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推薦】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六篇

【推薦】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六篇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1

從古到今,人們根據動植物身上的某些特徵,發明了不少實用東西。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就一定會有所發現。

星期天,我和弟弟去公園裏玩。當我們穿過一排綠幽幽的矮樹來到了一個水池邊,這時我發現衣袖上多了幾個綠色的小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蒼耳。只見一顆顆橢圓形的帶有綠色小刺的蒼耳,像蜷縮成一團的小刺蝟牢牢地“依偎”在我的衣袖上。不用外力拉扯,它就那麼心安理得地在衣袖上”安家”。

“根據蒼耳容易粘織物的特徵,人們發明了尼龍搭扣…。”我想起了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的話。“嘖嘖,發明尼龍搭扣的人真是太聰明瞭,發明的靈感竟然來自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蒼耳。”我心想。“蝴蝶,蝴蝶”,弟弟邊喊着邊去抓蝴蝶。只見一隻蝴蝶從眼前閃過,很快落入花叢中。這下讓弟弟一下子失去了捕捉目標。原來呀,蝴蝶不僅美麗,還很善於僞裝。它身上的顏色可以讓人產生錯覺。聰明的人們根據蝴蝶這一特徵發明了迷彩服。當解放軍叔叔在野外作戰時,就不會輕易被敵人發現,從而大大減少了傷亡數。

我還想起了人們是怎麼根據荷葉發明的傘;是怎麼根據蒲公英發明的降落傘;根據螳螂發明了鐮刀。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大自然裏到處都能給人以啓發,只要我們能善於觀察,就能發明創造一些給具有價值的東西。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2

大自然是一位畫家,給我們描繪了千山萬水;大自然是位音樂家,給我們彈奏出許多美妙的聲音。大自然是一位哲理家,可以告訴我們許多道理。這不,今天大自然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我寫完作業,準備下樓玩,這時,媽媽說:“你就不會勤勞點嗎?幫我乾點家務,學學勤勞的螞蟻,下樓觀察觀察,學學它身上的本領。”我飛快地跑下樓去。

我找到螞蟻的窩,掏出一塊餅乾,放到螞蟻窩附近,然後蹲在旁邊,靜靜地觀察。只見螞蟻窩裏露出了一個小小的頭,左看看、右看看,看到我放的那塊餅乾時,它蹦出了窩,飛快地向那塊餅乾跑去。它圍繞着餅乾轉來轉去,好像不知所措。它跑到餅乾的後面,後腿蹬地,前腿推着餅乾,努力向前。餅乾像一座大山一樣,立在前面,紋絲不動。這隻螞蟻放棄了獨自推着餅乾走到家,它圍繞這塊餅乾轉了幾圈,自己跑回了家。“勤勞”?分明是見到難題就退縮!我氣憤極了,正要回家,卻發現剛剛的那隻螞蟻又出了,還帶着一支長長的隊伍,和黑色的長龍像極了。它們分佈在餅乾四周,外面圍繞着幾隻兵蟻,不讓任何掠食者搶食。一隻大螞蟻指揮着,搖動着觸角,像在說:“你到那兒,你到那兒,那一邊的螞蟻出來一隻,去那……”最後,餅乾四周平均分佈好了螞蟻,蟻多力量大,一下子擡了起來。“一二一,一二一”,指揮搖着頭,似乎在說。我看着螞蟻把食物搬走,打算給它一些困難。我往螞蟻身上潑了一些土,把螞蟻埋了起來。只見土中伸出一條腿,兩條腿……最後,螞蟻都從土裏走了出來,整好隊形,搬起餅乾,走到洞口,把食物分成小塊,搬進了洞。

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感到:不管一個生命多麼的渺小,只要勤勞、團結、奮鬥,再難的事也會被它們擊倒。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3

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在用它們的行動,它們的堅毅,要我們懂得怎樣的生活,要我們明白生命的真諦。

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坐在小區的木質長凳上。突然,一列長長的隊伍——螞蟻大軍映入我的眼簾。螞蟻們正在搬運一大堆食物。我定睛一看,原來,所謂的食物就是我剛剛吃掉落的麪包渣。

我蹲下來仔細觀察,發現它們跑動跑西地把麪包渣一粒粒撿起來,揉成一個超大的麪包團。它們艱辛地搬着麪包團。突然,一隻小螞蟻跑到花壇的泥土中,不一會,它跑出來了,後面跟着幾隻大螞蟻,看來它是跑去搬救兵了。

有了大螞蟻的幫助,搬運速度顯然快多了。它們齊心協力,爬呀爬呀,來到了最難的關卡——小土坡。它們爬上小土坡,看上去似乎有些吃力。果然,爬到坡中央,有一半的螞蟻從坡上掉了下來。原本以爲它們會就此放棄。可沒想到,螞蟻們再次爬起,它們重振旗鼓,繼續朝着小目標往前行,中途雖掉落幾次,可它們依舊堅持不懈,每一次的堅持似乎比前一次來的更有力量,更有鬥志。看着它們,我的同情心爆發了。我撿起一根小樹枝,把螞蟻和麪包團一塊推了上去。到了土坑,螞蟻們長吁一口氣,它們手舞足蹈,似乎是在慶祝着……從它們的身上,我得到了不小的啓示: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

大自然的奧祕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時時刻刻牽引着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4

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它給我們許多啓示,就像一本萬能的書,只要你細心去閱讀,一定會大受啓發,發明出許多東西。

例如魯班從一片葉子得到啓示,發明了鋸子,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呢!

一天,魯班上山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手不小心被路旁的茅草給刮傷了,流了很多血。這麼不起眼的茅草怎麼會這麼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仔細端詳旁邊的茅草,發現茅草的邊緣長着鋒利的小齒。他突然大受啓發:如果用鐵皮做一把像這樣的帶有鋒利鋸齒的工具,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木頭鋸開了嗎?他想了想,迫不及待地請鐵匠師傅打造了出來,發明了鋸子。

除了鋸子,科學家們還通過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發明了雷達。以前夜裏航行的飛機總是相撞,一次科學家們看見蝙蝠在黑暗中自由順暢地飛行,就把一隻蝙蝠抓來做實驗,看看蝙蝠是如何來辨別方向的。實驗後,證明蝙蝠不是靠眼睛來確定位置的,後來科學家又把蝙蝠的嘴巴和耳朵蒙上,發現蝙蝠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實驗證明,蝙蝠是靠嘴巴發出的超聲波碰到障礙物再返回耳朵來確定位置的,根據這一啓示發明了雷達,裝上雷達,飛機在晚上也可以飛行了。

大自然真是我們的老師呀!只要我們虛心向它學習就會得到更多啓示,造福人類!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5

春天到了,和風送暖,太陽也變得暖烘烘的。大地開始解凍,變得鬆軟來。

在我的家鄉,最能顯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楊樹上的白楊胡了。你瞧,別的樹木還沒有多大的變化,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楊樹上的“白楊胡”,不知什麼時候悄悄地露出了頭,而且一天天變得又粗又長。毛茸茸、蓬鬆鬆的“白楊胡”在春風吹拂下搖搖晃晃,飄飄悠悠,彷彿在跟人們說:“春天到了,天氣要變暖了。”

我常聽老農說:“白楊胡不落乾地。”真的是這樣嗎?我半信半疑,決心弄個明白。

一場春雨過後,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白楊胡”在雨後那沁人心脾的溼潤空氣中紛紛揚揚地灑落在大地上。這是爲什麼呢?是巧合,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呢?

原來“白楊胡不落乾地”有兩個原因:第一“白楊胡”就是白楊樹的種子,不過它的種子又輕又小,就藏在毛茸茸、蓬鬆鬆的“胡”裏。因爲種子既小又輕,不象別的植物種子成熟以後有一定的重量,能自然地落在地上。第二,春雨過後毛茸茸、蓬鬆鬆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許多,再加上雨後的春風一吹,“白楊胡”便灑落了一地。這種有趣的自然現象年復一年地出現,難怪有經驗的老農說:“白楊胡不落乾地”了。

“白楊胡”落地的時候,正是我們這裏忙種春蒜的時節。

朋友們,大自然是多麼有趣呀!讓我們一同到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和深入研究吧!

大自然的啓示四年級作文 篇6

在茫茫大海的深處,潛水艇像靈活的魚兒一樣自由行駛着,它們可以上下浮沉,來去自如。人類是怎樣設計製造潛水艇的呢?硬骨魚和潛水艇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一直在研究一些硬骨魚的游泳樣子,探索魚兒們能在水裏忽上忽下游行的奧妙。通過仔細觀察發現,每一條硬骨魚的肚子裏都有一個器官,叫做魚鰾。魚鰾在魚的身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夠使魚在水裏沉浮自如。當魚鰾內充滿空氣呈膨脹狀態的時候,魚在水中的浮力大於重力,就緩慢地上浮;當魚鰾內的空氣幾乎全部沒有的時候,魚受到的重力大於浮力,魚就可以快速地往下沉。原來,魚就是通過控制魚鰾內空氣的多少來實現浮沉的。

工程師們發現了魚鰾對魚的作用,就根據魚鰾的原理,在潛水艇內安裝了水艙。當水艙裏灌滿海水,連一點兒空隙都不留時,艇身重量的增加能使其潛入到深海中去;想要讓潛水艇浮上來的話,只要將壓縮空氣通入水艙中排出海水,艇內的海水重量減輕後,就可以重新上浮到海面。

此外,設計師們模仿魚的身形——圓頭尖尾的“流線型”,進一步完善了潛水艇的外形,再結合聲納技術,使得潛水艇能像魚一樣在大海里自由航行。

通過研究硬骨魚的身體構造,人類改進了潛水艇的功能,由此可見,大自然中的生物真是奧妙無窮!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大膽探索,一定能實現造福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