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離思》其四古詩譯文及賞析

《離思》其四古詩譯文及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元稹《離思(其四)》

《離思》其四古詩譯文及賞析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註釋

1.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

2.滄海:大海。因海水呈蒼青色,故稱滄海。

3.除卻:除了。

4.取次:循序而進。

5.半緣:一半因爲。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處指的是品德學問的修養。

7.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翻譯: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我在花叢中任意來回卻懶於回顧,一半因爲我潛心修道,一半因爲曾經有你。

賞析:

詩人元稹與妻子韋叢結髮青春,伉儷情深,但天妒紅顏、時不假年,韋叢在27歲時得病去世,深情的元稹悲痛欲絕,追思亡妻,寫下了“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的名句。韋叢在元稹的.心目中是滄海的浩水、巫山的霓雲,經歷過如此美妙的情緣,哪裏的水都算不得動人的水,哪裏的雲都算不得迷人的雲。真愛只有一次,一次已足夠讓專情的元稹回味一生,世間所有的繁花似錦已不再入眼,所有的深情只屬於故去的妻子。

此爲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

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峯,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爲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鬆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爲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爲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裏爲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爲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爲,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瞭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爲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爲人稱誦。

賞析:

這是詩人元稹爲了紀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

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爲雲雨了。雖常在花叢裏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爲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爲心裏只有你……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癡迷在你愛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裏,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爲心裏只有一個你……

作者把亡妻和對亡妻的感情比喻爲至大至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正因爲他對亡妻懷有如此深厚的懷戀之情,纔會對其他女子(以花從爲喻)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物喻情,以典達意的手法,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是少有之佳作. 寫到這個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雲”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爲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爲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峯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