物質的觀念而流行着這種風俗習慣的社會羣體。世俗人是指完全認同物質並執持“物質至上”氣習的人。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

“世俗是指脫離了宗教的狀態。世俗,有兩種解釋:一指民間流行的氣習;一指平常、凡庸的人。”這種解釋實際上就已包含了前面所指的世俗與世俗人此兩個概念。這裏需要詳細區分的是,在人類社會中對待物質與精神觀念上存在着的主流與非主流之區別。

那些修持在寺廟或教堂裏不爲物慾動搖其修心的僧侶(尼姑)們或修士(修女)們;那些修行在紅塵間的修士們;那些醉心於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們;那些熱衷於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或準科學家們);那些專注於科技創造的發明家們;那些追求真理的.哲學家們以及尚未遭物質污染同化的純真孩童們和保持住自己的成年人們……他們(她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類,也需要以物質作爲生存基礎的社會人,然而,他們(她們)卻能做到超然物外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質不變,不爲物質所染污和控制。可是,他們(她們)又只是整個人類社會中極小的一部分,是人類社會中的非主流。而認同物質及爲物質所同化的羣體纔是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是社會主流——這就是本文所指的世俗社會所在。  正因爲有了這些超脫世俗的非主流存在,因此,在整個人類社會中世俗化雖然是一種普遍的風俗習慣,但卻未能污染到這些只佔少數的非主流,他們(她們)不僅抵擋住物質的誘惑和世俗化的感染,保持了自己本性及堅持做自己;而且也爲人間保留了一方聖潔的淨土——超脫世俗且迴歸本性的人性空間。

爲什麼人類社會的絕大部分人爲世俗人?這不得不從人降生而擁有了肉體束縛說起,因爲身體必須以食物作爲能量來維持其活動的正常消耗需要;加上物質對人在生活上所帶來的種種便利和感官剌激,又是多麼容易令人依戀和沉醉;並且人對佔有物持有的多寡又是其社會地位的象徵,而能夠使人感到被尊重的虛榮心滿足。因而,人由此便產生了對物質沉迷的依賴甚至是貪婪的慾望——這是形成世俗化的一個最關鍵環節。

在世俗的世界裏存在着這麼一條標準:即判斷和衡量一切事物之好壞主要在於看其是否具有功利效能。凡是對人在物質生活上有幫助或便利的東西,必定是好的;反之,則爲壞的。因而,讀書由於間接上對人產生作用,如就業或商貿往來上資金的計算功能等,這樣,讀書自然是好的。然而,在世俗社會裏又會出現讀書無用論的情形,因爲世俗人讀書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就業,而在就業困難的環境裏,讀書又變得沒有什麼功利可言,因此讀書就成了無用的。特別是讀書對發財普遍沒有多少效果的社會猶在流行着讀書無用論(因爲該社會中富裕階層都是沒讀過多少書的土豪)。因而,在世俗中不論某富人的財產來源是否正當,世俗人必漾慕之;可是,當該富人破產或因犯法受到法律懲罰時,世俗人又蔑視並厭惡之。因此,在世俗中所演繹着的是一出出對名利的追求、執着、判斷和評價的唯物慾戲劇;以佔有物多爲喜,又以其所佔有物少爲悲,這就是世俗裏的世俗人的人生寫照。而整個世俗都是以完全物質化觀念來生活和運作,並形成一個以名利爲核心的世俗文化來,如崇拜金錢和權力、吹棒權勢、拍馬屁、蔑視欺凌弱勢及爭權奪利等。

真正意義上的宗教道場(寺廟或教堂)必獨立於世俗之外;雖然寺廟或教堂亦會接受世俗人來此求神拜佛,或爲罪惡懺悔或爲升官發財等,但是僧侶(尼姑)們或修士(修女)們本身必應是脫離世俗,不爲世俗影響和操控的信教徒。如若寺廟或教堂已遭世俗污染和操控,該所謂的宗教道場必然是僞假的宗教道場所在——淪爲世俗的一部分,僧侶(尼姑)們或修士(修女)們也會淪爲世俗人所在了。

一味追求物質的世俗人雖然於精神上嚴重匱乏,並且有的在物質方面已非常富有,但是,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更多的物質,卻無視或完全拋棄對精神的補充和需求。因此說,認同或完全認同物質的人,他所需要的是物質而非精神上的;縱然,其物質非常富足和精神十分匱乏亦好。

雖然物質作爲一種工具或低層次的生活基礎,對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再重要也只不過是一種工具或一個基礎層次的低級需要而已。人不可能將工具(身體及物質生活)當作成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而將基礎層次的低級需要視爲人生的全部。要知道,人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質是精神(本體),人的那個自己是屬於精神上的本我,並非你暫時作爲寄存的肉體。追求和提升精神境界纔是人生內在而真實的唯一目的,這纔是自己的真正本質——人生表象的背後真相。人的本體不可能只是僅爲了物質生活而生活,把物質當成了自己及生活的一切。例如,世俗人就是將金錢的多寡作爲衡量自己及他人的一切,發財了便認爲是一種進步和發展,破產或無資產者則認爲是完全沒有發展或退步。其實,真實意義上的進步和發展乃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進步和提高,如在學習上獲得更多的知識或對某事物有了正確的認識或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提升等;而一個人金錢的多寡則與這些沒有直接的關係,人若要獲得某種知識和領悟某一道理,主要還在於自己的努力。

虔誠的信教徒。雖然有些也會重視物質生活,但是,他們只不過是作物質生活當爲次要生活內容。他們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神,因爲人是神整體的一部分,因而,奉獻神是人本質上的一種迴歸。而那些只是外在形式上信仰宗教的人們,他們拜神的主要目的只是祈求自己及人家的身體健康平安及升官發財,而非將自己奉獻給神或與神融合的願望。因此,形式化的宗教徒是名義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只不過是他們爲了在心理上滿足追求名利慾望的寄託,實際上這恰恰是脫離宗教的原宗旨,是世俗化的僞宗教。

適度滿足生理需要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一味追逐和沉迷於物質則是人不正常的事情,這是被物質嚴重污染的現象和結果;這恰恰又是世俗的本質——人處於扭曲和迷失了自己本性的狀態。市儈者在丟失純真的同時也迷失了自己,成爲物質的俘虜和奴隸。世俗就是人們在認同物質並執持物質觀念之下形成的唯物及名利之社會風俗習慣,世俗化就是人們主動地接受物質操控的奴隸化社會風氣。

超脫世俗就是指人超越人類社會中所流行的完全物質化觀念及風俗習慣,不受物質所污染和控制——超然物外。能夠爲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和推動着整個人類社會重大進步的,並非這些佔大多數的完全認同物質的世俗化主流羣體,反而是那些少數的非主流哲學家(含宗教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們。他們(她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世俗觀的,爲人類文明的進步提出了前瞻性的預見和建議。

反世俗化實際上就是反對極端的功利主義和崇拜權力與金錢主義。市儈乃極端功利主義世俗化的典型。這是一種毫無做人原則的“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圖”的處世人生觀。反世俗化並非一概否定物質生活,而是在肯定物質生活作爲生存基礎需求的同時,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進步和提升。如果將出世觀與入世觀、宗教與整個社會生活及風俗習慣等進行簡單地比作反世俗與世俗,這卻是片面的觀點。因爲在入世觀中也存在着反世俗化的,如那些超然物外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及修士們。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只要是去除了多餘的禮節和虛僞的應酬,不受物質控制了自身即可。這就是反世俗化的核心。吃飯、睡覺、散步、欣賞音樂、品茶、適度的性及享受美食和美酒等依然是每一個人健康正常的事情,與世俗化及反世俗化概念無關。

所以,無論是超脫世俗或者是反世俗化等都是一種以物質爲基礎層次的低級生活,而追求更高層次上生活的人生觀:以物質生活爲輔,精神生活爲主的生活方式。在世俗化佔主流的世界裏,非主流者能夠“蓮出自污泥而不染”,堅持自己的本色不變,這恰恰證明了非主流們的強大意志和頑高思想境界。

世俗與世俗人議論文3

我們生活在世俗中,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會逆流而走,有些人則追求世俗直到被淹沒。也許我們從小到大都會被名譽,職位,世俗眼光等套子一層層包裹住,當我們試圖把世俗的套子掙開後,可能會發現反倒被世俗的眼光當做異類。但那又如何,與其天天戴着面具強顏歡笑,那不如掙脫它站在世俗的逆流,活出想活的自己。以淡泊的眼光,以樂觀的心態,在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

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在歷史的篇章中爲我們展現了什麼叫做聰明的人,什麼叫做愚蠢的人,什麼是高雅,什麼是粗俗。

陶淵明,他深居簡出我們都明白是因爲什麼,當時的社會處處籠罩着黑暗與腐朽,官場上瀰漫着的銅臭味令人連連作嘔,這就是世俗。人人想盡一切辦法買官,行賄爲的只是過上“安逸”的生活,這就是愚人。陶淵明真的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擁有一種高尚的品性和節操才能讓他安心地守着那一畝三分地卻依舊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

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時代的智者,世俗束縛不了他的想法,世俗的暗流也衝不走他的淡泊名利與靜享自由。

俗話說“流芳百世,遺臭萬年。”如果說陶淵明是流芳百世的最佳代言人,那麼指鹿爲馬的事件便是遺臭萬年的最好代表作。

天氣晴朗的那天,大臣們疑惑的望着眼前那隻所謂的“馬”,在聽完趙高的描述之後,紛紛鼓掌附和道:“真的一匹百年難遇的千里馬啊,好馬,果然是好馬啊!”一羣被世俗矇蔽雙眼的人還在慶幸自己躲過了一場大劫,樂滋滋的他們沒想到那麼用心地去迎合趙高卻在不久後的陰天也死了,也許他們臨死前還傻傻地不知道是爲什麼。

一羣人,一羣黑暗的人,一羣虛僞的人,一羣顛倒是非的人。這不正是在昭告天下,迎合世俗與權力,不會是很好的下場。

世俗是一個壞東西,它會束縛我們的思想行爲,讓我們變成在社會行走的木偶。每個人的高尚都會被自己藏在心裏,我們每個人都有向世俗逆流走去的權利。我們是獨一無二的,並不是世俗的複製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一個有想法的人,作用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人。

別讓世俗束縛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