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哲理散文範文

哲理散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哲理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價值、意義、態度等,相比理論化、系統化的哲學而言,它的表現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哲理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哲理散文範文

  哲理散文範文一:《心靈與智慧》

近段時間頗有江郎才盡之感。思維枯竭,文筆凋涸,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忍卒讀。只好意闌心灰地停筆,去書中汲取營養,尋求靈感。

昨晚重讀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心中頗有感觸。突然回想許久以前讀過哈維爾的幾篇文章,心中不由想起這兩位文學大師的一些往事。昆德拉是捷克文學巨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維爾是劇作家,也是東歐劇變後捷克第一位民選總統。他們曾是文壇的高山流水,但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蘇軍入侵捷克後,兩人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哈維爾放棄了自己鍾愛的文學,投身政治漩渦,幾經牢獄之災後終於在“鐵幕”轟塌後登上政壇巔峯。昆德拉卻拒絕了好友哈維爾力邀他在反對捷共的簽名書上簽名的要求,離開祖國繼續文學事業,最終憑藉嘲諷揭露“鐵幕”黑暗面的小說登上文壇巔峯。衆多的學者哲人在研究他們的著作文章中,說昆德拉是智者,哈維爾則是聖人。

昆德拉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面對社會責任和人間苦難他看透了歷史風煙,採取冷眼看人間的“遊戲”態度,選擇置身事外而拋棄了責任。哈維爾則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聖人,認爲心靈比智慧更重要,承擔比迴避更重要,參與比置身事外更重要,所以他爲維護心靈的責任而放棄自由,從而蠃得了人民的擁戴,也贏得了心靈的勝利。

對兩位大師我沒有資格去妄加評說。但這個話題卻令我深思。作爲人類精英的知識分子,相同的是他們都不會缺乏智慧和心靈深處的責任感,不同的是他們的選擇。哈維爾和昆德拉的不同選擇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古老而沉重的哈姆雷特式的命題:心靈還是智慧?

在這個功利至上的時代,對每一個人來說,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得更好是第二位的,除此之外別無所求。所以智慧成了我們唯一的武器。它象一架天平,能夠稱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有無功利價值、有多大價值。我們只追求目的而無視心靈的是非曲直。在智慧面前心靈一錢不值。心靈是我們理想中飛翔的翅膀,這看似至聖至純的翅膀不能帶給我們任何有利於生存的價值。我們要它何用?所以我們毫不猶疑地接受昆德拉,接受“生命中能夠承受之輕”。我們異常自覺地躲避哈維爾,躲避"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所以,我們的社會充滿智慧而匱缺道德,充滿功利而匱缺責任,充滿冷漠而匱缺關愛,充滿爾虞我詐而匱缺社會良知。我們的物質生活日漸富足然而精神世界卻極其貧瘠。我們的智慧豐富過剩而心靈家園卻十分空虛。生存是我們的最高信仰,爲了生存我們放棄所有的原則和所有的責任,只有到了汶川大地震這樣慘烈的時刻才曇花一現地迸發我們的同情心和責任感。

這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是我們所有人---英雄除外---的醜陋和卑劣。

但願有更多的人像譚千秋那樣爲心靈的責任選擇奉獻和犧牲,而不要像範跑跑那樣爲生存選擇逃避還振振有辭地吹噓卑劣。

心靈還是智慧,你選擇什麼?

  哲理散文範文二:《戲說風景》

所謂風景,教科書的定義是:一定地域內由山水、花草、樹木、建築物及某些自然現象形成的可供人欣賞的景象。學者說她是活着的古董、凝固的歷史。文人騷客說她是觸動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的所有美麗。我以爲,都對,也都不對。風景其實是一種境界。走過再多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倘若翻閱記憶,問問自己能留下多少印象?也許那些當時曾讓你如癡如醉的景色早已遺失在忘川,而最深刻最溫馨的回味,只餘下你在旅途中曾經忽略了的微小細節。可能是途中飢餓時別人遞給你的一塊餅乾,也可能是汗流浹背時拂過髮際的一縷輕風,或許是山路上踩空時旅伴給你的一次攙扶……都可以撩動我們的心絃。最美的風景不是視覺上的絢麗,不是感官上的震撼,而是心靈裏不會忘卻的感動。即使你從未踏上過旅途,生活中的風景也無處不在。窗外嚶嚶的鳥鳴,路上纏綿的情侶,書桌上愛人遞過的一杯熱茶,微信裏朋友送上的一聲問候,都是讓人怦然心動的風景。

其實我說的風景只是一種寓意。她不僅僅是山水風物,而是一生中能打動我們的一切。走遠的時光,枯萎的情感,追逐的夢想,跌倒的疼痛,皆成風景。懷一腔迷茫的沉思,灑一路踉蹌的腳步,捧一壺隔夜的涼茶,剪一段流年的時光,都能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詩意的風景。生活不僅僅是生存。生存很簡單,而生活應該絢麗多姿。譬如同是一座山,只有樹木再高也無名,多點雲霧瀑布便成了廬山,多點奇峯峭壁便成了張家界。

人生即是旅途,每個人都在跋涉。如果只是在跋涉中苦苦尋找所謂人生目標(無非就是事業、金錢、名利等等),卻忽視了生活中許多美麗的'風景,即使成功也肯定枯燥而疲憊。喜歡旅遊的朋友是否想過,我們走遍世界,僅僅爲看那山水宮闕?其實,享受旅途的快樂其實才是最美麗的風景。所謂旅途,只是爲我們在現實生活磨練得萬分疲倦的心靈,找一個放飛的出口,或者找一個憩息的驛站。

讀過一位不記得名字的名人的詩句:我想我的心是一面湖,縱算做不了誰心上的風景,也要每天望見羣起羣落的鷗鷺,做海闊雲天的歸屬。在我看來,這纔是對風景最好的詮釋。我們一生跋涉、尋覓、追求,有關幸福的夢想就像指縫的陽光,絢麗而美好,卻永遠無法抓住。只有我們自己的心情,纔是這一路的風景,不傾城也不傾國,卻傾盡了你我的所有。這種癡癡的快樂,即便邊走邊忘,也總有殘香留在心底。

前些日子看《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片中一對年輕夫婦放棄大城市的高薪,移居雲南一小鎮,種菜、騎車、在月光下讀書,恬靜而淡然的畫面如詩如夢般美麗。突然間好羨慕好向往。卞之琳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朋友,你願在橋上,還是願在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