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做糉子說明文(精選26篇)

做糉子說明文(精選2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恰當配合的一類文種。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糉子說明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糉子說明文(精選26篇)

做糉子說明文 1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糉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着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裏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糉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讓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捲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着加入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後用麻繩紮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糉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試着包了一個,可是最後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脫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說:“做什麼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於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眯眯地說:“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糉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綠裏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裏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悅。

做糉子說明文 2

又要到端午節了,四處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於是,我向媽媽嚷着,今天包糉子,媽媽1653去菜市場買回了包糉子的葉片。在她的吩咐下,我開始了我的工作。首先我把葉片放入水中洗乾淨,放在一旁。再把用來包糉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乾淨,加一點點鹽和醬油攪拌均勻。看着準備包在糉子裏的鮮肉和蛋黃,我急不可待的挽起了袖子準備開始。

媽媽先拿了兩張大小不一的葉片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中,把它對着左手的掌心抖了兩下,再塞進去一塊鮮肉和蛋黃,然後再用米填滿。接着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便把它包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把它綁起來,一個結結實實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着很容易似的,就想試一試,拿了兩片葉片,照媽媽剛纔的方法包了起來。可是,這時我的'漏斗卻出現了三個洞,米一直往下掉,媽媽說:很多事看着容易,辦起來可難了,這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教我,她做一步我就跟着做一步,可我不是折個貨真價實的漏斗,就是把它包得鬆鬆垮垮,一上線就全散架了,好不容易整出個有點樣子的,我早已累得哇哇叫了,看來真是個技術活呀。我搖搖頭便不再繼續了,就等着媽媽包現成的我吃好了。沒有我在一旁干擾,媽媽的速度更快了,她一口氣包了五串糉子。媽媽說:要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煮一個小時,這樣才能讓糉子吃起來更有嚼頭些。

一串串帶着水氣兒的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鍋了,那香味飄滿了屋子,讓人都不由自主流下了口水。我迫不急待地剝開綠色的糉葉,哇,糉子色澤誘人,連忙呼口氣,吃了起來,那味道清香可口,鹹鹹的香香的,真好吃!媽媽看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在一旁不停地說:吃慢點,吃慢點;一個糉子剛下肚,我就衝着媽媽說:媽媽你真棒!包的糉子味道好極了!媽媽用手理了理額頭邊上的幾根零散的頭髮,欣慰地笑了。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一位古代詩人的懷念。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你能說出它包含着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糉子用翠綠的葦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後,顏色變了,剝開墨綠的葦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裏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棗,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糉子的味道更是鮮美。葦葉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糉子,真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

做糉子說明文 3

端午節,插艾葉。糉子香,香滿堂。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包糉子,小激動哦,這份體驗值得珍藏。

一大早,爺爺就爲我們精心準備了材料:煮熟的蘆葉,淘洗乾淨的糯米、赤豆,鮮醬油醃漬入味的.瘦肉。

萬事俱備,只欠動手,我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手巧的媽媽先動起手來,只見她拿起三張蘆葉,錯開、順次排好,接着把蘆葉捲成一個精緻的漏斗型,然後往裏面加幾勺米,接着左折折右折折,最後用棉繩一綁,三下兩下的,一個嚴嚴實實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看得手癢癢,便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地開工了。可是,我的“漏斗”要麼漏米,要麼蘆葉開裂,問題百出,急得我抓耳撓腮。

媽媽微笑着說:“很多事看着容易,真正操作起來就難了,這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地教我。一遍又一遍,我的“小漏斗”也終於有點模樣啦!

放米、入餡兒,都很順利,就在我暗自慶幸,覺得自己快要成功時,一隻大大的攔路虎出現了。給糉子封口卷蘆葉時,米粒從各個角落“跳”出來。按住這邊,那邊漏了;按住那邊,這邊漏了。哎,直接用繩子捆起來得了。於是,我急忙拿起一根棉繩繞呀繞,想把糉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破碎,一個糉子全散架了,嗚……

關鍵時刻,老媽救場。媽媽抓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之後,我百般嘗試,在手忙腳亂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形狀不一的糉子。耶!

今天的包糉實踐,讓我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做糉子說明文 4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糉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糉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奶奶包的.糉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糉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糉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着自己親手做的糉子時,覺得今天的糉子特別甜。因爲,這是我勞動的收穫!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吃糉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爲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糉葉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將至,我已包好糉子上網料理我的空間。

選取上好的蘆葦葉,老嫩適宜,寬4—5釐米,長30釐米以上,放在鍋裏,水要超過葉面。先大火燒開,再文火悶大約45分鐘。使之軟化增加彈性,同時也起到消毒殺菌作用,起早了葉子脆,起晚了浪費。

起鍋後放在冷水裏洗淨,剪去葉柄備用。捆紮以蓑草(要和蘆葦葉同煮)爲上,現在大多用尼龍線或者蛇皮袋拆成單股。

包時取3—4片葦葉,在大頭窩成漏斗狀。大頭儘量往前推,使之嚴密,不漏米。上米(可依個人口味加棗子、鹹肉、葡萄乾等)後右手中指、無名指分開將其夾住,大拇指從後往前推壓,使其緊、平。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朝裏推成等邊三角形,再將大拇指推過來的葉面蓋在三角形上,並以左手拇指、食指順勢將漏斗口集合處捏緊,再將餘下的尾把順拐角貼折。再取線捆紮,鬆緊要適度,太緊,糉子硬,口感差,甚至會夾生;太鬆,沒口勁,甚至會散。最後,把多餘的葉尾剪掉就可以了。

再就是煮了,水要沒過所有糉子,也是大火燒開,再用文火煮45分鐘以上。放在鍋裏待自然冷卻後再起鍋。可口的糉子就成功了。

可能有人要說:這是娘們的事情,你怎麼也——?我就是喜歡動手呢,沒辦法。

等我快要打完這文字遊戲的時候,已經從廚房飄來淡淡的香味了,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感,最後一句算抒情吧。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都是躍躍欲試的,爲什麼呢?當然是因爲每到端午節,我們就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啊!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不只是吃糉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糉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裏去幫忙包糉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糉子!包糉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糉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糉子裏的餡料充滿整個糉子。

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糉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糉子全部包好之後,糉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噴噴的糉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糉子,他們都說好吃,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做糉子說明文 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裹香甜可口的家鄉糉子。

談起家鄉糉子,歷史上還有個傳說。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投江自己殺。人們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第二年人們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裏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家鄉糉子。家鄉糉子外面包上箬竹葉,四角形狀,繫上五彩繩,再投進江裏。

於是從那時到現在,人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裹家鄉糉子吃。家鄉製作家鄉糉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葉、細長的棕葉、糯米、板栗、臘肉、蜜棗。媽媽先把箬竹葉與棕葉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並用刷子洗乾淨,把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後將箬竹葉圍成圓錐的形狀,像一個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箬竹葉上,一邊放上板栗,另一邊放上蜜棗;接着將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好像爲板栗、蜜棗、臘肉蓋上雪白的被子;最後把箬竹葉裹起來,成爲一個個家鄉糉子,每頭有兩個尖銳的小角,好像一個穿着綠衣裳,頂着四角帽的小精靈。這樣,一個家鄉糉子就做成功了。

家鄉糉子包好以後,放在鍋中煮上幾個小時,便可出鍋拿來品嚐了。媽媽打開鍋蓋,一股熱氣立刻衝了出來,熱氣中摻雜着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家鄉糉子的衣裳,裏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顆顆糯米就像一顆顆白玉珍珠,一邊的蜜棗散發出誘人的氣息,像一顆顆紅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紅了周圍的糯米,使白糯米換上了紅衣裳。蜜棗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使人回味無窮。

吃家鄉糉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放在鍋裏煮,可以放在火爐上烤,還可以切成片狀,放在鍋裏煎。家鄉糉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裏,儲存很久,想吃時再拿出來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家鄉糉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裏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的家鄉糉子!

做糉子說明文 6

今天是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紀念屈原先生的。人們會在這天賽龍舟、吃糉子,我和媽媽就包了好多糉子。

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一個親子包糉子活動。我們來到藝鑫,老師已經在佈置場地了。一進門,就能看到大廳中間兩張長長的桌子和寫着“藝鑫之端午糉子”的黑板,還有好多五顏六色的`氣球,好像在向我們招手。

等大家都到齊了,我們就開始包糉子。我和媽媽都不會包糉子。剛開始,總是要把糉葉弄破。包的糉子又鬆又難看。但我們跟着“糉子老師”包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會包了,包得又快又結實。我們把糉葉做成圓錐形,在裏面放上紅豆,用筷子戳一戳,讓糉子變結實,好像一個冰淇淋蛋筒。再把上面的糉葉角疊下來,捏住,往右轉一圈,用繩子繫住,打個結,就做好了。包糉子真有趣。

糉子煮熟以後,我一連吃了三個,因爲是自己包的糉子,我感覺特別好吃。

做糉子說明文 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民間都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包糉子。

包糉子需要許多材料:棕葉、糯米、肥肉或瘦肉、醬油、棉線。糯米和醬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糉子的食材。當然,這都是能夠按自我口味來進行選擇,如果喜歡吃甜的話,能夠不需要醬油和肉,能夠加一些赤豆和糖。

糉葉儘量要綠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顯一些的,要有韌性的,不能太碎的糉葉,這樣包的時候容易裂開來,包的時候,米粒會漏出來,糉子的香味會大大減少。線得用棉線,棉線更粗,裹得更緊,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時候纔不會乾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能夠了。

材料準備好後,就能夠做了。先把糉葉的二分之一卷成一個無底的圓錐,然後兜兩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醬油加到圓錐裏,加一塊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擠一擠,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滿爲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滿,像個無底洞一般,怎樣裝都裝不滿。可是我始終不明白爲什麼。之後我把糉子翻了個身一檢查,才恍然大悟,原先我卷的時候,沒卷好,“圓錐”的頭上有個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頭或者用勺子使勁按一按,下頭這個洞就會像沒捏緊的水龍頭一樣,時不時漏一些糯米下來。拆掉,重包!

這一回,我可細心多了,爲了防止它再漏出來,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線,在尖角上頭先捆了幾圈。糉子到是兜滿了,總該蓋蓋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糉葉包上去,蓋住再折下去,它的兩邊就有兩個大口子開開來,會使糯米漏出來的。

我重複了好幾遍,還是會有兩上大口子裂開來。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糉葉往口子上一蓋,就拿棉線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時候漏出來,所以橫着豎着斜着捆了有二十來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說我捆糉子像捆賊一樣,來了個五花大綁。而她們包的僅有橫的口子上的三四圈,並且捆得還比我的結實呢!初學者嘛,沒事兒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糉葉包完,我們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個。我包的那幾個雖然一個比一個好,可是還是奇形怪狀的。在一大堆糉子裏,我包的糉子顯得異常與從不一樣。沒關係,我這叫有創意嘛!進鍋蒸糉子嘍!等一會兒吧,糉子很快就出鍋了。

吃糉子是端午節最主要最不可少的習俗。當然,還有其它很多習俗,例如: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包……這些傳統文化寄託着我們對先輩們的思念,也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顆閃耀的明珠!

做糉子說明文 8

爲什麼要包糉子呢?是因爲有個叫屈原的人死了,所以要包糉子是爲了紀念他。

傳說屈原病死了,不知被誰放入了一條河裏,被魚就快吃了,這是一羣農民把包好的糉子投入河裏餵魚。所以每年每月的這個時候,就是有美味糉子的端午節!

去超市前,我心裏想:我做的糉子一定要最好看,最香,最好吃。我就是抱着這個願望來包糉子的!

我們先去超市上買糉葉,買完後我們再去買很多很多的糯米。

我就做一個肉餡的吧。我們先把糉葉對起,再從一個角卷出一個橢圓形,在橢圓形裏面放滿糯米,如果有多出的糯米,就不要再加進去了,把它去掉,然後用對面的糉葉蓋住橢圓形的上面,接着再包一圈,包完後就把中間捏幾下,要輕輕的,不然的話糯米會出來。把剩下的'糉葉從上面蓋住,再把四個角做出來。拿一條線從上面開始纏一圈,然後再從葉子中間穿過去後綁緊,再在上面打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緊的結,剩下的線不要剪掉,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包完糉子後就把它們放入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大鍋,然後蓋住,開中火,就開始清蒸。過上個幾十分鐘,半個小時,糉子就蒸好了,剛蒸好就聞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我都迫不及待了!我甚至都想一口吞一個了,我連忙打開,不管它燙不燙了,一口咬下去,覺得非常好吃!我一下就吃了兩個,我想還要,可是沒有了,都被我爸爸吃光了!

我非常喜歡吃糉子和包糉子,而且一吃就是兩三個!

做糉子說明文 9

遠處,一陣香味飄過來,饞的我直流口水——原來是媽媽在包糉子。

我趕忙跑回家,幫媽媽包糉子。我們先把箬葉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準備糯米,用勺子把糯米放在已經洗乾淨的箬葉上,再把箬葉折成你喜歡的形狀。我喜歡三角形,因此我包了一個三角形糉子。包糉子還沒有結束,我們還要用繩子把糉子綁起來才行,我在我的三角形糉子上綁了一個蝴蝶結,遠遠望去像一隻小貓的.耳朵,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和媽媽還包了圓形的糉子和正方形的糉子,我和媽媽一起把我們包的糉子倒入鍋中煮。我焦急地等待糉子出鍋,一個小時後,媽媽高興地說:“好了,糉子出鍋咯。”我可高興極了。因爲媽媽說我可以把包好的糉子送給大姑小姑吃。我用袋子裝了一些糉子,趕忙跑下樓騎着我的自行車送糉子去了。

送完糉子,回到家,我拿了一個自己包的圓形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會兒,爸爸出差回來,我一定要讓他看一下我的傑作。

做糉子說明文 10

"五月五,過端午。"每年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一晚,包糉子是媽媽的頭等大事。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也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着。媽媽說:"要不要教你包糉子?"我看了一眼糉子說:"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能難倒我?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聽我這樣說,媽媽笑了。

我拿起兩片糉葉就包了起來,我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糯米——呀,米從下面的小洞漏了出去。我悄悄地觀察媽媽包糉子的步驟,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操作前半部分挺順利,可是後來裝了糯米之後,米太多,鼓鼓的,捆不起來了,於是第一個糉子以失敗告終。第二個雖然勉強包好了,但在捆紮的時候用力過猛,線"嘭"的一聲斷了,又失敗了。媽媽在一旁大笑起來,學着我的'口氣說:"喲,不就是包幾個糉子嗎?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這時爸爸走過來,得知詳情也大笑起來。真是氣死我了,我心想:你們等着,不就一個糉子嗎,老師常教育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我又開始包起來,吸取剛纔失敗的教訓,我卷好糉葉,裝進適量的米,用適當的力度擱好了糉子——哇,成功了,終於成功了!我得意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現給爸爸媽媽看,換來了他們的陣陣掌聲,他們爲我豎起大拇指。看着自己的"傑作",我得意地笑了。

端午節到了,主角上場了,我把煮好的糉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我們拿起糉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地吃着,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做糉子說明文 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奶奶一起回到鄉下,我們到外婆家的田裏採了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人們就包糉子來紀念他。

首先要準備好一大盆雪白的糯米,還有肉和醬油。奶奶把糯米洗乾淨,糉葉要提前用熱水泡好,糯米分成兩份,一份做鹹味的肉糉,另一份做白糉。準備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給我做示範:她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起來,把葉子繞着手圍成圈,再把手抽出來,把糉葉圈的'一邊折起來封住,這時就可以加糯米了。媽媽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的中間,餡兒放完了,接下來該封口了,再拿一片糉葉包裹在沒封口的那邊往裏折一下。我心想:該怎麼把它綁住呢?只見媽媽拿出一根線,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拉着在糉子外繞了兩圈,最後打上結,一隻被“五花大綁”的糉子就出來了。

看完了示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包了起來,第一次嘗試完成得並不理想,看着我七歪八扭的成品,我決定再來一次,果然“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個糉子好看多了。

奶奶把做完的糉子拿去煮,不會兒盛了出來。我挑了我自己包的白糉子,蘸着糖吃了起來,心裏美滋滋的,今天我不僅過了個快樂的端午節,還學會了包糉子。

做糉子說明文 12

端午節快到了,每家每戶都在忙着包糉子,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媽媽就帶着我去超市買糉葉、糯米、紅棗、紅豆……我疑惑地問:“媽媽,我們不是要包糉子嗎?爲什麼不去買肉而要買紅豆和紅棗呢?五芳齋的糉子不都是肉的嗎?”媽媽笑着說:“糉子有兩種,甜的和鹹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糉子,所以肉糉比較多;北方人喜歡吃甜糉子,媽媽是北方人,當然要包甜的糉子了。”哦,原來如此啊!

一回到家,媽媽先用鹽水把糉葉泡了起來,用清水把糯米、紅豆、紅棗等也泡好,泡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再用清水把糉葉沖洗乾淨,晾一會兒,把糯米和紅棗裏的水倒乾淨就可以包糉子了。先把糉葉圈成一個喇叭形狀,拿住尖角的部分,把泡好的.糯米放到喇叭形糉葉的一半;再放一些紅棗、紅豆進去;接着,再加些糯米壓壓平;最後,用糉葉把糯米裹嚴實,用線一圈一圈地繞緊,在尾端打上一個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如此反覆,很快我們就包了一大盆,馬上就可以下鍋煮了。

過了一會兒,廚房裏就飄來了糉子的香味,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等到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完一個,被燙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不過,你還別說,這糉子的味道實在棒極了!媽媽說,這裏邊有家鄉的味道!

做糉子說明文 1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包糉子啦!早上起牀,外婆已經早早地站在冰箱前準備食材了。我連忙跑上去說:“外婆,我也要包!”“好,那你要認真一點哦。”“嗯嗯!”外婆把棕葉、紅棗、鹹蛋黃、糯米、細蠅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咯!首先,將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往“漏斗”裏放入一層糯米和鹹蛋黃,再放一層糯米。放完之後,把“漏斗”包起來。最後用細繩把它捆起來,一個糉子便完成了。我也學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包起來的時候,“淘氣”的糉葉卻怎麼也包不住糯米。我犯了愁,這時,外婆笑着對我說:哈哈!你應該用手包緊它,這樣它就不會淘氣啦”我根據外婆說的.方法做,終於包好了!隨後,我們又包了很多人鹹蛋餡的糉子。看滿臉皺紋的紅棗爺爺時,我似乎想到了什麼,趕緊包了三四個紅棗餡的糉子。一盤挨挨擠擠的糉子一份份溫暖的愛。

糉子煮好咯!一盤香味四溢的糉子上桌了,爸爸拿起一個糉子就準備打開,我想:吃糉子就像拆盲盒一樣,不知道爸爸會抽到什麼餡的呢?我看着爸爸,沒想到,他竟然抽到了紅棗餡的!紅棗餡的那麼少,我爸爸可真是一個幸運兒啊!端午節真好,我愛端午節!

做糉子說明文 14

端午節,我和奶奶開開心心地過節,包糉子。

奶奶問我:“爲什麼端午節我們要包糉子?”我回答說:“是爲了紀念屈原。”“那你知道糉子是怎麼包的,想學嗎?”奶奶問。

於是,奶奶把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搬出來,讓我跟她一起學習包糉子。先把青青的糉葉捲起來,留一個口子,放一些糯米和一塊五花肉,緊緊地把糉葉包好,然後再用線把糉子綁緊,一個綠油油的糉子就做好了。

奶奶包的.糉子是枕頭形狀的,胖嘟嘟的,遠遠望去,真的像一個小枕頭,又像一個胖娃娃。我包的糉子有三角形的,像一個小拳頭。糉子包好了,有滿滿的一大盆。我和奶奶看着勞動成果,都笑成了一朵花。

我們開始煮糉子。在高壓鍋裏裝半鍋水,然後放入包好的糉子,大火煮40分鐘,糉子就煮熟啦!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禁不住口水都流出來了。奶奶從鍋裏拿出糉子送給鄰居們品嚐。大家吃了以後都讚不絕口,豎起了大拇指。

包糉子真有趣!一個小小的糉子,讓我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做糉子說明文 15

我今天想吃糉子,讓我媽媽做糉子,但也想自己試一試,讓我媽媽答應我去做糉子,我媽媽看到我的力量,欣然同意下來。

我媽媽拿出了一些竹葉。我以爲我要做糉子,所以我準備做糉子。但是我沒想到媽媽會把葉子放進鍋裏,用兩個碗壓着,倒些水進去,然後燒掉。我認爲這肯定能去除上面的有害物質。我媽媽告訴我把竹葉煮軟,然後消毒,這樣我就可以了。

好不容易水開了,媽媽把兩個碗拿走,把鍋裏的.東西都倒進一個大盆裏,然後把大盆端到桌子上。我媽媽對我說,在做糉子之前,我必須先洗竹葉。

做糉子說明文 16

仲夏時節,端午節來了,家家戶戶都有香噴噴的糉子,讓水在人羣中流動。

這一天,我媽媽終於買了配料,我們開始準備糉子。首先,把事先泡軟的葉子拿出來,然後把糯米洗乾淨。我們不太喜歡鹹的味道,所以我們只買了棗。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我們開始做糉子。

我媽媽首先爲我包裝了一個來展示。我看見她先撿起一片蘆葦葉,用右手握住蘆葦葉的根部,用左手握住蘆葦葉的中部。然後她把她的窩翻了兩次,一個像冰淇淋桶一樣的小桶出現了。然後,她繼續握着小蘆葦葉筒,防止它掉下來,然後從盆裏拿出一片葉子,放在蘆葦葉筒上,把它握在一起,迅速把它包在一起,握着並固定住。這時,糯米可以放進去,但記住不要放太多,否則我們的主角棗就沒有地方進入舞臺了。放入大約2/3的糯米,然後放入紅棗,然後用糯米密封。下一步是最後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封頂”。我看見我媽媽畫了另一片糉子,把它蓋在上面,用剩下的兩塊糉子的角把整個糉子包起來,最後用繩子把它綁起來完成。

看着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我的頭很大。我小心翼翼地把蘆葦葉拿在手裏,丟進窩裏,捲起來,但我不能成爲一個“冰淇淋蛋卷”。我不假思索地折斷了一片蘆葦葉。我沒有氣餒,重新開始。這一次我發現了這種感覺,一次一個巢,一次一個圈。一個漂亮的小管子出來了。然後我把蘆葦葉放在小管的頂部。這確實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沒有很好地把握角度,整個外殼就一起裂開了。在我耐心的研究和媽媽的幫助下,這個小管子終於成了一個窩。加入糯米和紅棗,將頂部密封。我拿出另一片糉子葉,努力工作,把糉子捆得緊緊的,終於成功了!

煮好的糉子又甜又軟又粘,還有點糉子葉的香味。解開繩子,一層一層剝開糉子。白色的糉子會露出來。紅棗的味道會令人驚喜,甜而不膩,美味可口。

做糉子說明文 17

包糉子啦,媽媽包的糉子是最美味的糉子,比商店裏買的還好吃。把新鮮的糉葉、洗淨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媽媽就要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合上糉葉,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見媽媽包糉子很輕巧的樣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誰知包糉子這件事看起來簡章,做起來可難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米放多了,糯米從糉葉縫裏漏出來;一會兒又放少了,沒裝滿;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包了。媽媽見了,鼓勵我說:“不要遇到難事就不做了,媽媽教你包,你一定能學會的。”在媽媽的耐心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終於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夾帶着肉香、糯米香和糉葉香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饞得我直流口水。煮熟後,媽媽剝了一個糉子遞給我,我大口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開心極了:我也學會包糉子啦!

做糉子說明文 18

媽媽是北方人,可從來沒包過糉子,不過爲了教我包糉子,媽媽還是專門請教了賣糉子的奶奶。

我呢,則是在剛剛學會包糉子的'媽媽的指導下學習包糉子的。所以,包出來的可不像外面賣的那樣有棱有角,形狀美觀。不過,畢竟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包糉子了,我好開心呀!

端午節這天,我特意請全家吃了我親手包的糉子,他們直誇好吃呢

做糉子說明文 19

今天是端午節。被早早叫起來的我依舊睡眼蓬鬆,睜眼即可看到金子般的陽光撒在我的身上。吃糉子理所應當地成爲了我家每年端午節的傳統,但這次是我自己包。

我提前蒐集了製作視頻,準備按圖索驥。

我先取出事先泡好的糉葉,拿了一片擺成漏斗狀,抓了把米撒進去,又放了兩顆蜜棗,把糉葉的另一端折過來,準備扎線。但我發現糉子兩邊有兩個小缺口,就又拿了一片糉葉,把缺口堵得嚴嚴實實的,確保不會漏米之後纔開始扎線。第一個糉子包好了,形狀也是蠻好的。人說萬事開頭難,我瞧着也不過如此。

我又接着包第二個、第三個……有了之前的.經驗,我越包越好,沒過半小時就包了一盤。包完之後,奶奶把糉子放進高壓鍋,煮了半小時,關掉電源又燜了幾小時。糉子出鍋了,一盤糉子整齊地擺在我面前。解開糉繩,剝開糉葉,映入眼簾的是紅白相間的糉子。吃進嘴裏濃郁香甜。果然自己的勞動成果纔是最珍貴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很充實。

做糉子說明文 20

端午節一大早,我和爸爸就來到了菜市場買糉葉和糯米,因爲我們一家早就商量好了:今天包糉子。回到家後,我們一家三口開始分工了,媽媽泡糯米,爸爸洗糉葉,而我開始準備扎糉子的繩子。

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們來到了餐廳的大桌子上,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兩片糉葉又抓起一把糯米,把糯米放到糉葉裏,不一會兒媽媽就包好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爸爸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一個不太像糉子的'“糉子”,而我坐在旁邊也不自覺地拿起兩片糉葉,抓一把糯米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包糉子了,但是糉葉裏的糯米好像不聽我的話,一會兒往左邊倒一倒,一會兒往右邊滑一滑,怎麼也包不起來。我急得滿頭大汗,這時候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焦急的心情,對着我說:“彆着急,看着我怎麼包的,慢慢地來。”我於是慢慢地跟着媽媽一步一步的學着包糉子,果然一個歪歪扭扭、鬆鬆垮垮的糉子包成功了。我大聲地喊着:“我會包糉子啦,會包糉子啦。”爸爸媽媽看着我,哈哈大笑。

這個端午節對我來說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我學會包糉子了。

做糉子說明文 21

端午節那天下午,我和奶奶、媽媽、弟弟一起包糉子。

原料:糯米、糉葉、花生、蜜棗、綠豆。原料奶奶都已經提前泡了一晚上,現在就開始吧。

奶奶可是包糉子的老手了,只見微微發黃的糉葉到了她手裏就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奶奶再將白花花的糯米、紅溜溜的花生和甜蜜蜜的蜜棗裝在那泛黃的糉葉裏,“小漏斗”像充了氣似的“胖”了起來,奶奶再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糉子就完工了。

媽媽也是包糉子的老手,媽媽和奶奶手把手教我和弟弟,弟弟學得慢,奶奶負責教他,我學的快,媽媽負責教我。很快我就掌握了包糉子的.方法,弟弟差不多用了20多分鐘才學會包糉子。

再看看弟弟的“傑作”吧!那真叫慘不忍睹,一會兒有米跑出來了,一會兒線開了,奶奶見了哭笑不得,只得叫弟弟出去玩。弟弟只能戀戀不捨地放下手中的“糉子”,過去玩了。

終於包完了,我一看。奶奶包得餡挺多,就是長得不好看,像個醜八怪,媽媽包得有角有棱,就是太扁了,像個難民。奶奶笑着說:“在家裏嘛,吃得好,吃得多才算事,好看不頂用呀!”我和弟弟都笑起來。

糉子煮熟了,我嚐了一個自己包的,可真甜,真好吃啊!

做糉子說明文 22

這天已是放寒假的第一天了,大家都高興萬分,都顯得無憂無慮,在操場上,在空地裏,都能夠看到玩耍的孩子,都能夠聽到一串清脆的笑聲。

這天,我在外婆家,弟弟和妹妹也在,可是不知爲什麼變得那樣的無聊,因爲我們沒有像小時侯那樣天真了,幼稚了,我們根本想不出來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只明白那些遊戲太幼稚了。

這個時候,外婆走了出來,說道:“我們來包糉子吧!正好我此刻有時間包,今日一次性包完算了。”我們都十分地贊同外婆的意見,大家爭先恐後地說:“我要包,我要包。”心裏想着:太好了,總算有事情幹了,包糉子必須很趣味。

先把糉子外面的一層皮擦乾淨,再把米給淘乾淨,再準備好捆糉子的繩子,還要準備好糉子的夾心,就能夠開工包糉子了,以前,我不包,便只傻傻地看着大人包,此刻我想自我動手包了,可是,我連包糉子的第一步還不會,經過媽媽的指導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放米了,也不可隨意的放米,米放進去之後,必須要用力地按緊,要不然糉子就變成米飯了,不會聚在一起了。第三步就是把糉子包好,再用繩子繫好,一個糉子便包好了。

可是,看看簡單做做難呀!我嘗試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我十分地沮喪,我垂頭喪氣地對媽媽說:“媽媽,我糉子包不好。”媽媽說:“沒有關係,你照着我做。”我學着媽媽的方法做,總算一個糉子包好。

外婆表揚了我,我高興極了。

做糉子說明文 23

每年端午節,五月初五這個傳統的節日,人們都要賽龍舟,掛五彩繩還有包糉子還紀念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此刻,我就正在學着包糉子

首先,媽媽告訴我,一定要把包進去的米洗乾淨,這樣才能保證食物的衛生。我洗了有洗,一遍接着一遍直到媽媽說可以了才把那些一粒粒的米從涼水中撈出來。然後需要把糉子葉的一頭剪平,這樣包出來的糉子纔好看。把洗好的米一把一把的放進去,不能太多也不能少了,包好按一按,把繩子拴上的.最後,在系一個美麗蝴蝶結,一個沒煮熟的糉子的就誕生了,像一個個油綠油綠的小山丘,因爲上面長滿了綠樹。多麼可愛的糉子啊,讓我忍不住現在就吃一口。上鍋蒸了半個小時左右之後,拿出來涼一涼,剝開糉葉再沾些白糖,真好吃!尤其是自己動手做的更加美味。

雖然我是第一次動手包糉子,但裏面的樂趣卻讓我深陷其中,自己動手的強大足以抹平任何不開心,和困難的阻礙。因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這件事之後,我學到,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親手去體驗一下,這樣纔會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做糉子說明文 24

清早濃濃的清香把我喚醒,我來到廚房看見媽媽正把糉葉捲成漏斗的樣子,小心地握在左手心裏,然後把糯米和棗子放進去,右手把剩餘的糉葉下翻,繞着小尖嘴再從左到右把糉子的身子包得緊緊的,最後拿線紮緊。

我好奇地問:“媽媽,包糉子就這麼簡單呀,我都快變成包糉子高手啦!”說完,我就情不自禁地把手伸進放糉葉的盆裏。

“包糉子高手,要知道看花容易繡花難噢!”媽媽笑着說。

我拿起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很快小漏斗卷好了,我哈哈大笑:“哇噻!我成功啦!”可是當我把糯米和棗子放進去時,一不小心糉葉就散架了。糯米淘氣極了,有的跑到地上去玩耍,有的跑到盆裏去洗澡,還有的`躺在糉葉上睡大覺。我的小臉嚇得通紅通紅的,連忙說:“對不起,沒想到包糉子還真不容易呀!”

“沒關係的,再來一次吧!”

於是我又試了一次,可是又失敗了,我很傷心,低着頭對媽媽說:“我不想再包了,太難了!”

媽媽笑着說:“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噢!”

“噢,我知道了,我強它就弱,我要爲自己加油!”我高興地說。

過了很久,終於一個拖着長長的尾巴、肚子扁扁的、身子皺巴巴的糉子包好了,雖然我忙得滿頭大汗,但是我非常開心,包糉子不但給我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帶來了戰勝困難的決心。

做糉子說明文 25

今天,媽媽從冰箱裏拿出了昨天在奶奶家打得糉葉,說要包糉子給我吃。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說:“媽媽,我也和你學包糉子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先把糉葉放到鍋裏煮上,就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大棗、還有花生米。媽媽把這些材料放到水裏泡了起來。不一會兒,糉葉就煮好了,媽媽又用清水把糉葉洗了一遍,也放到清水裏泡了起來,看着煮好的糉葉,我不禁好奇的問:“媽媽,糉葉爲什麼要煮一下呢?”媽媽說:“煮了糉葉會軟一點,包起來不容易破,要好包一些。”原來是爲了包糉子的時候好包,我還以爲是要用熟的糉葉呢。我又幫媽媽拿來了綁糉葉的勒草,就開始包糉子了。

媽媽先把四、五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再把它拿在手裏,捲成圓錐狀,再向裏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糉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出來了。然後,還要用勒草把糉子緊緊地綁住,如果綁不緊,放在鍋裏煮的時候米就會溢出來的。

我看媽媽包得挺簡單的,就迫不及待[注: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自己動起手來。誰知,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糉葉沒有疊好,就是裝的`米多了包不上口。這才知道,看花容易繡花難,我連忙虛心地向媽媽請教起來。經過了媽媽的悉心指導,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看着我包的那幾個奇形怪狀[注: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的糉子,我和媽媽都大笑起來。但是我的心裏挺高興的,因爲這是我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它的味道一定是很鮮美的。

做糉子說明文 26

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龍舟一艘接着一艘的快速駛向終點,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吃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大清早媽媽把前一天剛泡好的糯米從冰箱裏擡出來,一粒粒吸滿水份的糯米就象一個個飽脹的白色小胖子。我毫不猶豫地躥到媽媽面前,嚷嚷着要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在媽媽的詳細指導下,我小心翼翼地從冰箱中把豆沙、鮮肉等食材一一拿出放在桌上。

媽媽把剛買來的糉葉拿出來,一邊包一邊對我說:“包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包個好糉子必須用心。”

我邊聽着媽媽教說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了糉子。我先把棕葉捲成漏斗的形狀,撮一小把泡好的白糯米,放入“漏斗”中;然後放入蛋黃和鮮肉,再蓋上一層白糯米,壓實按緊,再將糉葉完全包裹住糯米,最後用麻繩牢牢捆住整個糉子,“還不錯”,一個小角尖尖的'糉子完成了。

我們包了很多品種的糉子:有的是蛋黃鮮肉餡兒,有的是叉燒餡兒,有的是豆沙餡兒,還有的是沒有餡的白米糉……整整包了三大盤。

媽媽把這三盤糉子全部放入鍋中加水煮,不到三十分鐘,一股糉葉淡淡的清香夾着濃濃糯米的味道在廚房中飄蕩着。掀開鍋蓋,香氣怡人,讓人直流口水。

“糉子出鍋咯,快來嚐嚐我們寶貝自己的手藝,”隨着媽媽一聲喊,爸爸聞聲而來,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掀開糉葉,輕輕咬了一口,臉上頓時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好吃,真好吃!”爸爸讚不絕口。

香甜的糉子,幸福的味道,伴隨電視中那一艘艘龍舟滑行,我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