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紛繁複雜的世界存在着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有的喜歡隱藏自己,有的喜歡顯露自己。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關於藏與露的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1

中國有句話:“智者深藏不露。”顧名思義,聰明的人是不會輕易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底細的,就像許地山所說的花生,飽有內涵卻不外露;海明威說自己的寫作如海上飄浮的冰山也是同樣的道理,細節描述點到爲止,留給讀者限的想像空間,這便是藝術中深藏不露的魅力。從某種程度上說,過分的表露反而淺薄,而深藏不露卻是智慧的表現。

深藏不露,不是對才華的扼殺,而是讓智慧昇華。就拿楊修來說吧,這位風流才子可是衆所周知的,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是千年難得的天才,可最終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楊修太有才了,而又恃才傲物,鋒芒畢露,最終慘遭殺害。而相反,清朝的紀曉嵐同樣才思敏捷,但就乖巧多了,從不炫耀,不僅替皇帝解決了大大小小的難題,還造福於人民。深藏不露不僅沒有扼殺他的才華,還使他懂得用智慧遊刃有餘地立於官場,並受到皇帝的重用;可見,做人不必表露無遺,有時候深藏不露方是大智慧,此所謂“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吧!

深藏不露,不是使個性泯滅,而是讓魅力迸發。挪威小提琴家歐雷·布爾從小就學習拉小提琴,在他第一次開始巡迴演出時卻受到一位音樂評論家的批判,說他是一位未經正式訓練的音樂家。他忙向老者請教。老者說,雖然你有天賦,但你過快將其表露出來會使你輕狂而無法超越自己。於是音樂家收起暫時的“光芒”,回到家裏重新練習,終於在他再次舉辦音樂會時,轟動了整個歐洲。正是因爲歐雷·布爾收斂“鋒芒”,潛心修練,才鑄就了後來的一代宗師。所以說,深藏不露並不是將個性泯滅,恰恰相反,它讓個性展現得更加完美。

深藏不露,不是貪生怕死,而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正如諸葛亮隱居,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樣一條臥龍深藏不露,他在耐心地等待明主的到來。“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他在韜光養晦中等待,終於迎來明主劉備的三顧茅廬,並最終成就三國鼎立的偉業。試想,如果諸葛亮張揚個性,在董卓、呂布、袁術之流前顯山露水,又有何意義?深藏不露,讓他爭得了最好的時機。

因此,儘管社會競爭激烈,儘管有人鼓吹當仁不讓,我們還是要適當地深藏不露的智慧,這樣才能夠成就大文章。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2

事物是矛盾統一的。在中國文化中隨處可見對立的兩面。如“大丈夫能屈能伸”與“餓死不食嗟來之食”,如“藏與露”。

藏是海納百川,深蓄而不發。中國是禮樂之邦,自古講究爲人謙遜,不好張揚。古代名人志士不少人隱居名山大川,與世無爭。晉代陶淵明棄官歸隱,開隱士之先河。大海不辭細流,不向外張揚,所以成其深邃;人摒棄世俗,不慕名利便成大家。錢鍾書先生學貫中西,博聞強識。早年,錢鍾書便因傑出的人文素養而名揚清華,其所著《圍城》堪稱經典,然而,與“圍城“同樣出名的是錢先生的淡泊名利。錢鍾書拒絕接受記者採訪,潛心研究文藝,一外國記者再三要求採訪,錢鍾書婉拒道:“你覺得蛋不錯,又何必要見下蛋的母雞呢?”無疑,是深藏不露,使錢鍾書不爲世俗所擾,得以潛心研究,終成大家。

然而,如果只藏不露,那麼歷史上便少了“毛遂自薦”,便不聞“當仁不讓”,不見“該出手就出手”。

露是讓才華能力得以彰顯,以實現自身價值,並有利於社會。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固然需要有人潛心研究,但也需要人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並讓才華轉變爲價值。露不是一味的誇耀,是一份自信,是爲了讓人更好地理解自己,雖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說。但適當地進行廣告宣傳,想必銷售會更好。

藏是積累,是內化,是厚德載物,汲取一切精華以提升自己的素養;露是藏的另一面,厚積薄發,是外顯;是將滿腹經綸轉變爲治國良策,是將才華轉變爲社會價值。

由是觀之,藏和露表面是矛與盾,實際上是水與魚,它們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藏是基礎,露是藏的最高體現,也是藏的歸宿。藏和露並無優劣之分,貴在相和,缺一不可。

  關於藏與露的作文3

花生的果實埋在地裏沒有人去欣賞它,可是,等秋天一到,它那成熟後散發香味的果實展現在人們眼前時,卻能贏得人們的喝彩。花生的果實埋在地裏是藏,等它最後展現自己的'時候是露,假如沒有先前的藏,哪能有後來的露呢?所以我認爲,藏是爲了更好的露。

我個人比較欣賞陶淵明,他那清新隱逸的詩常令我陶醉,他當官的時候並不得志,作品也不多,可他隱居田園,過上“帶月荷鋤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當他把自己“藏”起來時,便創作一首又一首的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這些詩流傳後世,讓世人記住了這個藏而不露的陶淵明。他的“藏”便是爲了更好的“露”。

越王勾踐,當他面對國土淪喪,國破家亡的慘景時,沒有選擇繼續同吳王抗爭的“露”,而是選擇苟且偷生的“藏”在,在這個“藏”字下,他受盡屈辱,爲吳王“前馬”,只爲了有朝一日的“露”,回到越國後,他十年臥薪嚐膽,終於有了後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倘若他當初繼續抗爭,也許就身首異處,哪有後來的展露鋒芒?

三國時期,作爲曹操的 門客,楊修得到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可是,他卻鋒芒畢露,不懂的藏,最後遭到曹操的殺害。倘若,楊修不那麼恃才傲物,而是保持低調,他又怎麼會被殺?也許還會得到重用呢!他的死怪就怪在光芒太露,甚至蓋過曹操的光芒,歷史上這種功高蓋主最後被殺害的例子不在少數,可又有幾人能領略到“藏”的奧祕呢?

今天,我們作爲高三學子,就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不要驕傲,把自己埋藏到這無盡的知識海洋中去,只有這樣,等到來年的高考,在考場上,我們纔會有資本大展拳腳,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學,笑傲考場。

露源於藏,藏即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