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九篇

精選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清明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四年級清明作文彙編九篇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準備包清明餜。

來到廚房,外婆已經做好了麪糰,這個麪糰白白的、大大的,可有彈性了。只見外婆從麪糰中取出適量的麪糰,揉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白球”,再把“白球”壓成餅狀。可是這個“小白球”好像在逗我似的,非常有彈性,壓下去又彈上來,我使出了九年二虎之力才壓扁。然後再用勺子舀出適量的菜,放在麪糰中間,最後抓住麪糰的兩邊像包餃子一樣往中間合,變成一個增大版的“餃子”,誘人極了,真想把它給吃了。

外婆把青明餜放進鍋裏煎,不一會兒,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從廚房裏飄出來,饞得我直流口水。外波把一個個金黃的青明餜端出來時,我們立刻撲上去狼吞虎嚥的吃起來,那味道簡直是“天下第一美食”,好吃得不得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真有意義!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2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我和媽媽騎着車去郊外踏青,也是我今年春天第一次踏青。

迎着溫暖的陽光,吹着輕輕的微風,我的心情特別舒暢。在路上,馬路兩旁到處是剛長出嫩芽的大樹,空氣非常清新,這就是春天的來臨。

到了郊外,放眼望去,空中湛藍湛藍的,幾乎沒有一片雲朵。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着春天的歌,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來。小草從地下偷偷地探出頭來,顯得特別鮮嫩。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麥地,麥子已經綠了。麥地裏的雪在陽光的照耀下已經融化了,麥子顯得更加翠綠。再看那邊,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有的已經綻放了,有的含苞欲放。滿地的野花五顏六色的,有紅的,有黃的,有粉的,色彩明麗,特別鮮豔。這簡直就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們應該多去郊外走走,呼吸一些新鮮空氣,多接觸大自然,這樣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擴寬知識面,我太開心了。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3

大樹的葉子凋落,小花不願給你獻上舞蹈,小草露出了脆弱的一面,鳥兒停止歌唱……萬物都悲傷了。什麼在這個清明節裏,心情就如同吃了世界上最苦的東西。

我帶着複雜的心情跟隨家人回到了鄉下,準備好一切所需要的東西后,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墳前。頓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

爸爸小心翼翼地將爆竹點燃,又趕緊跑到爆竹遠一些的地方。聽着這些爆竹爆破的聲音,我似乎有聽見我摔傷時,爺爺帶着和藹的笑容,微笑着對我說:“孩子,沒事。”突然,爸爸的話把我從回憶拉回了現實。爸爸說:“來,幫我燒錢紙。”

我拿起一疊錢紙,學着爸爸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做起來。我心裏想:有了這些“錢財”一定能在九泉之下過上豐衣足食的好“生活。”

燒完錢之後,我帶着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敬意向爺爺跪下,嘴裏學着大人的樣子唸叨着:爺爺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幸福安康,讓我們遠離悲傷,接近美好。接着,奶奶、爸爸、弟弟,從容的跪下,有從容的起身,對這一系列動作是那樣的熟悉。

我們要走了,可我卻不時回頭望望爺爺的墳墓,默默的對爺爺許下承諾:爺爺明年的這個時候我一定會再來的。我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您對我的愛與操勞。爺爺明年見!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莒溪太太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太太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評語 能較清楚、完整地說出事情的經過,這一點很不錯,相信寫得一定也不錯。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家人一起去掃爺爺的墓地。

來到墓地,這裏原本是一片寧靜的地方,今天顯得特別熱鬧,許多人和我們一樣,捧着鮮花和食物來哀悼死去的親人,人們的表情非常凝重。

我們來到爺爺的墳前,奶奶點起了蠟燭和香,我則拿了掃帚很賣力地將爺爺墳地四周掃得一乾二淨。一件件儀式順利地進行着,站在墓前我突然很想念我的爺爺,他是那樣地愛我,總是露着慈祥的微笑,還給我買好多玩具,可是可怕的病魔奪走了他的生命。

儀式快結束了,我和哥便到一旁玩耍。“啊!”突然我尖叫一聲,發現自己的腳碰到了一個軟軟的東西,我嚇了一跳,這時哥哥跑過來一看,笑着說:“是一隻青蛙給你踩住了半個身子,幸好沒踩死。”聽說是青蛙,我趕緊捉住它,認認真真地觀察起來,青蛙渾身像是披了件綠外套,只有肚皮是白色的,兩隻眼睛特別有神。再仔細一看還是一隻母青蛙,要是在水裏它肯定帶着一羣小蝌蚪在游泳呢!我正想帶青蛙回家,哥哥阻止我說:“青蛙是益蟲,我們不能傷害它,而且它的親人失去它,也會很傷心的。”我聽了連忙把它放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青蛙是不是和人一樣,要是失去親人,會和我失去爺爺一樣傷心,我相信每一個動物都是有感情的,它們有親人和家,也會和人類一樣傷心、快樂。真希望人們都能善待我們的動物朋友!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6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我們和幾位親戚一起去祭拜祖先。

這天,天氣陰沉,我們踩着凹凸不平的泥巴路,扶着樹枝一步一步地艱難走上山頂,累得我氣喘吁吁。到了山頂,我們穿過一條稻草路,再進到一條只能容下一人寬度的叢林小道,蜿蜒曲折,就來到了墳墓旁。

開始掃墓了,一位親戚把一根木棍使勁插到墳土裏,木棍上面卷着五彩斑斕綵帶似的東西,另一位把一封紅紅的鞭炮拉長,認真細緻地鋪在墳上,老爸用打火機點燃兩根鮮紅的蠟燭,小心翼翼地分別插在墳前墓碑兩旁的小洞裏。接着,開始燒紙錢,老爸先把土黃的紙錢放在蠟燭上點燃,第一張燒着後,大家接二連三地扔紙錢,由於紙錢很厚,燃燒的同時不時冒出嫋嫋青煙。燒了一段時間,有人點燃了鞭炮,鞭炮在墳上劈里啪啦地響起來,不時有鞭炮在空中跳躍,其中還有一顆跳到了我的臉上,哎喲!好疼!一個哥哥用手一把把我抱住。鞭炮似乎放了很久,停下後,爺爺在鞭炮的薄薄青煙中,虔誠地對着墳墓說了他對我們在場所有人的期望,希望祖先保佑。然後,讓我們所有人五指併攏,放在胸口,對着墳墓中的祖先,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最後,爺爺講了許多關於這位祖先的勵志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

我想,我一定要向祖先學習,努力讀書,不辜負爺爺的希望,我相信祖先也會保佑我的。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7

雙休日,爸爸·媽媽帶着我妹妹和我的好朋友‘陳心怡’去黃河灘踏青。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欣賞着外面美麗的風景。到了黃河灘,天空中,一隻只風箏隨風飛舞,路兩旁,一棵棵柳樹舞動着嫩綠的枝條,像是走進啦連綿不斷的畫卷。最讓我養眼的是寬闊。湛藍。透明的河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且讓人睜不開眼睛。河面上偶爾還會出現幾條小漁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河流湍急的地方,讓我們望而生畏,我們踏着已經發芽的`草地來到河邊,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我們在河邊玩起了往河面上拋石子的遊戲,每一次的勝利都讓我們歡呼雀躍。

這時,爸爸媽媽要去挖野菜,就讓我們在河堤上玩遊戲。春風吹拂着我們臉,偶爾覺得有點寒意,但我們興奮盎然。我們唱啊。跳啊,像幾隻歡快的小鳥,嘰嘰喳喳,給春天帶來了快樂的音符。

天漸漸的黑了,在爸爸媽媽的呼喚聲中,我們坐上了車。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黃河灘。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8

又是一個清明,這是我們爲母親祭奠的第六個淸明。站在母親的墳前,淚水不停地滑落一一心很痛。

母親生前,每一到淸明,母親總是爲去世的祖輩們忙乎着祭奠用品,先用簍筐裝好再用扁擔挑着去祭奠。兒時的我們總跟在母親的身後頑皮地嬉鬧着。那時的清明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緬懷先輩也是個能讓我們在田園裏開心玩耍的日子,而如今清明卻已成爲了一種無法釋懷的痛。

記得在讀師範的時候,教我們的文選老師給我們讀了一首余光中的《鄉愁》,那時的我因S爲母親的健在,也就沒有深切的領會詩中那沉甸甸的“愁”。如今母親走了,余光中的那段詩句才感悟心中。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冰冷冷的石堆把我和母親相隔,再也找不回昔日的音容相貌。心很痛,只因爲母親過早的離開了我們。今曰又已是淸明,唯有買些母親生前喜歡用的東西祭奠她-----但願母親能收到我們爲她準備的祭品也但願我那可親的母親在那邊過得好,過得無病無痛快樂無憂的日子。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9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相信,去踏青的人一定很多。“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就是寫的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這讓我想起了汶川的地震中死去的人們,他們的親人在這一節日中,思念之情會不會愈加深刻呢?

逝者安息,生者奮發。地震來臨的時候,許多人民教師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救了自己的學生,卻把自己永遠的埋在了廢墟中,他們死的光榮,再想想那些父母爲了自己的孩子,用生命詮釋了愛,這些人們都很偉大,什麼叫患難見真情,都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他們的生命已經結束,但他們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而清明節這個日子就正是這些人們的節日。

汶川大地震雖讓我們心痛不已,但是汶川人民的生活還要繼續下去。那麼,清明節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回國後,他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他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介子推一定會出來的,沒想到介子推與他的母親竟在這次大火中丟了性命。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了遺體,卻發現介子推的脊樑堵着個柳樹洞,掏出一看,原來是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後來,爲了紀念介子推,重耳把這一天定爲清明節。

都說清明的時候會下小雨,今年也不例外,不過是不明顯罷了。望着窗外陰着的天空,我的心頭泛起了一絲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