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小學五年級想象作文指導教案

小學五年級想象作文指導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第一講回味無窮——憶中寫

小學五年級想象作文指導教案

一、習作指導

同學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充滿夢幻的,是快樂有趣的。在記憶的長河裏,哪件事曾經爲你的童年生活增添過樂趣?又有哪件事曾經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寫好一件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事,是這一講的主要話題。

作家孫雲曉在一次談作文時說道:“作文的成功在於一個‘真’字,失敗在於一個‘假’字。”同學們寫作文時首先要求實、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編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寫出好作文,必須堅持與生活結合。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一定意義上講,寫作文就是寫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寫好作文。誰的生活豐富多彩,誰的愛好興趣廣泛,誰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寫作素材。由此看來,要想寫好記事的作文,同學們就要熱愛生活,獲得真知識、真經驗、真感受,這就解決了作文的第一大難題“苦於無米之炊”、“沒的可寫”。我們就可以變“沒的寫”爲“有的寫”,有寫不完的新鮮事,有說不完的心裏話。

怎樣寫好記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事情要真實,選材要新穎。

寫真實的事,不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寫出來的作文才會真切感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滿矛盾、充滿溫馨、充滿情趣。我們要從親身經歷過的,親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選取那些具有濃郁生活氣息、能體現強烈的時代精神風貌,又最能反映自己個性特色的事例來寫,要“小中見大”地反映事情的意義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學選擇了這樣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節晚會的節目,家庭模特大賽開始了。通過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參加比賽的服裝,表演時的神態、動作,以及當時熱烈氣氛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這場模特大賽的確是反映了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心,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觀念不斷改變這一主題。

這篇作文的選材是多麼新穎、有趣呀!

2、事情過程敘述要清楚、明白。

不僅選材好,還要把內容寫好。首先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寫清楚,才能使文章結構完整,讀起來清楚明白。

至於“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格式,要側重於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圍繞中心還要巧安排。

立意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敘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輕重、不分詳略,平鋪直敘,寫成流水賬。我們說,文章要圍繞中心寫,開頭、結尾一條線。

寫事時,還要學會巧安排。

怎樣使用材料,確定詳略;怎樣佈局謀篇;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都要通盤考慮巧妙安排,這樣才能變化寫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寫出別具一格的好作文。

二、佳作欣賞

一個凍柿子

這件事已經過去五年了,但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記得那是盛夏的一天,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下午回家時,我已是酷熱難忍,大汗淋漓了。腦子裏想的只是冰棍,便急匆匆地奔向冰箱。

打開冰箱,我如飢似渴地尋找着冰棍。“嗯,這是什麼?”我驚奇地脫口而出。在冰棍旁邊,一個硬邦邦,上面帶着白霜,皮紅紅的,既不是橘子,也不是蘋果的東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急忙把它拿了出來,關上了冰箱門。我拿着這個硬邦邦的東西問:“媽媽,這個硬東西是什麼呀?能吃嗎?”媽媽看了看我手中拿的東西說:“這個是柿子,能吃。但得化了才能吃。”“怎麼化呀?”我又問。“放在碗裏過幾個小時就化了。然後用勺子把皮捅開,刮裏面的湯吃。”媽媽慢條斯理地說。“啊,要那麼長時間,我可等不了!”我嚷道。

“唰——”一個想法從我腦裏閃過:我何不把柿子泡在開水中?這樣不就化得快了嗎?對!就這麼幹!我在一個洗菜盆裏倒上了暖瓶裏的開水,放在地上,再把這個硬邦邦的柿子扔進水盆中。

我喝了口涼開水,就出去玩了,等我回家想起柿子的時候,才慌忙跑進廚房,凝視着這個柿子:摸一摸,比剛纔軟多了,聞一聞,有股怪味,我想柿子這玩意兒可能就這味吧,它的皮還紅紅的。哈!柿子化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柿子從水盆裏拿出來,用水衝了衝,放進碗裏。我捧着碗,跑到媽媽面前問:“媽媽,能吃了嗎?”“行,能吃了!”媽媽說。我“撲哧”一勺子捅進了紅撲撲的柿子。“哎呀!”我驚叫起來,“媽!這柿子心兒怎麼黑了?還能吃嗎?”不知怎麼的,剛纔拿出來還紅紅的皮,現在怎麼也都黑了?我站在那兒十分尷尬,哭笑不得。媽媽走過來一看,笑得合不攏嘴,說:“凍柿子得用涼水拔,不能用熱水泡。冷熱相差太大,起了化學反應,所以柿子黑了!”媽媽說完,又一次哈哈大笑起來。

我呆呆地站着,原來一個好端端的柿子,讓我這麼一折騰,成了黑不溜秋的一攤“泥”了。

事情雖然過去五年了,但是每當想起吃凍柿子這件事,還覺得非常有趣。原來這都是我急於求成、不按規律辦事的結果啊!

點評

作者小時候用熱水泡凍柿子之事,既有趣味又有一定的意義。當讀者在爲一個小孩子的幼稚行爲捧腹大笑時,會從中體會到孩子們的認識能力是在生活經驗的積累中逐漸提高的。

小作者善於觀察生活,積累材料,所以此文做到了選材新穎,中心突出。文章按“發現凍柿子——

————______________——”的順序具體敘述,同時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反映了事情的情趣。文章結尾點明中心,從中可以看到小作者的認識已經得到了昇華:急於求成,不按規律辦事是不行的。

童年趣事

星期天一大早,姥爺和姥姥到街上購物上,家裏只留下我(當時上二年級)和妹妹。

呆着真沒意思,乾點什麼呢?我望着姥爺那隻小黃鸝出神。突然,我像發現了什麼,拉着妹妹指着小鳥說:“這隻黃鸝身上髒兮兮的,咱們給它洗個澡吧!”妹妹拍手叫好!“哥哥,用水管子洗太費水了,不如用噴水槍和針管吧!”我聽這個主意好,連忙吩咐:“你去準備‘武器’,我準備‘彈*’。”說完,我搬來了一盆水,準備“戰鬥”。

隨着我的一聲槍響,給鳥洗澡的戰鬥打響了。可是黃鸝太機靈,一躲,沒打着。我接着又打了一槍,還是不中。這回妹妹搶了先,沒等黃鸝站穩,開了一槍,結果打中了,她高興地喊:“打中了,哥,你真笨!”

我不服氣,心裏想着計策,目光移到了針管上,連忙把針管灌滿了水,在籠子四周架起來。我先朝小鳥虛打一槍,讓它進入我的一根針管的射程裏,然後隨着一道光亮的水線射出,小黃鸝終於被射中了。就在這一瞬間,我又扣動噴水槍的板機,小黃鸝又捱了一槍。

一盆水用完了,小黃鸝成了“落湯雞”,全身發抖地蹲在籠子底下,一動也不動。“快,用吹風機把它吹乾。”妹妹真機靈,我趕緊拿出吹風機,插上電源,這一下,小黃鸝成了“小刺蝟”了。

就在這時,姥爺回來了。他趕緊對小黃鸝進行“搶救”。事後,姥爺哭笑不得地教訓我們:“有你們這樣做好事的嗎?真拿你們沒辦法,鳥兒不能這樣洗澡!以後可不許胡鬧了!”

“這是胡鬧嗎?”妹妹還在不解地問,我和姥姥、姥爺都笑了。點評

童年的生活是充滿遐想,令人回味無窮的。童年的我們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小作者的童年雖比不上童年捕獵的閏土那樣充滿神奇,然而小作者與他妹妹的行動足以讓人忍俊不禁。

這件趣事的確很有意思。小兄妹倆本想做件好事,但終因年幼無知而事與願違。事情緊張而有趣,作者開門見山,直插事情發生的時間,以“準備——給鳥洗澡——給鳥吹風——大人搶救”的事情發展順序,有條理地描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彷彿兩位天真、勇敢的“小戰土”就在我們面前。

小作者克服了寫“童年生活”經常以“那是發生在我××時的事情”爲開頭的寫法,而結尾也戛然而止,給人以整潔、流暢的感覺,使得一對純情少年形象較爲突出的躍然紙上。

三、訓練設計

在過去的五年裏,你曾經歷過哪些有趣的事或有意義的事,請你寫出來。

第二講身邊人物——悟中寫

一、習作指導

同學們在家庭、社會的關愛下幸福生活,健康成長。每天,我們都接觸許許多多的人,有無微不至關懷你成長的家長,有誨人不倦的老師,有形影不離的小夥伴,還有那些熟悉的或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清潔工人??他們的言行影響教育着你。這次習作就是要通過具體事例寫一個你最敬佩的人,或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成功的人物描寫要一人一個模樣,千萬不能寫成紙人,站立不起來。要讓所寫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給人以生動鮮明的印象,請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要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

所謂典型事例是指在表現人物特點上最有代表性、最有說服力的材料。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選擇的“談碰壁”、“救車伕”、“關心女傭”、“談《水滸》”等幾件事例就非常典型,它讓我們瞭解了魯迅是一個愛憎分明,熱愛勞動人民,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人。

2、要抓住人物外部的形貌特徵描寫,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要準確地刻畫人物形象,一般要抓住人物的容貌、姿態、表情、服飾等進行描寫。

例如:我的爸爸是勝利油田的石油工人,今年37歲。他個子不高,但身體結實得像鋼澆鐵鑄一般,純補和善的面容總是帶着笑。

這段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我們已從句中體會到小作者的爸爸是一個身體健壯、和藹可親的人。

外貌描寫要注意三點

①要爲突出中心服務;②要有一定順序;③要抓典型特徵。

3、讓筆下的人物開口說話,應力求語言個性化。

人物的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簡單地說,就是寫人物“怎麼說”、“說了什麼”。老舍先生曾指出:“要知道對話是人物性格的‘聲音’,性格各殊,談吐亦異。”這句話說明了語言描寫是打開人物心靈的鑰匙。由於人物的年齡、性別、經歷等不同,語言也應有差異,這就是個性的鮮明性。

例如:爸爸會幹木匠活兒,經常有人找他幫忙,有一次哥哥發牢騷說:“爸,你做的都是義務工,何必這麼賣命!”爸爸臉一板,訓斥道:“你小孩子懂什麼!人家上門求咱們幫助,是看得起你,信得過你,是覺得你人好!“

爸爸的話樸實、自然,合乎身份,表現了他淳樸、樂於助人的精神。

4、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把內心深處的精妙傾訴出來。

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得體,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的揭示。

例如:《景陽岡》一文,作者寫武松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時,他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看看怎麼樣。”這裏雖有猶豫,但還是揭示出武松勇往直前的豪氣。

5、行動描寫生動,能準確地傳神,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一個人的所作所爲,是一個人思想品質的具體體現。

例如:《景陽岡》中,在寫武松面臨猛虎的鋒芒畢露而機智避讓的“三閃”時,休現了武松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總之,寫人物要善於抓特徵,要讓人物自己閃亮登場;讓文中人物自己說,自己想,自己動作,作者不摻和、不包辦代替。恰當地運用描寫手法,可以使筆下的人物勃勃有生氣,給讀者留下鮮明和生動的形象。

二、佳作欣賞

不一樣的老爺爺

街上又飄起了烤紅薯的香味,我不禁想起了那個老爺爺。以前,在我讀書的桃園學校門口東側,有個賣烤紅薯的爺爺,跟別人相比,他有很多的不一樣。

爺爺大概五六十歲,雖說天天跟煤灰打交道,他卻經常穿着一套白衣白褲,乾乾淨淨的,就像那些穿着白大褂的醫生,襯着那張黝黑臉,真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爺爺烤紅薯,火候把握得很好。大大小小的紅薯一古腦兒地放進烤爐裏,什麼時候,哪個紅薯要翻身了,哪個紅薯要出爐了,他只用手摸一摸,捏一捏,就一清二楚。爐蓋只要一揭開,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常常飄過院牆,鑽進我們的鼻子裏。有些小饞貓寫着作業,口水就不知不覺地滴在了本子上。

爺爺從不吆喝,可是他的烤爐前,一下課,就圍滿了孩子;放學的時候,更是裏外三層。誰愛吃甜軟軟的紅心薯,誰愛吃香香粉粉的白心薯;誰的肚皮大,誰的腸胃小,你只要買過一次,他就不會弄錯。下次再來,不用你開口,他揀出來的熱乎乎的紅薯,是大是小,是甜是粉,準保合你心意。

爺爺非常講究。他的爐子旁邊有一個自制的垃圾桶。烤爐周圍好大的一圈,總是乾乾淨淨的,一片紙屑也沒有。不管哪個孩子剝下的紅薯皮隨手扔在了地上,他總會彎下腰撿起來扔進桶裏。下次你再來了,他準會笑着叮囑你:“紅薯皮剝了就扔我這兒,我來收拾,到處扔,不好看。你們可都是有知識的學生娃哩!”每次我放學回家,總看見爺爺桶裏面的紅薯皮堆得冒出了尖,黑黑的笑紋也似乎更多了。

現在,我轉到了實驗學校,再也沒有看見那個爺爺,可他的白衣黑臉,他烤的紅薯,甚至那個黑灰色的垃圾桶,我都還記得。

點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找準這些不同之處,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特點。此習作描寫了一位烤紅薯的老爺爺,在平凡樸實的敘述中,顯示了小作者不俗的觀察水平和選材技巧。

“不一樣的老爺爺”,他的“不一樣”表現在哪裏呢?他的“白衣白褲”、他對烤爐火候的把握,還有他做生意“從不吆喝”,最後寫到了那個“黑灰色”的垃圾桶,點點滴滴細膩的描寫,從不同角度突出了人物的個性。這樣,人物也一步步從紙上走下來,鮮活地立在我們面前。

三、訓練設計

歡察家庭或班級中最有特點的一個人寫下來。

觀察人物觀察的事物反映出什麼特點

我的姥爺

我的姥爺,我一生一世也忘不了,他對我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我的父母。雖然他離開已經一年多了,但他那瘦削的身影經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那溫和而又有些沙啞的嗓音,時刻迴響在我的耳邊。

我從一歲半起就住在姥爺家,到五歲纔回到父母身邊。是姥爺教我數數,教我唱兒歌,教我寫爸爸、媽媽和我自己的名字,他教會了我許多許多??

我是隔輩人,姥爺對我非常疼愛,可從來一點也不嬌慣我。記得有一次,我洗完腳上牀睡覺,把鞋一甩就鑽進了被窩。過了一會兒,姥爺走過來,把我叫起來。他告訴我,兩隻鞋是一對好朋友,誰也不能離開誰,只有把它們擺在一起,它們纔會離興,要不,它們會哭的。我怕它們哭,就重新把鞋並排擺好,纔去睡覺。以後每天如此。後來我才明白,鞋不會哭,姥爺這是培養我良好的生活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