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四川綿竹年畫散文

四川綿竹年畫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作爲土生土長的四川綿竹人,自記事之日起,就知道家鄉的年畫是堪與楊柳青、桃花塢、濰坊年畫媲美的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從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開始舉辦年畫節,卻由於“5.12”特大地震的重創,2009年不知能否舉辦,畢竟是極重災區,百廢待興啊!然而,過去的2008年年畫節,則永遠銘記在腦海裏。

四川綿竹年畫散文

綿竹年畫從宋代傳承至今已愈千年。清末綿竹籍畫師黃瑞鵠創作的長卷年畫《迎春圖》,氣勢恢弘,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號稱綿竹的“清明上河圖”。每年的綿竹年畫節,場面壯觀,盛況空前,活脫脫就是一幅現代的《迎春圖》。2008年也不例外,更是好戲連臺、精彩紛呈,讓家鄉人民同享節日盛宴。

回到家鄉,特別是在回瀾大道和馬尾河城區段,到處可以看到吉祥如意的“中國結”和大紅燈籠高高掛,旌旗獵獵、彩旗飄飄,更有無數的巨幅傳統年畫和新派年畫交相輝映,充滿童趣的撥浪鼓型燈箱引人注目,平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充滿鄉土氣息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和流光溢彩的水上焰火等年畫節系列活動,使得家鄉的雞年新春充盈着濃郁的年味。

上千人的迎春隊伍,由本地的普通老百姓自發組成,他們身着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節日服飾亮相街頭,還有龍燈和獅燈進行巡城表演。載歌載舞的迎春隊伍,栩栩如生的巨龍和雄獅,伴隨着鏗鏘激揚的'鑼鼓聲,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圍觀的羣衆翹首相望,頻頻拍手叫好,一些人還追着隊伍跑,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精彩瞬間。

每天舉行的新春廣場文藝演出也頗受青睞,川劇、摺子戲、現代歌舞等各種形式的節目滿足了觀衆的不同口味。與此同時,以涼山自治州歌舞團爲班底,省內知名歌星和笑星加盟的大型文藝演出也在城東新區粉墨登場,演出場地容量達萬人。可以說是兼顧了傳統和時尚的融會、民俗與洋化的接軌。

由多家單位組織的百姓遊園活動,是年畫節的一大亮點。趣味橫生的掂乒乓、雙人三腳走、矇眼摸“福”、猜謎、拔河、套圈、投籃等活動深受羣衆的歡迎和喜愛。在綿竹公園的一隅,畫眉鳥攻籠格鬥邀請賽又是另一番引人注目的景象。據圍觀者介紹,這次比賽吸引了德陽、成都、綿陽等周邊城市,甚至重慶等外地城市的上百名愛鳥人士參加,競爭十分激烈。在文化廣場的開闊處,組織百名少年兒童開展的百米長卷繪畫活動,場面異常壯觀。

本屆年畫節的另一大特色,是傳統的綿竹年畫同劍南春酒史這兩大民俗文化捆綁亮相。在市區中心廣場可以看到,數十塊巨大的劍南春酒史文化展板豎立在草坪中央,遊人只需要花半個小時時間逛下來,就可以對劍南春乃至整個綿竹的酒史文化歷史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此外,“中國民俗暨節慶文化研討會”和年畫節同步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爲綿竹年畫的長遠發展“把脈”。這些,應當都是“強強攜手”打造本土特色文化精品的成功嘗試。

每當夜幕降臨,家鄉的母親河——馬尾河畔就成了人們流連忘返的地方。在欣賞美麗夜景的同時,大家三三兩兩,成羣結隊,邀約着來這裏放河燈、點菸花,表達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祈望。東大橋、紫來橋、飛雲橋以及河堤兩岸,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水面上停泊着造型各異的河船,恍若精心雕琢的工藝品;半空中綻放着色彩繽紛的焰火,宛如絢麗多姿的花朵……種種景象爭奇鬥豔,相映成趣,繪製成一個巨幅的立體年畫。

年畫節可以說是家鄉安定祥和、生機盎然的縮影。一路上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家鄉人民用最直觀的方式詮釋着節日的含義,同時,表達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