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現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論生逢其時》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1

請以“論生逢其時”爲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願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

論生逢其時

歷史長河星漢燦爛,無數英雄人物留名其間。然而,並不是每個有志之士都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功敗垂成、含恨而終者,從來不絕於史書。能夠生逢其時,獲得合宜的機遇,對個人成就而言至關重要,反之亦然。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我們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大量案例。

生逢其時,首先意味着個人的天賦與位置能夠獲得時代的垂青,進而獲得特定的發展路徑。劉邦生於草莽之間,本是一亭長,卻因秦末亂世,趕上了風雲際會的時代,最終在羣雄之中勝出,奠定數百年的漢朝基業。朱元璋出身更加寒苦,若非遇上元末變局,恐怕只能和當時很多底層百姓一樣顛沛流離,不可能造就非凡帝業。

其實,大到國運興衰,小到個體命運,都離不開時代背景。13世紀初期的花剌子模國是中亞一霸,正處於強勢上升期。但是,花剌子模國卻生不逢時,遇到了同期更加強悍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西征的鐵騎下,花剌子模國被碾碎,一度強盛的大國短期內土崩瓦解。

具體到個體命運上,生不逢時的故事更加多見。且不說普通人,即便是古代帝王,也時常會有對時運的慨嘆。南唐後主李煜若在太平年代,吟詩作賦,或能做個太平帝王。但是,生逢亂世,他只能淪爲亡國之主,落寞地寫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末的崇禎帝,若論勤勉程度,實在不似亡國之君,但其能力無法應對明末積重難返的局面,最終只能吊死煤山。

這些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悲觀。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很難改變大的時代背景。但是,我們無疑可以努力在既有的基礎上做到最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人生軌跡。但面對現實的困境,我們也不能忘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生逢其時是幸運的,但沒能遇到適合自己的好環境,也並不意味着徹底的失敗。能夠以平常心看待一時的困頓,未嘗不是智慧的態度。尤其是我們年輕人,更不能以消極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艱難。

更何況,此時此刻,中國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年輕人面對的時代機遇非同尋常。中華民族正在努力接近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世界也逐漸看到中國的力量。雖然每個年輕人的起點不同,但追尋美好生活的目標是相似的。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執着地向前奔跑。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2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總是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時,羨慕別人生逢其時,誠然,更多的時候是嫉妒,這樣的心態當然不可取,但何爲生逢其時,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時代的步伐總是穩步向前,作爲一個個體,無論是在歷史的涓涓細流之中,還是在社會發展的波濤洶涌之中,時代總像是無法預支一般,裹挾着我們,不斷前進。與其說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如說我們的時代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時代,對於任何人而言,便都是生逢其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記錄下時代的,點綴清楚歷史的,一直都是那些屬於時代的人,是勞苦大衆也好,是英雄人物也罷,歷史離不開羣衆的.力量,逃不脫髮展的規律,把握規律,才能在歷史的激流中掌好舵,揚準帆,以時代之需,爲前進立命,以時代之急,爲發展擔當,不是我們選擇了時代,而是時代之中必有我們的身影,主動出擊,便是生逢其時。

使命需要接力,擔當需要繼承。如同中華文化一般,固步自封不是傳統,與時俱進纔有生機。面對不同的時代命題,我們從前輩手中接過時代的膽子,挑起的,便是內涵的充盈,外延的拓展,前進不是拋棄,傳承需要煥新。我們能做的,便是以時代爲基,烙印下我們這代人的痕跡。這樣看來,沿着前人的足跡,踏出前進的歡歌,我們一直都是生逢其時。

感謝時代,就像未來,我們的兒孫會感謝我們這個時代一般,生逢其時,熠熠生輝。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3

每個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裏,正如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一樣,人不能選擇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裏,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而隨波逐流,有人深感生逢其時而奮發有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中華歷史上下5000年,英雄輩出,燦若星辰。不同的時代,總會產生傑出的人物。共同之處就是,那些傑出人物總是以熱情的姿態,擁抱他所生活的時代,將自己的奮鬥理想融於時代的發展潮流中,無論風雲變幻,矢志不渝,最終彪炳史冊。

在動盪的春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也有人孜孜以求濟世良方。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依然堅守“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時代使命;墨子踐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奮鬥理念;韓非推行“不泥古而拘今,唯變法以圖強”變革主張。他們激情擁抱時代,也成爲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璀璨星辰。

初唐的一個金秋時節,遭遇仕途不順的王勃,並沒有在“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慨嘆中消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在豪邁中把握時機、奮發有爲——“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而不走孟嘗、阮籍的舊路——“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也可以看作王勃和時代交融中發出的絕唱。

在五四時期,那些覺醒的青年,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爲危亡的中華民族奔走呼告。在百舸爭流的湘江江畔,青年毛澤東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的追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羣青年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奮戰,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使命。對於不久將步入社會的莘莘學子來說,要承擔很多的壓力與挑戰,但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好時代裏。20xx年進入辛丑年,120年前的今天,中國內憂外患,任列強宰割,一紙《辛丑條約》將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20年後的今天,瑟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蛟龍入海、嫦娥奔月、天問登陸火星,告別絕對貧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經濟總量排名世界前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現在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子們生逢其時,沒有理由成爲躺平族、佛系青年,不辜負這個時代,盡情去書寫屬於我們的輝煌時代篇章!

《論生逢其時》議論文4

論生逢其時,當有所作爲。只可惜這種當有所作爲的努力,須以孝道爲基礎,並輔以知識的增廣和技能的擴張而相輔爲用。

憶往述懷第二篇學林漫步憶往述懷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挫折。有的人雖然看來堅不可摧,其實卻是軟骨頭。他們無非希望別人或者說世界上的好事情多些,他們自己的命運便能改好,寧可自己死得安穩些。如果命運是不可阻擋的,他們便努力地向困難挑戰。

但是,更多的人還有着這樣的心理那些堅不可摧,不倒黴,不吃苦的人,一般看來都是值得尊敬的。這是一種心理作用,說白了就是一種表面現象。於是乎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激勵那些不堅不倒,不吃苦的人?我認爲,最好的答案就是努力去奮鬥。這也是激勵他們向困難挑戰的有力的幫助。

如果是外力強迫的話,我們當有的不是努力而是希望。如果是自然產生的呢?一般認爲,天賦異常,或者天賦高華者即可產生這種激勵方式。這也有着色的方式和內容的差別。天賦的產生,常常不是通過外力,而是通過本能。

天賦的產生既可靠着外力,也可靠着內力。外力強迫的結果通常是使命運更強而且更糟了。天賦的努力的結果既可通過努力而獲得,也可通過努力的結果,在這裏值得重視。再由這樣的內力而產生對抗困難的力量,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精神。

天賦和努力並存,才能產生對抗困難的力量。自然產生的對抗困難雖然也是激勵的重要內容,但必須是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以幾個愛和關懷的問題爲前提,以一生的努力爲基礎,那麼,這種對抗困難的力量,才能日益強大。我們在這裏再重複一句,我們無法一言而括括所有類似的情況的。歷史上不是沒有激勵人生的詩文。

蘇東坡的人生不應當只有苟且小康,他應當要有所作爲,無論在困難重重中仍不苟且小安。這是激勵的至高境界。陶淵明收穫三萬六千行,不在一刻激動,留下五斗詩生活要有創造力,人生要有追求。他們是偉大的,是人類的希望之所在。

年,他們相遇並讓世人看到他們激動的面容年,他們攜手共享這個世界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