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一家人散文

我的一家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也許這就是生活,在一種半成熟的加速中走過,卻又在成熟的記憶中淡忘。

我的一家人散文

說起要給家中打個電話,幾次拿了電話卻不知說些什麼,日子就是在這樣的猶豫中慢慢走過。

父親與母親育有我們四個子女,姐我還有弟弟與妹妹,只是很可惜妹妹尚未滿月就送與別人領養,而我卻總不能將她說作別人,至少現在我常說我們是姊妹四個。

對於小妹,我多少是有些記憶的,愛哭,也愛笑,長的有點像母親,白皙的皮膚,嬌小的身材,好看的面容,尤其一雙手纖長柔嫩,常讓母親嘆息,你們姊妹幾個就你小妹生的有福。

母親只所以說小妹有福,大概還是因爲小妹愛哭也愛笑,也因爲她的一雙小手

父親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這一點在北方農村大部分男人身上都有點體現,他們繼承着父輩的傳統思想,將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看的比一切高,這一點在父親早年的身上也能看到。

在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歲月記憶中,多少也給這個家留下了些陰影,母親生下姐後,爺爺接到父親的報告是女孩,老人家就有些失望,要知道父親是家中長子,這頭一胎就是個女孩,老祖宗的顏面朝哪放?家中的香火怎麼延續?

也難怪父親有着這種腐朽的思想,當年父親與母親隨了部隊的二叔,輾轉大西北最後因修築西乾渠而留下,也有了姐。住知青房,幹上山下鄉所有知青經歷的`農活,從早忙到晚,從飢餓走向渴望,從年少走向成熟,那種立足他鄉,飽受冷眼的命運坎坷誰又會理解?

怕了各種運動,也懼怕了各種批鬥,善良的父母將家從城鎮搬到農場又牽到了農村,爲的就是減少於小市民氣息的邊緣城鎮打交道,他們喜歡農村,喜歡農村人的淳樸,也喜歡那裏的一花、一草、一木!

既然將戶口移到農村,就少不了幹農活,那種全無機械化可言,僅憑牲畜馱拉,人平整的土地,少了一個勞力就幹不到前面,就會面臨雨季眼見莊稼被雨水浸泡而無能爲力的情形,這時多口人,多個能勞動的男孩就顯得尤爲重要。

而父親與母親又偏偏生了個女孩,這對身爲異地的外鄉人來說,莫過於當頭一棒,多了個吃飯穿衣的,卻不變了勞力,我至今記得,那時家中非常不寬裕,而村中每有流浪乞討者,總會被村人指了:那兒也有個外鄉人,你去他家要吧!然後那些乞討者就會找到父親與母親啼淚俱下,講些家中的困難,直說的父親唏噓,母親流淚,臨了少不了幾碗米麪。

母親一直身體不太好,同樣做爲家中長女的她,在剛滿十九歲就嫁與父親,隨了父親遠走他鄉,帶着希望,帶着對未來的憧憬。

外公是舊社會大家庭的公子,受過良好的教育,外婆也算出身富貴一方的員外之家,至今百歲的老人了,外婆依然頭腦清晰,裏足的小腳,一襲開襟的衣衫,束起的髮髻扎着個銀簪,讓你能感覺出年輕時她的幹練。

就是這樣的家庭,讓外公與外婆飽受批鬥之苦,聽母親講過外公在她十來歲就因爲一次批鬥會而病,不久去逝,留下了年輕的外婆帶了母親與她們兄妹幾個。

外婆自外公去世後,一直奉行家規,注重詩書,她決心讓幾個子女跟隨了外公,識些字,知書達理,好在母親姊妹幾個爭氣,看到寡母帶他們不易,也就勤於學習,個個學有所成。只是母親因爲外公過世早,又是長女就承擔了家務,與外婆一道操持着家務,照顧着弟弟與妹妹們。

母親雖然未上學,也不識得字,但在那種書香門第成長的她依然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蘊。

母親重視我們的成長,也重視我們的學業。

儘管父親有些重男輕女,但父親對我們的教育依然很嚴。情感美文欣賞

常聽母親說起姐:你姐不易,就像我小時候,家中困難,我身體不好,她一個女孩子家硬是幹起了男娃才幹的活,唉!

提起姐我是有愧疚的,姐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只是家中缺勞力,當時母親身體很差,而身爲外地人的我們又沒有些親人,繁重的生產勞動就壓在了父親的身上,父親那時脾氣很不好,常常爲幹不完農活而鬱悶,而他的臉色竟成了母親與我們的晴雨表。

有幾次我問姐:你是幾歲開始幫爸媽背麥子,扛水稻的?

十一二歲啊!那時媽身體不好,你又小,家裏活總是要有人幹啊!姐笑着說到。

要是你當初上學,你肯定比現在過得還好!

呵呵,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就讓它成爲過去吧!姐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