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6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6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本班同學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材、組織材料、完成習作。大部分同學也養成了看作文書,做摘抄積累語言的習慣。但從習作內容看,仍存在立意不新,選材不典型,層次不清楚,表達不詳細,語句不通順,錯別字多等不足之處。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習作”共安排了8次。這8次習作,有4次與口語交際和並安排。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其特點是:

1,在習作的類型上,兼顧的寫實和寫想象。

2,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

3,重視習作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表達“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爲宗旨,在內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各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習作,並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目標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習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4、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6、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7、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受的詞句。、

四、具體措施

1.堅持每天一段話(字數不限,自由表達,清楚即可,),每週兩篇作文(課堂作文和週記)的制度,格外重視習作交流點評。

2、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教育,結合課文佈置片段寫作。

3、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在閱讀中尋找素材,在閱讀中習得方法。

4、鑑賞優秀作文,誦讀、積累適當的優作,學習寫作的方法

5、繼續實行作文量化評價制度,定期予以表揚。

6、強化面批,對寫作基礎差的學生給予高度的關注;鼓勵寫作好的學生繼續投稿,或參加各級作文競賽,以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7、進一步提升學生自改習作、互改習作的意識,懂得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2

一、創設情境,瞭解“導遊詞”,理解習作要求。

1.播放一段錄像——北京天壇公園導遊員迎接遊客時的情景。導遊:“各位廣東來的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首都北京,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各位一起遊覽從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

線開始遊覽,請大家跟我走。”

2.談話:錄像短片中的小張是幹什麼的?

師: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導遊員越來越多,已經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導遊員引導遊客遊覽時的講解詞,稱爲“導遊詞”。(板書:導遊詞)剛剛同學們聽到的那幾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遊詞”的寫法。(板書:學寫)

誰來讀一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設計意圖:儘管家庭旅遊越來越時尚,但很多學生對“導遊員”“導遊詞”還是沒有更多具體的認識。錄像短片的播放,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或回憶曾經聽過、見過的情景,對“導遊詞”產生直觀感知。

3.演示文稿:《語文園地五》習作要求。

話,就是導遊詞的開場白,也稱“前言”。(板書:前言)

指名讀,認真聽,說一說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師講解習作要求:

(1)確定自己要介紹的“世界遺產”。

師: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遺產”的景觀共有29處,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可以從中選擇一處,作爲自己介紹的對象。

(2)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師:一個景點,可以介紹的東西很多,要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

(3)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

師:可以適時提醒遊覽時的注意事項,或提出“當文明遊客”的要求。

二、範文引路,學習寫法。

1.出示範文《天壇導遊詞》(附後)

師:導遊詞的題目,一般都是景點的名稱,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按照本次習作的要求,同學們可以選取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內容寫,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題目也可以是:“×××導遊詞”“××風光簡介”“××的傳說”等

2.學生自行閱讀,思考:

(1)導遊詞有哪些內容?

(2)導遊詞在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

3.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1)導遊詞的具體內容,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前言,是導遊員在陪同遊客參觀、遊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如錄像中小張講的那幾句,既簡短、親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總述,是對遊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例文第2、3自然段)分述部分是導遊詞的重點,要按遊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遊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例文4—14自然段)

結尾,在遊覽結束後,應對遊覽的內容作一小結,並向遊客表示

感謝和告別。(例文的最後一段)

(適時板書:前言、總述、分述、結尾)

(2)導遊詞的特點: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按遊覽順序敘述,適時對遊客提出注意事項。

爲了使導遊詞更加真實、生動、有條理,同學們應收集有關這個景點的資料。因爲是向遊客作介紹,所以引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真實,不能道聽途說、添枝加葉。當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傳說、笑話,可以另當別論。(板書:內容真實、語言生動、言之有序、適時提示)

三、運用寫法,口頭編寫《頤和園導遊詞》。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3篇描寫名勝古蹟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頤和園,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編寫一篇《頤和園導遊詞》,該怎樣寫?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集體彙報、討論。

教師分別請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總述”“分述”“結尾”部分進行口頭作文。教師評點,適時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該怎樣寫。

設計意圖:口頭編寫同一篇導遊詞,可以體現較強的訓練功能。第一可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第二通過集體彙報和教師的即興評改,可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導遊詞的寫作方法;第三,通過同一內容的不同彙報,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裏學習多角度表達。另外,“頤和園”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學生對其語言已較爲熟悉,選它作爲訓練內容,有利於本次習作難點的突破。

四、教師小結口頭編寫中的問題,佈置本次習作。

師:導遊詞是遊覽時的講解詞,是爲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風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點名稱的由來,風景背後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卻鮮爲人知。因此,在導遊詞中加入這些內容,也能增加旅遊的神祕感。

你打算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介紹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內容呢?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給予選材方面的指導。

師: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獨具魅力的導遊詞,並用你生動的講解,向人們展示祖國優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吧。相信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定會因爲你的解說,更加綻放異彩,妙趣橫生。

設計意圖:教師的小結針對學生口頭練習中的問題進行,是對習作的進一步指導,能夠強化學生的認識。由於每個學生習作內容不同,因此教師的指導除了共性之外,還要有一些個性。個性化的指導可以體現在對習作主體——“有特色內容”的選擇上,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教師便可當堂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選好習作材料。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3

最近這幾天,我參加了閱讀考試,總體來說考的不錯!於是想買一個樂高,但是老媽總是說:“等你的閱讀考試分數出來再說吧。俗話說的好哇:分分,學生的命根!”我見老媽還不買,於是使出軟磨硬泡法。“老媽,動力馬達組很厲害的,它可以讓靜止的樂高動起來呀!不貴,才三百多!”老媽一聽,說:“雖然不貴,但你爸爸是做電子的,大不了讓他給你做一套不就完了麼?”“那不一樣!”我氣急敗壞的說。一看不行,就去找爸爸。爸爸說:“我每月有萬元的收入,不在乎這點錢,可以買。但你必須給我砍掉30元的價格。”我對爸爸說:“嘁!不就是砍30元麼,有什麼難的!”我不假思索的答應了。可是經過談價錢之後,我沒信心了。因爲在網上買東西,本來就比商店的價錢便宜很多了,再加上賣家是在做活動纔給出這樣的低價;想再便宜5元都比登天還難,更別說便宜30元了。因此,賣家對價格一直不肯鬆口。我一臉無奈得對爸爸說:“爸爸,人家怎麼也不肯降30元,你這不是爲難我麼?”爸爸心平氣和的說:“你不是口口聲聲答應我要砍掉30元嗎?你的信心哪去了?要是沒有信心,你怎麼砍的掉30元呢?”我想了想,一言不發的又坐到電腦前繼續砍價,結果賣家看我是真心實意想要那件玩具,就降了30元賣給我,我高興極了。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終於讓固執的賣家降了30元錢。就這樣,我得到了心愛的樂高玩具。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4

一、引言導趣,激發情感

孩子們,第六單元的那一個個充滿人間真情和愛意的故事撥動了我們愛的心絃,打動了我們的心靈。(杭州的小錢得了白血病,是誰獻出了骨髓,挽救了他的生命?卡羅納失去了母親,有誰給他關心與安慰?)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幅感人的畫面。

二、看圖想象,激活畫面

1、指導看圖

師:你看到了什麼人?

師:小姑娘與老奶奶是什麼關係呢?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勝似親人)

2、理解題目

師:“勝”的意思是……(勝於、超過)“勝似親人”就是不是親人,卻比親人還親。

3、理解圖意

(1)仔細觀察畫面,老奶奶正在幹什麼?

(學生可能會說,老奶奶正摟抱、撫摸着小姑娘)

(2)老奶奶爲什麼要摟抱、撫摸着小姑娘?請仔細觀察畫面,好好想一想?

(學生可能會說,因爲小姑娘幫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謝她。)

(3)事情可能發生在什麼時候?(可能,也可能……)

(4)小姑娘是怎樣幫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洗衣過程

(課件出示: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樣幫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4、指名反饋

(師相機追問:小姑娘一拿起衣服就洗嗎?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們又彷彿可以聽見傳來……(聲音);我們又彷彿可以看見小姑娘臉上……;同時,小姑娘洗衣服時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5、提出要求,試寫片段

師:同學們都能根據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幫助老奶奶洗衣服的過程想得很具體。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讓每位同學將自己的想法,在這裏一一交流,那麼趕緊把它寫下來吧,下面請拿出作文草稿,寫一寫小姑娘幫老奶奶洗衣服的過程,當然,在寫之前,請先看看屏幕上的寫作要求。

(課件出示要求:

①用上“先……再……然後……接着……最後……”等表示先後順序的關聯詞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經過寫清楚。

②選用“詞句寶庫”裏的詞,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動作、聲音和心理活動等寫具體。

詞句寶庫:

動作描寫: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捶打 刷 漂擰

聲音描寫:嘩嘩譁嚓嚓嚓唰唰唰

心理活動:呀,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紀這麼大了,

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紀輕,有的是力氣。

細節描寫:細細的汗珠滲滿了額頭

溪水濺溼了小姑娘的布鞋

師:看清楚了,那就趕快動筆吧,看誰寫的又快又好!

6、試寫片段講評

A、出示一生作品

師:趕快來看一下這位同學寫了些什麼!(投影展示)

(師引導學生注意起因、經過、人物的動作、表情、對話有沒有寫清楚。)

生評,提修改建議,師評。

B、展示另一生作品

師:再來看一看這位同學的成果!(投影展示)

生評,師評,共同修改。

7、過渡

師:當小姑娘洗好衣服,回到院中將滿滿一簍衣服被單晾好時,老奶奶回來了,老奶奶見到眼前的這一切又會怎麼感謝小姑娘呢?

請你再次看圖摟抱情景

8、你能否用上詞句寶庫裏的好詞好句,把接下來發生的事說具體呢?

動作描寫:

小姑娘:晾雙手不自在地絞着圍裙。

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擡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摟在懷裏輕輕地撫摸着愛撫地拍拍

滿是皺紋的臉緊緊地貼着小姑娘的白嫩紅潤的臉蛋。

神態描寫: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嘴巴抿着

小姑娘的兩頰飛起了紅雲洋溢着快樂的笑意。

老奶奶:眼角有些溼潤了

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語言描寫:

小姑娘:您說哪裏去了,幫您做點兒事是應該的。以後,我還要

幫您做更多的事呢!

老奶奶: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

女兒還親哪!我該怎麼謝你呢?

孩子,總是讓你忙着,奶奶真過意不去!謝謝你

三、畫外聯想,豐富內容

1、圖前想象

師:課上到這裏,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了,老奶奶爲什麼是孤身一人呢?她沒有親人照顧嗎?

指名反饋。

師:老奶奶身邊沒有親人,生活遇到了困難,樂於助人的小姑娘平常還可能會幫她做些什麼事情呢?

指名反饋。

師:嗯,小姑娘對於老奶奶來說,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老師覺得可以把這些內容放在我們習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剛剛寫的片段的前面,作爲故事的起因。板書:背景介紹,平時關係如何?

2、圖後想象

師:是的,這麼一位美麗、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愛心讓老奶奶得到了比親人還好的照顧,她們以後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你能大膽、合理地猜測一下嗎?(指名說)

指名反饋。

師:說的真不錯,我們可以把它放在習作的後面,作爲故事的結尾。

板書:結尾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呢?

點睛之筆供你選:

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

這可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多少令人感動的一幕呀!

多麼感人,多麼美好的畫面呀!

板書:點明中心。

3、取題

師:這麼感人的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用“勝似親人”來做題目,除此之外,你認爲還可以取什麼題目?(《感恩》《親如一家》)

四、整合結構,開始習作

1、師:現在,讓我們來梳理一下寫這個故事的完整結構:

作文提綱:

1、背景介紹,平時關係如何?

2、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等把情節寫具體)

洗衣過程 摟抱情景

3、結尾,點明中心。

2、師:根據以上的寫作提綱,老師讓你們回去把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嗎?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5

爸爸曾經給我講過他與一隻貓的故事,我永遠都忘不了,因爲每次一想起,我都忍不住流淚。

那是爸爸小的時候,撿到了一隻貓。很可愛,黃白的皮膚,雪亮的眼睛,讓人很喜歡。爸爸每天給它餵食,貓咪很感激,所以很聽爸爸的話。他們玩得很快樂。

但這種快樂很快被打破了:那是一個夜晚,爸爸熟睡着,貓咪也在睡夢中。過了一會,傳來一陣沙沙的足音。爸爸感覺到不對勁,但那時太累了,便沒有起來查看。貓咪怕主人有什麼事,走出門看了會……從此以後,那隻貓就消失了。

爸爸接着告訴我,他聽到貓不停的叫,叫聲帶些淒涼。最後沒了聲,爸爸纔起來看發生了什麼事。後來他想起那沙沙的足音,會不會是蛇?不會是蟒蛇吧?那,那貓咪豈不是……爸爸停止了說話,兩顆大大的淚珠流了下來,這是我第一次看爸爸流淚。我也在聯想當中:如果是蟒蛇,蟒蛇會吃人的!那,那貓豈不是爲爸爸犧牲了?想到這裏我也不禁流淚……

如果那隻貓被蛇吃了,那就等於救了爸爸,可是它自己卻……或許那隻貓很幸運,把蟒蛇引走了,自己也逃脫了……

那隻貓後來再也沒有出現在爸爸的視線裏。它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到處流浪;也有可能已經葬身於蛇腹了。但,不管這隻貓最後怎麼樣了,它救了爸爸,這是事實!它同時也告訴我們:動物是有靈性的!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四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篇6

媽媽從同事那兒帶回來幾條魚,放在在餐邊櫃上一個圓形的魚缸裏面養着。一條魚全身都是黑色的,長着白色的斑紋;有兩條小魚是灰色的;還有兩條魚全身都是好看的粉紅色。

我很喜歡這些可愛的小魚。每天早晨,和它們打個招呼;每天晚上,和它們到個晚安。以至於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出神地望着它們。

可是有一天早晨,我邊吃飯,邊往小魚兒那望去,突然,我驚訝地發現,魚兒們長大了,尤其是那條黑色的魚兒變得非常大,幾乎沾滿了魚缸的三分之一。我奇怪地想:“這個條魚怎麼長得這麼快,變得這麼大?”可是當我從魚缸上面看這條魚的時候,它們又變得和原來一樣小。

這個發現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我決心要一探究竟。

我立刻上網搜索,終於找到了答案。

圓形的魚缸可以近似看成凸透鏡,就是放大鏡效果了。圓形的魚缸和水形成了“凸透鏡”,魚遊過時,相當於在一倍焦距以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成立放大的虛像),人眼看到的是放大後的虛像。此外,平面觀察時看着舒服;圓形的、弧形的看久了眼睛會累的。

哦,原來是這樣的呀。

我急忙找來爸爸媽媽,把事情講給爸媽聽。媽媽瞪大了眼睛:“是嗎?我以前還沒發現這一點兒呢。”爸爸也連連稱讚我會觀察、會思考。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一定會把“?”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