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時間的邊界散文

時間的邊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故鄉,或者那個叫家園的傳統鄉村,不復存在。人們和大地的關係日趨疏離。發展和變革中的時空架構,完全遮蔽了個人經驗。曾經用來辨識空間文化的時間邊界,在道路和下水道密佈的盡頭,紛紛加快了逃離自己的設計,匯入了統籌一體的模塊化道路。我們的居住空間和生活環境,刻在雕版上,印刷樣複製,與此孿生的,是同出一轍的經驗世界。養大我們的田野、炊煙、茅舍、聲音、色彩和味道,必然在懷舊者的黃昏沒落。我們身體中保管的故鄉,終久難逃被摧毀和置換的命運。

時間的邊界散文

傳統和文化,是建立在時間經驗基礎上的。清晰的時間邊界,構成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存在空間。文化對時間經驗進行總結和說明,成爲人類行爲意識的基石,並觀照社會發展前行的方向。時間邊界的存在,其實就是特色文化式樣的存在。文化和傳統保管其中,得以存續和傳承。如同記憶中的鄉村,因爲曾經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較之於今天毫無差異的生活空間和文化空間,過去時間的地域文化和族羣文化特性鮮明,豐富多樣,同時也易於辨識和區別。人們始終對此念念不忘。我們緬懷和記憶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生相息的親密關係。在過去時間裏,傳統文化根深葉茂,有追求真善美的傳統美德照耀。儘管,過去的時間經驗,並不比當下美好,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也並不比現在更舒適幸福。

多年來,我奔行在大地內部,意圖明顯,朝向記憶中的故鄉跋涉。一次次長途奔襲,一次比一次更深的絕望。最後,我發現屬於我的私人經驗完全結束。依附於事實現場的追尋,沒有任何歸途,應該死心纔對。我們好像更適合坐在舒適的房間,通過網絡和屏幕審視世界。世界於此觸手可及。有些遲疑,向着新經驗新生活,緩慢地舉起了雙手。

邊界的結束,鐵板釘釘。世界原本是需要邊界的,時間的形狀因此真實具體,個性特徵清晰可辨。特色明顯的文化空間和價值體系,可以喚醒和加強生命自由的獨立意識,也是具象民族精神的基石。自然,對想念大地和故鄉的心靈,也是一種值得依賴的安撫。

其實,新生活和新經驗沒有什麼不好,不必如此黯然神傷。模板上的故鄉,沒有恐懼的那樣寒冷。我們懷揣的一切鄉愁,是對純粹和簡單的最後敬意,不在渴求尊嚴和平等的正途。對孤獨和絕望的對抗遠遠沒有結束,自然也沒有真正開始。

在道路的盡頭,我們都是失去故鄉的路人。對於早年那個故鄉,時間消失,邊界模糊。我們在尋求發展和變革中,出乎意料地把自己趕出了家園。我們記憶的田園,已然改變了表情,不再收容輕飄虛幻的文化鄉愁。

過去,我們在古代的荒野,創造了豐富的經驗文明。於今,面對全球化的時間疆域,同樣需要爲新生活新經驗確立邊界,重建這個時間的經驗文明。而不是縮成一堆舊物,混跡于堅固城池,在註定腐朽中妄圖復活。

一、聲音的新衣

不管你如何堅信時間的永恆,堅信本土故鄉的遠在,置身新世界,你血管中的故鄉,說不在,真就不在了。堅持重返記憶田園的想法,完全建立於時間邊界的假設,詩歌樣在民間走失。永恆,很多時候,被時間自己宣佈了短命。

宋氏家族捍衛的祖先榮譽和祖先經驗,和結束有關,原本就是文物級別的古董,僅存於時間的局部,如同一縷煙雲,輕易就會被風折斷。

我們完全不必因爲喪失布衣緊裹,或捶胸頓足於高樓大廈。新生活新經驗的必然到來,已經宣告了過去時間邊界的溘然長逝。歷史記憶可以給人精神撫慰,但不能進行有效庇護。如果還在念念不忘低矮的屋檐和繚繞的炊煙,迷信故鄉的原景,可以救贖荒涼的心靈,必然被焦慮和疑懼圍困。如果可能,你倒是可以放棄到手的合約、金錢和地位,捨棄先進的現代文明,赤身裸體,回到古代的荒野,繼續刀耕火種棲居詩意的田園美夢。事實上,這是違背現實和經驗的詩歌走秀,如畫餅於紙頁。沒有人願意徹底放下,即便是英勇無畏的烏托邦們,也不會一頭鑽進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過去荒野。

黑龍潭的早上風輕雲淡,空氣潮潤,湖水拍岸之聲依然來自古代。起伏丘陵在曙色中,青山綠水漸次明晰。宿鳥已在叢林亮開嗓子。有孤單的白鷺飛離小島樹林,翅膀滑過清幽幽的水面之後,庫區顯得格外沉靜。在酒店房間醒來,彷彿留存眼底的鏡像,正站在湖畔的早晨,準備接受我的訪問。

乘船去分水碼頭,剛上岸,密林中的山道,就傳來了號子聲。仁壽縣虞丞鄉擡工隊,早早做好了表演準備。雖未見隊伍,號子已是先聲奪人。二十來個精壯漢子,擡着條石出現。山道狹窄曲折,七彎八拐,擡工隊步調一致,如履平地。擡工在山道和碼頭石階,分別進行了擡石、擡轎兩種形式的展演。自然就被這種勞動式樣打動了。震撼我們的,除勞動的原生性、實用性和稀缺性,擡工們歌唱性的號子,排山倒海般,把我從頭到腳、從外到裏地搖動。你就覺得那些普通農民,突然就成了了不起的民間藝人。號子的音聲渾厚敞亮,環繞在青山綠水,有聲音的美學意義。也就不再抵抗旅遊手冊上,把“仁壽擡工”標註爲特色文化的宣傳。事實上,仁壽的擡工號子具備打動人心的音樂力量。勞動者在大地內部勞動,對自然和世界的認知和表達,從來都有文化和藝術的審美內涵。

擡工號子用於下達指令,有協調動作和步伐的功能作用。在山嶺起伏、溝谷交錯、爬坡上坎的丘陵地區,過去因爲道路簡易,交通不便,人們搬運石頭、木頭等重物時,只有擡送一種方式。擡工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爲了方便記憶和唸誦,發明了號子,並被賦予了音律,兼具歌唱性。擡工們完全依靠號子的詞句內容、音聲大小和音調緩急,辨識和警示擡物途中的地形地物,通過號子的前後呼應,指示並協調各自的動作。這是一項需要團結合力、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才能協作完成的特殊作業。擡工號子跟我們耳熟能詳的縴夫號子一樣,完全從勞動中來,到勞動中去,既有指令作用,又有娛樂效果。勞動中,通過喊叫或歌唱,可以緩解和稀釋體力強度。那是人們在漫長的歲月中,累積形成的民間技藝。

王俊清從事擡工勞動,源自祖先經驗。其祖上已有四代人,專門從事擡棺和擡轎。這門技藝,從前是一家人賴以生息繁衍的手藝,今天依然在其家庭生活中,發揮着重要的經濟作用。於今,道路和交通工具空前發達,擡轎和擡石的活計幾乎沒有了。但擡棺不一樣,人死了,鄉民首選的還是土葬。這一行當,還有存續的基礎。擡棺或擡轎,兩項技藝都很特殊,不管是四人擡、六人擡、八人擡、十二人擡,位於隊伍前後的“龍頭火尾”兩個位置舉足輕重。扛頭和扛尾是擡工的指揮中樞,均由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長者擔任。王俊清就一直是擡工隊的龍頭,也是這支隊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雖然擡石、擡轎、擡木的勞動方式消失了,擡棺卻仍在鄉野田疇繼續。

黑龍潭是景色優美的旅遊目的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遊客。擡工和擡工號子,曾經只是普通的勞動方式,於今稀缺,屬於彌足珍貴的旅遊資源。擡工隊,近年開始有償爲遊客進行展演。擡工號子,也順理成章地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擡工勞動,看上去好像只是“一槓一杵”的簡單勞動,但對體能和技巧要求很高,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擔任,尤其是涉及婚喪嫁娶等傳統擡工活計。擡工須經過嚴格訓練,有多年實踐經驗,纔可以擡棺擡轎。鄉村民俗中,殯葬是家庭單元生活的重大事件,除需恪守傳統的禮俗、儀軌、儀式,程序相當冗長複雜,一直以莊嚴、隆重而盛大的面目存在。就跟造屋上樑、祖祠奠基、家族添丁、殯葬堪輿一樣重大。而擡棺送葬,雖只是繁瑣殯葬民俗中很小的部分,擡棺者必須保證屍棺運送過程的絕對安全,不能出現摔棺、滑棺、屍移、斷扛、滑繩、虛杵等任何差錯,如有相關事故記錄,被理所當然地視作不吉利,也就相當於砸了營生的飯碗。王俊清有着豐富的祖傳經驗,作爲擡工隊的靈魂,他所領導的擡工隊,創造了由一百二十八人擡石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儘管我無緣見識那場宏大壯觀的擡石表演,完全可以通過想象進行復現。就像今天我在聞聽擡工號子,可以回到過去時間的勞動現場一樣,它所呈現和傳遞的文化圖景,必然屬於過去經驗與民間藝人的天然融合。

王俊清擡工隊的擡工,平時參加日常生產勞動,遇有紅白喜事或重大活動時,才臨時更換身份,也因此可以掙得一些報酬貼補家用。留在農村的青壯年已經很少,大多行色匆匆地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龐大隊伍。擡工這門手藝,也跟石匠、木匠、鐵匠等手藝一樣,即將失傳。王俊清意識到了傳承的重要和迫切,近年開始有意培訓年輕一代的.擡工,不再僅僅把它當作家傳的密技獨享。我們就在擡工隊伍裏,見到了年輕人的身影。這就意味着這門特殊技藝,還有自己的時間邊界。而擡棺隊伍仍在鄉野出沒,擡工號子不僅僅作爲歌唱和表演,而是活着的經驗文明之一。

二、水的道路

不是所有的過去時間,都可以用來安撫長途跋涉的文化鄉愁。傳統是古老的,棉被樣溫暖,直接和大地血脈相襲。但廣大農村的生活現實、教育環境、文化娛樂空間還相對落後。精壯勞力集體外出,留守於斯的多是老人、婦女兒童和病弱傷殘。隨着物質聖經對人心的迷惑,先驗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遭遇集體揚棄,很徹底。我們不再以追求“真善和美”的存在意義爲價值取向,自私、貪慾、功利、懷疑、焦慮和恐懼接踵而至。最簡單的現實就是,爲了增加收成,農藥和化肥在大量使用,古老的大地已經不能自然消解充溢其間的有毒物質。農村的飲用水安全、公共衛生體系、社會活動空間和傳染疾病等等現實,沒有文明發展預謀的完美。急功近利,在其間充當了新經驗建設途中的陰險打手。

中國是全球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佔有量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們的江河、湖泊成了傾倒有毒廢水的下水道。十大水系中,已有一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位普遍下降,重金屬含量超標嚴重。相關資料表明,全國六百多座城市,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嚴重的缺水城市達一百一十個。目前有三億四千萬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水資源的短缺,一如寒冷的達摩克利斯長劍高懸中天。水危機魔咒一樣鋪天蓋地,始終對我們窮追不捨。

時間經驗,總是在肯定或否定間輪迴。面對現實,我似乎重返到了萬劫不復的蠻荒時代,部落爲資源爭奪大打出手的黑暗歲月。上帝在中國沒有生存的土壤,天道自然的先祖神靈,也被日漸荒蕪的心靈趕出了大地。信仰和道德危機,成爲中華民族最要命的危機,我們的精神世界,沒有比今天更空虛的了。功利主義,主宰並引導着人們的意識形態和經濟活動。中國人的臉面,一次又一次,被世界釘在了互相投毒和造假民族的恥辱柱上。

我們需要光。需要安全乾淨的水,用以洗心革面。需要重拾潰決的道德觀和價值體系,用以驅散漸趨濃厚的物質幽暗。我就見到了光,在仁壽廣闊的大地上,雖只是微小的一潭。一潭水的輝光,足以重新爲我照亮返鄉線路,驅散心中日漸肥大的水憂患意識。

那束光,源自仁壽民生自來水廠的取水處。無風時刻,黑龍潭水域就是一個鏡面。起伏山嶺,植被豐滿,仙境般倒影在鏡子裏,像是在濯洗自己蒼綠的身體。作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湖岸周遭數公里範圍內,我們沒有見到房舍和人煙。突然遭遇安靜,安詳得讓人喜出望外。走在花草掩映的湖堤,幾乎可以聽聞枝葉落地之聲。這種安靜,適合遊牧鄉愁。在過往經驗中,像如此風景如畫的風水寶地,通常都被攬入了旅遊開發者的口袋。事實上,爲保護庫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當地政府對發展旅遊進行了強度控制,沒有目光短淺地落入急功近利的開發圈套。能夠行跡於斯,安享自然美景,心生感激,對政府保護環境,用水於民的作爲由心讚譽。

仁壽縣投資約十七億元,建設實施的統籌城鄉全域飲水工程,無疑顛覆了我的私人經驗。以前僅作爲農業灌溉的水庫,在農村飲用水安全危機日漸嚴峻的當下,其飲用水新身份得以確立。政府投資鑿隧、架渠、建水廠、鋪設管道,讓全縣鄉鎮及鄰近縣區數百萬人喝上了安全健康的飲用水。它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註定要被繼續的時間反覆追頌。

民生自來水廠整潔現代,位於水源取水口隧道的另一端,有山林環繞。我身在其中,被清澈乾淨的汨汨水流沖刷。參觀完水廠,我才清楚,源自冰川雪原和天空的水,需要經過沉澱、殺菌和檢測等多個複雜程序,才能成爲安全的飲用水。整整一個下午,我被水包圍其中,也就跟着水的道路,走進了千家萬戶。我的內心,自然就響起了掌聲

歷史上,很多事實都證明過“水可興邦,也能覆國”的正確。水危機步步緊逼,我們已經沒有更多時間猶疑了。面對現實,並觀照建設。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不應在破壞中進行。仁壽全域安全飲水工程,就是一種歸集散落人心的可鑑範式,對於經驗文明的返鄉和重建,也有路標導向作用。它不是對舊時間舊經驗簡單粗暴地摧毀和置換,是繼承和重塑,利用現代科技,保證有限的物質資源滔滔滾滾,爲我們永續利用。這是創新經驗世界,建立新的時間邊界,改善生存環境的線索和參照,或許也是重建未來故鄉的當然選擇。

上善若水。水爲永恆追光,你若不棄不離,我當長相追隨。