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字生命的堅持短文散文

文字生命的堅持短文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喜歡文字,把文字視作生命的堅持。

文字生命的堅持短文散文

儘管我在文字上毫無作爲、乏善可陳,然而,文字終是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並且,在那些過去了的時光裏,陪我攀爬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峯,以一顆悲憫之心俯視人間的煙火。

文字是一種宿命。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迷上了文字的世界,接觸多了,內心便多了對未知的嚮往,對社會自然的關注,對人性人生的反芻,之後,漸漸地學着寫作,用一支不甚成熟的筆記錄曾經的年少、當下的生活,記錄觸動心靈的瞬間、不能掌控的情緒,記錄漸懂世事之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惑所悟。

有人曾問我寫作的意義。是啊,我們到底是爲了什麼而寫作呢?

我以爲是爲了更好地修煉自己。

沐浴於文字的光輝,我們生命的唯一去向,便是真善美。而我們,在文字的遊走間,久而久之,必然會看見大美,看見悲憫,看見憂患,看見思想,看見智慧,看見有着一顆赤子之心的至情至性的自己。

當我們堅持用心用生命去進行閱讀或寫作時,必然內心充盈,視野寬展,思想靈動,從一己之悲歡的小圈子跳脫出來,介入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深沉的思索,從而,擁有一個漸漸站立起來的豐富而高貴的靈魂。

生命短暫,而夢想常在,我們都是有夢的人,追逐風追逐雨追逐多姿多彩斑斕如詩的花花世界,然而,夢想總是高於生活,這個世界,並不符合每個人的夢想,而文字則恰好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舞臺——讓我們得以傾訴、呼告、釋放或者傳達。

文字是離夢想最接近的地方。可以說,每一個熱愛文字寫下文字的寫者,都是唯美的陶淵明,在文字裏構築着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世外桃源。

有人說,親情友情愛情故鄉情是塵世最美的風景,我以爲,文字也是。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置身於生活叢林的重重揹負裏,文字,讓我們的生活可以忍受。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閃念,如果沒有了文字,我們的生命該是怎樣的枯燥乏味甚至百無聊賴矇昧無知。

每一個熱愛文字的人,每一個用心血用汗水用笑容書寫人生的寫者,必然是生活中的這樣一些人:感性、豐富、敏銳、深刻。他們善於以自己的心靈觀察世界、感受生命、聆聽自然,並且對於愛對於自由對於真善美有着曠世的期待。

他們至情至性多愁善感,站在河岸感慨逝者如斯的孔仲尼如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杜子美如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的李易安如是,“落日樓頭,斷腸聲裏,把欄杆拍遍,吳鉤看了”的辛棄疾如是,手把花鋤、憐花葬花、輕唱“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的閨中女兒林黛玉亦如是。

前人說的“因情生文,因文生情”“情動而言形”,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感覺遲鈍、靈魂麻木、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的人,絕不可能寫出優秀的篇章。

朱光潛認爲,一切藝術都是抒情的,都必須表現出一種心靈上的感觸,顯着的如喜、怒、哀、惡、哀、愁等情緒,微妙的如興奮、頹唐、抑鬱、寧靜以及種種不易名狀的飄來忽去的心境。文學當作一種藝術看,也是如此。不表現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學作品。

所以,想要寫作,你首先要成爲一個有情的人。

當然,想要成爲一個成功的寫者,僅僅有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取決於你的天賦、個性、知識、閱歷、努力程度等等。

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業,而是一個人厚積薄發的過程。對於寫作,常常有人試圖尋找一條終南捷徑。然而,無數大家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寫作沒有訣竅,無非是多讀多思多寫多改而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個成語,叫開卷有益。最好文字的閱讀,隨日月而渡人,經閱讀而人立。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寫者,沒有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他們在閱讀中汲取精華,揣摩技巧,豐富閱歷,深刻思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有的閱讀,都是一種行走。閱讀的缺失,其實也就是知識的缺失,精神的缺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閱歷、智慧都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多讀一些好的作品,看別人的品味感悟,看別人的生命體驗,看人類社會中無窮多的心靈景觀,從而延展自己的思維。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當你捧出一顆虔誠的心,落入視野的種種閱讀,便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生命與生命的細語,情感與情感的共鳴,思想與思想的熔鑄。

然而,讀書的意義並非僅限於此。讀書不僅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的走向。一個民族的興盛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閱讀尤其是廣大青少年閱讀的數量質量深度廣度。很難想像,一個不愛讀書或者很少讀書的民族,會有着怎樣黯淡無光的未來。

除了大量地讀,廣泛地讀,我們還要寫,一篇一篇認認真真地寫。

葉傾城曾給給初學寫作者這樣的建議:喜歡文學,喜歡寫,是多麼美好的情態。喜歡寫,是因爲有話要說,你有你的一個世界,你願意與所有人分享,而你對文字有最深的觸動,那麼坐下來寫吧,想到什麼寫什麼,沒有什麼難的。

那麼,我們就寫吧,不管文字的長短,也不管語言的好壞,只是寫,寫下值得記憶的瞬間、平淡中的激情,寫下動盪的社會風雲、自己的快樂煩惱清醒陶然,就這樣持之以恆地寫,一年幾年幾十年下來,何愁不獲得寫作的能力?

我喜歡佩索阿的那句,“寫下就是永恆”。

寫完了,我們還要改。好的文字,大抵是在不斷錘鍊中完善的。

修改時,可以從語言、結構、思想等方面着手,冗雜的使之簡潔,單薄的使之豐富,膚淺的使之深刻,呆板的使之生動。

兩幹多年前的荀子說: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有詩爲證:“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唐盧延讓的《苦吟》)“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清袁枚《遣興》之一)。

有例爲證: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留下了推敲的佳話;一部《紅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美國着名作家海明威把《老人與海》的手稿反覆讀過近200遍後才決定付印。

魯迅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他勸別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覆修改的。有人說他的着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到170處,《墳》的題記只有一千多字,改動也有百處之多。

這些的這些,正如作家老舍所說的:“文章必須修改,誰也不能一下子就寫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六十餘年妄學詩,功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宋陸游《夜吟》)”願你,願我,在文字裏也有這樣的頓悟,也有這樣生命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