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垂釣有感散文隨筆

垂釣有感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吃過午飯,我帶上魚具和魚餌,去離村不遠的山邊魚塘釣魚。經營魚塘的是我的一位堂兄,我常常到他那裏去釣魚玩。

垂釣有感散文隨筆

去魚塘首先要經過一壩稻田。正值金秋時節,黃燦燦的谷浪在微風中不停地搖曳,空氣中瀰漫着的稻香隨陣陣微風飄進心脾,令人心曠神怡。走過稻田還要穿越一小片松林才能抵達魚塘,松林中幾種不知名的鳥兒在樹上竄來竄去,不停地歌唱,還有秋蟬也在一旁吶喊助威,場面好熱鬧,彷彿在歡迎客人的到來。從松樹的縫隙中,遠遠就可以看到僅一埂之隔的兩個魚塘像一對亮汪汪充滿靈氣的眼睛,靜靜地注視着你。魚塘的一邊是玉米地,另一邊則是松林,能在這樣充滿生機的環境下垂釣,真可謂是一種享受。

選好位置,剛把魚杆垂下,熱情的堂哥就端來了一杯自己釀製的小鍋酒。看着塘裏成羣結隊自由自在嬉戲的魚兒,品着醇香的小鍋酒,思緒開始起伏跌宕。由魚及魚,使我不禁回想起了八十年代吃魚的心酸往事。過去,由於維西的交通條件極差,外面的東西很難運進來,更何況是魚,加之本地又無養魚的。因此,要想吃上一頓魚,簡直就是一種奢望,特別難以忘懷的就是每年春節買魚的情景。國人不是講究年年有餘(魚)嗎?如果吃年夜飯的時候餐桌上沒有魚,菜餚再豐富,也不免要留下一絲遺憾。買魚成了置辦年夜飯最大的難題,要隨時打聽着有沒有人出去拉魚?什麼時候拉到?打探到消息後還得提前去,否則就會“搶”不到。手裏提着有氣味的確不敢恭維的魚(確切地說就是已經死去多時的魚,因爲當時拉魚沒有供氧設備,拉到的都已經死去),臉上卻露出勝利的微笑,買不到的還得寄希望於下一趟。

曾幾何時,維西的街面上有人開始銷售活魚了,攤位也在不斷增多,現在一年四季天天都可以買到鮮活的魚,維西人從此結束了過節搶購死魚的歷史。近幾年來,維西人開始學會了自己挖魚塘養魚,魚塘覆蓋了全縣七鄉三鎮,有的一個村民小組就有十來個魚塘。漸漸地,愛好釣魚的人多了起來,大家在一起釣魚的時候,最愛談論的話題就是哪一個魚塘的水質好,魚的味道鮮。從吃死魚到鮮魚,進而到吃生態魚,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通過養魚和爲釣魚者提供服務,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逐漸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問身邊的堂哥:“你一年的養魚收入多少?”他回答說:“我也沒有具體統計,不過以往每個月的工資全部用完,有時還接不上,自4月份有人釣魚至今,一分工資也沒有取,全家的開支都靠這魚塘,節約下的工資也就等於魚塘收入。”堂哥是位退休教師,每月工資二千多元,從4月到10月,就算可釣魚的'有6個月,那一年的收入也不低於……正忙於盤算,魚漂沉水了,用力一提,好沉,果然一條大魚上鉤了,弟兄倆費了好大勁才把魚弄上來,是一條略帶金黃色的大草魚。

俗話說,窺一斑而知全豹。從吃魚的經過,不難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方面的事例還很多,比如從計劃經濟憑票供應到現在的商場超市,商品琳琅滿目,自由選購;從出門總愁找不到車到孩子一出門就擔心被車碰到;從只能吃維西自產的水果到水果攤上的水果多得有些連名都叫不出來;從書函往來到電子郵件……舉不勝舉。最鼓舞人的,是廣闊的農村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居住在永春鄉下蘭永村民小組,記得30年前,除了集體倉房外,村裏僅有一間樓房,蓋的都是木板。村中間的土路上到處有牛馬牲口的糞便,畜圈旁容易積水的路段人們墊上松毛、蒿枝等用來踩糞,一腳下去糞水便浸到鞋面,如果是光腳,那糞水從腳丫裏冒上來的滋味就更美妙了。現在全村50多戶除了情況特殊的三戶外,全部都蓋起了樓房,有土木結構的、磚木結構的,還有4戶是鋼混結構。房內的裝修也在不斷升級,有的已經可以和城裏媲美了。2004年在上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全村修好了通到每戶門前的衛生路面,如今人們的覺悟也提高了,經常自覺地清掃門前的道路,使路真正變成了衛生路。即便偶爾有牲口在路上大便,熱氣未散便被人撿去——因爲全村80%的家庭都建起了沼氣池,正好派上用場。

正思量着,愛妻打來電話催吃飯,只好帶着微微醉意收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