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學會包糉子作文

學會包糉子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會包糉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會包糉子作文

學會包糉子作文1

端午節快到了,我纏着奶奶,今年我也要學會包糉子。奶奶說,“好的,好的。”

一個星期六的清晨,奶奶從集市上買來三把標草(是一種很牢固的水生植物),用臉盆裝上五斤糯米,浸泡兩個小時,吃過早餐,我和奶奶就準備忙碌起來。原材料除了糯米外,爲了讓味道更加的鮮美,還可以添加香腸、花生、綠豆等餡。先把糯米用冷水淘三遍,把裏面的雜質去掉。把標草和糉葉清洗乾淨,用一個大大的腳盆把這兩樣東西浸泡起來。把泡好的糯米用漏水的器皿盛好。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和奶奶各自搬來一把小板凳,像模像樣地包起來。奶奶一邊包,一邊給我講包糉子的要領:

1、準備好包針、筷子;2、右手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放在左手上;3、用調羹放入泡好的糯米;4、把它捏成扁形,用筷子插入其中,目的是讓糯米挨挨擠擠;5、把上面的葉子蓋起來,把米蓋住;6、把葉子圍繞糉身繞一下,緊緊地包住;7、重新拿起一根葉子,貼在糉子的旁邊,圍着邊緣再繞一遍,防止米漏出。拿起針,在糉子的中間插下去,插到對邊,8、再把糉葉的尾部穿入針孔裏,然後帶到對面就可以了。就像穿針引線一樣。葉子的尾部要朝裏的方向利於穿過。

我着急地說:“你講得太快了,我記不住,還是你手把手地教我包吧!”奶奶笑着說,你不是說這很簡單嗎?想不到一個小小的'三角形,在奶奶的手中自由地飛翔,而我臉漲得通紅,怎麼也不像那麼回事,不是漏米,就是把糉葉被弄壞了。我說今天我非學會不可,奶奶看我認真的樣子,鼓勵我說:“沒關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你一定會學好的。”我一邊包,一邊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非要吃糉子呢!”“這你都不知道,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吧!”聽奶奶講,屈原不滿當時政府的腐敗而投江自殺,老百姓到處找而沒有找到,又恐蛟龍吃他,就把糉子放在水中,讓蛟龍吃,讓他的身體保持完整。這樣,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船的習俗便沿襲下來。我一邊聽奶奶講故事,一邊學習,沒想到,經過半過小時的實踐之後,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這讓我懂得了:“沒有你學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學的”。

學會包糉子作文2

今天,奶奶準備了一些包糉子的基本材料,準備“大張旗鼓”地幹上一場,並出乎意料地拉上從不進廚房的我,叫上媽媽。三代人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

奶奶一邊從櫥櫃裏拿出一大包糯米,一邊喃喃地說:“唉,以前我們小時候哪有你們這麼幸福,不愁吃也不愁穿,整天這麼快快樂樂的,我們那時候還很難吃到一頓飽飯呢……”我想奶奶又要憶苦思甜了,連忙對她說:“您老人家別想您的傷心事了,有事情讓我幫得沒?”奶奶白了我一眼,又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棗等東西,對我說:“去把盆子裏的糉葉撈出來晾着。”我找到放糉葉的盆,看到許多碧綠修長的'糉葉正浸泡在水中,散發着淡淡的清香,讓人覺得心曠神怡。媽媽見我像只偷腥的貓似的聞着,假裝一本正經地罵道:“這隻懶貓,快來幫忙,去把糖罐拿來!”我心裏很不服氣,我咋成了打雜的了?

接下來,便是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漂亮的漏斗形,用勺子裝了兩勺子糯米,糯米里面混合了紅豆、豆沙、薏仁、蓮子、花生等“八寶”,難怪這種糉子叫“八寶糉”呢!媽媽和奶奶分別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捲成了喇叭形,再用勺子勺了幾勺糯米放進喇叭裏,最後三下五除二地左一裹右一裹,用細細的糉葉條將糉子五花大綁起來。看到這絕對的天然“綠色食品”,我傻眼了。她們包的那麼快,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糉子十分溫和聽話;而在我手裏,它卻一點都不乖巧,不是那裏漏了一個洞,就是用力過度把葉子漲破了。

包了半天,我總算做好了三個半成品。奶奶把那個破頭咧嘴的半成品一起放到蒸鍋裏,蒸了足足一個小時多,我開始聞到了糉子那誘人的香味了,等奶奶揭開鍋蓋,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我包的糉子,雖然外觀有點兒難看,但是味道卻好得不得了,香香的,糯糯的,十分好吃。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總算明白了,學習不一定在書本上。生活,纔是一本百科全書,是知識的海洋。在生活的海洋中遨遊,我還要努力拼搏,纔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會包糉子作文3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糉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糉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糉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着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糉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後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糉子怎麼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着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爲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後,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裏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纔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後地順着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着糉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後,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後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鑽。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裏一瞅,只見裏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羣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鑽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爲大功告成。

糉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於是媽媽馬上端起糉子,三步並做兩步衝到廚房,開始煮糉子。不到一小時,糉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裏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着箬葉的清香,伴着民俗氣息瀰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嚐到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

學會包糉子作文4

端午節到來了,學校一年一期度的包糉子活動也拉開了序幕,我在包糉子的過程中,既收穫了快樂,也收穫了成功。

週四上午,學校舉行了包糉子活動,課間操時間,我們排隊來到操場,操場上一派熱鬧的景象,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開始包糉子了。

我們班被分配到了東南角,只見地上立着一個大桌子,桌子上放着我們包糉子的材料,老師讓我們分組來包糉子,只見第一組同學興奮的跑到桌子面前,都開始忙略起來了,吳陽輕輕的拿起一個糉葉,輕鬆地把糉葉折成一個精美的圓錐形,在圓錐形裏放一點糯米和棗,最後,封上口,不一會的功夫,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呈現在他們手中,我十分羨慕。

時間過得飛快,眨眼間,就輪到我們組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桌子面前,輕輕的拿起泡在水中的糉葉,努力的把它折成圓錐形,小心翼翼的在糉葉裏放兩顆小小的紅棗,中指與食指緊緊的按着糉葉的兩旁,輕輕的把口封上,心想:“我一定能成功”我在桌子上挑選了一個又細又長的繩,最後,小心地用繩子把做成形的糉子繫好,這樣就大功告成了,我端詳着自己的糉子,雖然他的表面像一個正方形,完全失去的糉子的棱角,但我依然喜歡。

我們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鍋裏的糉子形態各異,有三角形的、圓形的。長方形的……雖然這些糉子都不夠標準,但我們依然非常快樂。鍋裏裝滿了我滿親手包的糉子,我們把它端進教室裏,在教室裏,煮上了糉子,不一會,糉子的香味瀰漫在教室裏、瀰漫在樓道里、在濃濃的糉香中,我們談論着與端午有關的話題,放學時,我們包的糉子熟了,同學們每人領到了三個糉子,我小心翼翼的撥開糉葉,放到嘴邊,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又香又甜,自己包的糉子可真好吃啊!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在這個的過程中,我既收穫了快樂,也收穫了成功。

學會包糉子作文5

端午節又到了。記得每個端午節吃的糉子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那一天,我心血來潮,想學包糉子。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說:“爲什麼呢?”我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說:“我想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媽媽二話不說,拿來了好幾片箬葉,糉葉條兒,糯米和香香甜甜的紅棗,原來媽媽跟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早就準備好啦!

要把做糉子所需的材料準備齊全,才能包好糉子。於是,媽媽把整理好的糉葉條洗乾淨,又把又大又甜的紅棗洗得十分乾淨。而我就負責刷箬葉,媽媽還要浸糯米。

包“糉糉”啦!我的媽媽多才多藝,連包糉子都不在話下。只見媽媽熟練地挑起兩張箬葉,迅速地把箬葉捲成了一個“小喇叭”,又用一把小勺舀了一些糯米裝進那個“小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一個又大又紅的紅棗,最後,媽媽拿了幾根糉葉條兒,左一包,右一包地繫緊了。“噹噹噹!”一個像模像樣的“糉糉”出世了。這讓我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向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我也想包一個像媽媽包的那樣漂亮的糉子。於是,我去請教媽媽包糉子的祕訣,可我已經很激動了,不一會兒,就心不在焉了,說:“我懂了,開始!”說着,便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來,誰知我把箬葉捲成了一個“大喇叭”,然後,放了一小勺糯米,剛放進去,糯米就“唰唰”的跑了出來。我急忙放入一個紅棗,拿起糉葉條兒,胡亂地繫了起來。終於包好了。看看我包的“大肥豬”,再看看媽媽巧奪天工的糉子,媽媽笑得停不下,我心裏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

媽媽停下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一番道理,又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而我也認認真真地學起來,不一會兒,我掌握了訣竅,越包越好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我心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媽媽包的糉子,可不是我這種自以爲聰明的人能比的。

學會包糉子作文6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又到啦!

傳說古時候,楚國有一個人叫做“屈原”,他很偉大。當然,他也愛國。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就紛紛來江邊祭祀,爲了不讓魚、蝦、龍、蟹咬食他的屍體,百姓們每天把小船劃到江面上,把大米在竹筒裏煮熟,扔進江裏。後來,人們發現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樣更好。於是,人們就叫它糉子。百姓們又把糉子扔進江裏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後來,在每年五月端午這天,人們就用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如果在端午節這天,你來我家做客,一開門你就會聞到一股芳香。我相信你一定會喜歡我爺爺包的蜜棗糉子,因爲我最愛吃的就是蜜棗糉子呀,爺爺會包的糉子口味其實可多啦!例如:肉餡、水果餡、還有白米的話不多說,我們先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它們是:糯米、糉葉、糉餡、尼龍繩等。

萬事俱備,我們要開始了。首先,我們先洗米,接着用溫水煮糉葉,這樣煮過的糉葉不容易爛。重頭戲來了,開始包糉子,只見爺爺先取兩片糉葉,將它捲成圓錐形,然後將一勺米放入糉葉裏,再加上餡把糉葉折來折去,最後用尼龍繩繫緊,爺爺的動作一氣呵成,看的我直拍手叫好。下面該輪到我上場了,剛剛卷好糉葉,我就開始放米。咦?米呢?我怎麼一放進去就全漏掉了呢?爺爺摸着我的`頭笑着對我說:“卷糉葉的時候要多折一些,下面裹緊了,這樣纔不會將米漏出去。”我按照爺爺說的,一遍又一遍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接着,我把餡放進去,將多出的糉葉壓下來,這時我又遇到了難題,怎麼才能將它繫好呢?最後還是在爺爺的幫助下,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完工啦!雖然和爺爺包的糉子比起來不是那麼好看,還有點小。可是,這畢竟是我經過很多次的努力才完成的,我高興地對爺爺說:“這個糉子煮熟了,我要親自把它吃了!”爺爺看着我,哈哈大笑了起來!

通過這次學習包糉子,不僅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還學到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知識和習俗。糉子固然好吃,可它包含的不僅僅是米和餡,而是中華傳統的博大精深!

學會包糉子作文7

大後天就是端午節了,我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學會包糉子。於是就死纏爛打地求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受不了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了我的請求。

第二天,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菜市場挑選糯米,黑米,紅豆,蜜棗,糉葉,豬肉等食材。媽媽說:糉葉不能太嫩,包的糉子會散開;也不能太老,否則糉葉在洗後曬乾會變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晚上,準備工作開始了。首先,把挑選好的糉葉用水洗乾淨,我一不小心,就弄破了一片葉子。我仔細想了想:用刷子刷會不會有所改善呢?我試了一下,果然好多了,只要不太用力,少刷幾下,就不會破了。

接着,把糉葉曬乾了之後。把糯米等材料用水洗淨,放入約500毫升水,泡一個晚上就可以了。

然後,開始做豆沙。要把紅豆洗淨,蒸熟後搗成泥,加入蜂蜜等,放進冰箱冷藏就行。

最後,把東西整理和,準備工作就做完了。

隔天下午,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先把所有糯米都瀝乾,加入鹼和糖。

接着,將準備好的糉葉拿兩片出來,重合,圍成一個三角漏斗狀,然後放入第一層米,第二層餡兒,第三層米,蓋上糉葉,用細繩子把糉子裹好就可以了。

可是,就在我得意洋洋,正要把糉子放入鍋中時,細繩鬆了,糉子也散了,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

這時,我想到了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重新振作了起來。

第二次包時,一切都看似很順利,可就是當糉子快下鍋時,總是感覺手上有點不對勁,一看,地下又漏了很多,我放棄了。

媽媽見我這樣,皺了皺眉頭,勸我道:別這麼早放棄呀!多試幾次,一定會成功的.,我信了媽媽的話,重新又試了一次。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

吃着自己包的豆沙蜜棗糉,我心裏美滋滋的。但更令我高興的是,我有學會了一種本領。

這件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不急躁,不論什麼事都能成功。

學會包糉子作文8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爲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糉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這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然而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糉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糉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給我示範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裏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然而全部呆在了糉葉裏。我自言自語地說:“外婆真不愧是糉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然而在我包的糉子裏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糉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糉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糉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糉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糉葉,然而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裏面全是剁碎的豬肉,然而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糉,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糉,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糉,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然而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糉子裏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糉子,真值。

學會包糉子作文9

端午節到了,媽媽買了很多葡萄乾、大紅棗回來。“媽媽,今年端午節,咱們家自己包糉子啊?”我問媽媽。

“是呀,你看我這不是買了很多的葡萄乾、大紅棗回來嗎?糯米和糉子葉都泡好啦,今天咱們要自己包糉子。”媽媽高興地說完,就開始忙活起來。

哇,太好啦!我看見媽媽將洗好的葡萄乾、大紅棗、芸豆和事先泡好的糯米混在一起,順手拿起糉子葉。“媽媽,我也要學包糉子!”看着媽媽不一會兒功夫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的心癢癢的。

“行,你也來吧!”媽媽笑着說。

我先看媽媽包,只見媽媽取了兩片糉子葉,輕輕舒展一下,重疊放在手心,將糉子葉旋轉一下,糉子葉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像一個漏斗。媽媽先在漏斗的底部放上一枚洗過的大棗,然後用水盆裏的糯米、葡萄乾、芸豆將漏斗填滿,再在漏斗的兩側分別放上一枚大棗。接着將上端多餘的'兩片糉子葉折回蓋住上面的糯米,用草繩環繞糉子四周,將糉子緊緊捆住。不一會兒,一個四角形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上誕生了。

看了媽媽包糉子的過程,我也拿起兩片糉子葉準備大顯身手。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把糉子葉一折,做成一個圓錐形,然後依次放上了大棗、混合在一起的糯米、葡萄乾、芸豆,接着再在邊角上放上兩枚大棗,把糉葉往上一蓋,用草繩捆了起來。

看着自己的作品,抽抽巴巴的樣子,怎麼看也不好看,不過我還是很高興。我得意地瞅了媽媽一眼,“怎麼樣,包得不錯吧?”只見媽媽朝着我嘿嘿一笑,表情有些古怪。我懷疑地看了看我的糉子,哎呀,糉子的底漏了,糯米都跑出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媽媽叫我再試一次。有了第一次經驗,第二個糉子順手多啦,而且包出來也比第一個好看多啦。

“哈,太好啦,我也學會包糉子啦!”我高興得跳了起來。“等糉子熟了,我一定要嚐嚐自己包的糉子!”看着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我心裏默唸着。

學會包糉子作文10

在我記憶的長河裏,有的事情使我悲傷,有的事情使我後悔……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我學會包糉子那件事。

記得那是去年的端年節,按照習俗是都是吃糉子的。那天早晨,我對媽媽說:“媽媽,快去買糉子吃吧!”哪知道媽媽突然心血來潮,說:“我們今年不買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吃。”“爲什麼?”,我不解地問“買回來多方便呀,熱一下就能吃,幹嘛要自己做,自找麻煩。“可是我們家有材料啊,爲什麼不做,除非你不會做。”媽媽說。聽她這一說我可火了,竟然說我不會包糉子。好!我今天就讓你瞧瞧本姑娘的厲害,便隨口說了一句:“做糉子就做,誰怕誰呀。”

可剛說完我就後悔了,因爲我卻不會包糉子,不過我外婆很會包糉子,媽媽小時侯跟外婆學過,所以,我家的包糉子能手要數媽媽了。

五分鐘後,媽媽把材料準備好了,大家都開始包糉子了。我不會包,既然有“高手”在場,不妨先“偷師”,然後再開始包。只見媽媽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幾勺江米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個紅棗,最後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線繩繫緊,一個四角的大糉子就包好了。這一下,可把我這個在傢什麼事都不幹的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真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媽媽似乎發現我一直盯住她,就說:“瑋瑋,我教你練着包吧!”“這有什麼?包就包吧!”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子葉捲成個大“喇叭”,用勺子舀了幾勺江米,又放上紅棗,然後包了起來。可糉子在我手裏卻不聽使喚,一會兒,江米“拱”了出來,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這是什麼糉子呀?圓鼓鼓的,簡直成了個大肚娃!還有江米露在外面,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正想放棄,可又想想,要是被同學知道我連糉子都不會包,那多沒臉子呀。不行我一定要包好,我暗暗下了決心。我包一個又一個,當包完第五個的時候,“哈哈!”我高興得笑出聲來,我終於包出一個合格的'糉子了。我真高興啊!當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時,感到無比的自豪。這次包糉子的事情深深印在我心裏。

學會包糉子作文11

糉子,是端午節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起源於中國民間。那糉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說,糉子是爲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開始製作流傳的。人們的目的是爲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吃而損壞,就將糉子作爲魚餌投放。於是,每年的那一天,人們就以相互送糉子來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來到黃昊威家的鄉村竈臺歡度六一併舉行包糉子活動。我們上午九點多就到達了鄉村竈臺。一看、啊,包糉子的很多材料都準備好啦!有糯米、花生、海蠣幹、香菇、蝦仁、鵪鶉蛋、竹子葉……等,形形色色,看的我眼花繚亂。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趕快跑去洗手。洗完手,來多衆多的糉子材料前,有一個老阿姨在旁邊手把手的教我們怎麼包糉子。

只見她先拿起兩片竹葉尖對尖的'疊在一起,然後折弄成一個圓錐體,在確保這個圓錐體沒有漏洞之後,就往裏面加生糯米和花生等佐料,加到五分之四的時候,就把這個“三棱錐”倒過來,然後再把它壓實、弄平,再抓住剩下的那部分糉葉對摺,然後壓到糉子上面。如上再做一次,就可以用麻繩捆紮了。這樣,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照着她的方法自己做了一個,可最終做成的卻是一個難看的“糉球”,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媽媽身邊,望着媽媽手中包好的糉子,媽媽見我難受的樣子便安慰我說:“寶貝呀,包糉子也不是她們一生下來就會的,熟能生巧,她們也是勤學苦練才練就了今天這樣包糉子的技術。像你這樣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怎麼能包好呢?”聽了媽媽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我便打起精神,重新來到包糉子的地方練習起來,經過多次失敗我終於能包出像樣的糉子了,最後我包出幾個像樣的糉子了。望着這些我親手包的糉子,我非常高興和自豪,哈哈!我終於學會包糉子啦!

包完糉子,我與同學在戰鬥盤裏玩陀螺,時間就像飛速旋轉的陀螺一樣,偷偷的從我們的歡聲笑語中溜走了。午餐時間到了,吃着我們自己包的糉子,我們都分外高興。吃完飯我們還去抽了獎,時間悄悄地從抽獎箱上飛走了。我們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充滿歡樂的地方。

這次包糉子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我終於學會包糉子啦!不僅如此,我還收穫了很多歡樂。

學會包糉子作文12

端午節就要到了,這不,我奶奶和我姑姑開始包糉子了。

我先跑到姑姑身旁,只見姑姑先是操起一把剪刀,再從籃子裏拿出重疊着的糉葉,然後,只聽剪刀的“咔嚓”生,糉葉的兩端被剪掉了。這時,我疑惑的問道:“姑姑,糉葉爲什麼要兩片重疊在一起呢?它的兩端又是爲什麼要被‘判死刑’呢?”“因爲包糉子的時候糉葉難免會破,包兩層,即使破了一層,還有另外一層呀!至於它的兩端要剪掉,因爲它是多餘的。”姑姑漫不經心地回答。“哦,原來是這樣。”說完,我心想:沒想到包個小小的糉子竟有這麼多學問。

“奶奶,你在幹什麼?”我撓着後腦勺,瞪着大眼睛詢問。奶奶笑呵呵地回答:“我在舀要包糉子的`糯米呀!”

“那要多少呀?”我十分不解,心想:應該不用很多,2杯像刷牙時用的杯子就行了。可是,接下來奶奶的回答,是我大跌眼鏡。只聽奶奶平靜的說:“5杯。”緊接着,奶奶把糯米洗乾淨,再加入一杯水和一小包不知名的粉末與平沙。

“包糉子啦!包糉子啦!”我邊拍手,邊大聲嚷嚷。剛嚷完,便映入我眼簾的是姑姑與奶奶在熟練地拿起合二爲一的糉葉,把它的一頭捲成漏斗形,然後捏緊“漏斗”的下部分,再放入糯米。把糯米壓實後,把沒捲起來的糉葉蓋住“漏斗”的面,剛纔握“漏斗”的大拇指與小拇指放開,把蓋去後兩邊多出來的糉葉往兩邊壓,小拇指與大拇指再趕快捏住,剩下的糉葉往右邊一轉,頭往空隙一插,一個個立體三角形從姑姑與奶奶手下誕生了,繩子上也多出了一個個糉子。

看着看着,我的手癢癢了,躍躍欲試。可是,我的手太笨拙了:該放時不放,不該放時卻放。結果糉葉鬆開了,糯米也又滾回家了。於是我氣得撇了撇嘴,跺了跺腳跑到一邊玩去了。

不久,糉子包好了,貪吃的我一個勁兒地催媽媽:“媽媽,快把糉子拿下去煮,快啊!”可是,煮糉子需要好幾個小時,沒耐心的我直問:“好了嗎?好了嗎?”我就這樣一直等到晚上9點多我才吃到香噴噴的糉子。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親眼看到到糉子的過程,並能學習包糉子。

學會包糉子作文13

今天,我來到作文班,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是活動課,內容包糉子。

我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樓下。一進門,我就聞着了一陣誘人的香味。走近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桌子豐富的材料,分別有:糉葉、草繩、一大盆鮮嫩的醃製肉、一顆顆滷過的鳥蛋、一片片切好的臘腸,還有主食糯米。糯米里面還有香菇、花生米、蝦米。幾樣東西混着蒜頭油翻炒一番,香味撲鼻。

同學們終於都到齊了,我們要開始動手學包糉子咯!我取一片青翠欲滴的糉葉,但不知如何是好,因爲我是第一次包糉子。然後,我看見老師取了一片糉葉,在糉葉三分之一的地方折了一下,捲成圓錐形狀。我也模仿老師的樣子,竟成功了一個飽滿的“漏斗”穩穩當當地被我握在手心,我心裏一陣竊喜。接着我拿起勺子,先舀入糯米,至“漏斗”的底部鋪平,再夾入一塊醃製肉,幾片臘腸和鳥蛋,再放一勺糯米,我迫不及待地將多餘的糉葉“封頂”,整個糉子卻鬆鬆垮垮的,就像一個漏氣的`皮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我看見老師用勺子壓緊了裏面的東西。我靈機一動,拿起勺子使勁地將餡料壓實。果然!糉子“壯實”起來了。我又將多餘的糉葉翻折,覆蓋在米上,糉葉兩邊向下摺疊,接着將多餘的糉葉整理好,摺疊到一側。這時,我又遇到了難題了:老師包的糉子有棱有角,可是我的糉子卻鼓鼓囊囊的。這時,我又把目光聚集到老師的手上,只見她每翻折一下糉葉,都用手指捋捋,直到糉子的每個角都直挺挺地立着,且絲毫不露空洞,這樣糯米就不會漏出來了!按照老師的方法,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做成了!老師還誇我做的糉子很精緻呢!我用草繩把做好的糉子捆緊,糉子像一個綠色的鈴鐺輕輕晃動,我的心裏美滋滋的,又一鼓作氣做了好幾個糉子。

夏天的雨洋洋灑灑,室內的我們興致勃勃。同學們做的糉子形態萬千。

這次活動,讓我學會了包糉子。也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我們要仔細觀察,發現規律,才能將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