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梅山風情散文隨筆

梅山風情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在穿山半島上馳車,到了白峯往南拐,就是去梅山的大道了。汽車順坡直下,一直開到山之尾、天之涯,一海相隔,擡頭就見海對面南邊托起一塊土地,像一堆綠絨放在一個金色的盤子上,真疑是見到了海上仙境。

梅山風情散文隨筆

此岸沉默,除了碼頭。碼頭總是忘卻自身,爲彼岸而設,客車到時,一天幾次有節奏地喧鬧,以示歡迎。此岸長堤葦草飄搖,對面海上橫浮的土地如一條長帶,下黃上綠,如玉石託着翡翠。原來這就是面積有26.9平方公里的梅山島了,它還領導着周圍撲蛇島和青龍島等10多個小島呢。

風和日麗,四圍寧靜,只聽見海浪輕輕拍擊埠頭的聲音。渡輪翹起一雙鋼臂向埠頭迎來,空氣中的幾絲鹹味陪伴客人上船。想起數十年前,到梅山中學聽課,要翻越高高的風棚嶺,想起來好像是前世的故事。島上這樣的碼頭很多,人渡碼頭4座,專用碼頭3座,分別通向白峯、郭巨、六橫、舟山等地。渡輪放下船頭的鋼板,像吐出一條長方的扁舌,鏟向斜斜的石砌碼頭。人和車都款款地上到了甲板上,渡輪“噠噠噠”表示歡迎,倒退了一下然後向對岸駛去。

兩岸的青色裏映照着金黃的海水,這裏是象山港的北緣,與鄞州的鹹祥、瞻歧聯袂面向象山港,已經有環穿山半島寬闊的沿海大通道相連。

太陽溫和地普照着平緩的泥塗,海塗和附近的海洋就是梅山人的田。養殖海產,捕撈海產的豐收“田畝”,梅山人在此進行“海耕”。據說這個島有12000畝肥沃的泥塗呢。泥塗平滑得像平展的鏡子,海港中間有綠色的網箱浸在海水裏,魚兒生活在流動的海水裏,綠色的尼龍網系在竹竿上,浮動在海面,管海人的小木屋也浮在網箱旁,猶如守林人搭建在林地邊的休憩棚。喂的不是人工合成飼料,是切碎的小魚、小蝦,這可讓網箱裏的魚蟹和生活在大洋裏的待遇相差不遠了。

這個島出產對蝦、魚類、梭子蟹、蟶子、蚶子、蛤蜊、泥螺等140多種海鮮,遠銷到東南亞。近年來網箱養殖有小黃魚、米魚、鱸魚、美國紅魚、歐鰻等10餘種,單是梭子蟹就有650畝高標準養殖基地。梅山泥螺更是遠近聞名,鹹香鮮脆。泥螺一般是醃着吃,易拾取,易保存,不用烹飪,在過去是農家家常菜,天賜予窮人的海鮮;也可以撒在沸騰的菜湯裏,做成無比鮮美的泥螺羹,不用放味精,放了味精,反而蓋住了泥螺自身特有的鮮氣。內地人卻是吃不得的,弄得不好,臉要浮腫,海邊人稱作發“泥螺胖”了,這不是病,過了好幾天,自會消腫,可是會讓你難過得吃不消。所以,鹹泥螺總是出門在外的寧波人和鄉思捏在一起最思念的小海鮮。

到了島上了。轎車、卡車、人流從“扁舌”上踏過,隆隆隆,噔噔噔,除了駛遠的車輛,人羣都被整整齊齊等在近處的嶄新的中巴車吞進,綠島巴士公司的中巴車乾淨整潔,油着綠色的漆,一霎時,如流雲般消散,跑在綠色的土地上。公路以梅東、梅西爲中心形成環島網絡,沒有一個撂下的客人,這讓過去只能乘“小三卡”回家的島民無比自豪,會對同來的親戚說:“車錢我已經付好了,你不要拿了!叫你不要拿了!”錢雖不多,這話卻很讓親戚受用,感覺是被主人用轎車接走了。人、車各奔前程,渡口上聽得見鳥雀的叫聲和海浪的拍擊。

路是好的,儘管放心,水泥平坦,塵煙不起。車子開在平整的土地上,猶如在平靜的綠池裏泛舟,正好欣賞野色呢。在待價而沽的綠花菜旺盛的季節,周圍一片綠,在翡翠琢成似的綠花菜的領導下,自家食用的青菜也承前啓後地綠着。

沿途可以看見一長溜一長溜巨大的胖鼓鼓的乳白色長龍蜿蜒在地面,每條長龍都是一系列塑料大棚,大棚裏紅的番茄、綠的菜椒、黃的香瓜、長的帶豆、圓的西瓜、網紋甜瓜都熱熱鬧鬧地在開“蔬果博覽會”。總面積5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在加緊規劃與建設。車過之處沒有荒禿的地面。島上的高山是幾層樓那麼高,孤零零的也就那麼幾座。裏嶴的煙墩崗算最高了,也不過148.8米!到處小河蜿蜒,竹林柳樹掩映河邊,清新的空氣中帶點涼溼,讓你走在宋詞的江南里。

島是綠色的,島民的外銷主打產品是綠花菜。然而,以前這兒卻曾經是個銀色統治大地的島。一到採棉季節,棉花在褐色棉稈的底子上,鋪出千朵萬朵一片白;摘棉花的婦女,頭裹着白毛巾,一下地,就淹沒在銀白色的海洋裏,棉旱地有一萬多畝呢。現在綠花菜主宰田野,成畦成畦的涌動着綠色的波浪,卡車來了,“梅山島牌”綠花菜一箱一箱的運到外地去,竟能以顆論價。還有蘆筍、大豆、黃瓜都是旱地的特產,已經形成萬畝蔬菜基地,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呢。

男人們還有一種活——曬鹽,鹽是梅山特產。據說,這兒的海水氯化鈉濃度高,特別適合出鹽。明清時代即有人從大碶、柴橋等地遷入,以曬鹽爲業。比如,朱、李二姓,明代萬曆年間由大碶、郭巨遷入梅山;碑塔村“中透”地方,賀姓乃清代康熙年間由大碶賀家遷入。地名墩頭、外墩都與鹽業有關。1958年國營梅山鹽場建成,後來梅山又有七姓塗等8個鹽場投入生產,鹽地總面積488公頃,約佔全島面積的1/3,是寧波市最大的鹽場。梅東鹽場、碑塔鹽場、梅山鹽場、梅西鹽場,這些大大小小被承包的鹽場用銀色的花邊鑲在綠色的島嶼外,猶如白玉裹翡翠。

國人早在古代就把鹽作爲佐料放入飯菜中調味,繁體的“鹽”字,還看得出上左是大臣,上右是滷水,形象地表現了古代國家對鹽的壟斷。

從前曬鹽很費事,雙手搖動着木製水車,水車的無數小木片循環往復地轉動,前赴後繼地兜水,將海水兜到高處,噴淋到覆蓋着細竹枝的棚上。瀝下來的水,在瀝青池裏沉澱爲滷水。再將滷水噴淋到又一覆蓋細竹枝的棚上,再在瀝青池裏沉澱。一方一方的鹽田被田埂隔成整齊的小方塊,鏡子似的滷水裏映着藍天白雲,無邊無際地伸展到遠處海塘邊,一點一點地濃縮、聳起,如雪山女神的潔白乳房;又濃縮,豐滿,終成千峯雪嶺,萬斛銀粉。幾經考驗,滷水終於濃縮,耙在一起,在烈日下曬成鹽。鹽工們把自己汗水的鹹度種在鹽田裏,在烈日下收穫着熾熱的希望;手中種下的是龍王送來的滷水,心中收穫的是可到手的白銀。

寧靜的原野上無遮無攔,孩子們的琅琅讀書聲掠過莊稼、灌木、草地遠遠傳來,飄忽如歌,這無阻無隔的天籟使人想起綠野仙蹤。

島上有初中、小學、幼兒園,早在1995年就被評爲“寧波市教育先進鄉”。1998年建成了廣播電視大樓和文化站。梅山的舞龍、舞獅、武術已經有一百多年多年曆史,以前,在大年正月,一家人正在高高興興吃團聚飯的時候,獅子會舞到你的飯桌邊,等主人拿來高級香菸,分紅包糖果的時候,會突然從獅子頭下鑽出一個年輕後生來,笑嘻嘻地叫你一聲:“阿叔”,或者“公公”。他們也會把這節日的收穫去和敬老院的老人共享。現在,梅山有着“民間文藝之鄉”的美稱。2005年被浙江省武術協會命名爲“省水滸名拳之鄉”。舞着舞着,還舞出了體育明星,亞運會7項全能冠軍沈盛妃和瀋州涯、沈科娜、沈銀億四姑娘曾在1998年全運會上共獲七金一銀,是梅山的“四朵金花”。梅山鄉早在1995年就是“省體育先進鄉”,體育活動的普遍開展培養出競技體育人才,看來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現在,每到春末夏初的傍晚,在梅東村的山頂公園上,你還可以聽到悠揚的音樂聲,甚至可以看見一對對舞伴在那兒跳難度較高的交誼舞。這樣的山頂公園,在梅山已經有5座了。

你進一個村,小巷兩邊都是兩三層的小樓,貼着淡雅顏色的馬賽克外牆磚,有的還有象徵着吉祥的彩色圖案。。傳來幾聲雞鳴的聲音,偶爾看到一隻雞在悠悠地散步,學生上課去了,大人到田間、鹽田去了,年輕人上班去了,老人、婦女在悠閒自得地住家。庭院裏種植着各色鮮花。差不多人家都有自來水、水櫃或水井。吃綠色菜,喝乾淨水,這不就是旅遊人士所稱的“農家樂”嗎?

老人們聽到象山港區要打造生態經濟型港灣,高興得露出豁牙,不是說建立“梅山——穿山濱海風情區”嗎?快到阿拉梅山來走走呵,一定讓你嚐嚐新鮮蔬菜,土雞活魚!串網貨、漲網貨,比別處的“農家樂”味道怎麼樣?

不是虛話,不信,你可以到梅山的梅港漁村走走,那兒已經辦起“漁家樂”了!有魚池,你可以沿着水池中間曲折的棧橋找個位置釣魚,也可以走進原木搭成的餐廳用餐,只是端盤子的姑娘大嫂們總有點生手生腳,她們可是從田間上來不久的一代啊,多多指教!那熱情的笑容可是從心底裏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