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月寄思抒情散文

秋月寄思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今晚,天是那般寥廓深遠,愈發襯托一輪皓月高潔。

秋月寄思抒情散文

秋月默默無言熠熠閃亮地映照天宇,讓人有一份可擁入懷可握於掌的溫馨的感動。尤是這圓盤似的圓,已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圖案。它詮釋完好和美滿,夢寐與企盼;又涵蘊着心與心的相印,愛與愛的交融。

在我芳香四溢的如花年月裏,我喜歡在正午的陽光下,昂首仰臉,感受着陽光的熱情熱烈和浩大。因爲,我剛從八九點鐘的霞光裏走來,夢想在如日中天的輝煌裏飛翔和飛躍。

如今,幾度寒暑春秋,月圓月缺,已和青春分手,韶華不再。閒適恬淡的生活裏,會盼着月兒升月兒圓。獨對秋月,心裏最柔軟的情弦會撥動,喜歡用心去傾聽月中流瀉的天籟之音,也喜歡用心去感受“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的難以釋然的情懷。

秋月寄思。我又想起遠在異國他鄉的年老的姑母。我明明曉得,此時此刻,地球的西半球正是旭日東昇朝霞滿天。不可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在同一經緯線上,環球同此涼熱。走過一個圓鐘盤的時差,姑母也會在秋天的深藍穹蒼中,見到冉冉升起的一輪明月。明月將一個朝東凝望望月嗟嘆的孤獨的剪影定格在歐化風格的栽有西域花草的空曠花園裏。

九十餘歲的姑母說過,她記得很清楚,那一年,她是在一年中月兒最明的中秋節後的第二天離家出門的。祖母在老家深深庭院的高大桂花樹旁放置白木小圓桌,桌上放着自制的桂花甜米糕,番薯燒桂花圓子。晶瑩的月光映着祖母臉上的淚花。祖母叮嚀她:這是自家做的粗食,日後出門在外,很難再吃到了。姑母離愁別緒,勉強吃幾口。抹去淚水,朝着月光,深納一口桂花馨香,提着藤葛箱籃,跟着伯父,先在鎮上親戚家候船,然後,就到了上海。姑母從一個鄉村女孩,刻苦奮進,讀至震旦大學畢業。後又隨留美的姑父,在解放前就去了美國。

在美國又艱苦創業,開辦醫院治病救人。事業有成,定居在紐約長島。帶有大花園的別墅、勞斯萊斯香車,優裕的物質享受,卻難抵得上家鄉的明月之光和幽幽桂花馨香。她常在電話中說,自從那年離家,就沒在老家過過中秋節。年輕時,(六七十歲她還稱爲年輕),總想着忙過這一陣,把手頭的事情歇一歇,回老家來好好過一箇中秋節,也來嚐嚐久違了的家鄉的番薯圓子和桂花甜糕。可是,事業家庭,身不由己,一年拖一年。現在想回來,已經力不從心了。自前幾年,姑父和相住在一起的伯父先後離逝,更感孤獨寂寥。“家鄉的明月依然圓,依然亮,可我,何日能再來相見?”姑母的`話語透着無奈和惆悵。我們一直欽佩姑母是個堅強開朗不平凡的女性。可是,到了晚年,她也顯露出一個華夏女子尤是江南女子多愁善感的柔弱的一面。

心有千千結。解不開。惟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從姑母思鄉望月的情結中,我也詫異於她離開故鄉半個多世紀,仍是一口稍帶滬腔的石骨鐵硬的寧波話。除了有一些名詞和新式的形容詞,她只會說英文。什麼“老早之”、“銅鈿”、“小娘頭”、“油石鬼”(油條)等等。這些比寧波話還寧波的土得掉泥的鄉土話,就是像我這樣土生土長的不太年輕了的人也不常說了。姑母說,聽到鄉音就感到親。早年間,多招滬甬一帶出去的人在醫院做事,家裏也寧可化高價找滬甬的人做女傭。可惜,後來越來越難找。她就常拿着英文報紙,慢慢的,一句一句地用家鄉話朗讀,惟恐與家鄉話生分了。

此刻,在寂靜的月光下,我彷彿又聽到姑母熟稔流利的鄉音。忽然,思緒一跳,想起了剛去國外讀書的侄女。

嫺雅聰慧的小姑娘,以前在家裏也講一口圓潤柔軟的普通話,說是在外講慣了。如用家鄉話來表達心裏感受和描述事情,已感吃力。說這樣話的小青年我遇見過好幾個。現侄女在外讀書,住在外國人家裏,其中也有着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英語水平的意思。那就是說,要與家鄉話更遠離了。我心裏泛起淡淡的哀愁。

姑母和我侄女,相距四代。雖然,都是飄洋過海,去奮鬥求發展。但我想在鄉土語言的持守和看法上,她們可能迥異不同。

姑母這個世紀老人,會講標準的國語,會中英文同步翻譯,又會說法語德語。可念念不忘的琅琅上口的仍是家鄉的鄉土語,土不拉嘰的鄉土語竟於她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吸引力。

而小姑娘們不會在乎和看重鄉土語言的。還沒離開本土,就已不喜歡說本土話了。現小姑娘乍離家鄉祖國,根本用不着也沒有如此水平對着英文報紙念及家鄉語音。但是,過了一年半載,年年歲歲,她還會說地地道道的家鄉話嗎?如果,再過許多年,她是否也會萌發姑母一樣的遊子情懷?回望家鄉路,對月思綿綿。

侄女來告別,我真想叮囑她:金窩銀窩不如家裏草窩。學成後,早歸來!但恐有燕雀鴻鵠之嫌,也恐讓小輩笑話:“人老了,跟不上形勢了……”還是忍住不說。

此刻,點點滴滴的情思,猶如漣漪漾起,浸浴在皎皎明月中。月雖無語,它已讀懂我瞳仁裏盈盈的清淚,是期盼天上人間千里共嬋娟的激動之淚,或是祝福親人的喜悅之淚。清風相伴,白雲相逐,瑩瑩清淚,化作心香,融溶於天地間,銀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