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包糉子作文初中

包糉子作文初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糉子作文初中,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包糉子作文初中

包糉子作文初中1

上次的端午節,我就是和奶奶一起包的糉子,今天就讓你看一看!

我們先去菜市場問了那個賣糉子東西的人,這個糉葉要多少錢,老闆說:“給你便宜,一袋五塊錢。”奶奶看了看說:“這個都是不太好的,你看有的'還破了一個洞。”奶奶搖搖頭走了,走一半,奶奶突然想起來,家裏還有一些糉葉,只要買些肉和糯米就行了。奶奶到了買肉的地方,精挑細選,看見這塊肉就不錯,就和老闆要了這塊,老闆對奶奶說:“8塊錢。”奶奶給了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總感覺是不是忘買了什麼東西。

到了家以後,奶奶數了數東西,發現沒有買糯米,奶奶懊惱極了,我隨手把冰箱打開,準備拿水喝。“咦!這不是一盒糯米嗎?”奶奶趕緊拿出來浸泡。

開始包了,我先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一片糉葉,這裏折,那裏轉彎,可是我不會折。然後我眼睛一亮說:“奶奶我們分工,你弄糉葉,我來加東西,然後您再來把糉葉包住。”說完了,奶奶點了點頭,開工了,奶奶的第一步完成了,我來舀了一勺,舀到上面放了一塊肉,然後給了奶奶,可是米放多了,糉子都捆不起來了。奶奶給我做了一個示範,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放,終於糉子都包完了。

最後一步,開始煮糉子,半小時過去了,房間裏飄滿了糉香。我拆了一個糉子,感嘆道:“嚐到自己勞動的成果,可真幸福啊!”

包糉子作文初中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一大早,我迅速起牀,用媽媽準備的艾葉水痛快地洗了個臉。一陣清香從我的鼻孔鑽過,讓我神清氣爽、陶醉不已。我吃了一塊麪包就急匆匆地下樓了,因爲我要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奶奶已經準備好包糉葉的東西,有糉葉、有糯米、還有一些扎糉子的線。糯米雪白的`,像白雪一般。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幾片糉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是奶奶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裏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後選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又說:“你還可以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最喜歡的紅豆蜜棗糉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包糉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現,我放的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是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奶奶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包好了。我再接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糉子。雖然,這些糉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麼精美,但是我心裏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糉子展覽嘛。

糉子包好了,奶奶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糉子香味從鍋裏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裏想:糉子煮好以後,我是先吃那個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糉子不好看,但是他們一定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包糉子作文初中3

一股糉葉的清香像青煙似的飄入我的鼻子裏,飄入我的夢裏,將我從夢中叫醒。把日曆拿起一看,呀!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節,也就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相傳,在很多年前的那個初夏,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因爲他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衰落、滅亡。他常常給國君提出忠告,可是固執的國君不但不聽,還把他貶出了首都。才華橫溢的屈原卻報國無門,一氣之下就抱着一塊巨大的石頭,跳入汨羅江中,含恨而去。屈原跳江的消息震驚了整個楚國,老百姓捨不得屈原,爲了不讓水中的怪物傷害他的軀體,就造龍舟把糉葉包裹着米飯投入江中。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形成了今天吃糉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好似有一些特別,一大筐新鮮的糉葉放在桌上,一大盆香噴噴的糯米泡在水中。咦,奶奶怎麼沒有來包糉子?“嗯”背後有人拍我“今天就讓我來教你包糉子吧!”“耶”我激動得跳起來。奶奶首先示範給我看。瞧,奶奶雙手上下翻動、左右纏繞,短短几秒鐘就用糉葉把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變成了糉子。我不甘示弱,學着奶奶的摸樣包起來,先把糉葉的一端捲成一頂尖尖的“生日帽”,然後把泡好的糯米裝進去。不好,一個不留神,握糉葉的手一鬆勁,“生日帽”散了,糯米全漏了。再來一次,這次可要固定住了,把糉葉重新捲成“生日帽”,握緊了,再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裝進去。“慢慢填,不着急。”奶奶在旁邊鼓勵着我。慢慢裝滿後,再把糉葉折回蓋住“生日帽”的開口,最後用棉線捆個結結實實,打上結。成功了,我親手做成的糉子,我要用親手做的糉子投進汨羅江餵魚蝦,我也可以保護屈原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今夜的月亮像鐮刀,更像船兒,乘着糉葉的清香帶着我進入夢鄉。

包糉子作文初中4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往年的糉子都是媽媽包的,我都沒有包一次過糉子,今年我也要學一學包糉子才行,剛好老師說這個星期天下午我們一起包糉子。

星期天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包糉子的'視頻,好讓我們可以包快點。師傅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師傅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於是我就看多了一次視頻: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我終於卷好了糉葉。

師傅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視頻那寫着: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糉葉捏緊些。我邊看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捆繩。只見師傅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然後我就一連包了好幾個。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包糉子作文初中5

在我們中國,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節日,重陽節孝順老人,中秋節團團圓圓,春節喜慶快樂,兒童節歌舞昇平。每個節日都熱鬧無比,令人十分開心,可令我至今難忘的,卻只有那次歡樂的端午節。

傳說,古代詩人屈原在端午節這天投江自盡,人們四處捕撈,卻找不到他的屍體,崇敬他的人爲了不讓魚蝦傷害他,就用糉葉包住煮熟的糯米加上少許肉泥扔進江裏餵魚蝦,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現在,人們已不再投這種東西到江裏了,可這種東西漸漸演化成了糉子,成了每年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所以在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選擇了用包糉子來慶祝端午節。

媽媽先從廚房拿來糉葉,小心洗乾淨,再用開水煮熟,冷卻後放到一邊,使葉子不發黃。接着,把肉剁碎,打入雞蛋,用手抓勻,再加入切好的紅棗塊,拌在一起,麻利地拿起一片葉子,捲成三角,添上米和餡,手向對角處對卷,最後綁上紅繩,一個三角糉便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折成漏斗形,可手中的葉子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就是不聽我使喚,在一片手忙腳亂中“咔擦”一下碎了。我不甘心,又折了一片,這次葉子倒是摺好了,可剛添上米,糉葉就漏了個洞,米像飛珠滾玉似的跳了出來,散了滿桌。媽媽見我這樣,飛快的把兩角對摺,捲成角筒,放入少量糯米,再放餡,最後再在頂上蓋一層糯米,用繩子捆結實便三下五除二的做好了。

在媽媽的靜心教導下,我中午做出了一個白白胖胖穿着綠色外衣的小糉子。晚上,我剝開糉子,白白的米,紅紅的.棗,再一聞,一陣清香撲面而來,咬一口,脣齒留香。吃着自己做的糉子,我的心裏甜滋滋的。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充實無比,也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讓我永生難忘。

包糉子作文初中6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外婆說,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爲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糉子。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

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初中7

今天,當我看見外面賣糉子的,我就想起了端午節學包糉子的情景。

端午節的時候,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做客。聽外婆說,她從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包糉子所需要的'東西了。外婆準備了一大塊的肉,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當然還有洗好的糉葉以及香菇、蝦仁、糯米、芋頭、鵪鶉蛋等等。

到了下午,外婆終於全部準備妥當,開始包糉子了。我站在旁邊看,只見外婆拿了兩片糉葉,把兩片糉葉疊在一起,然後用一根手指頭按住糉葉的中間,兩手同時把兩端的糉葉疊好,像一個三角形的袋子,然後往裏面加各種各樣的料。我看見外婆塞了特別多的料,有大片的肉、糯米飯、蝦仁、香菇、鵪鶉蛋、芋頭等等。

外婆接着用糉葉緊緊地把料包起來,再用糉繩繞兩圈後綁緊,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問外婆:“可以教我嗎?”,“當然可以了”,外婆答應了。我拿出兩片糉葉,按照外婆的.辦法就疊起糉葉來,可糉葉怎麼都不聽使喚,怎麼都包不好。外婆笑着說:“我來教你吧!”“好,外婆,快點快點!”於是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卷糉葉。卷好了,我就往裏加料,我特地多塞了一塊瘦肉。接着把糉子包好,用糉繩綁好。“啊!我終於包好一個糉子了,太難包了!”

接着在外婆和媽媽的指導下,我又學包了幾個,越來越熟練起來。經過幾次的練習,我慢慢的學會了包糉子!我太開心了,雖然包得不是很漂亮。我跟外婆說:“外婆,到時候我要吃自己包的糉子!”

這次端午節,我收穫好大呀!不僅學會了包糉子,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還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以及熟能生巧的道理。

包糉子作文初中8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包糉子作文初中9

材料準備完畢,開始包糉子。只見媽媽先拿出兩張糉葉並排疊在一起,兩手捏着糉葉的中間和尾端,輕輕一折捲成錐筒狀,把早已準備好的食材放入糉葉中,再把糉葉折起來把米包嚴實,用繩子一綁就好了。媽媽的動作很快,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幾個。

兩張糉葉捲成錐筒狀看似簡單,但我總是卷不好,不是卷大了,就是卷小了,我並不氣餒,一次,兩次……終於做成了,我非常高興。我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方法繼續包:先放入一些糯米墊底,接着放一粒紅棗幾顆花生和葡萄乾,再用糯米把糉筒填得滿滿的,用上邊餘出的.糉葉當蓋子緊緊包裹住糯米。“哎呀,糯米跑出來了!媽媽,怎麼辦呀?”我着急地喊道。媽媽說:“糯米放多了,把最上邊一層糯米輕輕地抹掉一些。”我將糯米抹掉一些,果然,糉葉中的糯米變乖了,不往外跑了。將包好的糉子用線纏繞好,繫緊,我的第一個糉子“新鮮出爐”了,我給它做了一個記號,等煮熟後一定要先嚐嘗我的手藝。

糉子要煮四五個小時才能熟,其間我不停地催問媽媽什麼時候吃糉子,媽媽笑道:“你這個小饞貓,糉子那麼大,又包得那麼緊,糯米很難煮熟,不熟的糯米硬邦邦的,可不好吃。”糉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出我包的那個糉子,撒上一些白糖,輕輕地咬上一口,軟糯香滑,還很有嚼勁兒,真是太好吃了!

這次包糉子,既讓我學會了製作端午節的傳統美食——糉子,又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廚藝。從前期食材的處理,再到包糉子,最後經過漫長的燉煮,只有細心做好每一個步驟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包糉子作文初中10

端午帶上一絲露珠在柔美的熟睡中來臨了。我正做着吃糉子的好夢,媽媽親近的響聲卻將我拉回了實際:“起牀啦!吃了早餐來包糉子!”一聽見糉子,我那執着的起牀氣馬上化爲烏有,隨後就從牀邊坐了起來,用腳來把涼拖一勾,狂奔着往餐廳廚房跑去。

到餐廳廚房,我將早飯隨意往口中一塞,囫圇吞棗地吃完了,然後急急忙忙跑到媽媽邊上坐着,看見媽媽熟練地懷着糉子。在媽媽的手底下,一個個糉子好像一個個有靈氣的精靈,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糉子。看見媽媽一雙奇妙的`手,我摩拳擦掌,也想實現夢想。

因此,我拿出了糉葉,兩手往正中間一拐,糉葉就變成了一個錐形的器皿。我着手一把糯米,往錐體裏放,可那糯米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一樣,偏要不願聰明,全跑回了盆中。我伸出糉葉一看,咦?如何有一個小孔?我再度把糉葉再次折一遍,把糯米裝進去,可這種個小孩子或是不領我情,又向下鑽去。糯米到媽媽的手裏就乖乖聽話,一粒都不容易漏。我細心緊盯媽媽的手,害怕錯過了一個關鍵點。原先媽媽把糉葉疊成錐體的與此同時仍在下邊折了一個角,這纔不容易漏米,我還在內心默默地感慨勞動者的聰慧。因爲我學着媽媽的模樣,果真頑皮的糯米們都安安穩穩地呆在裏邊了。就在這時候,我聽見洱海的媽媽的響聲在耳邊傳來:“包可以了嘛?就差你這一個了。”我詫異道:“媽媽你怎麼包得這麼快?”媽媽淡淡笑道,對我說:“由於我裹得多了,勤能補拙呀。”我如夢初醒,接着將手上的半成品加工交到了媽媽。

根據此次包糉子,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勤能補拙,不管做啥事,想把它搞好,就得不斷訓練,便會獲得好的實際效果!

包糉子作文初中11

人生中出現過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拖地,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一次包糉子。

包糉子需要許多材料:糉葉,糯米,瘦肉或肥肉,醬油,棉線。糯米和醬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糉子的食材。當然,這都是按自己口味來進行選擇的。如果喜歡吃甜的話,可以不需要醬油,可以加一些赤豆或糖。糉葉要儘量綠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的明顯一些了。要有韌性的,不能太碎的糉葉,這樣包的時候容易裂開,包的時候米粒會漏出來,糉子的香味也會大大減少。

材料準備後,就可以做了。先把糉葉的1/2捲成無底的`圓錐,然後兜2到3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醬油加到圓錐裏,加一塊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擠一擠,在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滿爲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滿,像個無底洞一般怎麼裝都裝不滿,可是我始終都不知道爲什麼。後來我把糉子檢查個遍,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卷的時候,沒卷好,圓錐的頭上有個洞,只要我輕輕一捏,下面就會像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樣,時不時漏下一些糯米下來。拆掉,重包!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爲了防止它再露出來,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線。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幾圈,糉子倒是兜滿了,總該蓋蓋子了吧。我把剩下的1/2的糉葉包上去,蓋住,再扯下來,將棉線捆上去,一個糉子就這樣做好了。後來我漸漸學到了技巧,竟然包的比媽媽和奶奶還要多。

在第一次包糉子中我學到了很多。希望以後有更多的第一次能讓我難以忘懷。

包糉子作文初中12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糉子。姥姥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把綁好的糉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糉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包糉子作文初中13

那天我放學回家,前腳剛踏進家門,便聞到了一種特殊的香味。原來,外婆正在包糉子!我馬上一個箭步衝向洗手池,來到外婆面前吵着要學包糉子。

外婆點了點頭,對我笑了笑說:“來,看住嘍!”說完,她便拿出兩片糉葉,熟練地包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又大又胖的四角形糉子就誕生了。於是,我也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兩片糉葉,大葉在下,小葉在上,隨便捲了個旋渦。“咦?怎麼這麼扁?”我喃喃自語道。外婆見狀,便用她那長滿老繭的大手握住我稚嫩的小手,兩個指頭捏住新糉葉的一個小角,輕鬆地把糉葉的一半圍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讓我在裏面放上一些浸泡開的糯米,外婆鬆開了手,示意我繼續包糉子。

外婆一鬆手,原本都服服帖帖的糯米們開始了“抗議”,爭先恐後地從圓錐中逃了出來,我只好從盤子中挑來肉肉大將和醃菜強兵來“鎮壓”這些糯米逃兵,並迅速將剩下的`糉葉部分把圓錐給包住。可這個看似簡單的“包”的過程,也讓我屢次失敗。外婆告訴我,包的時候要將兩隻手配合起來,左手託着糉身,並用力往中間擠壓,右手將剩餘的糉葉緊緊地向下蓋住,再將多餘部分捏合折下,注意看看四個角是否均勻有型。我按照外婆說的做,可調皮的糉子總是給我出難題,一會兒左手沒捏緊,糯米跑出來了;一會兒角沒摺好,根本沒個糉樣。聽外婆說,最後的捆繩子也是有講究的,不能把繩子捆在中間,一定要從頭捆到尾,這樣糉子的香味纔不會跑走。

看來,包糉子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啊!

包糉子作文初中14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接着將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將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將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將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包糉子作文初中15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家,我也體驗了端午節包糉子的傳統習俗。

我們先拿出一疊曬乾的糉葉,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爲主要原材料。然後,我們先燒一大鍋開水,水開後把幹糉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89分鐘的樣子,糉葉的香味從鍋子裏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出來就可以了,她立刻把剛煮好的糉葉撈了起來。接着奶奶教我把盛鬥裏的糯米和赤豆攪拌均勻,接着,我們就要去小溪洗糉葉和糯米了。

我們去小溪洗好了糉葉和糯米,接着就開始包糉子。我先拿兩片糉葉疊在一起,向裏一攏,做出了一個“碗”的造型,往裏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這個“碗”的“碗沿”用一隻手稍微攏進去一點,再用另一隻手把其它多出來的糉葉給蓋在上面,捏緊,最後,用細繩子捆上幾圈,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可別小看包糉子這幾個動作,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可不容易。我包第一個糉子,到最後一步的時候,剛要捆起來,可是糯米一股腦兒地漏了出來,沒辦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糉子的時候,剛要把多出的葉子蓋好,可是怎麼也蓋不上,原來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將多出來的糯米給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着糉子的那隻手放鬆了一點,糯米灑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訓,終於,第一個包成功的糉子出現了,接着,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喜歡包糉子,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