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閒雲孤鶴》般的世界散文

《閒雲孤鶴》般的世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聽一首好曲子,會讓人心情愉悅,更可學到許多知識,進而對生活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這可以說是“一箭多雕”的好事。什麼曲子能達到這樣的好處?由中阮大師劉星創作的新世紀音樂-《閒雲孤鶴》,便可如此。

《閒雲孤鶴》般的世界散文

看到這麼多的形容詞,您是不是覺得很迷惑。“中阮是什麼樂器?劉星又是何人?什麼是新世紀音樂?《閒雲孤鶴》,我還沒聽過!不過,從名字上感到,它屬於那種淡雅超脫、田園隱世的抒情樂風格。是這樣嗎?”

您有這麼多的疑問和猜想很正常,因爲這首曲子的背後確實包含了許多知識和信息,感謝推薦它的好友。下面,讓我們從樂器中阮談起,共同在《閒雲孤鶴》般的世界裏,來一趟格物致知、怡情飽學之旅。

(一)阮爲何物?

阮[ruǎn]是“阮咸”的簡稱,它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在公主出嫁前,漢武帝特地爲她做了一件能在馬背上隨彈隨唱的樂器,以解遙途之念。此樂器便是“阮”,屬於古琵琶的一種。

當時,樂工們參照琴、箏、簫、箜篌等樂器,創建了阮。結構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形似月琴,豎抱用手彈奏,藝術表現力豐富,古稱“秦琵琶”。

到了西晉,被譽爲“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阮咸以妙解音律、擅彈琵琶而著稱於世。相傳是他完成了阮的改良,因而後人稱之爲“阮咸”。

如今,阮經過不斷的改良,已經是具有高音、中音和低音阮等多個聲部而自成一族的樂器。按尺寸和形制可分爲大阮、中阮、小阮三種。其中,中阮爲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極富詩意。在合奏中,它常用於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由於節奏變化豐富,會使中音聲部更爲豐滿和有想象力。這就是中阮的特點與魅力。

阮雖是古老的樂器,但在歷史上並未真正興旺和廣泛流行過,因此古人編制的阮曲現均已流失。如今我們所見到的阮曲都是在無傳承的情況下新創作的,而我們要討論的《閒雲孤鶴》便是中阮大師劉星的代表作品。

(二)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閒雲孤鶴》屬於一首古風遺韻和現代元素有機結合之作。在風格上,它表現着一種超凡脫俗、淡雅自如、又躊躇滿志的意境。

爲了更好地理解此曲,讓我們一邊聽音,一邊看幾幅畫。因爲音畫同源,一首樂曲描繪的就是一幅有情趣和意境的畫作,見畫即可知音。

上面是一幅寫意山水畫,聽着曲子,看着畫,此刻我們的心中可能會生出諸多的遐思和想像來,卻一時又不知該道怎麼表達。 到底在想什麼呢?也許是“閒雲戀巖壑,瀑落滿澗風。春盡花未發,川迴路難窮”;也許是“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這種感覺對不對,我們無需急於知道,因爲音樂和繪畫是“神於言外”的。下面,我們再增加一幅畫。

看畫中的白鶴,它們馳於天地間的樣子是多麼的從容遒勁,身上分明奔發着一股壯志滿懷之氣。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一隻只白鶴正乘着輕風、穿過浮雲、越過河谷,或棲息於草木蔥蘢之處,或馳返於澗谷幽湖之間。

如果把上面的兩幅畫和這首曲子結合起來欣賞,無形的音樂聲似乎變得有形了,我們眼前會浮現出了一個“音畫合一”的世界。擡眼望去,此刻的場面可能用“落日秋草芳,水天連一色,碧波生彩異,日月同光輝”來形容,是最爲恰當不過的了。她是一片淨土,遠離塵世,芳草萋萋;她宛如天堂,靜美久遠,又生機勃發。這裏就是野鶴的家,彷彿我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優雅灑脫、隨心所欲,馳旋往來於這個世外桃源裏。

此情此景,音樂帶來的美在我們的胸中慢慢升騰升溫,直至那份層疊遞進、紛涌伏起的包圍感變得十分濃重。這種感覺是無言的、溫暖的,更是不知不覺間悄然到來的。聽到此處,我們的心境會變得大爲不同,而且感覺上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就是曲子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

這又該如何表達呢?我們不妨從曲名本身的要意來看看。

閒雲孤鶴,顧名思義是指飄浮的白雲,孤脫的野鶴,它“比喻無拘無束、安逸自如、不受塵事羈絆的人”。語出自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閒雲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適合我治理的地方已經添不來,適於我流傳後世的自創的詩詞改不來。既然這樣,那麼就做個閒雲野鶴般的人,自由自在,在任何地方,來來去去地像飛一樣活着吧”。

這是何等的逍遙啊!這不就是“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相與觀所尚,逍遙順性飛”的豁達情懷嗎?大概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這樣的狀態。再有莊周夢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與周也”,其境界估計也應如此吧!

這首曲子的意境是高遠的,給我們的想象空間非常豐富。看山川竣兀、四野沉寂;觀水河涌動、雲蒸霞蔚;望洋洋之山水,感自然之博大,一切塵世的喧囂在這裏悄然隱去。枕石聽水流,倚鬆望彩雲;落英潛入夢,心海自澄明。我們一旦把心交給大自然,世間種種的華麗與浮躁又怎能不歸於安然寧靜?

那點點逝逝、優雅知性的白鶴身姿,多麼的逍遙自在,它們就是山谷澗湖上最美的風景,它們就是人世間最真的智者。隨音樂靜靜地去感受它們在天地間那份隨心所往的自如勁兒,我們的心神又怎能不快樂、自如?

《閒雲孤鶴》是一首託物詠志的曲子。它的主基調是表達一種對遠離塵囂、疏林隱世生活的嚮往,但它又不完全安心於那種純粹的隔世桃源之境。我們仔細聽可以感到,除了主打樂器中阮外,還有笛子、琵琶、洞簫的和聲,某些過渡的`地方還加入了清脆的敲擊樂。主音、和音交互遞進、紛層疊起,營造出的氛圍既貼近自然又熱情澎湃。這樣無不讓人感到有一股躊躇滿志、從容自如、盈盈向上的力量存在其間。

其實,託物詠志是不光是文學、詩歌、繪畫常用的方法,也是音樂創作者舒情達意的重要手段。在這首曲子裏,閒雲下的野鶴便是所託之物。它們雖遠離塵囂卻不安於現狀,雖隱世田園卻又豁朗向上,何天而不可飛!這就是曲子要表達的情懷與意境。

我最早聽這首曲子是10年前,一位好友推薦後,當時並沒有覺得十分好。後來越聽越喜歡,覺得它很有格局和深意,溢滿其中的從容淡定味很耐品,情不自禁爲其拍案叫絕。這種耐品是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體會到的一種獨特的美。它像一塊美玉,雖然不屬於冰清透潔,但品起來溫潤而醇厚;它如一杯美酒,雖然不屬於壯烈或輕淡的那種,但品起來綿長而質樸;它又像一位飽經世事的智者,早已退去年少時的青澀,多了一份沉靜與老道。因而,它的內涵和底蘊是豐厚又耐品的。今年,又有兩位好友極力推薦,我便覺得寫份聽感的時機到了。爲此,特意留心許多的寫意畫,力圖與之匹配,查詢相關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曲子。它能夠打動人心的關鍵就在於:向我們傳遞着一種反璞歸真的自然情懷,表達着一種把凌雲壯志低調地隱於世間的豁達人生觀。

從表現形式上看,樂器聲是協調疊起的,層次是分明遞進的。整個曲風屬於非純粹的輕淡雅逸、小家碧玉,又非濃墨重彩、浩浩蕩蕩,而是介於二者之間。志趣和意境上,非純粹的遠離塵世、不問世事;更非怨天憂人、悲涼愴寒,而是充滿超脫自如、快樂而向上的力量。既融有道家崇尚的隱、忍、雅、淡的底韻,又洋溢着反璞歸真且激越澎湃的氣息。因此說,它的風格是優美獨特的,留古風,存遺韻,激發心靈,這正好體現了新世紀音樂所倡導的理念。

(三)什麼是新世紀

劉星的這首《閒雲孤鶴》是新世紀音樂在中國生髮的代表,又是經典之作。下面,根據百度查詢到的資料整理,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新世紀音樂。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不瞭解而已。

新世紀音樂是介於電子樂和古典樂之間的新樣式。它的誕生是有理論依據的,60年代末期,隨着電子合成器音響的出現,德國一些音樂家將把這個概念融入了原音演奏或即興表演中。其理念和舉動啓迪了許多作曲家,可以說它是新世紀音樂的啓蒙和雛形。

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音樂節上,一羣素昧平生的音樂家相會,忽然發現他們相互間有許多共通之處。作品的出發點都是從冥思和心靈而來,類型又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種。於是,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有實驗性質的樂風被取名爲New Age,原義爲一種“劃時代的、新世紀的音樂”。

20世紀80年代初,加拿大鋼琴家米恰·瓊斯寫了一本曲集。曲目的標題取名都十分優美,像畫面似的,例如《彩虹之後》、《夢境之外》、《陽光谷》、《太空蝴蝶》等。據說,他早年一直夢想成爲一個音樂型的畫家。後來,真的慢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語言。從此,他開始不再追求用音樂去描繪什麼形象,而只是用以表現一種感覺。那種靜夜裏雪花落下、輕觸地面的感覺;清風吹過莎草的呼吸感覺;遠天閃電的折紋感覺;傍晚的湖水拍打着岸邊的感覺……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這種新的音樂,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完全用傳統樂器來演奏,如鋼琴、小提琴、吉他、雙簧管、英國管等。一些民間樂器,如曼多林、手風琴、排簫等也常可聽到;有些演奏者特別喜歡東方的打擊樂器(如小鈴、大鑼和鍾等)。直到現在,還有人熱衷於把非洲的戰鼓摻入他們的音樂中。第二類則是電聲樂器,許多新世界音樂家都是電腦高手,創作時偏重於神祕、飄渺的色彩。第三類是前二者的混合。往往喜歡把鳥鳴林嘯、風聲鶴唳等自然響聲加入樂曲,這都是他們的追求。

最初,這種音樂並不起眼,有點像現代的輕音樂,卻又含着幾分古典樂的風骨和氣派;它是通俗的,可又不失超脫情調;它是易於流行的,但又沒有一般流行樂那麼騷動。沒有辦法,唱片店只好把它們列在了“最新到貨”專櫃下,沒想到後來漸漸成了氣候,開始在全球悄然崛起。1986年,在第29屆格萊美獎中,增設了《年度最佳新世紀唱片》的獎項,這算是New Age首度明確地成爲音樂類別之一的標誌。

愛爾蘭是新世紀音樂的發源地,恩雅(Enya)則是最重要的代表。說起恩雅許多人不會陌生,她以唱片獲得全球8000萬的銷量奇蹟而榮居世上最暢銷的十大女歌手之列。據稱,她的音樂包含着凱爾特元素,魔幻的音樂特色正是New Age最重要的精髓。

New Age音樂最大的魅力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的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中馳騁。1981年,一位名爲坡·文特的薩克斯演奏家,更是身體力行:拒乘轎車,堅持吃素,最後躲進森林裏,用他的薩克斯與狼對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互通。後來,他被公認爲“新世紀音樂”的教父。

看了上面的介紹,如果您覺得,“我可沒聽說過什麼恩雅(Enya)、什麼亂七八糟的新世紀音樂。有人竟然用薩克斯聲與狼對嘯,簡直瘋了,這樣的音樂會好聽嗎?”

接下來,我們再提一個人人皆知的名字,您可能就會承認自己錯了。它就是班德瑞。

聽過班得瑞音樂的人都知道,它最迷人的地方是:唯美、寧靜,在湖光山色中孕生而出仙境般的風光,美侖美奐、使人悠然神往。

千萬不要以爲班德瑞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它是發跡於瑞士班得瑞地區的一個音樂計劃,集合了一羣青年才俊。主心骨奧利弗·史瓦茲多才多藝,不但專長各種樂器,更熟稔於先進的數字採樣技術,將自然界的聲響,鉅細糜遺地錄製成清晰無比的音質。據說,班得瑞的成員們一旦開始策劃新的音樂,便深居在阿爾卑斯山中,直到母帶成品。爲了採集自然界的聲音,他們歷盡辛苦,有時守候數月之久。正因爲如此,他們那些獨特的音效才得以栩栩如生地呈現給世人。由此看來,那個用薩克斯與狼對嘯的傢伙,其舉動也並非不可理解。人家當初的舉動雖然怪異,但首開先河,才贏得了“新世紀音樂的教父”的美譽。

其實,班得瑞音樂不落俗套,清新的自然氣息,離不開電子合成技術的功勞。在簡單流暢的旋律中,他們通過合成技術加入了大自然的意向與流行元素。它們屬於新世紀音樂,並非鋼琴家完全手工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