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爬山散文範文

爬山散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爬山作爲一種戶外運動,對身體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運動,又有力量練習的成分,而且運動量、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身體素質進行調節。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爬山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山散文範文

爬山對於我,毫無目的。一切全憑機緣,緣分到了,也就飽嘗了爬山的種種況味,六、七年中,細細算來,也有了七八次爬山體驗,儘管爬山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但是,不同的人爬山的感悟和收穫還是千差萬別。沒有多少文字記錄爬山的點點滴滴,說起來,多少有些遺憾。

千山、黃山、泰山、長白山、紅山、嶗山、黃山,這是這幾年按先後順序登過的幾座山,黃山在我的生命中出現過兩次,那是我和黃山的前世情緣,爬山之樂,那就從黃山說起吧。2006年,在出行了幾年之後,大家一致認爲,近處沒有更好的風景了,於是,想到了遠方,想到了黃山,黃山成了我們那次之旅首選的風景。在華東五市繞了一大圈,最後經過八個小時的車程,身心疲憊抵達黃山。那時,黃山腳下已是燈火通明,涼風習習。街上,三五成羣的人們圍坐在一起,飲着涼爽的啤酒消夏。由於是盛夏的七月,酷熱折磨得人們喪失了一切遊玩的心情,黃山我們會有驚喜的收穫嗎?大家心存疑慮,匆匆吃過晚飯,忙着購買明天爬山的必備物品,我和阿杜在黃山腳下的小鎮走一走,夜晚,讓黃山的俊美隱於夜色中,倒是不可多得的涼爽,給人們帶來幾分愜意和期待。街上多是當地特色產品的購銷店,而茶葉成了主打產品。我們慢慢地行走在午夜的街頭,偶爾會有幾個店主熱情地招呼,提供特殊服務,全被我們的淡漠給擊退了。我們享受黃山腳下清涼的午夜,靜謐的月輝,翠竹的幽香……兩個男人開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漸漸迎來了濃溼的露水。

第二天,我們四點出發,搶着日出前抵達雲谷寺,在那裏做好徒步爬山的準備。天漸漸亮了,大美黃山在夜幕後走出,像是初醒的美人兒,驚得一行的人們大驚小呼:“看那一片毛竹,好翠好高啊,看,那一處山峯,連綿起伏,雲遮霧蓋,那不就是傳說和想象中的仙境嗎?……”,我們的評論也許太過膚淺,但那是初見黃山最真實的感受。我們爬山的第一個目的地是白鵝嶺,我們一行十人,沒有按導遊的安排,在兩個小時之內到達目的地。沿途的快慢、停留全憑了興致所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第一次爬山,固有的興奮難以言表,開始體力充足,沒有爬山之累。看到溪水,我們停下來,洗一洗塵穢,打一會水仗,餓了,坐在一邊品嚐一下黃山特產,大家興奮地開着玩笑,盡享初期爬山之樂……

隨着山勢高度的增加,階梯的陡峭,每一個爬山的人汗水淋漓,氣喘吁吁。每到一處連續有陡峭臺階險峻地帶,大家嘆氣不止,每前行一步,腿上似有千斤重物,腳步虛飄,兩股戰戰。大家的笑聲少了,偶爾的幾聲笑鬧,全是無奈,像是失去了水分的小白菜,蔫蔫的。艱苦爬行一段,眼前的景色養眼撩心,前邊的風景如何?這成了大家攀爬的動力。無限風光在險峯,大家都懂這個道理。走在前邊的停下來,給後邊的打打氣,有時,男士主動拉拉落伍的女士,相扶相攙,我們終於到達白鵝嶺。回頭眺望,奇石,雲海,勁鬆……心境陡變,爬山之苦蕩然無存。那一刻,收穫的不僅僅是美景,有天地的豁達,人情的溫美,超越的慰豪。

有了這樣的經歷,對再一次登黃山充滿期待,那時想來,也僅僅是一種期待而已。在我的意念中,和黃山的緣分也就該到此結束。遙遠的距離,黃山成了心中一種朝拜的圖騰。今年,有了再一次朝拜的機會,沒有猶豫,踏上了黃山之旅。上一次的遺憾是沒有拍照,這一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下午四點,車進入黃山腳下的湯口鎮,剛好波濤打來電話,還有興民,還有阿杜……六年前,我們同行,今年,我又結識新的團隊。他們打電話與其說是對我的祝賀,更多的是對黃山的懷念。他們問我六年前和阿杜撒下的愛,是否結出了果實。我大笑,只好說風景一片。每一個到過黃山的人,都會留下一片思念,那是對自然的頂禮膜拜,在別離的歲月中,成了一生的回望和期待。期待什麼?再一次攀越?再一次傾訴?再一次覽盡生命之美?誰能說得清啊。

這一次爬山,手裏多了一樣工具——柺杖。我走在隊伍的最後,體力不支,心跳加快。依舊看到挑山夫,但是他們給我的僅僅是不變的感佩,卻無法再給我力量。氣喘得更加吃力,心臟彷彿要從口中吐出,腿越發虛軟,汗水常常是糊住了鏡片……於是,開始羨慕坐滑竿的人,那都是老人和孩子,我們是不能坐的,不然,爬山之樂盡無。六年,這是我第一次在黃山上感覺歲月的不可抗拒。終是大口喘氣到達光明頂,到達迎客鬆,到達一線天……黃山之樂,在於風景無限,不到達最高峯,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風景如何,這是黃山的`大智慧,飽含生活哲理。未知的前路,永遠都是最具誘惑。

泰山,並不是因爲大美折服攀越者。泰山的大氣厚重無可非議,但是世俗的喧囂,讓它歸於平庸。這樣說泰山,可能會招來罵名。一到泰山腳下,各路導遊,小商小販,喋喋不休說着七十二位皇帝祭拜過泰山。那是當地人的一種炫耀,爲了利益的一種誇張似的炫耀。泰山應有的肅穆,被塵世的俗欲攪擾得面目全非。

我們中華先民心中最高的主宰是“天”,其次是地。即所謂“皇天后土”。皇天是至高無上的君主,主宰着人間萬民萬物,君權是皇天授給的。因此,“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樑父,上報天,下報地,以“報羣神之功”。但是,一般帝王還沒有資格封禪,一定要受命於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纔有資格。這麼隆重的封禪祭儀,選擇泰山,除了泰山坐落的位置海拔起點低而相對高度較高,由華北平原望去突兀雄偉之外,最主要的是儒家思想成爲國家正統思想後,長期居住在泰山一帶的人們,以爲泰山最高,上可通天。因此,登上泰山之頂,築壇祭天,與皇天通話,報天之功。

不難看出,泰山的祭拜者多是功利主義。爬山封禪,不外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功績——皇恩天下,國泰民安。於是,祭拜泰山成了帝王們一項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動。來來往往,芸芸衆生,爲帝王的封禪忙碌着。這樣的忙碌價值何在?無非是帝王們想長治久安,如果說他們能爲天下百姓着想,那樣的忙碌似乎還有價值。很多的時候都是助紂爲虐,勞民傷財,謀一己之利,爲一人臉上貼金而已。

摩崖石刻,可謂泰山的一大景觀。在人們眼裏,那是泰山的驕傲,許多個名人的臂膀,讓泰山有了不應有的高度。在我的眼裏,摩崖石刻是泰山的敗筆。這不是泰山的過錯,這是人類強加給泰山的傷疤。所謂的名人名言,和張小三到此一遊有什麼不同?況且,那些偉大的先人們是張小三們的教唆者,君不見,每到一處名勝之地,牆壁磚瓦,花草樹木,這樣的傑作遍佈,看了哭笑不得。美在自然,泰山也不例外。過多的人爲痕跡,只能是畫蛇添足。設想一下,泰山要是沒有了那些石刻,爬山的人們可以極盡自己的想象,一千個爬山的人,就有一千種思想,那是泰山留給人們的無價財富。幾個名人乃至偉人,打着醒世的招牌,實則想名垂青史。卻不想,他們的幾個文字,對人們的思想是不是一種桎酷?

香菸繚繞的泰山極頂,它的風景不是虔誠的祭拜者,比起泰山之美,那幾縷輕煙,都付笑談中。極目遠眺,雲海蒼茫,羣山萬里,大氣磅礴,渾厚天地……大美,是因爲超然物外,極樂,是因爲一方土石給你的思考。

與黃山相比,長白山更加內斂,它沒有逼人的光鮮;與泰山相比,長白山更加豐富。多樣的植被,讓長白山成了一部活教材,成了植物學的百科全書。長白山的經典之筆是天池,那一點美很矜持,不是每一個爬山者都有機會一睹芳容。登長白山,速度是最大的敵人,走馬觀花,只會留下遺嘆。慢慢走來,一棵樹記錄幾百年的歲月滄桑,一株草,也與自然界的風霜雪雨抗衡了數萬年。長白山的植物分佈差異明顯,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苔原,四個植物帶這樣的分佈,讓一座山豐富而有內涵。你可能爲高山花園讚歎,可能爲滿山怒放的杜鵑喝彩,但是,它們不過是長白山一個小小的點綴,真正讀懂長白山,要不在哪裏待上幾十年,怕是很難知道它的一石一花一草一木。

北坡是長白山的精粹,處於便捷的考慮,北坡主要交通工具是機動車,遊人自己支配的路程幾乎爲零,一陣驚險刺激的車旅,人們被帶到了山頂,離天池幾步之遙,於是人們圍在天池邊急急按動快門,要是運氣不好,霧濛濛一片,怕是你按動快門的機會都沒有。西坡則不同,他給了遊客一段攀爬的路徑,而我們正是在這段路徑上找到了不同的爬山之樂。天公不作美,走下旅行車,冷雨悽悽,事先大家沒有準備,衣服單薄,臨時的雨披極易破碎。猶豫再三,同行的二十幾人(包括幾個孩子)還是義無返顧踏上了爬山之路。爬山的路上,不斷有下來的人,他們都說上面白茫茫的一片,什麼也看不到。這多少讓我們有些失望和猶豫,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是因爲大家不想爲這次爬山留下遺憾。冷雨打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儘管溼滑的路面,讓攀登的人們更加吃力,人們還是瑟瑟發抖。終於到了山頂,果然像下來的人們說的那樣,沒有半點風景可言,人們匆忙留下幾張模糊的照片,無功而返,但是大家沒有沮喪,滿心輕鬆。原以爲,爬山的目的很明確,覽盡風光。沒有風光,何以攀爬不止?超越自己,超越極限,這就是最美的風景,這就是爬山之大樂啊。

嶗山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峯,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臨海而立,山海相連,雄山險峽,水秀雲奇,山光海色,這是嶗山獨有的風景。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雲雖高,不如東海嶗。”就山體本身而言,嶗山算不上美。裸露的岩石青灰色,沒有鬆的陪襯,那岩石有些生硬,有些醜陋。對於石頭,我們還能要求什麼呢?歲月的疊加成了一個個生命造型,聽風、聽雨、聽濤......它的矗立,昭示着一種存在,一種不可小覷的存在。大自然沒有給嶗山神來之筆,卻給了它不可侵犯的寧靜。這就夠了,這就是嶗山的生命所在。暮春時節,嶗山的杜鵑花開得正盛。青灰色的岩石間,隨處可見怒放的杜鵑,一叢一簇,那是春天送給嶗山的火炬,淡紫的顏色,遠觀很有一些氣勢,近看,那薄如蟬翼透明的花瓣倒有幾分嬌媚。有了杜鵑的報到,終歸是嶗山沒有拒絕春天。千年的濤聲,打溼了嶗山的眺望,溼冷的海風吹皺了不變的守候。仙風道骨,給了嶗山一個理由,一個參禪悟道的理由。一顆顆頭顱,在嶗山上有了仰視的高度和力量。五月的嶗山是不入畫的,青灰的峯頂少了綠的點綴,便沒有了生命的潤澤,那塊塊岩石像是在歲月中風乾了生命。嶗山之美在於它的道教文化底蘊,登嶗山之樂在於一個“悟”,與老子一同感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之法則。這樣的大“悟”,沒有自然的潤澤是絕不可能。俊山空谷,濤聲鳥語,讓一方山石有了靈性。更偉大的靈性,是人的思想啊。

千山、紅山……無論哪一座山,自有它的獨特之處,爬山之樂也各不相同。記得一句名言:“我攀登,是因爲它的存在。”,以一顆平常心,親近自然,迴歸自然,體悟自然,享受自然,收穫自然之樂。這樣沒有負擔,登起山來纔會一身輕鬆,纔會抵達聖人們所不能抵達之處,纔會飽覽聖人們無法看到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