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現代散文《古時如何過年》

現代散文《古時如何過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春節叫做“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確立在漢武帝太初元年。

現代散文《古時如何過年》

古時如何過年?又有哪些民風習俗?南朝梁宗懍撰寫的《荊楚歲時記》裏記載有祭竈掃塵、燃放爆竹、插掛桃符和飲屠蘇酒等過年習俗。

臘月廿三或廿四叫小年。首先祭竈,然後掃塵。祭竈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極大。臘月廿三的祭竈是請竈神,而除夕晚上的'祭竈則是送竈神。

竈祭掃塵後貼春聯。桃符是最早的春聯,是古代掛在門上的兩塊畫有神荼、鬱壘二神的桃木板。古人認爲桃木能辟邪驅鬼,所以選用桃木來做成桃符懸掛門上。

五代時候還在桃木板上書寫對聯,到了明清開始興起紙製的春聯。《燕京歲時記》記載:“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

年前的習俗在古典名着《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也有涉及:“已到了臘月廿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

臘月三十(月小廿九)的晚上稱爲“除夕”。吃完年夜飯長輩便要給孩子們發放壓歲錢,而後一家人共同守歲。壓歲錢原本爲了幫助孩童辟邪,讓其平安過年,後來逐漸演變成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守歲習俗最先見於西晉的《風土記》:“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到了大年初一,首先是迎年。在凌晨燃放爆竹祈願平安,是迎年的第一件事。《清嘉錄》載:“歲朝,開門放爆仗三聲,雲闢疫病,謂之‘開門爆仗’。”接着喝屠蘇酒、祭祖叩拜,保佑一年平安吉利。

新年第一天還有很多忌諱,如不能動刀剪,不能掃地倒垃圾,婦女不回孃家,等等。從初二開始出門拜年。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描寫了宋代拜年情形:“士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家家飲宴,笑語喧譁。”

古時過年,始於臘月廿三或廿四的小年,止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在這期間有很多娛樂活動,如投壺、高蹺、木偶戲、陀螺、雜技、聽戲等。

古時過年,上至宮廷官邸,下到民間百姓,習俗衆多,年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