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順着山塘去虎丘散文隨筆

順着山塘去虎丘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那日我和姐妹們相約去虎丘山遊玩,從山塘街的起點閶門出發,順着山塘街步行去虎丘。

順着山塘去虎丘散文隨筆

七狸山塘,被民間傳說成“七裏山塘”,其實想想也對,整個山塘算來也只不過是七裏,相當於三四公里的樣子。山塘街呈水陸並行,河兩旁都是民房,房子精緻典雅,大都是有年頭的老式房子。街麪店鋪一家挨着一家,我們在有名的小吃店用了早餐,繼續向前走。山塘街的後半段有許多名勝古蹟,有名人堂,有紀念堂等等會館聚焦,一路走來一路看,可花費近半天時間。

早上的山塘街處於買賣瓜果蔬菜、南北貨和日用品的鬧市中,到了晚上纔是人來人往,兩岸燈光,映射着山塘河的美景。買賣興隆的一條街,更加映射出昔日山塘的繁華。修復好的山塘街,堪稱“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使我想起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不虧爲明清時期中國商貿、文化最爲發達的街區之一,被譽爲“神州第一古街”。

近年來,蘇州政府重視山塘街的修建,將山塘與虎丘聯爲一體,成了蘇州旅遊的重點。山塘的河與虎丘的內環河相聯,時不時地可以看到河面上畫舫載着遊客悠悠駛來,偶爾還能聽到蘇州傳統的評彈與琵琶曲,駐足觀看,另有一種風情。

三姐妹同行,七裏山塘在不知不覺中走完,來到虎丘的山腳下。

從虎丘山的東南門進入,首先看到了一座小橋,那便是“海涌橋”。原來的虎丘山叫“海涌山”,只因相傳虎丘山本爲海上一島,隨着潮涌時隱時現,最後從海中涌出,成爲丘。跨上小橋,看到有幾隻形態不同的獅子,大約分爲雌雄吧。看到此獅子,使我想起了上方山的“百獅橋”,那上面的'八十幾只獅子也是分別站立在橋兩側,也許“百獅橋”是“海涌橋”的擴大版。幾步就跨過了小橋,來到“斷樑殿”,我們本地人叫它爲“無樑殿”,全殿沒有金屬作構件,只用竹和木釘,據說已經有了六百多年的歷史。“無樑殿”的兩側放有木製的“四大門神”,面目猙獰,十分可怕。快步離開“無樑殿”,前面不遠處就是“憨憨泉”,只能看到一個泉眼,一口井的模樣,傳說是一個叫“憨憨”的和尚所挖,喝水不挖井人,於是便叫“憨憨泉”。“憨憨泉”旁有一對男女情侶,正在打情罵俏,女的指着那男的喊着“憨憨”,那男的口中應着,臉上笑着,引來衆多遊客的笑聲。

離開“憨憨泉”不遠處有個“試劍石”。這個故事與干將莫邪夫婦有關,吳王闔閭爲了爭天下,要求干將夫婦鑄劍,一百天後鑄成了獨一無二的寶劍,吳王揮劍試刃,將身旁大石一劈爲二,可見這劍確是舉世無雙了。有一小夥子,跑步到山邊,撿來一根樹枝,裝成揮劍的樣子,讓女友趕緊拍攝下來。“憨憨泉”那是一個柔,“試劍石”則是一個剛,一柔一剛“遙遙相對”,相映成趣。

這時,一陣琵琶曲“十面埋伏”傳來,絲絃“叮咚”,一會兒柔情似水,一會兒剛烈勇猛。尋聲看到了站立在“古真娘墓”的景點前,有一身材小巧的女子,身穿古典旗袍,頭上束着髮髻,懷裏抱一琵琶,正在深情彈奏,一曲結束,贏得一片掌聲,在掌聲中徐徐起身,鞠躬後離去。

此處,讓我想起了曾經與穿着古裝戲服的人一一握手,姐妹們說我像位領導。我看着那幾位模仿着古人或仙人的人,一整天地穿着厚重的衣服,供遊客拍照留念,真的有點心痛,那幾人中,有一位感覺是老太太,伸出的手有些年紀,我給她的是一份溫暖,她回給我的是一個擁抱,那一天,我心裏美美的。

一聲聲“好”從不遠處傳來,將我拉回到現實。那是在“千人石”上舉辦的“廟會”,雜技表演吸引着人羣。

“千人石”是一塊大磐石,也叫“千人坐”,當年吳王闔閭在地宮裏埋藏着財物和寶劍,爲了保守祕密,在此石上殺害了上千名築墓工匠,故稱“千人石”。每次我來虎丘山時總是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哪天趕在雨天來親自看看此“千人石”,是否能看到傳說中的“石上顯出暗紅的顏色”,像是被血染過一樣。

“千人石”,其實可以站立上萬人。康熙皇帝曾遊玩蘇州虎丘之時,萬人跪於“千人石”上,伏地進呈請願,康熙帝一時激動,減輕了百姓的浮糧,一時傳爲佳話。

“千人石”北面有“虎丘劍池”字樣,傳說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所書。劍池有四五十米寬,常年有水,被稱爲“天下第三泉”,傳說這也是吳王闔閭的埋藏之地。

我無心看“千人石”上的表演,轉身繞着“劍池”後,拾階而上。

虎丘的“三絕九宜十八景”,“三絕”還在,“九宜十八景”早已不全。“三絕”爲著名的“雲巖寺塔、劍池和千人石”,“雲巖寺塔”也就是虎丘塔。此塔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也是蘇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虎丘塔”下,擡頭觀望,虎丘塔已經破舊不堪。沿着塔轉了一圈,看到塔有八面,共七級,磚身,木頭框架。塔身向北傾斜,有種搖搖欲墜之感。一次次地來看斜塔,感覺比以前再斜了,儘管有關部門一直很重視,也在採取了補救措施,但是千年斜塔卻難以改善。

塔下,有遊客在拍照,一位講解員,正在爲遊客講解着“虎丘”的故事:虎丘山地處蘇州古城西北角,有着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和蘇州古城一樣歷史悠久。康熙帝曾數次來到虎丘山,並賜虎丘山寺爲“虎阜禪寺”,只因他鐘情於虎丘山,康熙帝還特地爲虎丘題了幾首詩。虎丘,也是乾隆皇帝喜歡的地方,六次下江南,數次來過虎丘。“此塔建於北周年間……”遊客頻頻點頭,一副敬仰的神情。

我趁着這些遊客沒散,趕緊下山,不與他們擁擠。拾階而下,轉身去山下。

“前山美,後山幽”的虎丘,我更喜歡後山。後山有近幾年恢復開發的“西溪環翠”和“書檯鬆影”兩處景點。後山有植被茂密,夏日遮陽,幽靜,是年青人幽會好去處。竹青水秀,春日裏竹筍一排排,河裏小鴨一羣羣。有羣鳥繞林盤旋,白鷺成行的美景。夕陽下的塔影,恬美如畫。若是在林中散步,其心情也是十分地愜意,平日裏的不稱心之事,此刻都可以拋到雲宵之外。

我很喜歡在後山遊玩,有時會獨自一人帶着一本書,在河畔向陽處的草叢中席地而坐,時而看看書,時而看看河裏游來游去的鴨子和白鵝。聽頭頂上的樹林裏傳來一聲聲白鷺鳥的叫聲,看身旁的小路上載着觀光客“嘚嘚”的馬車駛過。身上被陽光照耀着,時光過得很快,轉眼間就是夕陽西下,依依不捨地離開回家。我總是喜歡在有陽光的下午去虎丘,陽光與虎丘相伴,是我的最愛。

踏着當年康熙與乾隆皇帝走過的路線,體會到虎丘山的雄偉與壯麗,總有一種穿越之感。細細地品味着康熙帝的七絕《虎丘》:“小阜回崗落照紅,長廊曲榭稱西東。獨憐澗石潺湲水,霸業消沉在此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虎丘山的美,既美在自然景觀,又美在古人的智慧。虎丘山之美,與姑蘇城相輔相成。姑蘇城,這些年來發展之快,早已超越周邊之上海,正在不斷地擴大成長。姑蘇城,每年迎接八方遊客前來觀光瀏覽。蘇州,名譽中國,名譽天下。蘇東坡曾說過“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虎丘山與姑蘇城早已結合在一起,順着山塘到虎丘,可以有水陸兩條線路,一路風景一路情。

我我愛古色古香的蘇州城,愛繁華的山塘街,我更愛有着悠久歷史的虎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