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石灰衝往事散文隨筆

石灰衝往事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公元1645年,中國清朝順治二年。是年古歷十月,江南已是秋盡冬來。

石灰衝往事散文隨筆

十月十七日這一天,石灰衝的天氣有點怪。天上忽地就起了雲,一下子把太陽遮住,天色就暗下來,一副難辨早晚的樣子。風呢,格外地冷,也格外地瘋張,在逼仄的長衝裏起勁地竄,把原本有幾分恐怖的石灰衝撥弄得更加詭異。山嶺肅穆,野地蒼蒼,風打落葉“嘩嘩”地響。行人,飛鳥,走狗,牛馬雞豕,等等,都沒有,末日來臨一般。

且慢,那不是人來了?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羣人。來人由西向東,踽踽行在柴草掩蔽的山路上。這羣人的成色有點怪,如這一日的天氣一樣。漸漸地近了,身穿皁衫手執長槍的人,看得出是滿清的兵士;另一些風塵滿面的人,則被五花大綁着,夾在清兵中間,被不停地推搡着,喝叱着……

被綁的人羣中,領頭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五十出頭年紀,身形壯實,面蒼目炯,神武中透一些書卷氣,飄逸中露幾許虎熊威。只見他神情莫然,從容淡定,似乎對目下的處境毫不爲意。只是,細細打量一下,透過強悍的外表,其內心的憂傷還是掩飾不住地流露了出來。他在想些什麼呢?無疑,他怎麼也撇不開近半年來率領義軍抗擊清軍的情形———

這一年的五月,清兵由長江下游渡江,進佔江南。先是古郡揚州失守,史可法將軍殉難,後,南明弘光帝出走,未知所終。眼看南明政權亡滅,大明江山懸於一線,爲避阮大鋮尋仇而潛回家鄉的他奮而起兵,與金聲、江天一率領的徽州義兵犄角相呼,聯合抗清,曾一度光復皖南貴池、石埭等地。日前,爲阻擊清軍南下,他率義軍在貴池泥灣山口英勇抗擊,保險拒守,奈何敵衆我寡,無力持久,後遭叛徒出賣與部將一道被擒。今身陷敵手,身家性命事小,抗清復明事大,只是這救國圖報之志此生怕是再難實現了。眼見得山河破碎,家國不保,怎不叫人憂心傷情呢?

江南的山川田疇,陰柔,嫵媚,美如江南可人的女子,讓人迷醉。但是,這一隊清兵似乎全無感覺,這從他們的表情和表現就能看出來,他們的臉上毫無保留地寫滿驚惶,讓內心的恐懼一覽無餘。

他們不停地呼喊,不停地喝叱,以此虛張聲勢,爲自己壯膽和助威。奇怪,得勝的清軍怕什麼呢?這問題只怕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且看那位騎在馬上的黃總兵吧,他雖然面無表情,似乎鎮定得很,其實正極力隱忍着內心的怯懦。逶迤的山衝,不如真刀真槍來得直爽,總是躲避着目光的追蹤,給他懸一個迷。這裏除了襲人的冷風和壓抑的黑雲外,再也見不到一個人影,甚至鳥兒也無一隻,但他卻分明感到了巨大的危機,似乎兩邊的山上隨時會衝出千軍萬馬來,把他的隊伍瞬間吞噬。他深知自己押送的是朝庭重犯,稍有差錯,項上的腦袋就得搬家。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將目光轉向那位中年男子。此人非比尋常,他就是大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復社”領袖之一的吳應箕。此人性剛直,志堅貞,強悍而富節氣,又力主抗清而深受民衆擁舉。試想,押着這樣一個著名的'漢軍首領,行走在數量龐大的漢人中間,是多麼一件令人擔心可怕的事情啊。寒冷的風裏,他的額上、背上分明有汗溢出來。

風,仍舊冷冷地掠過,樹上的枯葉無奈地掉落,在地上徒勞地掙扎着,發出“嘩嘩”的悲鳴。黃總兵擡頭望去,前面快到石灰衝山口了,池州府城已是遙遙在望,行程也就在十幾華里的樣子。雖然行走的速度不快,但一個時辰的時間足以到達,只要捱過這一段路,進了府城,交割完畢,自己就脫了干係完事大吉了。想到此,他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臉上的氣色也活泛多了。

正在心裏打着小九九,忽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遠遠傳來,“篤篤篤———篤篤篤———”,一陣緊似一陣,一陣近似一陣,恰似一柄重磅大錘一下一下有力地敲擊着他的心房,他感覺心臟就要跳出來了。凝神望去,但見鄉間土路上,一騎快馬挾着一股塵煙逐風般馳來,瞬間便到跟前,同時,一聲疾呼破空而來:“報———”嚇得黃總兵一哆索,險些掉下馬來。

黃總兵接報一看――謝天謝地!渾身上下頓覺一鬆,他先用衣袖擦了擦額上的汗,接着長長地籲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原來,池城的清軍見城內異動徵兆明顯,恐吳應箕入城生出別樣的變故,決定飛馬傳報,就地用刑,以防不測。

黃總兵跳下馬來,穩了穩心神,踱到吳應箕跟前,緩緩說道:“吳先生,黃某接到軍令,恐先生不堪勞乏,故不必入城,不如就此……”

先生聽了,神色坦然,駐足而望———近觀青山蔥蘢,溪流暗合,遠望平川一覽,樓廓赫然,真個絕然好處。他微微一笑道:“此謂何地?”答曰石灰衝。“哦,石灰衝,那定是與石灰有關了。”先生沉吟片刻道:“我大明先賢于謙有詩讚石灰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吟畢,閉目自賞,擊節讚歎,好詩!好地方!就此歸去吧!說完,引頸就戮,慷慨赴死。

風獵獵,雲沉沉,池州愛國詩人吳應箕,就此血濺蒼野,魂沖霄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