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包糉子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洞庭湖邊,汨羅江上懷大石以身殉國。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用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佩香囊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有抱負的偉大詩人。

這年端午節,一大早屋子裏飄出了陣陣的糯米清香,原來是媽媽要包糉子!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手也癢癢的,很想試一試。媽媽欣然答應了。

拿起一片用熱水泡好的'糉葉,沒有任何經驗的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來,可不一會兒糉葉就被我折得亂七八糟。媽媽看我笨手笨腳的樣子,過來幫忙了。媽媽告訴我:“先拿起兩片糉葉交叉放在手上,然後摺疊圍攏成一個‘杯子’的樣子,做出一個‘窩’。左手捏住底部,右手在下面放糯米,中間放餡料,最後再鋪一層糯米。最後把‘小杯’的‘蓋子’蓋上,用線把糉子纏上就大功告成了。”

我按照媽媽說的,糉葉弄成三角形,接着放一點糯米、餡料,做出棱角,正準備把葉子包上,可裏面的糯米卻開始“調皮”了:不是往上跑就是要往下溜走。我捏緊糉子,把糯米倒出去一點後,勉強把葉子包好,用手握住。然後拿另一隻手和嘴巴用細繩把糉子纏上,可我雖然“手口並用”,卻始終不能讓手裏的糉子乖乖地被綁起來。這時,媽媽來幫忙了。她熟練地用棉線把糉子“五花大綁”,放到案板上。我看着自己的“戰利品”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2

端午節包糉子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我乖乖地在媽媽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

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奶奶她們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

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糉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裏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3

我還是孩子時候練過包糉子了,這麼多年來,早些年是我婆(重慶叫法,也就是奶奶)包辦了每年的這個事兒,後來去世後又由我母親做,糉子一直是我最喜歡食物,每年我們家都要自制兩種口味的 ,甜味的芝麻糉子和鹹味的蠟肉糉,配上鹹鴨蛋,雄黃酒外搽,一些時令蔬菜,門口掛上一種叫“石菖蒲”生植物,家家水缸裏放“石菖蒲根”就是我童年對端午的全部記憶了。

小時候,學着大人的樣子做“煤灰糉子”玩,做好了婆有口頭或一塊“花果糖”的獎勵,這樣就有了初步的“技術”了。但是這些只是遊戲,沒有真正完整地做過一次糉子就度過了我的童年。

母親是糉子就更加受到全家歡迎了,肉糉子嘛有鹽有味,我們是隻管吃不動手包,那真是舒服啊,後臺我成家後也沒有“機會”(事實上是我們懶)每年母親包好後送到我家裏,也不去外面市場買, 擔心參假及衛生問題。

再後來父母去了北方,我們就沒有依賴的了,開始試試自己動手,嘿嘿樣式嘛還是沿襲我們當地那種尖角糉子,做不來以前母親做的.“大頭糉”,前天妻子買好了材料,她不會,只好我動手了,做出 來的效果自然沒有商品那樣美觀,但是那種成就感就夠得意一陣的了,還專門給兒子留了點在極凍室裏。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4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5

初夏的午後很悶熱,媽媽帶着我去高樓林立的富麗錦城學包糉子。從小到大,我吃的糉子都是奶奶包的,自己卻從來沒動手做過。奶奶年紀大了,我也想包一次請奶奶吃!懷着滿滿的`信心敲開了阿姨家的門。

熱情的阿姨接待了我們,阿姨告訴我:包糉子最先泡米、洗糉葉,把事先準備好的肉剁碎,再將米、紅豆、碎肉、着料混合在一起,倒入手中洗好的1或2片葉子彎成的漏斗中,用力壓緊裝滿漏斗,實在壓不緊可以用筷子幫忙,把糉葉裹緊留下一個長長的“尾巴”,還要彎回去用線拴住,一個糉子完工了。輪到我包了,那個葉和餡總是不聽使喚,一會兒糉葉破了,一會兒露餡了,外面的線總是拴不好。虧我還是這羣小孩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在包的過程中我都想放棄了,有個小朋友哭了。我拿着糉葉左思右想,看阿姨熟練的手法試了又試。一小時後,嘻嘻嘻,我,包好了一個,扁扁的有棱有角,阿姨還表揚我了。信心滿滿,我加油幹,雖然我沒有奶奶包的個大、又沒尾巴,但我想她一定會喜歡。我累並高興着。

離開的時候我帶了一大包回家,煮熟了看,阿姨包的漂亮得多,我包的有一些漏米了,吃在嘴裏都很香。

其實做事就和包糉子一樣,看着簡單做着難,只要我們用心,再困難的事也會變得簡單。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6

每逢到端午節,四處都瀰漫着糉子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於是,我就纏着母親給我包糉子吃。

了一角,再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醃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有些得意忘形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蹦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母親幫我“解了圍”——拿掉一些糯米,我才緩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地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就是最最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母親說,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了一圈又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小蝴蝶結,自認爲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鍋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如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下來。

我很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口氣包了好幾個糉子。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0分鐘就可以了。 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我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7

我還是孩子時候練過包糉子了,這麼多年來,早些年是我婆包辦了每年的這個事兒,後來去世後又由我母親做,糉子一直是我最喜歡食物,每年我們家都要自制兩種口味的,甜味的芝麻糉子和鹹味的'蠟肉糉,配上鹹鴨蛋,雄黃酒外搽,一些時令蔬菜,門口掛上一種叫“石菖蒲”生植物,家家水缸裏放“石菖蒲根”就是我童年對端午的全部記憶了。

小時候,學着大人的樣子做“煤灰糉子”玩,做好了婆有口頭或一塊“花果糖”的獎勵,這樣就有了初步的“技術”了。但是這些只是遊戲,沒有真正完整地做過一次糉子就度過了我的童年。

母親是糉子就更加受到全家歡迎了,肉糉子嘛有鹽有味,我們是隻管吃不動手包,那真是舒服啊,後臺我成家後也沒有“機會”每年母親包好後送到我家裏,也不去外面市場買,擔心參假及衛生問題。

再後來父母去了北方,我們就沒有依賴的了,開始試試自己動手,嘿嘿樣式嘛還是沿襲我們當地那種尖角糉子,做不來以前母親做的“大頭糉”,前天妻子買好了材料,她不會,只好我動手了,做出來的效果自然沒有商品那樣美觀,但是那種成就感就夠得意一陣的了,還專門給兒子留了點在極凍室裏。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8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當這時,奶奶便會給我包香甜的糉子吃。

“淼淼啊,今天跟奶奶學包糉子怎麼樣啊?”奶奶笑眯眯地對我說,我興奮的說:“好啊!包完我給奶奶吃。”爺爺樂呵呵地笑了:“就不給我們吃啦?”“都有都有。”我吐了吐舌頭,鑽進了廚房。奶奶正在淘米,我等着用淘完米、洗過糉葉的水澆花。奶奶淘完了米,洗乾淨糉葉後,我端着水去澆紅豆杉和虎皮蘭,等我回去時,奶奶已經包完一個了。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盯着奶奶的每一個動作,生怕漏掉一個小細節。奶奶在糉子裏放甜棗、果脯等,還有的不放。我也嘗試着包了一個,我在潔白的大米里放入一顆灌了蜜的.甜棗,將糉葉包上,又用五彩繩綁了一個蝴蝶結。

我和奶奶包了好多個糉子,奶奶一直誇我心靈手巧。後來我們把糉子放在鍋裏煮,開水咕嚕嚕地冒着泡,我彷彿聞到了那誘人的糉香。糉子被撈出後我迫不及待地扒開一個送到嘴裏。好燙!我這樣想,手上卻在不停的翻找。“蝴蝶結蝴蝶結蝴蝶結……”我嘀咕着。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找到了它,親手剝給奶奶吃。奶奶吃了糉子,剩下一個蜜棗塞進我嘴裏。我們邊吃邊聽奶奶講屈原投江的故事,我也知道了賽龍舟的來歷。

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其樂融融,屋子裏滿是歡聲笑語。這是包糉子的節日!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9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它是爲保護投江的屈原發明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忠君愛國,卻因遭受奸臣陷害而被流放。後來秦軍攻破楚國國都,屈原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與楚國共亡。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汨羅江邊憑弔屈原。因爲打撈不到屈原的身體,大家就紛紛把飯糰投到江中,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人們怕引來貪吃的蛟龍,就用蛟龍害怕的楝樹葉包飯,彩色絲線捆紮,這樣逐漸演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糉子了。

今天是端午節,在一片熱鬧和陣陣糉香中,我們全家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外婆和媽媽包起了糉子,我好奇地湊過去看看,只見外婆麻利地拿起幾張墨綠的蘆葉疊起來,捏住蘆葉的一頭往裏一卷,形成一個圓錐體。外婆緊接着將事先準備好的糯米與肉調和的餡添進圓錐體中,牢固的`錐體將餡封得滴水不漏,她再利落地封上口,接着拿起根線把糉子綁了起來,放到鍋裏煮。就這樣,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糉子出鍋了。

吃着口味濃郁的糉子,聞着糉子的陣陣飄香,眼前似乎浮現千年之前,一位滿懷愛國情,憂愁的詩人站在寬闊的大江前,向着天地傾訴着苦悶,大浪不斷拍擊着礁石,彷彿震天的鑼鼓作響着,伴隨着他跳入江中,爲他譜寫着一曲壯烈的愛國樂曲。

小小的糉子中,蘊含着深厚的文化,也包含着一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讓我們記住每一個端午節吧!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0

新年快要到了,大街上掛滿了大紅燈籠和中國結,甚至也給西小路添了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我好奇地問爸爸,爲什麼要掛這麼多的紅燈籠?爸爸說:“因爲要紅紅火火的過新年呀!”

我來到奶奶家,奶奶正在努力地包糉子,我迫不及待地說道:“奶奶,我來幫你包,可以嗎?”

“當然可以。”奶奶說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奶奶教我包糉子,先拿兩張糉葉,右手拿着糉葉邊,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到一半的地方,放一到二顆紅棗,再用糯米蓋住,糯米放到頂端,然後多餘的糉葉包出尖角來,這個角一定尖,再後來用繩紮好,一隻糉子就做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還是包不好,奶奶跟我說,一定要有耐心,你慢慢包總有一次會跟和我一樣好。奶奶的

話給我很大的鼓勵,我下定決心要包一個小糉子來。這回我慢慢的一點一點得包了起來,果然我包出了一個令我和奶奶都滿意的糉子,奶奶看着我開心的`笑了說:“我們的家樂長大了,會幫奶奶幹活了,等下我幫你燒好你自己好好嘗一嘗。”我看着自己包的糉子笑着對奶奶說“好的,我晚上要好好的嚐嚐。”

就這樣,我幫奶奶包了一下午的糉子,和奶奶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了一天。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糉子出鍋嘍!我忙不迭地剝開一個給奶奶品嚐。奶奶用筷子夾起糉子,微微張開嘴,咬了一小口,細細咀嚼品嚐後,連聲說:“好吃,好吃!這次的糉子是從哪裏買的?”嘻嘻,這可不是買來的',而是我親手包的。聽着奶奶的誇讚,我的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

事情是這樣的。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在微信羣裏看到物業公司正在組織住戶們端午節一起包糉子,就給我報了名。端午節一早,我急吼吼地拉着媽媽趕到物業大廳。物業公司的叔叔阿姨爲我們準備好了糯米、糉葉、麻繩、紅豆、醬肉等許多材料。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把兩片糉葉疊起來,折成“小喇叭”的形狀,再塞進去一把混合着紅豆的糯米,用力按兩下壓實。接着,用餘下的糉葉把“喇叭口”封住,再用麻繩把糉子五花大綁,一個地道的紹興三角糉就包好了。不一會,我和媽媽就包好了八隻糉子,排成一列,看上去就像一隊昂首挺胸的士兵,隨時準備赴湯蹈火。

糉子包好以後,就是下鍋煮了。我耐心地等着,30分鐘後,糉葉混雜着糯米的清香飄滿廚房,聞着這味道就讓我口水直流,難怪奶奶嘗過連說好吃呢!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2

爲什麼在開心作文社會傳來一陣陣歡笑,原來大家在包糉子。

我剛進門就看見桌上擺着一盆糯米,許多紅棗和香氣濃濃的糉葉,還有長長的糉繩。王老師把男生女生分成兩組,女生先去包,不一會兒,女生回來了,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我心想看來包糉子有難度。

這時該我們男生出馬了,我先拿了兩張糉葉將尾部減去,一位阿姨熱心的教我,她很自然地將糉葉捲成了漏斗狀,我很猴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捲了起來,第一次沒成功,阿姨就手把手教我,不一會兒就捲成了漏斗形。下一步我先放紅棗,防止糯米露出來,然後放糯米,就這樣,糉子的內部便做好了。最後,我用糉繩在糉子上圍了一個圈,打了一個結,一個糉子便做好了。王老師把包好的糉子拿去煮了,不一會兒,糉子煮好了,聞着糉子的清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奶奶給我講的故事:從前有個人叫屈原,他是楚國的大臣。他建議楚王和六國聯合打敗秦王,卻被奸人所害,最後楚國沒了,屈原含淚抱石投河自盡。人們到處找他,找不到。一個漁夫向江中扔飯糰,怕魚兒吃掉他的.屍體,一個醫師往江裏倒雄黃酒,想把魚兒暈醉……想到這裏我捧着香噴噴的糉子回家了。

端午節是我國隆重的傳統節日,它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而誕生。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3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佳節,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做菖劍,戴香囊,吃糉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我媽媽特地到鶴浦過端午佳節,體驗端午佳節生活。

一到奶奶家,就吃到奶奶精心準備的麥餅筒,糉子等豐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糉子,解開藤繩,剝開糉子葉,鹹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甜糉子裏白白的糉肉和蜜棗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把糉子放在盤子裏,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我最愛吃肉糉子了,沒等大家動筷子,我已把肉糉子夾到了嘴裏。

我媽媽說,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過端午佳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蛋黃、黃豆辬包的糉子,喝銀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銀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奶奶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及各角落裏灑上銀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每逢端午佳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統,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親自做上精緻的菖蒲劍,袋着美麗的香囊,看着家家戶戶門上插着的艾葉和菖蒲劍,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最吸引人的就是包糉子了。

當日,媽媽準備好了香菇、蝦米、蘿蔔乾、大蒜、乾貝、綠豆、花生、還有黑糯米和白糯米等材料準備包糉子。

首先,媽媽把竹葉放在水裏泡上幾個小時,然後洗乾淨晾着。其次,把各色各樣的豆子和黑米都泡上大約五個小時,把糯米洗乾淨,再把香菇、大蒜和蘿蔔乾放到油鍋裏炒香,接着,就把這些材料和糯米攪拌均勻,放調料調味。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

包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竹葉折成像三角形一樣的鬥形狀,再往最底層放一點攪拌好的糯米,第二層放一小勺黑米,第三層放一塊淹制好的五花肉,最上面一層再放白糯米填滿,之後把另一頭的竹葉摺好,捆成一個四角形狀的`糉子,用繩子捆緊,一個可愛的糉子就做成了。

幾個鐘頭後,媽媽把所有的糉子全部包完了。

接下來是煮糉子。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浸到糉子八分滿的水,最好要漫過糉子。熬煮一個小時左右,打開鍋蓋,濃濃的糉香和糯米的清香撲面而來,真是“糉香艾香滿堂飄”哦。

看着媽媽從鍋裏提出糉子,我不由得嚥了下口水,真想趕緊嘗一口。

剝開翠綠的竹葉,白色的糯米中間夾着一層黑米——這黑白分明的糉子映入眼簾,“色香味”俱全;咬上一口,滿嘴留香。真是大飽口福了!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S,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